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885章 我願為向導
  第885章 我願為向導

  登州碼頭。

  本以為只是一場尋常的海東四國胡商們的碼頭鬥毆,誰料到突然就旁生枝節。

  登州長史、司馬等也聞訊趕來,
  “先給大家做個詳細的登記,家在哪,因何被擄來,父母名字,最好是能問清楚是否記得她們父親原在隋軍中身份,老家又在中原何處······”

  懷玉對長史淳於風交待道,

  “下官馬上去辦,”

  “記得讓大家客氣一些,登記好了給她們先安置好,安排些婦人照顧·····”

  淳於風一一點頭,這位淳於長史是原割據登州的刺史淳於難的侄兒,老家就是這裡的,蓬萊原屬黃縣,淳於家是黃縣豪強,兼做生意。

  淳於家以前在文登那邊收購柞蠶,以及魚乾、蝦皮、海米這些,文登山嵐眾多,到處都是桲欏,柞蠶養殖發達,且又沿海,各種海產品也豐富。

  都說黃縣套子,說的就是黃縣人外出做生意一套又一套,非常厲害。

  隋末天下大亂,淳於難兄弟帶著子弟起兵,雖僅據登州一地,卻也保境安民十一年。

  後來登州罷撤,淳於難進京,但淳於家在登萊還是比較有名望勢力的。

  朝廷再置登州,秦瓊世封登州刺史後,朝廷特選淳於難的侄子淳於風出任了這登州長史之職。

  等到如今朝廷改世封刺史為世封別駕後,這登州刺史倒是空缺了。

  刺史空缺,本來例由別駕代理,但現在別駕秦瓊是河南安撫使,還暫代齊府都督、刺史,這登州的事,自然便暫由長史淳於難主持,司馬方大德協助。

  說來那方大德也有來頭,他爹以前是隋末的文登縣令,飽讀詩書為官清廉很欣賞淳於難。

  “那條海賊船的高句麗人,我們已經控制起來了,馬上分開審訊,”司馬方大德道,突然發生這樣的事,其實也是打的措手不及。

  偏偏在武懷玉面前發生的,本來說武懷玉並非登州官,也不是河南的官,但他畢竟名頭那麽大,前宰相、皇帝元從心腹、太子老師,以及秦瓊的義子等等,

  他既然碰到了,那要插手,大家自然得配合,甚至得想辦法爭取表現一下,免的背鍋。

  “其它的高句麗人是不是要審一審?”

  事關重大,淳於風、方大德也都不敢自作主張。

  懷玉看著碼頭,看著那些姑娘,

  “不僅是那條賊船上的高句麗人要審,所有現在登州港的高句麗人都要審一遍,他們的船都要搜查,

  其它幾國的胡商也都要查,連他們的船,他們的人一起查,徹底清查。”

  碼頭忙碌喧鬧起來。

  有許多海商抗議,
  但有武懷玉的命令,無人理會他們。

  不管是淳於風還是方大德,都是毫無猶豫的執行命令,蓬萊軍鎮、東弁守捉,登州團練,還有州縣衙役,全都動了起來。

  雞飛狗跳,

  董桑手捧著杯熱茶,肩上還披了條薄毯,坐在那裡怔怔出神,心中感覺溫暖,眼眶泛紅,隻覺發酸,

  控制不住的感覺,
  “謝謝武相公。”

  董桑紅著臉望著這個年輕人,一襲白衫,那麽年輕英武,卻原來這般身份尊貴無比,

  居然是皇帝重臣,太子老師,

  懷玉歎了聲氣,“應當是我們要跟你們說聲對不起的,”

  如果不算隋文帝的那次征遼,隻算楊廣的三征高句麗,從大業八年到十年,二十多年了,

  中原把他們遺忘了。

  沒有人提起他們,但在遼東確實還有許多人在那邊,被遺忘在異國他鄉了,

  甚至還有許多人已經在這些年老病死去,成了孤魂野鬼。

  還有更多的是當年戰死他鄉,

  甚至屍骨還被高句麗人拿去築了京觀,一直不得安息。

  二十多年了,
  中原結束了戰亂動蕩,也漸漸重又強大起來了,可是那些人卻被遺忘了,
  當年朝廷一道征召令,他們背起衣糧,踏上征途,還有無數青壯百姓,也奉旨運糧遼東,

  多少人一去不返啊。

  家鄉的父母妻兒們,一直都沒有再等到他們回來,多少父母死前都還念念不忘······
  “你父親把他家鄉詳情跟你說過,伱也記得清楚,這邊給你登記後,會馬上去文聯系蒲州那邊,
  你阿耶家鄉河東郡,如今是蒲州,我們會幫你找到你們老家,聯系上你們的族人親戚的,”

  董桑嗯了一聲,“我阿耶當年離開河東征遼的時候,三十多歲了,是鷹揚府的隊正,他在家鄉有一妻二妾,還有七個孩子,原本是有九個的,但夭折了兩個,
  算來,如果我大哥還在,他應當已經跟我阿耶當年離開時那麽大了,也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
    董騰在高句麗一直很想家,他離開時大業八年,然後中原大亂,改朝換代。他在高句麗與中原音信不通,根本不知道老家河東郡桑泉縣的情況,不知道家族是否在這亂世中存續下來,有多少族人親戚還在,

  妻妾兒女失去他這個頂梁柱後,可否還好?

  “阿耶曾想過逃回中原,可找不到機會,他們這些征遼隋兵,雖在高句麗安置,甚至娶妻生子,可高句麗人對他們管的很嚴,平時都無法離開所在村屯二十裡,甚至隋兵的村屯都是與高句麗人雜居的,隋兵隻佔村屯的一二成而已。”

  董騰在高句麗是混的尚好的一個,但想逃離也難如登天,甚至想打聽到點中原消息都難。

  海風夾著鹹鹹的氣息拂過面龐,
  董桑突然向懷玉跪下,然後磕頭。

  “快起來。”

  “阿桑知道武相公是朝廷重臣,是大唐皇帝的元從勳臣,阿桑跪求武相公能夠上書陛下,告訴聖人在遼東還有許多我父親那樣的被遺忘的人,
  但他們一直沒有忘記故國家鄉,他們想回家。”

  “就算許多沒等到這天已經死去的人,他們臨終去也都渴望著有一日能夠魂歸故鄉,把屍骸葬在家鄉,希望他們的兒孫能夠回到故國家鄉。”

  “武相,
  救救他們吧。”

  阿桑重重磕頭,武懷玉也感覺心頭沉重,伸手扶起她。

  “我答應你。”

  “真的?”

  “嗯,我武懷玉在這裡鄭重向你承諾,一會就向聖人上書奏報此事,”

  阿桑欣喜,忍不住又請求,“武相能不能把我阿耶救回來,他就在卑沙城下,距離青泥浦港也不遠,這裡過去很近······”

  她說到一半,似乎也覺得這有些過份,

  大唐跟高句麗相安無事十幾年,豈會突然出手,若是唐軍渡海到卑沙城下搶人,那無疑就是戰爭。

  武懷玉沒有直接拒絕,
  他沉吟了一陣,
  “你阿耶既然一直想回來,我覺得倒是可以想辦法幫他。”

  這下倒是阿桑愣住,怎麽幫,真要出兵。

  懷玉看著她眼神,笑了笑,“肯定不會直接出兵的,雖然跟高句麗人這筆帳早晚要算,但現在還不是出手的時候。

  當然,咱們明著來不行,但可以暗著來。”

  董騰家既然就在青泥港邊,所以還是有機會的,他腦子裡甚至已經閃過好幾個計劃,
  比如碼頭那條高句麗海賊船,派一些精兵偽裝成那些海賊,然後找機會在青泥浦附近乘夜色偷偷登陸,然後在向導帶領下摸到董騰家那個屯寨,
  這就跟海賊們偷襲沿海的村寨搶劫一樣,大唐也可以冒充海賊。

  高句麗人的大小山城易守難攻,但一般而言那些山城都是為防禦唐軍的,多數高句麗百姓,其實還是跟中原一樣,也是散於鄉村,有些簡易的村柵罷了。

  甚至高句麗人也在山城下,會有一些平原城市,平時居住、交易等更方便,只有戰爭來臨時,才會撤到山城裡去。

  許多山城其實非常簡陋,圍一座山谷,或是圍一座山坡,防禦性能好,但要說居住生活就很不便的。

  董騰他們所在的寨子,阿桑說在平地,離海邊不遠,有百多戶人,其中隋兵有大約三十戶,寨子有戶高句麗小貴族,算是他那的地主豪強,有一些武裝家丁,還有不少遊民奴隸,

  其余的一些部民,也是備有武器的,類似大唐府兵。

  但更多的村民,其實也就是以生產墾種為主的普通百姓,甚至不少還是奴隸。

  只要有一支小隊伍,發起夜襲的話,成功性很高。

  特別是寨子裡的那近三十戶隋兵,他們雖在那生活十幾二十年了,但一直被受歧視壓迫,一直心懷故鄉,如果是唐軍攻打寨子,他們知曉後肯定會相助的。

  阿桑越說越興奮,
  “武相公,我願意為向導帶路,我熟悉青泥浦·······”

  武懷玉也覺得這個計劃應當是可行的,

  甚至他並不滿足於只是解救董騰,他覺得朝廷現在暫時不便對高句麗出手,但是拉出來一支假海賊來,打著海賊的旗號,駕船在沿海偷襲那些有隋兵的寨子,這計劃不錯。

  海賊身份掩護,甚至海賊戰術,打聽清楚隋兵們所在,一點點的解救,先解救沿海的,至於內陸的暫時也沒辦法,

  不過這個計劃,還得密奏皇帝才行,當然最重要的是執行,武懷玉不可能一直留在登州這邊的,似乎可以委托給義父秦瓊來暗中主持。

  想當年秦瓊也是征過遼東的,他也曾是隋軍,遼東的那些人,也曾是他的袍澤。

  “你真願意為向導,這可是很冒險的。”

  “我不怕,我一定要去。”

  “好,那我們就來商議一下路線計劃這些,準備幾天,我親自帶一支人馬去救你阿耶回來,你做向導。”

  這下輪到阿桑震驚了,武懷玉這等身份的人,怎麽能冒這樣的險。

  可懷玉卻是已經決定親自走一趟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