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280章 認栽
  第280章 認栽
  靈州城外,鹽州兵軍營。

  李道宗有些尷尬又有些無奈的上前迎接回來的武懷玉,刺客的事比他預計的後果還要壞。

  他遲遲查不到結果,無法給武懷玉一個交待,更無法給皇帝交待,他雖有意想暫時按下這事,等查到結果再上報朝廷,但明顯這事按不住。

  皇帝使者直接來到靈州,一紙詔令,他就要回長安了。

  來宣旨的是張輔國,內侍監張阿難的義子,跟懷玉也是熟人了,前幾天才到涇州城給懷玉宣旨加封縣公,結果現在又跑一趟。

  張輔國拿著聖旨,卻要見到武懷玉後,才正式宣旨。

  於是乎靈州都督李道宗和都督府一眾官將,也隻得出城來鹽州兵的軍營裡接旨。

  “宣聖旨,靈鹽文武官將接旨!”

  “門下:製曰······”

  皇帝對靈州城發生的這起行刺案件十分關注,甚至對靈州官員很不滿。

  都督李道宗召回朝任鴻臚寺卿,原長史、司馬並免職,鹽州由夏州都督府屬劃歸靈州都督府管。

  隴州刺史武安郡公薛萬徹接任靈州都督兼靈州刺史,武懷玉靈州都督府長史兼鹽州刺史。

  駙馬豆盧懷讓接任靈州都督府司馬兼宥州刺史。

  朝廷在靈鹽之北正式設置宥州,取寬宥之意,是特意為安撫羌胡、山胡、突厥人所設,也是為滅梁做準備。

  靈州不少官員這次受到了處罰,貶官、罷官,降階、罰俸等等,這也是皇帝對之北靈州官將們暗裡佔地、販奴、走私等的一次警告。

  張輔國宣完旨,還拉著懷玉到另一個帳中,單獨口傳皇帝密諭。

  皇帝很關心武懷玉,但也很關注朔方情況,皇帝要求武懷玉接任長史後,跟李道宗好好談一下,讓他帶頭把佔的地退還。

  “全退?”武懷玉問張輔國。

  “陛下說了,眼下滅梁要緊,全退也不太可能,先讓他們主動清退一些,把那些非法侵佔的退了,其余的慢慢再說。”

  所謂非法侵佔,肯定就是把官田佔為已有,甚至把有主田地,當成荒地佔,甚至有把朝廷課戶變成了逃籍流民,變成他們的佃戶,那地也就被記成逃戶棄荒地。

  甚至有許多胡人,有生胡也有熟胡,結果也在戰亂中,被波及,有些部落整村整寨被擄為奴,田地自然也就都被官吏們佔有。

  靈州的這個情況很嚴重,觸及到上上下下所有官吏以及地方豪強們,之前朝廷也顧不過來,睜隻眼閉隻眼,但現在皇帝要出手。

  不過皇帝也知道這事牽涉較深,所以先給官吏們一個機會,讓他們自己老實清退一些,朝廷也就不再過於深究。

  點到即止,既重申朝廷權威,也給靈州留有余地,以免激發事端,但又能避免繼續這般下去最終失控。

  “朝廷為何選薛萬徹來做都督?”懷玉給張輔國泡茶,一邊也是取出一本書遞給他。

  張輔國還有些疑惑的接過這本書,結果牛皮書封打開,裡面卻是金燦燦的書頁。

  金頁。

  這金頁薄如紙,是如折冊一樣,折頁相連,每一頁上面還打有金鋪的印戳,長安西市、韓四郎十分金,重一兩。

  張輔國在宮裡身份也不算低,對這金頁倒也不陌生,僅是隨便翻了下,便已經清楚,這本書很貴重。

  一兩的金頁有十張相連,然後這本書有二十份金頁夾在一起,因此這本書值二十兩黃金。

  相比起金鋌、金錠之類的,這金頁做成書頁模樣,非常的薄,但比起金鋌卻也有不少便利之處。

  首先就是這一份十頁為一兩,一張就是一錢,有的時候便於分割,撕一張下來就是一錢金,大約值八百文銅錢。再其次就是金葉子很薄,所以比起金錠來,更不易造假,方便辨認。

  所以在外的時候,金葉子用起來方便,除非大宗交易,金鋌金錠金條這些才用的更多。

  武懷玉沒送張輔國寶馬美人這些,太顯眼。

  他送一本書,價值十六萬錢,在靈州可以買上二十匹草馬或是二十個奴仆。

  “果然書中自有黃金屋啊。”張輔國跟武懷玉沒客氣,笑納了。倒不完全是貪婪,關系較近,這收禮也能更拉近雙方關系。

  張輔國把這本黃金書收進懷裡,“據說是聖人欽點,估計也是因為他比較能打,再則也是一時沒有更合適的人選,聽說聖人本來是更想讓齊國公來的,可齊國公一直在白鹿塬療養。”

  皇帝把李道宗召回朝,長史司馬都罷官,讓懷玉兼長史,豆盧懷讓兼司馬,這三人去年在隴右倒也一起打過仗算是熟悉。

  但一個曾是建成心腹,還是羅藝舊部,一個是太上皇女婿萬春公主駙馬,加上年輕的皇帝心腹壽陽縣公,靈州都督府這三駕馬車,倒是挺有意思,估計也是有相互監督之意了。

  畢竟三人還一人兼領一州刺史,武懷玉和豆盧懷讓就不是一般意義上的都督佐屬了。

  薛萬徹和豆盧懷讓估計也已經接到聖旨,並在來赴任的路上了,這兩人一個原是隴州刺史,一個是秦州都督府司馬,這次也都算是升遷了。

  在帳中喝了一壺茶,兩人這才出來見李道宗他們。

  李道宗現在挺失落的。

  雖然去年他也被召回朝,但這次明顯不一樣了,去年召回去授刑部尚書還兼左領軍大將軍,如今卻是召回任鴻臚寺卿。

  更別說跟著他共事五年的長史、司馬這次都被直接罷官,許多靈州的統軍、別將、校尉、參軍也受了處罰。

  可面對武懷玉時,他們又沒法怪罪這位,畢竟人家也是遇刺的受害者。

  “恭喜武壽陽。”李道宗拱手。

  武懷玉對李道宗也沒什麽可同情的,他在靈州五年,守邊也算有功,但搞的那些事情,也確實不值得稱讚,如今朔方的亂局,他也是有些責任的,雖然換誰來,可能也都一樣,甚至比他做的還過份。

  李道宗交出了靈州都督府的印信,讓武懷玉代為保管,等薛萬徹來後再移交,長史司馬更是灰頭土臉的上前交出印信。

  在張輔國的見證下,懷玉跟李道宗他們喝茶閑聊。

  雖說是閑聊,可武懷玉提出的幾件事,讓他們坐立不安,尤其是張輔國總不時的適當的插上一句話,雖沒說是皇帝的意思,可誰又不知道這倆人一唱一和是什麽意思。

  總之一句話,皇帝要他們自己清退一些田地,甚至要他們給靈州都督府捐上一筆錢糧。

  其實就相當於他們走私的補稅了。

  只是這次態度還比較好,說的是他們自行清理。

  李道宗帶頭表態,一定遵旨。

  會後,李道宗提出跟武懷玉單獨聊會。

  “這次的事情,實在對不住兄弟,到現在還沒把刺客們抓住,不過我能肯定,這些刺客是梁師都與鬱射設聯手派來的,”

  武懷玉對這話只是呵呵一笑。

  李道宗見狀也很無奈,但這次他們下了很大功夫,可就是抓不到那些人。

  “我估計那夥刺客,已經順著地下水渠潛出城去逃走了,”

  “逃就逃吧,要不了多久,我們就會攻破梁師都老剿,到時他們又能逃到哪去。”懷玉笑道。

  李道宗這次認栽,對朝廷態度也很好。

  皇帝說要他清退田地,甚至給靈州衙門捐點錢糧,他也不含糊,直接對武懷玉表示,願意把他控制的一百頃地交給都督府。

  同時願意給衙門捐贈大筆糧食和錢。

  這有幾分斷臂求生的意思,一百頃地,只是他佔地的部份,雖然那些地不全在他名下,但就是他實際所有的。

  現在他願意交出百頃地,實際也頂多就是吐出了三分之一。

  不過李道宗是個很會辦事的人,他還拿出了三十頃地來,十頃給懷玉,十頃給薛萬徹,十頃給豆盧懷讓。

  當然不是送,送那是行賄。

  那三十頃地也不在李道宗名下,他會安排那地名義上的地主,把地賣給懷玉他們,甚至不是直接賣到他們名下,而是他們的人手上。

  交給白手套。

  甚至說是賣,其實也就是假立一張契約的事,其實就是送。

  一百頃地退給都督府,三十頃地給都督府新任三大頭,李道宗還能留下六成。

  其它長史司馬等靈府官將,大概也會按這比例退還三四成的地,當然,可能退的是差點的地,甚至是牧場,留下的都是好地良田。

  可不管怎麽說,吐出四成來,那是李道宗他們釋放出來的巨大善意了。

  再多,那可就讓他們為難了。

  至於說捐錢糧這事,他們也有個數,大概就是把之前收益的一成拿出來。

  李道宗他們願意吐出四成佔地,一成走私之利,但要武懷玉的一句保證,保證這事就此為止,不會再算後帳。

  “都督府後院有幾個銅海,平時儲點水,防個火啥的,十分笨重,我這也要回京了,這玩意也帶不走,便送給壽陽公了。”

  一般地主家院裡會放個大水缸,可有的門閥勳戚家卻會直接用銅缸,叫做銅海,也叫門海。

  一般銅海也就幾百斤。

  銅在大唐那就是錢,用銅海儲水擺院裡,那也是富貴的象征。

  武懷玉本來也沒多想,隻當一件千八百斤的銅缸,一百貫銅錢,也有六百多斤了,二百貫錢都有一千多斤。

  李道宗似漫不經心的講了下他這幾個銅海不一般,每個可儲水六千斤。

  懷玉一聽就感覺不一般,“一個銅海就能儲水六千斤,那這一個銅海得多大?”

  “高四尺余,徑五尺余。”

  “多重?”

  “一個八千斤。”

  “純銅打造?”懷玉驚訝,一千枚銅錢六斤四兩重,足百兩,一千二百八十貫才重八千斤。

  如果純銅,那實際一斤銅當比一斤錢要值錢,畢竟銅錢裡摻有鉛錫。

  李道宗都督府後院擺著八口門海。

  “不是純銅的。”

  懷玉聽不是純銅的覺得還好,可李道宗接了一句,外面鎏了層金,

  每口缸也就外面鎏金百兩,裡面純銅鑄造。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