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474章 爭相附
  第474章 爭相附

  一連多日,
  頂著烈日,揮汗如雨,收割碾打,脫粒揚揚。

  武懷玉每天就主要負責後勤,天天要殺豬宰羊,人多吃的也多,尤其是這下苦力的搶收時節。

  武家的麥收夥食飯菜是油水最多的,可就算如此,收完麥子,也幾乎人人掉了幾斤肉,不少人手上更是磨起許多血泡。

  烈日暴曬下,人人都曬黑了幾度。

  不過收獲也是喜人的,武家清河兩岸平原上三千多畝良田,除去佃租出去的,自家耕種的還有一千余畝,再除去種桑種麻種土豆玉米紅薯油菜的,依然還有八百畝。

  麥子打場揚揚,顆粒入倉。

  錢管家高興的把收成給懷玉報喜。

  “足足兩千五百一十七石,一畝收三石不止,”

  老武在一邊以為管家弄錯了,“往年都是兩石多,最多兩石半,今年怎多收這麽多?”

  錢管家便請功似的道,“咱家莊子去年開始養豬羊、雞鴨,能出許多糞肥,漚好後施在田地,地力增加不力。另外,冬天時,還又挖了許多塘底淤泥,再弄了不少草木灰下到地裡,”

  種地需要肥,而此時百姓種地最缺的也是肥。

  光靠平時拾點糞,和灶裡燒的那點草木灰太少了。

  武家搞養殖,增加了不少糞肥,加上草木灰、塘泥、蠶沙等,還有一個就是武家的榨油坊,油坊裡榨豆油、菜籽油、胡麻油等剩下的油餅,這玩意也是上好的肥料。

  武家甚至還從屠宰廠買那些剃下的骨頭回來,這些東西完全沒有肉,也沒啥價值,但是燒成骨灰後撒在地裡也很有肥力。

  當然,主要還是糞肥,而且武家的這種糞肥不是普通的糞,而是以廄肥為主,廄肥主要就是廄欄裡的墊草,經過豬牛羊的踐踏與糞尿充分混合後,一段時間就成為廄肥,再出欄腐熟漚製,就能成為上等的肥料。

  也可以直接窖肥,把秸杆、落葉甚至一些雜草等,混合上泥土、糞尿,窖漚積製而成。

  唐人也早認識到肥料的重要性,但一般百姓也沒那麽多條件。

  武家在這方面舍得額外花點錢投入,效果也是立竿見影的,今年風調雨順,地力充足,水澆充沛,夏麥畝產達到了驚人的三石。

  這個產量放在後世,完全屬於歉收,畢竟才三百來斤,而後世麥子一畝能達到千斤。

  不過在這個時代,麥子畝產平均只有一石左右,這不得不說是高產大豐收了。

  錢管家很興奮,雖然他一直看著這些麥子成熟,心裡也早有個大概底細,可如今稱量入倉,還是很自豪,這也有他一份功勞啊。

  “咱家三原租出去的那近兩千畝地,有半數是純租地的五五分成,還有一些是提供了耕牛種子農具的,七三分成,也有一些是提供耕牛農具的四六分成,之前定課,我粗略算過,這些地,咱們能收差不多三千石。”

  “今夏,僅清河鄉的三千來畝地,咱家就能收五千五百多石麥子,實際上自家還有三百多畝沒種麥子,這收成,咱這十裡八鄉估計也沒有過啊。”

  錢管家還很遺憾,“可惜比三年前,這糧價都跌了十倍不止,要不然咱家這麽多糧,得換多少錢帛。”

  武懷玉倒對這五千多石新麥,沒啥太大感覺,任誰名下有十幾萬畝地,一年起碼能有十萬石糧收入,誰還在乎五千來石。

  “新麥收下來了,要做好入倉存儲,要防鼠防蟲防潮還得防火。接下來大家還要辛苦一下,咱們家還要把麥地翻了,趕緊種玉米,今年這些麥地都種玉米,等秋後玉米收了,剛好又能種了麥子。”

  “佃戶們的租子,不急著催繳,等大家忙完這茬,咱家按老規矩,釀些麥浮子酒,給佃戶們送去,請大家過來喝酒。”

  地主送麥浮子酒,也是提醒大家該交租了。

  “麥子雖收完了,但來幫工的鄉鄰,還有隴右朔方這些遠來的麥客們也是十分辛苦,我看可以備些酒肉,發完工錢後,請大家好好吃一頓,”

  “今年大家收麥的工錢要給足,不要克扣,另外額外再加點打賞,大家的辛苦和努力我是看在眼裡的,都很認真,沒有誰偷奸耍滑,”

  “相公仁善,也就咱家了,麥收完了還請他們喝頓酒還給賞錢。”

  “跟大家說,歡迎他們明年再來。”

  錢管家跟懷玉匯報個事,“二郎收了那小石頭做隨從,每月給他三百錢,一年還給他家三千錢,好些麥客都十分羨慕,不少麥客都來找我,說希望也能留在武家莊園做事,長工、佃戶都行,就是佩服相公做事的這豪爽、仁善。”

  這些想留下來的麥客,大多是些未成丁年輕人,雖然老家有家人,可畢竟年輕又窮,光棍一條,遇到這樣好人家,就想留下來,做麥客很辛苦,而且是季節性的,很快就乾完,如果能夠留在武家,卻是個鐵飯碗。

  他們也打聽過,如果留下來,有兩種選擇,一是直接做雇傭的長工,包吃包住甚至包兩季衣裳,然後按年給糧和錢,這個就是努力乾活就行。

  另一種就是做武家的佃戶,這種佃戶就是承租武家一塊地,武家提供田地耕牛種子農具甚至是住所,他們就提供個人,相比起當長工,他們要個人負責一塊地,或是幾個人合夥負責一塊地,最後地裡產出,按二八或三七這樣的分成上繳租子。

  後一種做佃戶更辛苦些,但如果乾的好,收益也能高些。

  對武家來說,兩種方式也各有好處,比如長工的話,適合武家自耕的地,種什麽,如何種,這些主家說了算,有助於莊園經濟。而佃戶的話,主要適合去承包一些散地小地塊,種什麽隨意,也不需要額外管理,但因是分成,他們自己會有很高的積極性。

  在武家莊園人手自耕不足的情況下,適當的招一些這種佃戶也不錯,因為武家提供耕牛農具種子肥料等,所以分成拿的也更多,比直接把地租出去,收益確實要高點。

  “你挑一挑,這些天收麥時比較賣力忠厚的,又比較青壯的,可以留下來,年紀太老太小,還是算了。”

  成丁在家要服役也是留不了的。

  錢管家把這些記下。

  又問起即將入倉的五千多石糧食。

  “今夏關隴豐收,聽說關東也是豐收,這糧食估計還會跌,咱這麽多糧食也不能都存在倉裡啊。”

  “咱在長安郊外,還怕糧食賣不出去?關隴再豐收,關中仍是年年有很大的糧食缺口,要從關東甚至江淮千裡迢迢運進京的,咱們家現在長安城裡也有糧鋪,直接在自家水碾房加工好拉到長安鋪子裡賣,這點糧食還怕賣不出去嗎?”

  自己加工自己直接運長安賣,不必經過糧食商人中間層層盤剝,利潤還是可以的。

  當然要是不嫌麻煩,武家也可以組織人手,把這糧食直接拉到朔方靈鹽去支邊,然後換取鹽引,到鹽倉支鹽販賣,這利潤也不錯。

  有渠道是不用擔心的。

  只有普通百姓,多余的糧食只能是賣給糧商,甚至是在剛收獲後這個最低價的時候賣出,他們沒辦法。

  武家這樣的大地主是不同的,有的是辦法變現。

  如果不是能預估到未來幾年糧價只會跌跌不休,甚至跌倒鬥米三四錢,武家這樣的實力,就算把糧食全囤在倉庫裡都沒關系。

  糧食也是可以當錢用的,把糧食當做本錢去放貸,要是黑心點,哪怕借一還二,也是十分暴利。

  長安是個巨大的糧食消費市場,以後人口增加,糧食需求更大,相比起從江淮、關東等地運糧過來,就在長安附近生產的糧食,那肯定有極大的成本優勢的。

  武懷玉自家還有碾房、還有糧鋪,從種植生產到加工到銷售,一條龍服務,沒有中間商,利潤更高。

  五千石糧,放在長安,頂多也就是一天的消耗量而已。

  傍晚。

  武懷玉跟樊玄符這兩位主家相公娘子,親自給大家發工錢。

  武家就是這麽大方爽快,下午才收工掃尾,傍晚就馬上發工錢。

  一個個排隊上前。

  每個人做了多少天,來時說好多少錢一畝,都是一文不少,全是上好的開元通寶官錢,不是私鑄不是劣錢,更沒有找理由克扣工錢。

  麥客雖辛苦,但工錢並不高,麥客不是按天算工錢,而是按畝算,厲害的老麥客一天能乾上十五六個小時,能收三四畝,熟練的一天也起碼得收兩畝才行,一天收一畝的那是剛出道的小麥客,或是年紀大了的老麥客。

  按行市約定,收麥一畝,給麥兩升,如果遇倒伏等情況,可以加補一點,要是麥客割的不好造成浪費,也會扣錢。

  最好的麥客,一天能收四畝麥子,能得八升麥,現在鬥麥也才二十錢左右,八升麥才十六文錢?

  普通的一天割兩畝,得四升麥,八文錢?
  那些菜鳥一天才收一畝,那隻得四文錢?

  看似極不合理,但麥客們的汗水確實不值錢,出來一天能吃兩三頓飽飯,甚至見點葷腥已經很不易了。

  此時多數長工,一個月的工錢,往往也就是五鬥粟加五鬥麥,甚至有些年紀小的,可能還低至每月僅五鬥粟。

  苦力在任何時代都是不值錢的。

  長工們包吃包住,往往一年一套春衣,兩年一套冬衣,每年還會有頭巾、布衫、皮帶、鞋子一套。

  麥客那就是純賺點汗水錢。

  辛苦趕一季收麥,短則半月,長則一月,但最後也賺不到多少,能給家裡帶回些糧食或一點錢,已經很不容易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