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
  第555章 功高難封天子愁

  晚餐的時候,太子前來請安。

  李世民今天格外高興,讓承乾留下一起用膳,“你老師在幽州大捷。”

  “兒臣也聽說老師在幽州一日夜斬殺突厥兩萬余。”

  “你那消息過時了,最新消息,武懷玉已經擊潰突厥,頡利落荒而逃,野狐嶺一戰,武懷玉以幽州三萬余兵馬,擊潰頡利十余萬之眾,陣斬五萬余,俘虜一萬余,頡利的金狼大纛和金狼大帳,都沒來的及帶走。”

  太子承乾也不由的驚喜,“老師威武。”

  長孫皇后抱著九皇子李治看他們爺倆欣喜模樣,也甚覺溫馨。

  “老師他還好吧?”

  “他挺好,只是讓朕頭痛不已。”

  “啊?”

  “立下如此大功,朕都不知道要如何賞賜了。”

  先前武懷玉已經有一道捷報進京,皇帝也加他真封百戶,幽州都督府也提升為上都督府,武懷玉成為大唐第五位大都督。

  可現在戰事結束,立的功太大了。

  承乾起身,“陛下,兒臣以為,武少保立下如此大功,朝廷應當賞賜,有功則賞有過則罰,若是獎罰不明,那以後朝廷還如何用人?

  況且此次大戰,不僅是武少保一人之功,那也是幽州三萬余將士們血戰贏下的,若是指揮此戰的統帥不賞,那下面這三萬余將士又如何賞賜?”

  李世民聽了很欣慰,揮手讓他坐下。

  “太子長大了,”

  “確實,有功不賞,那會寒了功臣的心,更會寒了幽州幾萬邊軍的心,”他望向太子,“朕考考你,若讓你來獎賞武懷玉,你要如何賞賜他?”

  承乾想也沒有想,便起身答道,“武少保之功,當得出將入相,可召回朝拜宰相。”

  “他這功勞確實足以再拜相,可他外出時間不滿一年,而且朕早就安排好,明年北伐,武懷玉將是東路主將,他這次打的這麽好,那明年更少不得他。”

  承乾想了想,“兒臣覺得既然聖人早有部署,那確實不宜打亂,但還是得重賞,既然不適合馬上回朝拜相,不如賜國姓、列入宗正屬籍,讓少保成為我大唐皇族宗室。”

  賜國姓列屬籍,這在大唐開國之初時,李淵挺喜歡做的,甚至還給一些割據歸附勢力賜王爵。

  諸如杜伏威、羅藝、徐世績、劉季真、胡大恩、高開道等,不僅賜國姓還封王爵。

  但是這些人雖列入宗正屬籍,被列入皇族宗室,但實際上下場可沒幾個好的,甚至到如今,也就是一個李績還在,那還是他一直比較低調和忠心,

  其余的都死了。

  甚至早年李軌李孝常這兩王,本也不是李淵家人,但為了奪天下,也是封王列屬籍,但最終也都被李淵父子砍了。

  所以現在太子承乾提議說可以給武懷玉賜國姓列宗正屬籍,李世民覺得不太妥當,這聽起來不像是封賞,倒跟催命符似的。

  一聽就晦氣,給武懷玉,那會讓人胡思亂想的。

  說到底還是開國之初,李淵為了拉攏人心,為了早日奪取天下,所以各種封賞許諾,甚至不惜賜姓封王,

  可一旦天下安穩,李淵便又迫不及待的開始收拾那些賜姓王,比如江淮之王杜伏威,賜國姓李封吳王,後來入朝,一直在京,可李淵仍不放心他,最後借其部下輔公祏叛亂發難,說是暴斃身亡,其實大家都知道是被毒死的。

  甚至死後,還是被牽連獲罪,兒子都沒為奴隸。

  而高開道、劉季真、羅藝、李常孝這些人也都是先後謀反的,說到底也是知曉皇帝早晚要動手,被逼的。

  正因此,所以現在賜姓,李世民已經不玩了,要玩也是賜給蕃胡首領,比如給靺鞨首領突地稽賜國姓李、封蓍國公,
  又剛給奚王可度者賜國姓,封樓煩縣公,契丹帥孫敖曹賜國姓封永樂縣公,契丹汗大賀摩會賜國姓封歸順縣公,
  現在正經的大唐功勳大臣,哪個願意接受賜國姓列屬籍啊?
  本來賜國姓列宗正屬籍,雖說要改姓,但在這時代,那是很大的榮耀,可李淵硬是把這好東西玩爛了。

  李世民也挺無奈的,本來挺好的東西,在他手裡不值錢了。

  長孫皇后在旁邊對太子道,“朝廷現在不宜對勳臣賜國姓,太子可以想想其它封賞。”

  “那就賜翼國公丹書鐵券,可恕其免死,此亦是尊崇舊典,賜有別恩,給武少保頒免死嘉獎,亦是朝廷對他至高無上的榮譽。”太子提議。

  李世民一聽,神色更加古怪了。

  他曾經做為太上皇李淵欽定的太原元謀功臣十七人中一員,獲得過丹書鐵券,而且還是恕二死。

  但是,同樣是太上皇李淵自己,把這充滿無上榮譽的丹上鐵券給玩壞了,因為他不守信用。

  劉文靜就獲得丹書鐵券,還是右仆射,但仍舊被李淵直接殺了,鐵券毫無作用,

  甚至李世民自己有鐵券可免兩死,一樣差點被李淵殺了。

  所以那玩意,現在也沒有人相信。

  李世民欽封貞觀四十八實封功臣時,也曾考慮過要賜給這些功臣們丹書鐵券,賜免死嘉獎,
  鐵券上用金銀來填鑲貼券上的文字,顯示皇帝與勳臣的莊嚴盟誓和勳臣的赫赫功績,

  丹書鐵契,金匾石室,藏之宗廟。

  半留內府宗廟,半賞賜功臣珍藏。

  可李淵言而無信,丹書鐵券也就沒人信。

  李世民也就沒費那功夫去特意弄鐵券,

  太子提議給武懷玉丹書鐵券,這讓李世民挺尷尬的,其實李世民覺得應當給一些特別功勳的勳臣鐵券,而且他相信自己能信守諾言,說免一死,到時就絕對免一死,
  但奈何太上皇開了不好的頭,現在鐵券沒信用了。

  給鐵券,反倒讓人覺得給了個催命符。

  倒是長孫皇后明白丈夫心意,笑著道,“我貞觀朝還沒有賞賜臣子丹書鐵券之例呢,
  臣妾以為,武少保之功當賞,但賜國姓列屬宗、賜丹書鐵券都不太合適,倒不如直接賞賜些金銀錢帛,給些食邑真封。”

  “那便再加百戶,通前真食千戶?”

  “陛下不如大方些。”長孫皇后建議。

  李世民想了想,武懷玉現在是九百戶,他往上一檔是一千戶,只有侯君集、張公謹和劉師立三人,這三人都是玄武門宮變時立下大功的,但劉師立如今又因牽連羅藝而削去食邑,僅有兩人了。

  一千戶再往上一檔,便是一千二百戶的,是長孫順德、柴紹、羅藝和李孝恭,之前這四人裡有兩位郡王一位駙馬,而長孫順德既是皇后叔父,也是太上皇心腹,跟李世民關系也不錯。

  如今羅藝叛亂被誅除名。

  “那就乾脆讓武懷玉取代羅藝原來的位置,真食千二百戶,另外把封戶丁數提一提,讓有司把封地挑在河東河北,且盡量挑丁多之戶,起碼也得四丁往上。”

  “另外,把之前羅藝抄沒的財產,都賞賜給武懷玉吧。”

  “這份賜封詔書,便由太子你來草寫,然後交給中書令溫彥博,”

  承乾起身應下,真就取來紙筆,當場草寫詔旨,他學過詔令格式,倒也的有模有樣,甚至用的一些典故也還挺合適,
  李世民和皇后在一邊看著,越看越欣賞,感覺太子之前一段時間挺叛逆的,可現在卻好像越來越懂事了。

  “很好,”

  “一會你送到中書省給溫相吧。”

  接下來晚膳氣氛很歡樂,李世民對太子很是滿意。

  飯後,承乾也是高興的直接就去了門下省傳旨,

  溫彥博拜見,接過旨意。

  他親自又潤色加工,然後讓人送去門下省。

  “實封千二百戶,這現在實封功臣裡排第幾了?”

  “十來名吧?”

  “第七,”中書舍人崔敦禮道,“翼國公取代的是羅藝的位置,還在河間郡王孝恭之上,在長孫順德和柴駙馬之下,”

  原來第一檔的一千五百戶裴寂,已經因罪削奪食邑真封了。

  而第二檔一千三百戶的王君廓也因叛亂被誅奪爵奪食邑,杜如晦病逝,其爵位雖得特許令其兒子不降等襲,真封食邑規定是子孫只能繼承三分之一,杜家特旨得繼承了一半。

  而尉遲恭也是一千三百戶,但現在他削奪官爵食邑,白衣在朔方軍中效力。

  所以現在真正的實封功臣榜單,在武懷玉之前的,是一千三百戶的長孫無忌、秦瓊、房玄齡和一千二百戶的長孫順德、柴紹,
  不算尉遲恭的話,其實武懷玉應當是第六了。

  但大家也知道尉遲老黑,其實早晚還會恢復官爵和食邑的,所以默認武懷玉是第七名了。

  從實封榜最後一名,到如今第七。

  這真是平步青雲啊。

  中書省一群官員們坐在那都是萬分感歎,
  “你們說野狐嶺之戰,真有那麽誇張嗎?”

  崔敦禮歎道,“一場野狐嶺之戰,翼國公這實封都加封兩次了,一次百戶,一次三百戶,足足四百戶真封,還特別要求每戶要四丁以上,要沒有這等驚世戰功,哪當的起如此封賞?

  翼國公的老師永康公李藥師,為大唐平定東南半壁,到現在都不過是四百戶真封而已啊。

  還有多少開國戰將,哪怕爵封國公,連實封榜都沒上去呢。”

  開國功勳將士無數,可貞觀實封功臣榜卻只有四十八個位置而已。

  “崔舍人可在?”

  說話間,外面來了一人。

  “某便是崔敦禮。

  “在下吏部主事,這是陛下親自頒給崔舍人的調令,恭喜崔舍人,現在起,你升任兵部侍郎了。”

  崔敦禮接過那道調令,說了幾句感謝的話,又去取了一份謝禮。

  一眾門下省同僚都來恭喜崔敦禮,中書舍人雖號稱儲相,但畢竟僅正五品上,而兵部侍郎,那是正四品下,連升了好幾級。

  崔敦禮謝過大家,“回頭請大家喝酒,我先去兵部拜見李尚書。”

  “快去吧,”

  崔敦禮也沒先顧的上去吏部交錢領告身,直接先去兵部拜見兵部尚書李靖。

  李靖直言,“是陛下親自調你來兵部做侍郎的,還已經交待了一個任務給你,你馬上帶隊去幽州,與吏部官員一同前往核驗幽州將士野狐嶺之戰的詳細經過,以及將士功勳戰績,尤其是所有首級必須一顆顆清點確認,

  等核準確認後,如實上報朝廷,
  然後你再去出使突厥諸部,代表朝廷安撫諸部,最後去定襄會見頡利可汗,代表大唐朝廷和皇帝陛下,向頡利宣旨問罪,問一問他,為何違背渭橋白馬之盟,出兵犯我大唐邊疆,

  讓他務必給我大唐一個交待!”

  崔敦禮聽完這任務,感覺有點頭大,不論是去幽州核驗首級、軍功,還是出使突厥各部安撫,以及去責問頡利為何背誓,都不是什麽好差事。

  可既然皇帝賞識有加,將他連升幾級,那再辛苦麻煩,也得走這一趟,還必須得把事辦好了。

  李靖提醒他,“朝廷上下現在不少人對於野狐嶺之戰的戰果有些懷疑,你這趟一定要核驗明白,絕不能讓戰士們流汗流血,最後卻還要再流淚!”

  崔敦禮馬上聽明白了,這位兵部尚書,明顯是偏袒他學生武懷玉的,這還沒調查呢,倒是先定調子了。

  “請大司馬放心,下官此行,一定調查的清清楚楚,絕對公平公正。”

  “很好,我是相信你的品格的,你此行,重點還是應當在突厥,尤其是出使突厥各部的時候,一定要跟他們聯絡好,馬上就過年了,等明年秋冬便是我們大唐全力北伐反擊突厥的時候,你此行就是打頭陣,”

  崔敦禮正色,“下官明白。”

  雖然李靖提點的明白,但是崔敦禮依然心中認定,等到了幽州,一定要查的清清楚楚,就算武懷玉再怎麽得皇帝賞識,再怎麽得李靖偏袒,但只要他的戰績有水份,虛報誇大之處,一定都要給查明上報。

  “中郎將龐孝泰率三百騎,負責你此行安全護衛之事,也是你的副使。”

  崔敦禮一聽這個名字,就不免皺眉,實在是這個南蠻子在長安挺有名,人人都知道這個家夥喊武懷玉大人,甚至公然自稱是武懷玉門下走狗小的龐某,簡直是沒臉沒皮。

  現在李靖安排此人做他的副手,難道是有意要妨礙他核實野狐嶺之戰的軍功戰績實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