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738章 懷玉的三眼銃
  第738章 懷玉的三眼銃

  皇帝一道旨意。

  嶺南六鎮,便由從關隴河南抽調一萬五府兵,改成直接抽調三萬人。六鎮皆由關中河南府兵征調輪戍,不再自嶺南土兵中點選整編。

  一個統軍府抽調二百人,三萬人要從一百五十個統軍府中抽調。

  抽來一百五十個團。

  其中五十個騎兵團,一百個步兵團。

  二百人一團,以團為單位,從各統軍府抽調,也是為保證戰鬥力,而沒有整府的抽調,也是大唐府兵出征點選的慣例,一般都是以隊、團為單位抽,很少說直接把整府都抽走的。

  何況,各統軍府的兵,平時也是要分批的,有人進京番上宿衛,有人輪番赴邊疆戍邊,不當值的就在家務農,統軍府裡永遠也不會有一整府的人閑著。

  旨意一下,兵部發調令頒魚符,十二衛衙門則選派武官。

  這三萬抽調來的府兵,要重新整編成六個軍鎮,各五千人。

  鎮守使、副使、長史、司馬、六曹參軍事、錄事、主簿、參軍事,還有兵馬使、鎮將、校尉、旅帥、隊頭等一系列的職位,都要安排。

  征召令下達到各府起,十天內到本州州城集結,然後三個月內要抵達桂州和廣州,接著分駐嶺南六都督府,到達劃定的駐防區域。

  時間還算充裕,但到嶺南很遠。

  好在這次是老府兵第一批下嶺南,他們都是有出征經驗的,
  府兵的母親、妻子準備征衣、行糧,備好坐騎或是馱驢,團、隊也要從甲仗庫調撥盔甲刀槍弓弩箭矢,以及帳篷糧草等。

  關中河南,三分之一的統軍府,接到了出兵的任務。

  武懷玉也在長安忙著做出征的準備。

  他這個嶺南道觀察黜陟大使,其實就是南征大總管,皇帝賜他雙旌雙節,節製嶺南所有兵馬,同時還特賜承製拜封之權,可以說是大權在握,文武並統。

  樊玄符親自給他擦拭鎧甲,打磨槊刃。

  高十二她們還趕製了戰袍。

  皇帝給了武懷玉的三百北衙百騎、千騎精銳外,又加了五百騎飛騎和神機營,這次他就有八百親軍護衛南下。

  不過樊玄符她們卻還覺得不夠,又硬是給武懷玉拚湊了二百騎。有來自武家的子弟和家兵,也有來自樊家的、李家的、丘家的、雲家的、高家的、段家的這些妻妾娘家的子弟、部曲。

  都是精挑細選出來的,

  這一千人馬,不在嶺南六鎮的三萬人之列。

  她們連武懷玉的坐騎,都準備了八匹寶馬,鎧甲備了十三套,馬槊都備了五支。

  “我這次巡省嶺南,又不是去打仗,那些俚僚蠻,也用不著我親自上場,備這些做什麽,頂多帶兩套就行。”

  “多帶些總不礙事,有備無患。”

  武懷玉拗不過她們,也隨她們去了,不過還是堅決謝絕了樊玄符想派劍姬隨行的想法,
  沒必要。

  也不方便。

  “要不,我跟阿郎去嶺南,服侍阿郎。”高十二道,
  “你還是留下來照顧十六郎,我身邊這麽多人,哪裡還需要你們去照顧。”

  武懷玉安慰了不舍的妻妾們,先去玄武門外的禦苑接收了皇帝給他的八百禁軍騎兵,然後與神機營的校尉去了城南曲江的神機坊,在那邊的神機武庫裡接收了一批火器。

  各式火藥火箭等,領了一大批。

  這是皇帝的旨意,雖然嶺南俚僚蠻子沒人看的起,但有備無患,大唐這幾年神機坊的火器一直在研究製造,儲備了不少火器。

  這些火器用的不多,武懷玉在幽州打突厥時用過一些,朝廷也都是一直把這些武器的威力有意的隱瞞著。

  民間知曉者不多,或者說知道朝廷有火器,但這火器到底是什麽,有什麽樣真正的威力,就沒幾個弄的清了。

  皇帝給武懷玉神機火器,其實是防馮寧陳冼幾家的,萬一這些嶺南豪酋跟朝廷衝突時,關鍵時這些火器可以大顯神威。

  懷玉這幾年並沒過多關注神機坊,甚至是有意的不跟其往來。

  現在神機武庫裡轉了一圈,發現雖然各式火器樣式很多,但也沒出他預料,沒啥太大的發展。

  火槍火炮這些沒有出來,主要是各種火箭,各種雷,火藥倒是改進了不少,引火線也越發精良。

  可總的來說,還沒脫離初級階段。

  火槍倒是也有,可是竹子的突火槍,一次性消耗品,近距離霰射,跟真正的火槍差別太遠。

  更別說火炮了。

  神機坊現在只有利用投石器發射的各種雷,帶毒的帶火的,也有爆炸帶響的,
  據說嶺南的獠人多崇拜雷神和蛙,他們的青銅牛皮鼓上,都喜歡繪雷紋和蛙紋,

  要是神機營的火器在嶺南獠蠻軍中發威,尤其是夜襲的話,估計能起到出人意料的大作用。

  “我給二郎點好東西。”

  陪著武懷玉在神機武庫裡的李德譽李大公子神秘的笑道,

  這位現在是軍器監少監兼管神機坊,正五品上的官職,他叫武庫的官吏取來一個箱子。

  懷玉還以為有什麽好東西,

  結果打開,裡面卻是三眼銃。

  熟鐵鍛造卷打而成,外形三根竹節狀單銃聯裝,每個銃管外鍘都有個小孔。
    李德譽拿著那三眼銃得意洋洋的顯擺,“這是神機坊最先進的研究成果,名為三眼神銃。”

  “使用時在銃管內添加火藥,最後裝填鐵球或鑄鐵塊、碎鐵砂等,在小孔處添加火繩,使用時點燃火繩,引燃裝填火藥便可裝銃管內彈丸發射出去,
  三個銃管可輪番射擊,威猛無比。”

  武懷玉打量著這玩意,
  銃管約長一尺,三管攢而為一,用箍三道,銃後共打一庫箍裝木柄,柄後用一鐵鑽或以鐵箍。

  看到這玩意,武懷玉一點不陌生。

  因為這玩意根本就是他最初搞神機坊時,一並畫的設計圖紙之一,連名字都是他取的。

  李德譽還拿來跟他獻寶。

  他拿起這支三眼銃,仔細打量觀察許久。

  發現這支三眼銃,純手工鍛打而成,製作的還算精細,三聯銃管黝黑冰冷,後面接一根木杆,使的整個三眼銃,倒像是騎兵們的鐵骨朵。

  不長不短,

  拿來當鈍器用都行。

  “這玩意二十步內,殺傷很大。”李德譽道。

  懷玉笑笑,那就是二十步外既沒準頭,更沒啥殺傷力了,不過想想也是,這畢竟是最古老的噴子,又沒膛線之類的,而且主要是霰射為主,一噴一大片,

  當然是只能近距離射擊了。

  武懷玉估計這二十步的殺傷力都誇張了,可能真正也就是十步左右的殺傷力。

  唐代十步,那也是十五米了,這個距離其實也不算近。

  當然,戰場之上,十步距離太短了,騎兵衝鋒,那就是呼吸之間就撞過來了。

  據說明朝的精良三眼銃,最佳射程達到三十步,可以破重鎧,五十步外能重創不披甲目標。

  但武懷玉覺得仍有誇大,除非是一群三眼銃手齊射,才能保證這威力。

  否則單兵持三眼銃,二十步能擊中敵人那都很了得了。

  懷玉沒問李德譽具體情況,直接找了武庫官員詢問具體參數,一番了解後,發現這三眼銃是神機坊最新實驗品,目前沒造出多少來,成本很高,但是吧威力有限,主要是距離。跟弓和弩的射程相比,差的太遠。

  而且雖有三銃管,可連續點火射擊三次,但再次裝填太費時間。

  隨便一個熟練點的弓手弩手,其弓弩的殺傷力都超這太多,而且這三眼銃現在的造價成本很高,

  太不劃算。

  又是火藥又是火繩,又是鉛子的,打一發就要裝鉛彈三錢,耗費大。

  而且銃管是用卷打的方式鍛造,也是不易。這種卷打成銃管,接縫處特別不好處理。

  反正神機坊造了點樣品,就擺在武庫裡了,後面沒再多造,這成本和威力,都無法大量生產和列裝。

  李德譽送給懷玉一支。

  武懷玉笑納了,

  又拿了些火藥、鉛子,這玩意倒也是個新鮮玩意,練一練,有些準頭,也可以打鳥啊,當然,就是當成鐵骨打用,其實也不錯的,那三聯銃管,可是熟鐵鍛打而成,上面還有三道鐵箍,絲毫不比鐵骨朵的威力小。

  神機坊都嫌棄這東西雞肋,
  武懷玉倒覺得,如果能夠把成本降下來點,再解決產能的問題,這三眼銃還是不錯的,不僅步兵可以裝備,騎兵也可以裝備啊。

  兩軍衝鋒,

  先三眼銃齊發,近距離這殺傷力也不會小,尤其是這巨大響聲,估計威力更大。

  搞不好敵人就嚇崩潰了。

  可惜在神機坊甚至軍器監眼裡,三眼銃就是雞肋,比弓箭、弩箭差太多了,根本沒必有浪費錢財在這上面。

  弩可達百步,弓也能有六七十步的殺傷射程,
  就算弓箭,都能臨陣三發。

  這三眼銃,不僅射的慢射的近,而且大風、雨雪,還極受影響,不是雞肋是什麽,而火藥、火繩、鉛子的成本又遠高於箭矢。

  懷玉出了神機武庫,
  提著三眼銃騎馬去打鳥,

  結果轉了一天,一隻鳥都沒打下來,就撿回兩根鳥毛,受驚的野鴿子撲通亂飛,掉下兩根羽毛。

  隨從侍衛的禁軍騎兵們都笑這三眼銃聲音大卻沒殺傷力,連神機營的也嫌這玩意還不如火箭。

  武懷玉倒是越射越興奮,覺得這玩意轟轟轟的很爽,每射一銃,都會讓人熱血沸騰,那刺鼻的硝煙味道,讓人陶醉其中。

  硝煙與火的浪漫,
  比射箭感覺爽多了。

  就是這射程確實不行,不過如果把小鉛子,換成三錢一顆的鉛彈,射程是增加不少的,三十步沒問題。

  但能不能射中,這就需要足夠時間的訓練才行了,這就跟射箭一樣。但放三眼銃跟射箭,卻又是完全不同的。

  射箭的技巧在這沒用。

  武懷玉覺得自己得多練,熟能生巧嗎,只要練的足夠多,三眼銃不會比弓箭更難。

  如果有足夠的熟練度,三十步的破甲射程,武懷玉覺得這玩意還是很不錯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