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644章 代天巡狩
  第644章 代天巡狩
  武家修德坊櫻桃園中的三千株櫻桃,今年碩果累累,尤其是早熟的那些品種,更是為長安先。

  “給各家都送些。”

  武懷玉在家中閉門思過,其實也是難得輕閑,帶一群孩子們玩耍,這日子倒像是成了幼兒園的園長。

  閉門謝客,難得清閑。

  不過自己的學生還是要見的,難得在京,一眾入室弟子也是天天來請安問安,請教學問。

  李義府是來的最勤快的,一天至少得來兩次,這家夥現在是監察禦史,還兼著太子侍講,品級雖僅正八品下,但正經進士出身,當初十四中進士,被人稱神童,現在十六歲的監察禦史,還是武懷玉學生、武士逸女婿、李百藥侄兒、李孟嘗的族弟,還得加個太子心腹。

  這一連串閃亮的頭銜,使的這個家夥現在真正春風得意,在禦史台那也是眾星捧月般,有著強硬的靠山背景,進了禦史台李義府也是立馬就辦了樁大案。

  彈劾澤州兩任刺史張長貴、趙士達任內並佔境內膏腴之田數千畝,境內官吏多受百姓饋銅。

  年輕的李義府挖出了一樁澤州貪贓窩案,前後兩任刺史都被他彈劾,而且他這炮打的很猛,一出手就見血,各種證據拿出,朝廷也是立馬徹查,然後發現澤州上下還真沒幾個好官,個個都貪,上行下效。

  兩任刺史每人侵佔百姓良田幾千畝,其它官吏也都是有樣學樣,甚至官府搭車收費,各種加征亂攤,百姓苦不堪言。

  這案子鬧的很大,李義府甚至直接把案子放到了東宮的京報上去了。

  輿論發酵,越扯越多,最後甚至扯到了已逝的獨孤彥雲頭上,他在澤潞等地就也佔了很多田,甚至收受過張趙二人的賄賂。

  最後還是皇帝親自出面,此案到此為止,不再繼續挖下去。

  澤州官場大地震,幾乎把所有的官都給罷了,吏員也是大整頓,皇帝特派了皇后族叔長孫順德去接任澤州刺史,整頓澤州,清理出數萬畝良田,全都分授給貧民。

  李義府也憑此案,在長安風光無兩,甚至皇帝都親自召見嘉獎,賞賜絹百匹。

  他甚至在朝中得了個小魏征的稱號。

  “老師,好消息。”

  李義府進來就高興的對懷玉道喜,“剛在禦史台,舍人來宣旨,馬中丞升了,升中書侍郎,仍兼太子右庶子,晉爵高唐縣伯。”

  武懷玉有點意外,招呼李義府坐下。

  馬周跟武懷玉可以說是一起入仕,最開始還是落魄書生,武懷玉請為幕客,帶到隴右從軍,立戰功得官,回長安後,得皇帝青睞,成為天子近臣,這幾年的升遷那真是飛速。

  從監察禦史到侍禦史,再到給事中,然後又轉中書舍人,再升治書侍禦史,再加諫議大夫,又兼太子右庶子,
  如今更是升上了中書侍郎。

  馬周前二三十年,蹉跎落魄,近幾年卻是平步青雲,升遷速度真是不比武懷玉慢了。

  而且他這幾年升的官也很特別,那是一條標準的清貴、清要之臣的升遷之路,宰相之路。

  “馬公這下離宰相真是僅有一步之遙了。”李義府很興奮,更多是羨慕,馬周真是他的楷模。

  “馬公這個時候升中書侍郎,那老師也肯定要複相了吧。”

  武懷玉卻隻搖了搖頭。

  姐夫升中書侍郎,哪可能再讓小舅子去做中書令,就算檢校也不可能啊。

  不過他不急著復出,現在朝堂上明爭暗鬥激烈,這要搞變法新政,那形勢就會更複雜,太卷了,容易出事。

  他現在情願緩一緩,在家多陪陪妻兒。

  謀國先謀身。

  “吃櫻桃,今天這又是新品種,”

  “謝老師。”

  懷玉跟李義府聊著天,問到一些禦史台現在查的比較厲害的佔田情況,這種情況還是比較普遍和嚴重的。

  之前動蕩之時,不少田地荒蕪,也有許多絕戶,還有背井離鄉的,不少良田或真成荒田,或是‘記錄’成荒田等,那些地方豪強,官吏們打著開荒名號,把這些良田佔據,
  現在朝廷開始重點清查這些事情,一來也是外部環境安全了,二來也是朝廷在為兩稅法做鋪墊準備。

  要搞兩稅法,最重要的原因是租庸調製的根本均田令搞不下去了,沒地可分,豪強兼並,以及貪汙侵佔等,
  本身均田令又不是後世的大承包分田,而是仍建立在土地私有製的現狀下,把剩下的公田、荒田、絕戶田等拿來分授,能分的地本就少,經過前面十來年的分授,早就無田可分,事實上如關中、關東這些腹心之地,基本上一兩輪分田就分光了。

  現在點選新府兵都往往分不夠田,立功受勳的勳田也只能往寬鄉分,官員貴族的永業田、職田等現在也一樣不夠分。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整個大國稅制根基已經要運轉不動了,不改也不行了。

  再不改變,那麽首先要出問題的其實就是府兵製,新點府兵分不到田,將士立功得不到勳田,那誰還自備武裝糧草的為朝廷征戰?

  皇帝說的一萬年太早隻爭朝夕,那不是誇大,確實很緊迫。

  現在以打擊貪汙為由,開始掀起清田行動,是個不錯的由頭,借機摸清天下田畝情況,順便打擊貪官汙吏,收回被侵佔的田地,一舉數得。
    李義府可以說是嗅覺靈敏,也可以說是正好遇到這風口了,
  而馬周這個時候升中書侍郎,也跟此有關,一來馬周跟武懷玉關系極好,兩人相處的久,這諸多治理理念也是接近的,馬周受武懷玉的影響很深,也一直在強調租庸調製現在出了大問題,到了必須要改變的時候,
  武懷玉既然不肯復出,那皇帝便把馬周推到中書侍郎這位置,中書省是決策機關,中書侍郎那也是主持日常事務的重要官員。

  要乾大事推新政,首先人事這塊必須理清。

  “老師,禦史台要派一批監察禦史巡按諸道,加強巡訪監察,我想外出巡按一道,老師覺得如何?”

  巡按禦史其實還是武懷玉做治書侍禦史時提出的,他和高履行那時主張禦史台三院禦史,劃分不同職責。

  還增加了監察禦史數量,不僅每道派一位監察禦史常駐,京城還有一位,兩人一年一輪換。

  另外還會定期不定期的派出監察禦史巡按各道州縣,監察官吏、采訪民情。

  不管是監察禦史還是巡按禦史,都僅八品,可權力卻不小,李義府這種年輕、有才、背景深厚的人去做巡按,那絕對是大有可為。

  “想去哪道?”

  “請老師指點。”

  “你既然先前在澤州搞了個大案,那乾脆就去河東,”

  搞掉澤州兩任刺史,把一個州的官吏全掀翻,這種成績,再去河東巡按,那河東上下誰敢小瞧。

  李義府很尊重武懷玉,哪怕現在武懷玉免去所有官職,但李義府很清楚,這位比自己也僅大六七歲的老師,真正的是能攪動風雲的人物,能跟著學習的東西太多。

  他在五月端午過後,果真就出京去了河東,任河東道巡按禦史。

  巡按本身還是監察禦史,巡按只是差事,相當於是中央特派巡祖組長,隋朝時其實已有之,只是沒現在這麽系統。

  李義府出京,主要任務就是清田,然後審錄罪囚、巡視倉庫、普查戶籍、查算錢糧、勉勵學校,表揚善類、存恤孤老,
  這是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立斷,真正見官大一級的存在,到了地方上,不論是行政、軍事,還是鄉裡宗族,大小事無不可管。

  李義府巡按河東,也沒有衙門,各州縣巡察按訪,整肅吏政、決斷刑獄,還要訪察人才。

  五品以下官吏,貪贓枉法作奸犯科等行為,情節特別惡劣者,甚至可以先斬後奏,直接罷黜。

  李世民即位之初,是以宰相、尚書、大將軍等重臣分道巡訪的,而現在改以監察禦史巡按,形成常設制度,更加成熟。

  這些巡按和地方監察禦史,都是皇帝耳目,風聞奏事,也代天巡狩,監管地方,

  而正因為他們得到的權力太大,所以朝廷最後還是采納武懷玉的諫議,用僅八品的監察禦史來行使此大權,且以年輕進士出身的禦史為主。

  武懷玉挺看好李義府的,這人年輕、有才能、也有眼光,特別是年紀輕輕這為人處事卻跟那些衙門裡的積年老吏一樣熟練,這種人又有靠山,他只要不飄不作死,那確實仕途能無量。

  武懷玉也知曉這家夥心性不夠純良,但武家這樣的新貴也需要用人,尤其是李義府這種能做事會做事的人,

  至於將來飄不飄,甚至會不會噬主,這個倒還不急。

  在家閉門思過的日子,時間一久其實也有點無聊,因為有皇帝旨意在,武懷玉也無法出門,其實他挺想去樊川或是三原住住的。

  轉眼六月杏黃,

  渭河兩岸,似乎一夜之間就被金燦燦的麥浪席卷。

  布谷鳥兒此時也開始天天,盼黃盼割,盼黃盼割的叫著,提醒人們要抓緊收割了。

  此時已是六月初,
  八百裡秦川迎來又一個豐年。

  武懷玉卻只能坐在家裡聽著大家談麥熟、豐收,
  有點煩這種閉門思過的日子了。

  馬周帶著大姐,抱著孩子到來,

  “才兩月不到,二郎這就坐不住了?”馬周笑著道。

  “天天關在這大宅裡出不了門,時間一久就跟坐牢一樣啊,”武宅雖有二百來畝,十分巨大,可再大也受不了天天呆著。

  “聖人說的沒錯,不出兩月你自己就呆不住,”馬周笑笑,“聖人讓我給你傳話,說解除你的閉門思過了,讓你明一早去門下省政事堂。”

  “可我現在並不願意進政事堂。”武懷玉既想出去,又不想現在複相。

  “放心吧,聖人也知道你心思,不急著讓你複相,明天聖人是要到政事堂與宰相大臣們議事,不僅宰相們前去,也還召了一些尚書、侍郎們,

  還有長孫公、蕭公,跟你雖沒職事,但也特召。”

  “沒叫侯君集去?”懷玉笑問。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