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636章 步步驚心
  第636章 步步驚心
  宮宴熱鬧無比,充滿盛世景象。

  侯君集一直在盯著武懷玉,看著聖人一直讓他坐在身邊,不時傾身與他說話,那親密的樣子讓他羨慕萬分。

  總算熬到宮宴結束,

  皇帝好像才終於想起這位夥伴來,衝他招手,侯君集精神抖擻,趕緊上前。

  “三水啊,你接手吏部,至今還沒理出頭緒來,朕思來想去,覺得讓你做吏部尚書確實考慮不周,

  你還是去兵部吧。”

  侯君集心中一驚,很是失落,看向旁邊的武懷玉,
  “吏部就交給懷玉管。”

  “臣領旨,”心中雖不甘,但侯君集還是馬上接受了。

  李世民揉了揉腦袋,有些困了,“朕讓懷玉以兵部尚書檢校中書令兼攝吏部尚書,知選事,總監東宮兵馬,加左衛大將軍。

  你呢以右衛大將軍檢校兵部尚書,同掌武選,參預政事。”

  說完,皇帝打了個哈欠,“你們也是同門師兄弟,以後懷玉身兼數職,任務繁重,三水你協助主持兵部日常事務,”皇帝轉身離去。

  侯君集愣在當場。

  本以為是吏部尚書改成兵部尚書,雖不甘心,也勉強接受,只要參預政事頭銜還在,那仍是宰相。

  可武懷玉奪他吏部尚書,還仍任兵部尚書,他卻檢校兵部尚書?
  兵部兩個尚書?

  他這個尚書前加了檢校二字,自然不如武懷玉這個正牌尚書。

  “晉國公好本事啊。”侯君集怒火中燒,眼睛都要冒火了。

  武懷玉也很困了,
  今天一大早就從灞橋驛出發抵京舉行入城儀式,然後又太廟獻俘,在宮裡陪太子半天,也沒空休息。

  這又宮宴熬了一夜,陪在皇帝身邊,打個盹的機會都沒。

  確實挺困,

  他沒什麽心思跟侯君集在這裡廢話,“潞國公啊,一夜宴飲,我也困了,有什麽事,回頭政事堂上或是兵部衙門裡見面再說吧。”

  看著武懷玉轉身離去的背影,侯君集是越看越火大。

  “侯相?”

  張亮過來。

  一夜宴飲,張亮眼睛依然很亮,這家夥精神的很,以前搞監察情報這塊的,那都是屬夜貓子的,

  “困了,告辭。”侯君集卻不想理張亮,也扭頭就走了。

  張亮看著武懷玉和侯君集一前一後離開的身影,撚著胡須若有所思,從刑部侍郎到光祿卿,再到殿中監,然後禦史大夫,張亮這幾年的仕途還是非常順暢的,

  好多人想不通憑什麽張亮都能拜相?
  張亮也從不會去解釋什麽,難道說他張亮先後執掌過六扇門、百騎司、皇城司這些皇帝的秘密情報機構?
  要告訴別人羅藝李孝常李幼良王君廓這些王公大將的死跟他有關?要告訴他們裴寂蕭瑀宇文士及等武德老宰相們被罷相,有他出的一份力?

  他只要給皇帝辦好差就行了。

  出宮的時候,武懷玉追上秦瓊。

  “我明日便去三原縣白鹿塬莊子上休養了,”秦瓊道,

  “我在樊川有幾個莊子,義父不如就在樊川挑個莊子休養,離京也近,我得空時便來看望,”

  秦瓊笑笑,“樊川離京太近了,難得真正清閑的,還是三原白鹿塬上好,離京百裡,那裡也沒那麽多勳戚士族的莊園別業,我之前在那裡住的挺好,也習慣了。”

  皇帝還給秦瓊留了個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銜,但秦瓊打定主意,遠離長安,不再過問政事,更不會去政事堂。

  當著秦瓊面,懷玉也沒什麽隱瞞,便把皇帝執意要他拜相,甚至現在他幾度請辭下,不僅不許,還反而讓他又添了職事,兼攝吏部尚書、總監東宮兵馬,

  他武懷玉本職兵部尚書檢校中書令,這又添兩要職,這等於是一人同掌文武選事,

  這份權力,真跟皇帝剛稱帝時杜如晦一樣了。

  “這是陛下對你的信任賞識。”

  “可是我很惶恐不安。”

  秦瓊瞧了瞧他,“你的擔心謹慎倒也沒錯,不驕不躁這很好,不過當今天子你大可放心,陛下是想要用你衝鋒陷陣乾大事的,中書省決策,吏部兵部更是要害部門,而且還掌選事,”

  “陛下登基以來,吏部已換了許多人了,長孫無忌、杜淹、杜如晦,然後楊師道、戴胄,又侯君集,再到你,你看這才幾年?”

  “我聽說之前戴胄兼領民、吏二部,顧不過來,陛下便又讓房相掌選事,但被侍禦史權萬紀彈劾了,此事還在朝堂上引發很大爭議,後來陛下便讓侯君集接任吏部尚書,也沒讓房相兼掌選事,

  可結果就是侯君集到吏部後,一團亂麻焦頭爛額,根本搞不順,”

  秦瓊笑了笑,提醒武懷玉這事情沒表面那麽簡單,
  “我聽說權萬紀是拜在長孫國舅門下?”他問。
    秦瓊點頭,

  圍繞著吏部,這段時間有一番暗鬥,長孫無忌暗中出手,讓侍禦史權萬紀找到了些房玄齡、戴胄掌選事的一些問題,直接彈劾發難。

  很明顯,長孫無忌想復出,似乎是房玄齡在阻攔他。

  秦瓊平時不過問政事,也不去政事堂辦公,但他對朝中這些明爭暗鬥卻很清楚,“趙國公坐不住了,想復出,試探了一番,發現聖人無意,便又想謀劃讓他阿舅高士廉回朝,
  他想讓高士廉來任吏部尚書,甚至拜相。”

  “可是誰料雖然借權萬紀找到了房相他們的一點漏洞,可最後魏征卻出了手。”

  “這事跟魏征又有什麽關系?”

  “你別忘了,魏征以前數次舉薦侯君集有宰相之才,後來侯君集也真就拜他為師讀書,”秦瓊提醒懷玉。

  魏征在朝中雖說比較特殊,以會噴人聞名,且一副孤臣姿態,但其實魏征也不是那麽真的孤身戰鬥,他跟武懷玉關系就很好,

  後來又不知道怎麽的跟侯君集越扯越深,甚至還成了師生。

  權萬紀彈劾房玄齡戴胄一案,確實是直中要害,可魏征橫插一腳,他上書皇帝說房玄齡、戴胄那都是朝中老臣,素以忠誠正直得陛下信任,如今二人都身兼數個要職,兩人掌文武選事,考核的官吏眾多,中間出現一二個考核失當的,那也實屬正常,這並不是有意偏私,
  然後魏征最厲害的一招出手,他說權萬紀本來也是在考堂參與,之前對此並沒有半點反駁,等到自己沒得到好的考核結果,才開始借其職權上書彈劾,這只是以公謀私,並非竭誠為國。

  魏征一封諫章,勸說皇帝不要做廢房戴二人的考核,只需對權萬紀檢舉的那幾個考核不當者,加以調查一番,做出處置便是,更不應當對房玄齡、戴胄二人進行追究。

  這個事情,看似為房戴說話,可其實並非。

  結果就是戴胄不再兼吏部,房玄齡也不再掌選事,侯君集做了吏部尚書,權萬紀還被訓斥一番,
  最重要的是,長孫無忌、高士廉都沒能借這案子回朝複職。

  侯君集成功拿下了吏部大權。

  可誰也想不到,侯君集確實經驗不足,他在吏部一段時間,都沒能真正抓到實權。

  房、戴、長孫等依然還在圍繞吏部角力。

  秦瓊感歎,“陛下讓你取代侯君集兼攝吏部,這也是當務之急,再這樣鬥下去亂下去,還談何做實事大事。”

  “魏征現在野心這麽大嗎?”懷玉問。

  “也不能說魏征野心大,房相和長孫公暗裡爭鬥越來越激烈,這吏部都成了戰場,他也是想早點平息這些爭鬥吧,”

  武懷玉覺得有可能,但不全是,魏征現在雖是侍中,但他堂堂宰相,若朝中沒有三五個助力同盟,也是很難的,除非魏征甘願真就當個嘴炮,或是跟秦瓊一樣隻掛名宰相,否則他若想乾些實事,名留青史,肯定得有盟友。

  他也不清楚魏征為何非就偏看上侯君集,但朝堂鬥爭確實凶惡,有時選擇的機會也並不多。

  “房相為何不讓長孫國舅和高士廉復出?”

  秦瓊跟房玄齡那是齊州同城老鄉,關系還算可以,“這裡面說來話長,不過真正阻止長孫國舅他們進中樞的,其實是聖人。”秦瓊小聲道。

  武懷玉點頭,這個結果他以前也是猜測到的。房玄齡是皇帝絕對心腹,長孫無忌也是,但長孫無忌還是皇后大哥,房玄齡這人行事謹慎,所謂房謀杜斷嘛,他主要還是奉旨行事。

  “高士廉大概這一兩年就能回朝了,聽說他在蜀地任官,政績官聲都不錯,聖人幾次誇讚,”

  不過秦瓊認為長孫無忌這三五年可能還不能復出。

  原因嘛,就跟李績被按在並州是一樣的。

  “陛下還是覺得用你更順手,而且也更無後顧之憂,我也早聽說陛下有意停租庸調製,推行兩稅新法,但這個事情這幾年在朝堂上也提過幾次,每次都是一提就無數人反對,最後不了了之,現在陛下下決心要做這事,在朝中必須得有強力支持者,甚至得有乾將去實施執行,
  你之前做過民部侍郎,也做過三司使,總管財政,陛下也說你在兩稅新法上很有想法,”

  秦瓊安慰武懷玉,“你還年輕,既然被選中了,那就不要過多瞻前顧後了,好比兩軍交戰,既然點中為選鋒,那就放手一搏,
  就算敗了,你也別擔心,聖人從不會虧待先鋒勇士們的!”

  “義父,就算聖人真信任我,要讓我為新法打先鋒,讓我掌選事我能理解為幫助改革稅法,便於到時選用安插推行新法的人才乾將,可是讓我總監東宮兵馬,這很讓我不安啊。”

  “太子今年才十二歲,就算你總監東宮兵馬,又有什麽關系,東宮六率四府三內衛,外府兵也都駐在外,

  況且就算你總監東宮兵馬,可你沒有皇帝旨意、令符,你以為你能調動的了諸衛率,還是調動的了哪個中郎將?

  你連東宮衛率下諸統軍府的一兵一卒你都調不動。”

  “那加此銜何意?”

  “不是還加了你太子少師嗎?給你加點東宮銜,辦事時名頭響點,當然,也不排除,到時有需要時,聖人可能會給你兵符讓東宮外府兵配合你做事呢。”

  需要調東宮兵做事?
  看來皇帝對這次推行兩稅新法,提前做好了打硬仗的準備了,

  “義父,我能拒絕嗎?說實話,我覺得現在廢租庸調製,推行兩稅新法,時機還不夠成熟,”

  “可陛下等不及了,陛下雄心萬丈,是要超越秦皇漢武的,要做的事很多,不願意慢慢等,他既然發現了租庸調製的大隱患,就想早點在自己手中解決掉,不留給後世子孫。”

  “太急了,”懷玉歎道。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