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426章 拜相的誘惑
  第426章 拜相的誘惑

  “朝廷現在有正倉、常平倉等。”

  “正倉,存儲的是百姓正租,收來的租用於支付官員俸祿、維持朝廷日常用度。”

  “常平倉也是古以有之,和糴糧食,穩定市場價格。”

  “前朝開皇年間,下詔各縣置社倉,各州縣置義倉,諸州百姓及軍人勸課當社,共立義倉,收獲之日,隨其所得,勸課出粟和麥,於當社造倉儲存,若時有不熟,當社有饑荒,以此谷賑濟。”

  隋朝的社倉制度,曾經搞的很不錯,開始是在鄉裡結社,每社區的百姓,糧食收獲之後,大家自願捐一些糧入倉,派人管理,等到饑荒的時候開倉賑濟。

  後來又發展到按戶征納義倉糧,從五石到五鬥,對沒田地者和商賈,也按等征收,下下戶不收,後來又發展為按畝征收,王公以下,畝納二升。

  大唐建國十年,也曾建義倉,但經歷戰亂,以前的義倉體系早沒了,這些年也沒真正完備起來。

  武懷玉現在提出,應當全面恢復義倉。

  溫彥博說現在恢復義倉也不易,主要是許多百姓都還沒恢復過來,正租之外還要交這義倉糧,這等於又增添了百姓負擔。

  “我建議按畝征收,每畝納二升,一畝地兩升糧,相對來說不算很高,如果地少的,也交的少。地多的,更沒多大負擔。”

  溫彥博則說現在朝廷還沒有完全掌握天下田畝數量,沒有實際的田畝數,就無法有效按畝征收。

  “田畝數可以慢慢統計,按畝征收,各依土地產出交麥、稻、粟等,畝納兩升地子。無田的商人、工匠等,則按戶等征收。”

  武懷玉堅持要按畝征收,其實就是把這當成了一個新的稅源,朝廷正稅是租庸調製,正租就是每丁每年納租兩石粟。

  理想的情況下,一丁能分到一百畝地,其中少部份需種桑、槐、棗,其余的都種糧食為主,所以兩石粟也就相當於一兩畝地的產量,正租稅率也就五十分之一左右。

  不過實際上嘛,一丁能分到一百畝足額田地的,那是少之又少,尤其是京畿之地,現在開國之初還好點,基本上都享受到了第一波分田紅利,但慢慢的就越來越難分到地了,所以實際稅率是越來越高的。

  按戶等征義倉糧,跟正租按丁沒啥區別,如果分地不足,那實際負擔很重。

  所以直接按畝征收,就比較直接也公平一些。

  如果按戶征,除最下等戶,其它的最少要征五鬥,相當於二十五畝地,但現在多數八等戶,是沒有二十五畝地的。

  按畝征,影響最大的就是最窮的和最有錢的地主。

  一個地主良田萬畝,按戶也才交五石,可如果畝征二升,那就得交兩百石。

  偏偏這田地實際大多數就是在這些貴族豪強地主們的手裡集中著,所以按戶征,那基本上得少征九成以上。

  現在朝廷財政這麽困難,武懷玉可是早盯上義倉了。

  義倉糧可不僅僅隻充做備災備荒糧的,他是把這當成了一項正稅,發展成地稅。

  這義倉糧收上來後,當然不可能就放在倉庫裡躺著等災荒,可以拿出部份來出借給常平倉,常平艙再拿來做本錢,放青苗貸。

  這樣倉中的糧食也能及時的輪換更新,也能發揮更好作用幫助百姓等,也能為朝廷賺點錢補貼。

  一畝收兩升糧,一億畝那就是兩百萬石糧,大唐耕地好幾億畝,不敢說全盛時期的七八億畝,現在核心區三四億畝是有的,所以如果真能都征上來,那這個義倉糧一年就有六七百萬石,甚至能達到上千萬石。

  哪怕一年就五百萬石,也是很驚人的一筆了,對於眼下窮的不得了的貞觀之初,這可是好大一筆。

  如果一年再拿出兩三百萬石糧借給常平倉放貸,按年息四分來算,這一年能有一百多萬石的收益。

  要是一年義倉糧有一千萬石,拿五百萬石給常平倉做本錢,一年就能有起碼兩百萬石糧收益。

  帳是這麽算的。

  武懷玉簡單的寫下這一個個數字。

  李世民呼吸都急促了幾分。

  魏征和王珪也不淡定了。

  甚至魏征還想到,要是朝廷一年能拿出幾百萬上千萬石糧食,低息借貸給下幾等戶的百姓,那每年就會有大量百姓不用再找寺院、貴族、豪強們借高利貸,百姓負擔會減輕很多,會有許多人不用最後債台高築,被逼的賣兒賣女典妻賣地破產了。

  “會不會太高了,畝納二升,一丁授田百畝,正租兩石,現在義倉糧還要納兩石?”

  王珪問。

  “王相公,實際能足額授田的不多,如果一丁真有百畝地,那他收入起碼有近百石,納四石正租和義倉地子,也在可承受之內。”

  “況且義倉糧取之於民,仍用之於民,”

  “義倉本來是備災救荒之用,如今拿出放貸,這與本意不符。”

  “王相公,義倉糧收的糧食,得合理利用,我們只是拿出一部份出借給常平倉,常平倉以此放貸給貧困百姓救濟,或是用做本錢和買,穩定物價,都是利國利民的良策,我們並沒有跟前朝大業時隋煬帝一樣,直接把義倉糧挪做它用。”

  一番爭論。

  李世民最後還是迫於現實,處處缺錢,十分無奈,好不容易看到個活水源頭,也顧不得太多其它了。

  最終還是決定按畝征收義倉糧,每畝兩升,不論官紳貴族一體征收。

  各州縣義倉,由支度司派人管理,州縣和地方鄉老監管,一半義倉糧借給常平倉做本錢和買與放青苗貸。

  支度司下有了三大倉儲系統,正倉儲國家正租糧賦,義倉儲義倉地子,常平倉以朝廷收繳的公廨錢和戶稅錢、借支義倉糧做本,和買糧食貨物、借給常平社為本錢放青苗貸。

  常平社是常平倉下屬單位,相當於是大唐第一家官方銀行,主要負責放貸,以後也會開展諸如有息存款,貴重物品保管、金銀兌換、異地匯兌、貴重物品押運等業務。

  現在唐朝沒有有息存儲的這種業務,你要存錢到別人那,還得交費,所以開點利息,吸攬一些百姓手裡的零散閑錢,再拿來放貸收息,這裡面能賺個差價。

  這種東西武懷玉覺得再正常不過了,也是很好賺錢的買賣。

  但魏征卻總憂心忡忡的,他也說不上到底哪裡有問題,但就覺得這樣搞好像打開了一扇地獄之門,十分可怕。

  總覺得這以後會出問題。

  就跟債券一樣。

  他對很多新鮮的東西,很反對抗拒,老魏是個複古派,巴不得恢復周禮周製,雖不說恢復井田製吧,但很多新鮮的東西,他覺得不可靠。

  朝廷應當只是治理百姓的,征收稅賦,輕徭薄賦才對,現在朝廷居然開始要自己入市賺錢,還有放貸等,又要把義倉糧變成一種正稅,他很反對。

  但反對無效。

  李世民現在缺錢,大唐朝廷財政已經十分困難,他要想有所作為,想要滅突厥滅吐谷渾甚至將來再征遼東高句麗,或是恢復漢之西域,沒有錢是不行的。

  這場關於大唐財政的廷議,最後還是勉強達成了一致。

  李世民本來想給武懷玉這個大唐皇家財政發展和改革計劃小組組長,再加個銜,以便更好的領改革計劃。

  這個銜便是參議朝政。

  秦瓊、蕭瑀、魏征三人都是以參議朝政銜入政事堂為相的。

  不過面對拜相的誘惑,武懷玉還是忍住了,實在是他資歷太淺了,現在身兼數職,都老有人向皇帝進諫。

  這要是拜相,估計反對者更多。

  沒那必要,慢慢來就好。

  雖然皇帝提出來要給懷玉加銜拜相,他直接拒絕了,但皇帝能提出拜相,已經是對武懷玉極大的認可了。

  對此心裡很不是味道的是戴胄,這位本來尚書左丞當的好好的,皇帝升他民部尚書,結果武懷玉兼了個民部侍郎,本來也沒在意,雍州別駕兼尚書的都有,畢竟那位置特殊。

  可誰想到他又判度支,現在更是搞出這麽多新花樣來,深得皇帝讚賞,這便顯得他這個尚書很尷尬了。

  幸好武懷玉沒接受宰相任命,否則侍郎拜宰相,那他這尚書還呆的下?到時慣例肯定是武懷玉進民部尚書,他就得離開民部。

  感覺很尷尬的戴胄在皇帝宣布廷議結束時,站了出來,請求退位讓賢,他願意再回尚書省做尚書右丞,把民部尚書的位置交給武懷玉。

  武懷玉也站了出來。

  “陛下,臣一人身兼數職,實在是難以思慮周全,還請陛下收回民部侍郎判度支、治書侍禦史之兼職。”

  皇帝沒接受戴胄的請辭尚書,也沒接受武懷玉的請辭民部侍郎判度支、兼治書侍禦史的兼職。

  “戴胄生性堅貞有才乾,熟知律法通曉文案,前朝起就在門下省任職,朕即位後,升為尚書左丞,當時尚書省兩位仆射皆不在位,戴胄處理尚書省事務,善於決斷,被公認是我大唐開國以來最稱職的尚書左丞。

  如今任民部尚書,也是表現非常好,有功當賞。

  溫相,擬旨,加封戴胄安陽郡公,兼檢校太子左庶子加諫議大夫,賜絹百匹。”

  戴胄沒有兒子,以兄長之子戴至德為繼子,李世民特賜封其為東宮千牛。

  皇帝誇讚了戴胄一大通,但並沒有跟對武懷玉一樣,要給他加銜拜相,不過戴胄還是十分感激。

  戴胄其實最大的問題是他雖熟悉律法精通文案,但這掩蓋不了他也是流外吏出身,雖然他爹也做過縣令,但戴胄不通經史,簡單點其實這是個沒什麽文化的人,能得皇帝賞賜,一路做到民部尚書,其實也是貞觀朝的一個特例了。

  皇帝給他加官封爵,給他繼子授官,他還能說什麽呢,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走出宮門,戴胄還給武懷玉認真叉手彎腰道了個歉,“我對翼國公沒有任何不滿,還望見諒。”

  “安陽公何出此言呢。”懷玉笑道。

  戴胄看著年輕無比的武懷玉,很是感歎,“我在翼國公這個年紀的時候,還僅是隋門下省的一個流外吏而已,今日陛下拜翼國公為相,翼國公為何拒絕?”

  五十多歲,須發花白的戴胄有些駝背,這位在長安奮鬥了大半生的老頭,最大的願望,或者說是夢想就是有朝一日能封侯拜相。

  這只是一個夢想而已,從來沒想過有機會能實現。

  可今日武懷玉殿上拒絕了皇帝的拜相,給他觸動挺大,那麽年輕,居然就能拒絕如此誘惑。

  “我還年輕,未來的路還很長,”懷玉笑道。

  “哎,我老了。”

  戴胄忍不住歎道,“我年輕的時候沒耐心讀書,後來做了吏才知道沒前途,靜下心來讀了兩年書,參加科舉選了明經,起家吏部雲騎尉,後來遷門下錄事,”

  說起往事,戴胄不忍越發覺得自己老了,當年他考的那個明經,其實也都是憑家世門第還有家族的人脈關系得到的,九經裡他也就勉強通一經。

  這些年他得裴矩賞識,一直被關照提拔,仕途還不錯,當年就算在王世充麾下乾過,也沒影響他跟裴矩投唐後的仕途,甚至深得貞觀天子的賞識,一路提拔,從秦王府士曹參軍,到如今成為民部尚書,封爵郡公。

  豆盧懷讓如願做上了關內道支度使,不是副使,直接就是正使。

  支度使本身屬於差遣使職,不是職事官所以並沒有品級,豆盧銀讓有銀青光祿大夫的散階本品,所以他這個支度使就是從三品。

  “多謝二郎。”

  豆盧懷讓得到消息,立馬便來宣陽坊翼國公府感謝。

  “說那些客氣話做什麽。”

  武懷玉用人,向來並不忌諱用親近之人,豆盧懷讓是他很不錯的朋友,經的住考驗的朋友,也是他早就劃到圈子裡的盟友。

  自己的盟友,當然得相互幫助。

  如今支度司展開,盯著的人也多,估計很多人還暗裡期盼這事辦砸了,這個時候,當然還是得自家兄弟上更何信。

  “二郎指點一下,我這支度使該從何下手?”

  “清查田畝,然後按畝征收義倉糧,有了義倉糧做本錢,才可以出借給常平倉做本,入市和買交易、放貸收息,
  當然,關內道不僅地多,還有鹽酒之利鑄錢之利,另外跟朔方那邊跟突厥的邊市貿易,這也是一塊肥肉,反正,支度司雖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核心宗旨就一條,搞錢!”

  “能給朝廷搞到錢來,那就是優秀的,搞不到錢多說無益。”

  豆盧懷讓哈哈大笑,“領兵打仗司法民政這些我不行,但要說搞錢這是我長項啊,請二郎放心,我一定給你搞來錢。”

  “豆盧兄記得搞錢雖重要,但也得注意方式方法。”

  “懂,都懂。”豆盧懷讓笑著答道,搞錢這事他熟,心裡有底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