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422章 黃金冊
  第422章 黃金冊

  趙仁本早上走進禦史台衙門,推開自己的公房。

  治書侍禦史武懷玉交給了他一個任務,負責整理封存公廨錢帳本,清理公廨本錢。

  這個事情雖然消息一出,禦史台一片怨聲,可也還是得進行。

  剛坐下,結果看到桌上居然有個折頁。

  他隨手拿起來一翻,結果裡面金光燦爛的,居然是金頁,察看了下,上面還有西市安家金店安九的標記,上面寫著十分金。

  這本普通冊頁外封下,是足十兩黃金的金葉子。

  這可是價值八萬錢,現在的糧價,能換二百多石大米。

  突然出現的這金葉子,讓趙仁本明白,這是有人行賄了,再翻看,折冊裡還夾了一張紙條,“奉上黃金十兩,請求不要追查。”

  有點沒頭沒腦。

  十兩黃金對一個七品官來說很誘人,一年祿米不過八十石,月俸才兩千一百錢,算起來,十兩黃金能抵一個七品殿中侍禦史三年的俸祿。

  不過趙仁本不是沒見過錢的人,特別是他出身天水趙氏,他爹曾任懷州司戶,官職不高,但從他祖父開始往上幾代,都起碼是刺史、太守,且有縣公爵位。

  家裡那也是一方士族名門。

  當初他欣賞馬周才華,讓馬周去長安求官,都是給了一大筆盤纏。

  他直接去見了武懷玉,並把這錢和紙條上交。

  “我估計可能是跟公廨錢有關,估計帳目裡面有些問題。”趙仁本直言。

  “我估計也是,直接奉上八萬錢,看來這問題不小,你一定要仔細查帳,金葉子我給你登記,先放這裡,等查清楚了再說。”武懷玉交待。

  這簡直是不打自招,剛要查帳,就有人行賄。

  一個捉錢令史正常才捉五萬錢,這一下送禮八萬,說明絕對是八萬的十倍百倍的事情。

  既然自己先暴露,那更要一查到底。

  交待一番,武懷玉跟蕭瑀、高季輔繼續商議禦史台的整頓去了。

  “前朝時,禦史台之外,又設司隸、謁者兩台進行協作配合,禦史台負責對京中百官進行監察,司隸台負責對國都及其附近地區以及各個郡縣的地方官員進行糾察,謁者台則依奉詔出使郡縣,持節進行按察。”

  “我朝不設司隸、謁者兩台,相關職事皆由禦史台擔任,禦史少,職責重。陛下繼位之後,更重禦史台,禦史大夫加銜拜相,前後三人。”

  禦史大夫蕭瑀,平時更多是在門下省的政事堂辦公,禦史台這邊來的少,而之前人事調動頻繁,僅懷玉這一個治書侍禦史副長官,可他也很少來,這不免讓禦史台有點亂。

  如今出了陳師合這事,皇帝要求整頓。

  武懷玉沒在會上跟他們說有人行賄的事,那個還不急。

  “蕭相,我覺得如今禦史台還是有些職責不夠清晰,”他拿出了一個建議,既然大唐的禦史台是從隋朝的三台合並而來,那倒不如據此分權分工。

  他提出禦史台分三院。

  “台院、殿院、察院。”

  高季輔剛由中書舍人轉治書侍禦史,品級倒是一樣,甚至論職權中書舍人也是十分重要,號稱儲相,但禦史大夫是宰相,另一名治書侍禦史是兼職,那他實際主持禦史台事務的話,還是可以看做是重用,
  這位治書侍禦史三十多歲,正當年富力壯,也是想有一番作為的,特別是他是前宰相高士廉的族弟,不過不是同支,也算是皇后遠房舅舅。

  “具體一些呢?”他問。

  “台院的侍禦史掌糾察中央百官、推鞫獄訟,殿院的殿中侍禦史則主管殿廷供奉之儀式,負責京畿地區官員的監察,並隨皇帝巡幸各地。而察院主負責地方巡察,在京時監察六部官員。

  三院職責份內之事,可以不經請示長官禦史大夫和副長官治書侍禦史,直接彈劾不法官員。”

  高馮高季輔覺得武懷玉這提議,禦史還是那些禦史,主要職責也沒變,但分工更加明確,各管一塊,不在職責內的不管。

  “我建議察院的監察禦史增加數量,如今陛下劃分天下十道,則每道應設兩名監察禦史,一人在京,則一人出巡,每一到兩年一輪換,加強地方巡按監察。”

  “我還建議禦史台應當重置東西二獄,以自系劾,使禦史台兼有鞫案禁系之權,使監察權與司法權相結合。”

  蕭瑀出聲,“前朝時禦史台就有台獄,我朝武德時曾設立後又罷,如今我禦史台也是三法司之一,翼國公提的重設台獄倒也有必要。”

  三院,各以資歷最老一名禦史負責本院事務。

  禦史台有很重要的司法權,審理案情重大或牽涉到五品以上官員案件時,多由三司會審,即刑部、大理寺、禦史台共同負責,稱三司推事,禦史大夫、刑部尚書、大理寺卿共同審理。

  另外還有規格稍低的三司理事,侍禦史、刑部郎中、大理司直、給事中、中書舍人朝堂受表。

  更低的還有三司評事,侍禦史、刑部員外郎、大理寺評事前往審訊。

  高馮也提出建議,台院把京城百司和諸州的審問工作分成東西兩部份,各以侍禦史一人負責,分稱為東推、西推,此外,以侍禦史一人為同知東推,一人為同知西推,共同審問。

  東西推審問的犯人,則分系東西台獄之中。

  殿院的六名殿中侍禦史,分工則一人監太倉出納。一個監左藏出納,二人為廊下食使,二人分知右右巡。

  察院則主要是分巡地方州縣,在京時則監察六部。

  總的來說,台院以後主要負責司法審問這塊,殿院主要還是負責殿堂供奉之儀式,百官禮儀,維護皇家威儀,察院主巡按地方和監察六部。

  三院各以一位資歷老的禦史主持院中事務,這樣也能加強對禦史和下屬吏員的管理。

  商議了半天,最後寫了一篇禦史台的整改奏折給皇帝,希望增加十名監察禦史,甚至殿中侍禦史也能增加兩三名。

  中午在禦史台食堂吃了頓工作餐,便又去民部加班。

  趙仁本被暫時授予主持殿院事務,並全權負責公廨錢帳清理一事,所有的在編、臨時的捉錢令史七十多人全都被召來,開了個會,說明情況,讓他們把手裡的帳上交,並把錢上交。

  趙仁本也帶書吏開始全面清查這些年禦史台公廨錢的帳本,必須得核對的上,然後錢帳兩清後封存。

  帳本很多。

  一查就發現不少問題,比如就算禦史台放出去的公廨錢,居然也有壞帳。

  趙仁本覺得這裡面有問題,畢竟禦史台的公廨錢收益不錯,甚至搭車私本放貸的錢也多,都沒聽說問題,可現在帳上居然有許多壞帳。

  很明顯有貓膩。

  第二天一早,趙仁本在辦公桌上,又發現了折冊,這次已經變成了兩本。

  仍然有張紙條,“奉上錢十六萬,請不要再查下去了。”

  他直接拿著去找了武懷玉。

  “二十兩黃金?”

  “看來這公廨錢的問題,比我想象的還嚴重啊,要不要我從民部或雍州抽調些書吏過來協查?”

  趙仁本道,“請翼國公放心,我一定會徹底清查,”

  “我自然是信任你的,可現在這事只怕牽涉的人很多,禦史台自查,一起查帳的那些書吏未必個個可靠。”

  “那請翼國公從民部度支司借調一批經驗豐富的吏員來查帳。”

  度支司主管財政,查帳的水平那自然是很高的,且他衙借調來,跟本衙沒多少利益關聯,肯定也更有效率。

  懷玉指著桌上那一兩本折冊,“你說再查下去,明天會不會再增加?”

  “應當不會了吧,這都二十兩黃金了,”

  公廨本錢帳面上是三百八十萬錢,也不過折四百七十五兩黃金而已。

  “我覺得你明天還會收到黃金的。”懷玉笑道。

  “這次不僅僅要查公廨錢,公廨田也得徹底清查一遍,甚至禦史台的公廚也得查查,一次查清楚了,以後大家也都清白。若是有貪贓枉法,那就一次揪出來。”

  武懷玉午後面聖的時候,直接把這事情稟明天子。

  李世民也很驚訝,“頭天送十兩,次日送二十兩,都是黃金?就為了不查公廨錢?”

  公廨錢才多少,送這麽多。

  “看來公廨錢確實問題嚴重,朕同意你從民部度支司抽調人手去禦史台查帳,查,徹底的清查,禦史台可是朝廷監察機關,要是自己窩裡先亂了,那還如何監察別人?”

  皇帝很生氣。

  燈下黑啊。

  原本還覺得官吏們很辛苦,總喊公廨錢不夠,沒想到他們不僅搭便車私本充公本用朝廷之名賺錢,甚至還有蛀蟲敢公然貪汙公廨錢,用上了假帳壞帳等。

  “朝廷諸司,確實不應當讓他們都去放貸經營賺錢,你說的對,朝廷財政不足,就算要謀利,也還是應當弄個專門的衙門,專人負責,而不是每個衙門自己弄自己的,”

  “陛下,貪贓枉法這種事,是難以杜絕的,就算建立各道支度司,到時也肯定還會有貪婪之輩,只能加強監督,建立一個更有效的監管系統,不能給他們機會,而不是指望個個忠心清廉。”

  李世民點頭,“你從民部調度支司的人去查帳,朕再讓刑憲司也派人暗裡調查下禦史台那些捉錢令史,查一查他們的底細。”

  皇帝殺心已起。

  禦史台有九個正式捉錢令史,卻還有六十六個編外的捉錢令史,帳面公廨本錢三百八十萬,據說私錢倍之。

  不知道有多少蛀蟲。

  如今朝廷財政缺錢,徹底深查,到時把那些蛀蟲全都抄沒。

  讓他們貪,讓他們全吐出來,甚至連他們家都抄了。

  武懷玉也看出了皇帝心思,這是要黑吃黑?

  還是說豬養肥了,然後殺豬?
  到時還能借這些貪汙捉錢令史的人頭,威懾下貪官汙吏,甚至是把之前公廨錢放貸引起的矛盾、怨氣,全轉到他們頭上,然後皇帝和朝廷還能落個聖明、公正的好名聲?
  挺可怕的,果然不在一個層次上面啊。

  養了十年的豬,已經很肥了,確實可以殺了。

  先從禦史台殺起。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