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唐朝好地主:天子元從》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
  第446章 商人重利而輕義

  “康阿郎如此人才,可惜屈居裴府大農十年,太屈才了。”

  武懷玉拿著那份投名狀,打量著那肉山,“度支司正是用人之計,本公舉薦你到民部度支司做個檢校員外郎,”

  武懷玉民部侍郎判度支,為了協調如今的財政改革,皇帝李世民特意給了武懷玉很大的權限,在他這個判度支下,新設了商稅、常平倉、義倉等二十四案,調派能員乾吏,協助分理事務,協調諸司。

  康婆的能力武懷玉挺佩服的,能乾成一方首富的人,都不是普通人。不過他在裴寂手下幹了十年,卻能轉頭就反咬裴寂一口,這樣的人,品行有問題,妥妥的安祿山,武懷玉怎麽可能讓他來自己的翼國公府做大農。

  不過這人有本事,安排到他判度支那塊,負責協管一案,倒是完全沒問題的。

  員外郎六品官,如果是檢校,那還屬於非正員的員外郎。

  正常情況下,視七品的大農是沒這資格直接任這職務的,要知道,上柱國的勳官,要是沒有其它官爵,到兵部番上役滿後,得到參選資格,通過考試後,也只能授六品職。

  上柱國可是視正二品,大農才視七品而已,正常大農就算得官,也是要從最低的從九品下乾起,最多出任個下縣縣尉,能做個清水衙門的主事,那都得有很強的背景關系。

  武懷玉的安排,康婆反而心裡很失望。

  他被拒絕了。

  度支使的檢校員外郎,哪及的上翼國公的大農,到康婆這六十多的年紀,他其實哪還有心仕途,他要的是保障康氏家族的財富,是家族的安穩。

  這種拒絕讓他失望,也更加驚懼。

  他不知道,自己會不會被事後清算。

  咬咬牙,康婆許諾,願意把裴寂鑄私錢的作坊全交給懷玉,甚至把他保管密藏的裴寂的幾萬貫開元通寶也都交給武懷玉。

  可惜武懷玉只是笑了笑,卻搖了頭。

  “不是交給本公,是上報衙門,交給朝廷。”

  “小的還知道葛國公劉義節也一直暗中私鑄錢幣,私采礦產,以及侵佔田地等許多不法之事,”

  懷玉看著這家夥,真是瘋狗一樣。

  “哦?”

  武懷玉讓他把劉義節的不法行為都檢舉揭發,還說若查證為實,要向皇帝為他請功。

  劉義節是實封六百戶的開國功臣,太原元謀功臣十七人之一。

  這人以前叫劉世龍,後來從龍擁立,請皇帝改名義節。

  劉世龍以前跟武士彠一樣,河東豪強,經商巨富,並稱河東兩大富豪,當年跟河北的巨富康婆也算是生意上有交往的。

  武士彠在隋末時見局勢動蕩,於是掏錢買了個鷹揚府的府兵隊正,以庇護自己的財富,劉世龍則是掏錢謀了一個晉陽鄉長的職位。

  後來李淵謀劃要舉兵的時候,他的副手王威、高君雅準備乾死李淵這個反賊,於是他們找來手下心腹們謀劃,要趁李淵到晉祠祈雨時布下伏兵把他拿下。

  劉世龍這個長鄉就被王威二人視為心腹,參與了這個謀劃。

  然後,在動手前兩天,河東老鄉、商業上曾經的夥伴武士彠帶著裴寂來拜訪了劉世龍。

  裴寂是代表李淵來的,為李淵拉攏這地方巨富、豪強,然後第二天裴寂又引李淵前來。

  李淵對劉世龍是非常客氣的,對他小小鄉長當成朋友一樣。

  劉世龍於是在動手前夜,主動跑去密會了李淵,把王威他們的計劃全盤托出,之後就是王威他們埋伏李淵,結果反被李淵給一鍋端了。

  李淵舉旗起兵,劉世龍跟武士彠都是拿出全部巨額家財資助,幫助招兵買馬,此後劉世龍跟武士彠兩人,也充分發揮他們經商理財賺錢的長項,一個為李淵管理後勤,一個幫李淵籌集資金,

  劉世龍甚至還能到處做生意賺軍費。

  劉義節在那時,就如同現在武懷玉在朝中的情況,是皇帝的錢袋子。李淵剛入長安時,缺少軍費,劉義節就想了個辦法,讓李淵下令把長安街上和宮苑的樹全砍了,當柴火賣給百姓,於是伐街苑樹為薪,以易布帛,歲得數十萬。

  這就是天子賣柴的典故由來。

  之後還想了個辦法,把現藏內庫的繒加軸使其舒展,裁取多出的一尺,補充雜費,得到十多萬段。

  這辦法挺有奸商特質,明明一匹絹四十尺,他非要把絹給拉伸扯長,硬扯長一尺,每匹扯出一尺,給他弄來十多萬段供軍。

  做為李淵的錢袋子,劉義節在武德朝還是很得寵的,不僅封葛國公,也進了功臣名單。

  但到貞觀朝,他就只能坐冷板凳了,如今降為少府監。

  少府監是掌管手工業的部門,甚至也管鑄錢。

  劉義節利用職務之便,也是暗裡大搞私鑄。

  康婆還告訴懷玉一件事,劉義節之前為宮廷采購珠寶,結果就故意跟商人勾結,高價購買,實際那商人都是他找來的托,公然貪朝廷的錢。

  他還把銅料低價賣到裴家和他家,有下屬官吏發現,還被他誣陷奪職。

  武懷玉從劉義節把國庫裡的絹拉伸一尺獲利這種手段,就知道這家夥沒啥大志氣,就是個貪利的奸商。

  身為主管鑄錢和百工的少府監,自己大搞私鑄,還把寶貴緊缺的銅料,流入到他自家和裴寂家。

  比起武士彠來,真是差距太大了。

  跟康婆的會面還算是比較成功的。

  不過也讓武懷玉看到了如今中原的一個問題,就是大唐居然有大量的東遷粟特人,這些人的勢力還挺強,朝中的安興貴安修仁兄弟皆實封國公,更是涼州百年豪族,世襲的商團薩保。

  而康婆家也是東遷百年的粟特人,他們家族更是在河北博陵生根發芽,成為一地名門豪強。

  而且這些粟特人有一個特點,哪怕東遷百余年,他們仍保留著粟特人的許多傳統,甚至他們在中原都是大分散、小聚居,每處的粟特人,其實都是聚集定居,甚至是塢堡、莊園自治。

  儼然有幾分國中治外之民的味道。

  而且他們還特別會經商賺錢,跟西域的昭武九姓諸國聯系密切,甚至對幾條絲路上的貿易,掌控很強。

  他們手裡還有著戰鬥力很強的拓羯雇傭武士。

  怪不得說到了唐玄宗爆發安史之亂,叛軍裡的胡人將兵那麽強悍,滲透的有點嚴重。

  如果是鮮卑那樣主動漢化的還好,可粟特人雖東遷大唐,散居各地,但他們始終保留聚族而居,仍沿襲自己的傳統,甚至用拜火教團結粟特人,這些都是很大的隱患。

  始終不肯主動融入華夏,那麽這些人哪怕在中原居住再久,他們也不是夏。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看來有必要好好調查一下,跟皇帝認真講明其中厲害,得以防萬一,未雨綢繆。

  康婆送出的那份大禮包懷玉沒收。

  但是康婆是個知道變通的人,他把八座水碾、十頃良田,賣給了武懷玉。

  價格嘛,按市價,並沒有說半賣半送。

  當然這種買賣,其實就是利益交換,但一切走正規手續,先找中人立白契,然後再到官府換紅契。

  可實際上以現在的情況,這八座水碾、十頃良田,誰會市價出售?

  根本就是可遇不可求,有價無市的稀缺資源,就算加價許多,都大把人願意排隊。

  送和賣,一字之差,但結果可不同,武懷玉按價購買,這些產業拿的心安理得,也不懼人追查彈劾。

  康婆也很滿意,他是個商人,擅長官商交易,如果武懷玉不收半點好處,那他會非常難安。

  現在雖是花錢買,但這裡面的誠意孝心,翼國公肯定是明白的。

  商人不怕送禮花錢,就怕別人不肯收錢,只要收禮,那拿人手軟,總得辦事的。

  至於那三千匹絹、一百萬錢,武懷玉建議他捐獻給朝廷,到時可劃做常平合作社的本錢,給百姓放青苗貸助農。

  康婆沒心疼,痛快的答應了。

  反正這筆錢財拿出來的時候,就沒想過要收回去,只是沒送到武懷玉私人手裡,最後捐到了朝廷庫中,他還是覺得有些遺憾的。

  捐給國家,哪及送禮私人,他更喜歡建立私人友誼。

  早朝後,
  皇帝特意聽取了武懷玉的奏報。

  裴寂、劉義節這兩元勳功臣的這些不法行為,讓皇帝陰沉著臉許久。

  “查。”

  三日後,
  金殿之上宣詔,太原十七元謀功臣之一、貞觀四十八實封功臣之一,曾任過光祿卿、太府卿的現少府監、葛國公劉義節,坐罪當死,念其舊勳,收回免死金牌,免官奪爵,除籍為民,流放嶺南欽州,家產籍沒。

  內情沒在殿上公布。

  但武懷玉奏報天子,從劉義節名下抄出大量的金銀珠寶錢帛,以及大量的田地莊園、水碾、車坊、邸店等,倒下一個劉義節,都抄出來一年戶稅不止。

  而且還抄到了劉義節的許多私錢作坊,以及偷挖盜采的許多礦場。

  已經趕回老家蒲州的裴寂這次也被查了,私錢作坊、偷采礦山,侵佔的田地,違法高利放貸等等。

  皇帝對他的處置是將裴寂剩下的食邑真封全都收回,並將他這些違法的產業、非法所得的財產,全都沒收。

  派使者去蒲州警告裴寂。

  武懷玉對三階教、裴寂、劉義節的三連抄,所獲的田宅錢帛奴隸牲畜等財產所得,比朝廷收三年稅還多。

  李世民都感歎萬分。

  支度司的帳上,國家財政陡然就有了一大筆活錢了。

  朝廷對裴寂還是留了點情面,或者說皇帝沒著急,所以現在對裴寂的這些處置都沒公開。

  但早晚還是逃不過最後清算的,現在這些只是經濟問題,還不足以讓皇帝弄死他,或者說皇帝有意讓子彈再飛一會,不想表現的那麽絕。

  “陛下,臣身兼數職,確實顧不過來,尤其如今判支度的職責更重,新增二十四案,臣忙不過來。

  臣請求陛下選一重臣專判度支,甚至是加銜拜相,專為計相,為陛下分憂理財。”

  “臣舉薦開府儀同三司、前右仆射、趙國公長孫無忌專判度支,擔此要職!”

  對武懷玉的這個舉薦,李世民只是笑了笑,“朕考慮考慮。”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