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陛下真棒》第776章 仁義無雙的大宋
  第776章 仁義無雙的大宋

  杜勝一臉茫然地看著不遠處的碼頭,此刻自己身邊的那些被俘的袍澤們與他也幾乎是同樣的表情。

  他們是大遼國的漢軍,奉大遼天子之命征討女直反賊完顏阿骨打。

  結果數倍於敵的大遼國兵馬,偏偏就這麽慘敗在了那女直蠻夷的刀兵之下。

  而他杜勝,這位宛平人氏出身的漢軍將領,因為腿傷無法及時逃離戰場而慘遭俘虜。

  自那之後,杜勝與一乾弟兄們都被關押在簡陋的棚子裡邊,每天吃著那堪堪足夠吊命的糧食,眼睜睜地看著一位位受傷的兄弟因為熬不住而死去。

  原本杜勝覺得自己也會與那些弟兄一般,說不定哪天清晨,就再也沒有辦法睜開雙眼。

  可是他怎麽也沒有想到,有一天,一位自稱宋國官員的漢人帶著一輛輛的牛車來到了戰俘營,並且宣布他們這些戰俘,都已經被女直人賣給了大宋。

  這個消息,對於一乾已經對於自己命運和前途完全絕望的戰俘們而言,內心沒有絲毫的波動。

  直到那些宋人送來了大批的食物,還有隨行的醫官開始給他們醫治。

  並且還將他們這些人無法行動的重傷員都抬到了車上,然後開始向南遷徙。

  直到這個時候,杜勝與一乾袍澤這才驚喜交加的發現,這些宋國人士沒有將他們當成豬狗般的戰俘,而是真的將他們當成同胞。

  可是很快,又有擔憂在這些戰俘之中流傳開來,他們這些漢軍,大多數都是出身於遼國南京一帶的漢家百姓。

  而現如今,雖然大遼將他們的生死不看在眼中,反倒是那與大遼相持百多年的大宋將他們從垂死的深淵之中解救了出來。

  可是接下來,難道他們這些人,就只能夠跟隨宋人,生活在宋境之內不成?

  當然也不是沒有大起膽子,詢問那些押運他們渡海前往宋境的宋國官吏。

  可是那些人也不清楚上面對於他們的安置,只能告訴他們,一切都要服從於大宋河北路經略安撫使高璋這位小高相公的安排。

  對於這位小高相公之名,他們這些遼國的漢人,自然也是如雷貫耳,聞名久矣。

  畢竟那宋國的《東京商報》、《江南商報》,早就已經悄悄地在大遼的讀書人圈子裡邊流傳開來。

  關於這位自有科舉以來,以十一之齡得以高中狀元的大宋神童狀元的許多事情,他們自然也是知曉。

  #####
  一篇《少年中國賦》不知道羨煞了多少讀書人,而他一人一馬,平定江南朱氏之亂。

  之後,以弱冠之齡,統率大宋西軍披荊斬棘,一路勢如破竹,隻用了一個冬天的時間,就將那與大宋成百年世仇的西夏國一舉蕩平。

  這等榮耀與功勳,亦是讓大遼的無數漢家兒女擊節而讚,甚至那段時間,南京道諸州縣的勾欄館閣裡。

  都是那些講書人在描繪這位大宋神童如何運籌帷幄,決勝千裡,攻伐西夏的豐功偉績。

  即便像他杜勝這位的軍中武將,也對宋國的神童狀元亦是聞名久矣。

  只是,雖然自己這些人對於能夠離開那女直人的虎口,前往那仁義無雙的大宋並不反感。

  可是一想到遠在故鄉的親人們,大夥的心裡邊就猶如被刀割一般難受。

  就像他杜勝,家中尚有妻妾兒女,自己這輩子也不知道還有沒有時間,再與他們相見。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有人大聲地叫喊了起來,杜勝目光朝著遠處望去,就看到了那遠處行來了一支隊伍。

  那頗具規模的儀仗,足以證明,此刻前來的,必定是一位宋國的重量級官吏。
    很快,就聽到了此刻還在船上指揮登岸的官吏開口道出來者的身份。

  正是那位仁義無雙,願意掏腰包,將他們這些戰俘從那殘忍的女直蠻夷手中解救出來的大宋神童狀元高璋。

  高璋自然也看到了此刻碼頭上傳來的騷動,看到那些服色各異,相當一部份需要有人攙扶才能夠登上碼頭的戰俘們。

  他們那一張張滿是感激的臉龐上,目光中透著卑微與茫然。

  高璋快步迎上前去,親切地詢問著這些生活在遼國的漢人。

  語言方面,略有些差異,可是終究能夠聽得懂彼此在說些什麽。

  而杜勝與另外幾位在戰俘中的將領,亦作為戰俘代表,被引到了高璋的跟前,向高璋恭敬施禮,以表達他們的感激之情。

  很快,幾人一番眼神交流之後,好歹也算得上是文武雙全的杜勝站了出來,文諂諂地道。

  “遼國杜勝,參見恩公,我等乃是遼國武卒,奉吾皇之命平定女直之亂,卻不幸為女直階下之囚。

  幸得恩公遣人解救我等,使得我等得以活命,恩同再造。”

  “只是,我等故土難離,家中皆有父老兒女,如今得活,亦渴望能早日與親人團聚。

  不知恩公意欲如何馭使我等,才願意允我等還鄉……”

  杜勝的這番話,讓原本顯得喧鬧的場面很快就冷清了下來。

  看到那一雙雙充滿著不安與期盼的眼睛,此刻已經下得碼頭的這些戰俘,皆是遼國漢人。

  看到他們,高璋就覺得如同看到了大宋即將播撒向遼國的火星,是的,就是那種可以燎原的火星。

  “諸位與高某,皆是漢人,即便爾等為遼國之子民,可是我們,終究是血脈相連,說著同樣的語言,書寫著同樣的文字……”

  高璋還順勢借用了《禮記*中庸》記載: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告訴了在場的這些遼國漢人,你們跟我們,都是漢家兒郎。

  哪怕是你們目前效忠的對象不是我大宋天子,這也沒什麽。

  我大宋天子一向仁義,心懷天下黎庶,更是關懷漢家兒女。

  所以,聽聞了遼國與女直相爭,結果導致了大量的漢家兒郎在那遼東之地受苦受難,內心頗為不好受。

  所以就下達了恩旨,設法解救爾等,脫離苦海。

  “諸位還請放心,我大宋一向仁義無雙,絕對不會留難於諸位。”

  “從今日起,爾等便可以啟程還鄉,本官已經通令我大宋諸州縣,不得為難諸位。”

  “另外,每一位歸鄉之人,皆可以獲得五貫之資,避免諸位一路坎坷艱辛……”

  “什麽?!!”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