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陛下真棒》第563章 兩策可解決如今我大宋冗官之弊?(
  第563章 兩策可解決如今我大宋冗官之弊?(一更)
  “那依二位長輩之見,這科舉取士,想要縮減規模,又或者是取消,是絕不可取之行為。”

  高璋漫不經心地點了點頭,然後拋出了第二個問題。

  “那麽照此看來,為何又要說我大宋冗官十分嚴重,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呢?”

  “……”陳侍郎正想要開口,卻被吳執中抬手攔住,此刻吳執中仔細地打量著高璋這位博學廣聞,重要的是其才智,絕非凡夫俗子可媲美的神童狀元。

  看到對方那副從容自若,胸有成竹的表情,心中不禁猶如老鹿狂撞。

  “賢侄莫非有法可解我大宋機構臃腫、人浮於事之良策?”

  “不敢說良策,但是二位請記住一事,正所謂時移而事易,既然我大宋的科舉取士方略,乃是為了適應我大宋的政治。”

  “並且還是讓我大宋得以文運昌盛的最優注解,既然如此,想要解決我大宋人浮於事,機構臃腫,那自然就只能向朝廷的構架上動手。”

  “賢侄慎言……”陳侍郎不由得臉色大變,趕緊開口阻止。

  “我大宋立國以來,對於朝廷機構改革之嘗試,自仁宗年間起,至今已近百年,卻一直未能解決此弊端。”

  “反倒是越改,機構就越臃腫,人浮於事之弊端就越發明顯。”

  吳執中微微頷首,撫著長須雙目灼灼地死盯著高璋,想要知道,他到底能不能想到什麽樣的妙法。

  “興許是因為那些變革之人,並沒有考慮過朝廷列位臣工所追求之利益。”

  聽到了這話,吳執中眉頭不禁一皺,下意識地開品反駁。

  “朝堂諸公,皆是國之乾吏,所謂者,乃是我大宋……”

  只是他剛說了沒幾句,就看到了高璋笑眯眯地打量著自己,還把雙手抱在了胸前,一副我不說話,我就看你吹牛逼的架勢。

  直接就讓吳執中這位對大宋忠心耿耿的三朝老臣給整不會了,黑著臉看著這小子,總覺得他是討打。

  #####
  看到吳執中黑著臉不想說話,一旁的陳侍郎乾脆低下了腦袋喝茶。

  高璋這才略帶歉意地朝著吳執中這位長輩一禮,只是此刻,言語如刀。

  “明人不說暗話,大宋的官吏,若是人人只求名垂青史,精忠報國。

  那西夏何以安存百余載?我大宋,又因何坐視遼國據我漢家幽燕十六州而無所作為?”

  “……”吳執中張了張嘴,肚子裡邊有無數的理由,可同樣,吳執中也很清楚,大宋揚文抑武的國策必須是對的。

  但是,朝中的文臣是什麽鳥樣,他能不清楚?若是昏君當場造成的。

  可是當初的仁宗皇帝、神宗皇帝,哪一個不是英明之主?結果呢?還不一樣……

  吳執中抹了把臉,最終無可奈何地一聲長歎。

  “賢侄,老夫知曉你有經天緯地之才,必定有良策可解,還請賢侄你直言相告,莫要再讓我等如此提心吊膽為好。”

  “其實很簡單,一個是科舉取士不能縮減規模,那就增加門檻。二是人浮於事,那就明確增設機構,事務落實到人。”

  “……”陳侍郎與吳執中看著翹起兩根手指頭,一副我說的事情很簡單模樣的高璋。

  總覺得他好像什麽都說了,可又似乎什麽也沒說。

  但問題是,不論是第一個還是第二個構想,都好像這小子都胸有成竹。

  “我說賢侄,你是說,你有兩策可解決如今我大宋冗官之弊?”

  高璋想了想,考慮到這二位的人品還是很有保證,當初自己能夠成為省元,也正是這二位出手。

  就連自己殿試也是這二位與師尊合夥,這才讓天下人覺得自己是不是靠官家而是靠自己的才華學識金榜題名狀元。

  高璋點了點頭,想了想,決定還是先難後易,就看他們上不上鉤。

  “小侄我就先從朝廷機構著手,比如說人浮於事的問題,其實也就是在於責權不明。”

  “關於這一點,小侄我在江南蘇州任職之時,感觸頗深。”

  此言一出,不論是陳侍郎還是吳執中都正襟危坐,凝神而聽。

  畢竟高璋在那蘇州任職,政績十分卓越,足以令天下人都知道他是一位能吏,既然他從這一方面來剖析,必定會言之有物。

  首先第一點,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九寺五監,這是大宋的朝廷基本構架。

  同樣,這是繼承於唐,興許是華夏民族喜歡講吉利數字。

  三省六部九寺幾乎難有變動,可幹嘛不變一變?
  比如在唐朝以及隋朝之時,三省最重,下分六部。但實際上三省六部根本就不夠用。

  就簡單的使其中的一個戶部來舉例,主管國家戶籍、田畝、貨幣、各種賦稅、官員俸祿,以及財政支出。

  看看吧,就僅僅一個戶部,就相當於後世的民政部、財政部、國土局、稅務局、商務部甚至央行的結合體,每一個部門的責權都是相當重要的。

  不知道是不是時代的局限性,一直都不能把他們完全單列出來。

  例如在唐宋特定的時期,實在是沒辦法了,只能整出個三司使,又或者是計相來專職負責下面也會有一幫官吏跟著折騰。

  為何?還不就是國家的財政收入,以及支出,這絕對是十分重要的大事。

  可是之後又並歸於戶部。而且,如果能夠把戶部直接拆為分三個到四個部門。

  不但可以厘清權責,重要的是,還能夠吸納大量的官吏,去幹實事,專門負責稅收的就專門負責稅收。

  負責財政拔款的,就乾你財政拔款的事情。

  至於戶部光是戶籍、救災,民生管理這些事務,這足夠他去操心的。

  陳侍郎與那吳執中兩眼直勾勾地看著跟前的少年郎,一邊呷著茶湯,一邊有理有據闡述著他的構想。

  當真是震驚到無以複加,越發地覺得這個還真是有很大的實施可能性。

  首先第一點,多兩個部,就多了兩位尚書,六位侍郎,而且都還是實權的。

  大宋的冗官,不僅僅是在官吏的中下層,上層同樣也有一大票的官吏,撈不著實職差遣,要不就安安心心當米蟲。

  要麽就變著法兒把那些實權官吏鬥倒,自己才好上位。

   今天渾身疼痛減輕了些,還有低燒,嗯,還有兩更,還在寫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