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陛下真棒》第574章 英雄不問出處,太監不問歲數(三更
  第574章 英雄不問出處,太監不問歲數(三更奉上)

  官家趙佶雙目灼灼地直視這位習慣性謙虛的愛徒,露出了一個欣慰的笑容。

  果然,這孩子從來沒有讓自己失望過,想必這一次也不會。

  高璋斟酌了一番之後開始沉聲闡述起了自己的想法。

  “師尊,我大宋有不少上了年紀的名將,戎馬一生,久經戰陣,他們的經驗十分的寶貴。”

  “而我大宋西北有西夏虎視旦旦,西邊吐蕃時不時騷擾,至於北方,那遼國滅我大宋之心不死,當真可謂強敵環伺……”

  而那些退下來的名將,或者是因為多年的創傷,又或者是過於老邁。

  但是他們那豐富的作戰經驗都在他們的腦子裡邊,就這麽眼睜睜地看著他們老去,實在是太過浪費。

  而大宋樞密院乃是文官署理軍國大事的地方,這一塊,武將想要涉足,那自然是千難萬難。

  但是換一個角度而言,樞密院如果算得上是大宋軍事戰略謀劃的重要機構。

  那是不是完全搞出一個專業性以及軍事戰術針對性更強的機構:參謀院。

  而參謀一詞,最早最早見於《後漢書鄧寇傳》:“其有大議,乃詣朝堂,與公卿參謀。”

  這些老去或者因傷因病退下來的將軍們,都可以進入到參謀部去,至於參謀院該幹啥。

  呵呵,例如大宋準備針對西夏發動一場戰爭,該怎麽打,該如何打?

  是不是要首先有個大致的方向,你需要投入多少兵力,需要幾個兵團協同作戰,該當如何調遣……

  “……弟子這些日子以來,也專研兵書,猶記得《孫子兵法·計篇》有這樣一段話:‘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曹魏武帝亦曾注:‘選將、量敵、度地、料卒、遠近、險易,計於廟堂也……”

  #####
  高璋的這些話,著實讓師尊趙佶兩眼放光,的確,樞密院是什麽地方,當年的大宋名將狄青,攜不世之功,入主樞密院。

  就被天下臣工瘋狂攻訐,逼迫得仕宗皇帝也只能無奈地退讓。

  從那以後,再沒有哪位武將有機會進入過那裡。

  而且就跟小高所言,樞密院之重要性,已然讓它成為文官之禁臠。

  所以那就繞開來,新設一座參謀院,而參謀院所作的工作,又與那樞密院有著很大的區別。

  第一,參謀院所針對的是,過去大宋發生過的諸多戰事,以及準備開展的戰役,加以反覆推演,以查缺補漏。

  第二,從那武舉中先拔人材,以及從那些將門子弟裡邊擇其優者,讓他們進入到參謀院裡邊,跟隨在這些大宋的名將們身邊。

  好好的汲取這些大宋名將們的豐富經驗,為他們未來走上戰場打下堅實的基礎。

  這樣的做法,不但可以為大宋培養大批的軍事人材,同時,也可以讓那些大宋名將們老了也有發揮余熱的場所。

  再者,讓那參謀院的主官為正二品,以總參謀長為主官,副總參謀長為其副,其他的官職和職能部門,等構建起來後,再增補不遲。

  如此一來,即便朝中那些文官就算是嘰歪幾句,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

  畢竟這參謀院並未侵奪那樞密院的權柄,並且又能夠讓那些大宋的名將們,有個感受天子恩榮,還能夠讓他們發揮余熱的官署。

  “好啊,好啊,不愧是朕之愛徒,哈哈哈……為師就知道,你一定不會讓為師失望。”

  “好一個夫未戰而廟算勝者,得算多也;未戰而廟算不勝者,得算少也。

  廟堂之算,以增我大宋對外之勝率,又可讓那些名將們明白,朕記得他們,定然不會忘記他們為朝廷建功立業。”

  看著跟前的師尊紅光滿面,疾步在禦書房內行走,一邊侃侃而言。

  高璋也是暗松了口氣,只要設三司使,轉移掉那些鬥雞似的文臣們的大部份注意力,想要設立這參謀院,可以說是正當其時。

  “不過,這參謀院使之重擔,朕得好好斟酌一二……”

  師尊趙佶背負起雙手,開始慢慢溜達,對此,高璋自然也會隨意插嘴。

  很識趣地安靜坐在禦書房中,而哮天乖巧地湊到了跟前趴下。

  高璋就一邊呷著茶湯,一邊擼狗,由著師尊繼續在禦書房中溜達。

  好半晌,這才聽到了師尊趙佶開口道。

  “不論是資歷,還是軍功,各個方面考量下來,為師都覺得童貫更適合擔此重任,只是,他終究是一位宦官。”

  “為師有些擔心,到時候,委任他為參謀院使之時,阻力甚大。”

  這話一出口,高璋差點就樂了,你都提名他了,然後你告訴我他是宦官?

  拜托,在另外一個歷史時空,你還讓這位宦官去當了樞密院使,甚至你還給他封王好不好?

  當然吐槽歸吐槽,高璋也很清楚,童貫當什麽不重要,重點是,這位老太監若是成為了參謀院使,至少接下來數載之內,就很難脫身。

  高璋毫不猶豫地慷慨陳詞道。

  “師尊,弟子倒覺得,像童觀察這等征戰數十載,身經百戰的功勳之臣,又是師尊之心腹近宦。他來擔當這參謀院使,再合適不過了……”

  再說了,英雄不問出處,太監不問歲數……呃,反正大概就這麽個意思,總之你老高興就好。

  畢竟你在歷史上乾的昏庸之事多到了極點,才這點事,真心算不得什麽。

  這麽一想,讓高璋不禁開始反思起來,莫非是因為歷史上,師尊的底線實在是太低,導致自己對他的各種騷操作比較寬容?

  就在高璋胡思亂想的當口,師尊趙佶此刻卻露出了一個滿意的笑容。

  當真不愧是朕的衣缽弟子,句句話,都讓自己那麽的順心順意。

  看著他現如今那半大小子,正在那裡擼狗的模樣,嗯……快了,興許用不了太久,大宋就能夠變得不太一樣。

  不管是三省九部,又或者是科舉取士制度的變化,還是那軍備改革的良性深入。

  倘若他能夠將西夏解決,到了那個時候,朕,興許也就可以重複西漢之初的無為而治之理念。

  世間再無凡俗之事,想清修就清修,想搞藝術創作就搞藝術創作,那樣,當可達逍遙之境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