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陛下真棒》第464章 小高舉薦的良才,就該大用(二更)
  第464章 小高舉薦的良才,就該大用(二更)
  朱衝、朱勔父子兩的腦袋,都被裝進了木匣子裡邊。將會經過六百裡急遞,送往東京汴梁。

  好讓朝廷,讓官家,更讓整個大宋都知曉,這場原本震動天下的江南之亂。

  已經在少年成名文武兼備的神童狀元高璋英明指揮之下,已然被徹底蕩平。

  江南地區,又可以恢復到昔日的安寧與繁榮中,隨著兩顆人頭一同送往東京汴梁的,還有高璋的奏折,以及寫給師尊的親筆書信。

  書信裡邊,高璋詳細地講述了他會在蘇州這裡,把開封金屬工坊的許多工廠都開設到這裡。

  並且還向著師尊描繪了海上貿易的美好前景,重要是,弟子之所以這麽做。

  就是希望能夠為師尊您帶來更多的財富,並且開設工廠,還能夠吸納大量因為戰亂而流離失所的百姓。

  讓他們也能夠有飯吃有衣穿,還能夠心心念念不忘記朝廷的好,師尊您的好……

  總而言之,高璋精心寫就的書信,在師尊趙佶的眼裡,永遠都是可以拿A+的那種優秀作品。

  雖然每一次,官家趙佶都會告訴高璋,你這孩子,為師那麽相信你,你辦事,為師放心。

  但是誰讓高璋辣麽實在,總是擔心自己做得不夠好,考慮得不夠周全。

  總而言之,官家趙佶每次回信都這麽說,但還是攔不住高璋下次還是事無巨細,仍舊會寫得明明白白。

  “看看他,又是這樣,唉,怎麽說都不聽……”

  楊戩看著跟前的官家趙佶,滿臉慈祥的笑容,一邊看一邊朝著自己抱怨式地顯擺。

  哪裡不明白,這位狀元公的確遠遠比所有人都更了解這位有些傲嬌的官家小心思。

  看完了這篇足足過千言的書信,官家又重新折好,塞回了信封之後,遞給了楊戩。

  楊戩無比熟練地走到了一旁,打開了那個小箱子,然後就將這封書信,擺放在了最上面。

  這木箱子裡邊,全部都是來自於那位神童狀元高璋寫給官家的書信。

  這些東西,代表著他們師徒情深的證明。

  #####
  官家趙佶神情顯得那樣的輕松與愜意,是的,自打前幾日收到了那兩顆腦袋以及捷報之後。

  不論朝堂,還是民間,都可謂是歡騰一片。

  朝堂上的諸位臣工,自然是因為不需要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去處理平叛。

  而且這位神童狀元告訴朝廷,由於鎮壓及時,使得江南諸州縣都沒有遭受什麽大的動蕩。

  今年的秋收,應該仍舊是一個豐收的好年頭。

  另外就是在官府的主持與幫助之下,那些流離失所的百姓們都已經回歸。

  還有就是那兩萬戰俘,決定不再像過去一般,勞民傷財的搞流配,又或者是把他們弄成廂軍供養起來。

  而是直接讓他們進行勞動改造,建設江南,這,也不需要花朝廷的錢。

  總之一句話,朝廷只需要開心地露齒一笑,好好蹲邊上看這位神童狀元高璋表演就成。

  而老百姓們歡天地喜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那飛漲的物價,被神童狀元公平定叛亂的捷報給打了下來。

  而且因為這位神童狀元盛名遠播,算得上是東京頂流。

  於是乎,甚至還有說書人,已經開始自己胡編亂造,開始在茶館酒肆開講起了神童狀元一人一騎平定江南的傳奇。

  至於蔡老六和童智勝在這些說書人口中的地位,類似於匪兵甲、乙這樣的角色。

  偶爾用到的時候才會提一嘴,用完直接就扔。

  雖然大家都覺得一個人肯定不可能平定江南,但是,朝廷原本要調派的秦、晉兩地十萬兵馬都已然回轉的消息百姓們怎麽也清楚。

  至於那三千星夜馳援的禁軍騎兵,也被這幫子喜歡嘩眾取寵的說書人春秋筆法給生生抹除。

  反正聽得一乾百姓甚是歡騰,即使不是真的,大夥也樂得當成真的來聽。

  這些,自然都是那位傾城傾國的師師姑娘告訴的官家趙佶。

  一想到民間,提及愛徒高璋之名,必定會迎來那些百姓們的讚譽之詞,哪怕是朝中的臣工,也挑不出那孩子什麽毛病。

  就算是那些成日裡喜歡雞蛋裡邊挑骨頭的禦史,也都很默契地沒有什麽動作。

  這樣的成就感,讓官家趙佶與有榮焉。

  可比那蔡老卿家,又或者是童貫等一乾自己的心腹肱股,在民間那臭不可聞的名聲強得太多太多。

  “楊戩……”一邊在那裡暗爽,一邊伸手擼狗的官家趙佶樂了半天,這才開口。

  “奴婢在,官家有何吩咐?”

  #####
  “關於平定朱氏江南之亂的嘉獎,蔡愛卿那邊,與諸位臣工議得如何了?”

  楊戩趕緊上前將自己所知曉的大概內容朝著官家趙佶介紹了一番。

  官家趙佶慢慢悠悠的聽著,時不時頷首一二,只是聽到了那關於方臘這位武略郎,因功升任那新設的杭州市舶司水師指揮使而被擱置的消息。

  不禁雙眉一挑,不悅地輕哼了一聲。

  “讓他們照辦,小高好不容易向朕舉薦一位良材,怎麽就不能大用了?”

  “況且小高遠在江南,身邊也是需要一些信得過,又有能力的屬下才是。

  那方臘乃是他一手簡拔起來的,這樣的人,想來定會對小高全心全心效命。

  再加上江南剛定,為防萬一,朕覺得讓那劉法卿家率禁軍鐵騎先回東京的同時。

  讓他拔一千騎予那劉錡,就先留在江南坐鎮,聽從小高調遣。

  另外,小高他之前是巡撫使,之後改為宣撫製置使,此職繼續擔著。

  不然沒個身份,調動禁軍鐵騎著實不便,回頭那些禦史拿著這個為由頭來彈劾他,朕都不好出面。

  再有那成立市舶司之事務,這事還得繼續由他去辦,朕才能放心……”

  “還有那譚稹就在江南,那邊新設的市舶司,到時候就讓他總領司務……”

  楊戩垂下腦袋,凝神靜聽著官家的口諭。

  將官家的口諭一一記在心中,回頭這才好去跟那些外臣打交道。

  看看,這都是什麽,但凡是關於狀元公的事務,官家都會開口示下。

  有了官家的授意,甭管是他蔡京,還是童貫、高俅,都只會老老實實遵旨而行。

  PS:還有三更,還在努力,大家明天早上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