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成年班
柳范估計是看出了范錚的潛力,撥了兩名監察史給他為佐吏,算是按正職的監察禦史配備了。
至於其他方面,監察禦史與監察禦史裹行,本來就沒多大差異。
有能力了,大家認可了,裹行不裹行的也無所謂了。
不是巴結,只是將他當正常監察禦史看待,歸為同類了。
不知道為什麽,柳范他們這些監察禦史,對同樣能力不弱的李義府,天然有種排斥感,對范錚卻不存在。
難道,是李義府笑中有刀的刀尖露出來了?
說起來范錚也是庶民出身啊!
監察史一個叫劉諳,一個叫華鳴,正好組個成語。
都是年齡三旬左右,相貌端正且沒太大特點,就是華鳴的手指頭細長,劉諳的手指頭短粗,且肉乎乎的。
劉諳滿眼的欽佩:“上官當日,一手出神入化的算盤技藝,讓下官佩服得五體投地。”
流外官也可以算作官,這個自稱沒有問題。
不過,說出神入化就呵呵了,甄邦的加百子已經到了五十息的速度,范錚不敢隨便牛皮,免得丟臉。
咳咳,師不必賢於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
華鳴有些苦惱:“可是,市面上只有我們用的、同樣大小的算盤,就算想學上官,也辦不到啊!”
得,人家是明著說要學算盤技巧了。
“這種算盤,我阿耶的范氏木器作坊出產,五百文。”
范錚也沒有推脫。
再說,劉諳他們只是為了區區算盤技藝嗎?
人家圖的,還是學一手帳務分析啊!
畢竟,這還是監察史們吃飯憑據之一。
至於算盤的報價,也沒有太浮誇,畢竟這個年代,車珠子還真是個有難度的活計,特別是內弧,報廢的比例有點高。
何況,監察史買算盤,是公用器具,柳范也不會卡著這一貫錢斤斤計較,失格呢。
范錚也沒有敝帚自珍的意思,各行業的技藝,有些需要保持自家特色而保密,有些卻需要發揚光大,不可一概而論。
像珠算這種技藝,沒必要藏著掖著,長安城偌大,人口眾多,你還擔心人家搶了鐵小壯他們的飯碗啊!
再說,技藝這東西,最好還是從小學起,畢竟人小,身體靈活,接受能力強。
半路出家的成年人參加培訓班,一般在速度上都差強人意。
但成年人也不是一無是處,學這些東西,往往能與閱歷對照,理解起來更深刻。
當然,最重要的,是校正指法。
“幹嘛?扔了一指禪吧!拇指上,食指下,這兩個手指頭是管下珠的,中指管上珠。”
范錚首先要校正他們的一指禪打法。
難怪甄邦看不上帳房先生撥打算盤的速度,算盤大是一個方面,一指禪的習慣也是主要因素。
明明有五個手指頭,你偏偏隻用一個,范錚這頭用三個,速度自然有差異。
你就想想後世的鍵盤錄入,別人十指翻飛、伱左右一指禪的尷尬場景吧。
當然,你家勢大的話,還可以宣布一指禪戰勝了十指,創造了世界一大奇跡。
反正這世上,從來不乏趙高。
劉諳打得手忙腳亂,一個簡單的加百子,因為指法的變更,竟打得無比艱難,第一次順利用新指法打完已經過了二百息。
打完之後,劉諳滿頭大汗,手指頭差點抽筋。
不習慣,太不習慣了。
娘哩,萊菔粗的手指頭,要協調變化,太難了!
總算控制住想要變回一指禪的本能了。
倒是手指頭細長的華鳴天然佔據了優勢,幾番練習,一百八十息左右打完加百子。
“慢了些,好在指法基本沒亂。多練習。”
對成年班,要求就別那麽高,有成效就行。
華鳴支支吾吾地開口:“上官,聽說敦化坊的坊學,你也授了算盤技藝,不知道我們的速度,可能與他們相比?”
嗬,勝負欲挺強的啊!
范錚頷首:“不錯。就坊學裡最笨的鐵小壯,僅僅加百子都在九十息之內。”
劉諳、華鳴齊齊哀鳴一聲。
完了。
連最差的學生都比不了,這張老臉往哪兒擱?
一百八十息,比他們日常練習都快了一些,即便還能有進步,預估也就是在一百二十息之下。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和娃兒比,你們的優勢是穩重。”
范錚隨口安慰。
真……真的?
……
坊學內,山長糜斐教儒學,不含六藝。
《論語》是本好書,用它對娃兒、妹娃子講些為人處世的哲理,相當實用。
但是,人一輩子,不能只靠哲理活著。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對多數人來說,不是靠哲理能解決得了的——當然,糜斐他們這種先生職業例外。
雜學、六藝,都是酈正義包打天下。
或許,酈正義終於找到了他這號有道德潔癖的人,最理想的歸宿,教書育人不正合適嗎?
出人意料,射這門技藝,酈正義找到的衣缽傳人,居然是之前被無鏑箭射了的鐵小壯,那不是一般的皮啊!
舉弓要穩,瞄得要準,松弦要狠,這三點,鐵小壯盡得真傳,雖不說箭箭中靶心吧,上靶還是沒問題的。
就是有點費弓,范氏木器作坊做出來的獵弓,被鐵小壯搞壞幾具了。
細細算下來,鐵小壯真有射藝的天賦,坊學棗樹上安家的那窩老鴰,生生被他拿彈弓禍害走了,連老鴰蛋都被他拿回家煮給鐵大壯吃了。
鐵小壯皮是真皮,本性卻不壞。
酈正義唯一遺憾的,是坊學的教學方向居然不是科舉!
現任民部侍郎的孫伏伽,可是狀元之身,也是一眾寒門學子心中的楷模。
不是戶部,是民部,從隋朝下來就是民部,到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駕崩,避諱才改成了戶部。
所以在貞觀年間找戶部,就是個笑話。
科舉,是寒門眼裡魚躍龍門的正途。
順便提一句,唐朝初年的科舉是吏部負責,到唐玄宗開元年間調至禮部負責,後世一直沿襲。
當然,科舉取士的名額終究過少,只能說為寒門開了一線生機。
甄行、巫亹,酈正義相信,如果自己全力以赴,他們是有希望踏足科舉門檻的。
甄邦麽,癡迷於技耳。
巫桑,惜是女子身,沒聽說科舉有女子來考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