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為他人作嫁衣裳
“自貞觀元年至今,倉部司虧空糧食五萬一千四百三十二石。請品級內官員去台獄品茗。”
火力全開,三天時間清理完帳務相對簡單的倉部司。
范錚嘴角一勾,很遺憾,方方正正的臉,做不出歪嘴龍王的動作,幅度都小到可以忽略。
台獄的茶,想來民部倉部官員是不願意品的。
沒拿吏員、流外官,倒不是范錚慈悲心腸,想公門立金身,而是不能因官員入獄就導致倉部司停止職能了,該乾的事還得乾呐!
算盤撥得越快,越像是催命符貼到腦門上。
一名金部司從九品上主事,額頭上漸漸滲出黃色的汗珠,一隻手無力地撫著左胸,身子隱隱顫抖,仿佛後世被電麻了的人,繼而軟軟地倒下了。
民部門外,踏入太醫署醫監薑茯苓等三人,搭脈確診之後,薑茯苓開口:“開席吧,沒得救,活活嚇得心臟破裂,神仙都救不了。”
唐儉覺得老臉無光。
就是貪了,無非是追贓、徒或流而已,能做出勾當,自然要承當相應的職責。
你說失儀什麽的,唐儉還能勉強理解一下,嚇死算怎麽回事?
大唐當年不利時,老夫在突厥的千軍萬馬面前,照樣敢指著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痛罵,罵他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決定勝負的鐵山一夜,老夫照樣為使,毅然駐入突厥軍營。
唐儉絕口不提,李靖夜襲那一手,讓他足足跳腳罵了三天。
范錚微微點頭,與薑茯苓要了聯系方式。
畢竟,相裡乾已經調離敦化坊武候鋪,回到左候衛,任從六品上長史,脫離了左候衛翊府,一步跨了好幾個台階。
范錚當初就覺得相裡乾不應該是普通武候,果然沒猜錯。
想來,當時應該是某人警惕自家阿耶發難。
“金部司不愧是常年玩錢的,手段果然了得。一萬匹紫熟綿綾,換成了一萬匹生綿,好家夥,五倍半的價差,倒手就有二萬一千六百貫的價差,比去搶強多了。”
“度支司虛報開支,也是近萬貫的收益,真夠肥的。本官就不明白,你們的中衣袖子,都幾乎洗破了,貪這些錢圖什麽?”
有熬不住收拾的民部官員招供了,並帶著禦史台的書令史,到了他家所在的莊子,將池塘放幹了水,莊戶從淤泥中取出蠟封的木箱,裡面的開元通寶完好無損。
開眼了,這樣的藏錢手法,還是很有創意的。
更有創意的是金部司郎中,他家的錢、綿綾,全部藏在宅子的夾壁裡。
民部侍郎孫伏伽,已經上表請求回大理寺,為少卿也好,為大理正也罷,反正是要脫了民部這個爛攤子。
專業不對口,賊難受!
今日有所賜的諸位,我在大理寺等你們,有本事伱們一輩子別落到大理寺,別落到孫某手中。
太極殿上,對孫伏伽的上表,群臣議論紛紛。
“豈有此理,民部出了那麽大婁子,身為侍郎,孫伏伽還想臨陣脫逃?”
“本來孫伏伽就是司法這一頭的人,偏偏要他乾管錢糧的民部侍郎,這不是為難人嗎?”
“本官聽說,惹此禍端,就是民部三司擠兌孫伏伽,蓄意用錯帳刁難,導致他不得不去找范錚幫忙。偏偏民部那幫沒品的蠢貨,還對范錚帶的學生恫嚇,導致禦史台徹底翻臉,李乾祐直接立案了。”
“廢話,換你你也得翻臉,不然人心就散了。”
“本官倒是對監察禦史范錚的學生感興趣,若不是年紀實在太小,本官當建議司農卿破格拔擢為從九品上錄事。”中書舍人、清河郡公楊弘禮的見解與眾不同。
楊弘禮是隋朝名臣楊素的侄兒,李淵因楊素對隋朝有功,卻斷了苗裔,破格封他清河郡公。
楊弘禮自身能力也強,在中書舍人位置上如魚得水。
司農卿嘿嘿笑了兩聲,沒有貿然接話。
要說不心動是假的,可這年齡……
要開先河,需要一定的魄力。
戴三梁冠、著紫色朝服,司空、趙國公、領趙州刺史長孫無忌乾咳了一聲,殿內清靜了許多。
“陛下,臣以為,孫伏伽既然有了去意,不如成全他。讓他在大理寺,或許才能發揮最大作用。”長孫無忌舉象牙笏。
長孫無忌比誰都了解自家妹婿,他最講究效用。
著袞冕的李世民微微頷首:“趙國公之言甚善。只是,民部侍郎的位置,當由誰來接手?”
長孫無忌道:“臣長孫無忌,舉賢不避親,推舉禮部祠部郎中、駙馬都尉高履行,接掌民部侍郎一職。”
殿中上奏,“臣”之後加姓名的,就是非常正式奏報。
“稱臣不名”,就是有資格不加姓名,則是一項很重的禮遇,曹阿瞞當年就享受過這待遇。
下面的官員剛剛看到一線希望,結果長孫無忌飛起一腳把門關上了。
高履行是皇帝的女婿、皇后的表弟、尚書右仆射高儉之子、司空長孫無忌之表弟!
誰能從他們早就分好的羹中搶奪過來?
所以,高履行是應該稱呼李世民嶽父大人呢,還是表姐夫?
大人這個詞雖說一般指耶娘,安在嶽丈、嶽母身上也不突兀。
高儉走流程地推脫兩句“犬子才疏學淺”,半推半就地過了,然後李世民一拍板,成了!
有官員暗暗在罵娘,費了偌大的勁,搭上那麽多下層官員,好不容易將孫伏伽擠兌走,結果為他人作嫁衣裳,便宜了高履行!
李世民給長孫無忌拋了個眼色,長孫無忌立刻啟奏:“臣長孫無忌,彈劾民部尚書唐儉,怠於公事,常常與賓客飲宴為樂,當坐免。”
民部出了這攤子事,說唐儉懈怠是沒毛病,加個飲宴總感覺不對味。
治書侍禦史韋悰舉角笏:“臣治書侍禦史韋悰附議。”
陸陸續續有文官附議,程咬金之流的武將,可根本不理會這種事。
別以為唐儉當年被李靖坑了一下,結果李靖回來立馬被人彈劾縱兵劫掠,似乎他的朋黨就多了。
不是的,文官們之所以彈劾李靖,是因為誰也不想那麽不明不白地被坑死,哪怕要為國捐軀,你好歹也事先讓我知道啊!
此風不可長!
唐儉連面對李世民都不肯稍讓,本身也不是多好的脾氣,得罪的同僚多了。
此刻不落井下石,更待何時?
李世民歎息:“莒國公於朝廷是有大功的。這樣罷,遷其為光祿大夫。”
唐朝初年,設左右光祿大夫,貞觀年只有光祿大夫,從二品文散官,唐儉的遷官,似升實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