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壯哉,安西都護府!
三日一朝,還是如常進行。
對范錚來說,區別只是班次不同,不用再混跡侍禦史行列,而是正式有了五品朝官的資格。
至於說朝中事務,帶耳朵就行了,很多東西就不是范錚能置喙的。
不是不能說話,是真沒那能力介入。
哎,位置太居中了,連想找棵柱子靠一下都不行,殿中侍禦史劉仁軌還虎視眈眈地想抓點錯處呢。
安西都護郭孝恪稟報,西州隔壁的焉耆國,國主龍突騎支將女兒嫁於西突厥大臣屈利啜之弟,於是勝兵二千的焉耆突然覺得腰板硬了,朝貢什麽的,不來了!
好吧,理論上,焉耆還是西突厥的藩國,不朝大唐也說得過去。
但是,你丫利用卡在西州與龜茲之間的地理優勢,開始向商賈課以重稅,就過分了吧?
上一個這麽乾的,是被侯君集嚇死的高昌國主麹文泰,龍突騎支的記性怎那麽差呢?
不會是覺得有後台了,可以大跳了?
郭孝恪可不是什麽好脾氣,直接上奏折,表示要收拾龍突騎支了。
范錚老老實實聽著程咬金他們叫囂,反正按貞觀的風氣,就是一個字,打。
硬要說區別的話,就是誰去打、怎麽打、何時打。
西域這一頭,范錚不是太熟悉,也沒法妄言。
反正,大致能知道,西域實質上的宗主國西突厥,也虛有其表了。
西突厥乙毗咄陸可汗阿史那欲谷設,也就是突厥頡利可汗阿史那咄苾的弟弟,逃到西突厥,立穩腳跟之後,反客為主,弄死乙毗沙缽羅葉護可汗阿史那薄布,勉強將已經分裂的西突厥五咄陸部、五弩失畢部捏到一起。
然後,阿史那欲谷設膨脹了,吞下吐火羅不說,還遣兵攻打伊州,以試探大唐的成色,結果安西都護郭孝恪率二千輕騎,從烏骨截擊,大敗西突厥軍。
乙毗咄陸可汗怒了,讓處月部、處密部圍西州天山縣,結果又被郭孝恪一頓胖揍,處月部俟斤居住的城被郭孝恪破了,處密部被追擊到遏索山而降,斬首過千。
說句不太中聽的,郭孝恪原先在大唐諸將中聲名不顯,要不是曾經跟過李世勣,早被人遺忘了,想不到在安西都護府卻大放光彩。
安西都護府的赫赫威名,是從郭孝恪手上打出來的,不可因後來郭孝恪的失誤而徹底否決了他的功勞。
也難怪李世勣要推舉郭孝恪去安西都護府,這一方水土,還真認郭孝恪這個人。
以一軍人馬,對抗兵馬無數的西突厥,還能摁著對方打。
壯哉,安西都護府!
“京苑總監、華容開國縣男,對安西都護府的事,有何見解?”
李世民冷不丁地發問。
范錚恍惚了一下,出班舉角笏:“臣不通兵事,就不妄議大局了。只是,臣想請安西都護府多收羅白疊子種籽,讓關中等地,百姓房前屋後種上白疊,曬、彈、去籽之後,縫入衣、被、尉、靴禦寒,軍中禦寒衣物也可加入白疊。”
程咬金大笑:“還真是在哪山唱哪歌呢,司農寺管白疊子,妥帖!老漢記得,敦化坊曾經討了不少白疊子吧?”
范錚笑道:“盧國公好記性。敦化坊現在都是以白疊入夾層,冬日極為暖和,比蘆花、抖動強多了。”
抖動……
武將們吭哧吭哧地竊笑,程咬金指著范錚,拍著腿大笑。
笑過之後,程咬金正色:“陛下,這個收羅種籽的事,老程想,到時候能不能先給臣莊上一些?”
梁建方唾棄道:“每次老響馬都想佔便宜!”
吳黑闥悶哼:“好處休想獨吞!”
罵罵咧咧、吵吵嚷嚷,是貞觀朝堂亮麗的風景線,但武將們粗糙的言行中,流露出的意向,是明明白白支持范錚的建言。
民部侍郎盧承慶出班:“華容開國縣男,這白疊子,適宜關中種植?”
范錚答道:“盧公,敦化坊種植了一年多,完全沒問題。”
李世民淡淡地頷首:“那麽,葡萄與寒瓜呢?能不能種?”
當然不是說零星種植,別的不說,漢時就已經有寒瓜傳入中原了,只是數量極為稀少。
范錚叉手:“能種,但比較挑地,太冷不行。”
長孫無忌好奇:“既然白疊那麽好,你京苑總監為什麽不自己栽種呢?”
“回趙國公,京苑總監上手,就是大量種植,勢必佔用糧田,就與大唐農桑之策相左了。”范錚解釋道。“百姓的田間地頭種植嘛,少可保家人過冬,多可用來售賣,何樂而不為?”
房玄齡點頭。
大善,心存黎民,宰輔未必無望。
門下省給事中許敬宗,一語戳破了范錚的目的:“把懶說得那麽清新脫俗的,我還是第一次見。”
老奸佞就是那麽討厭!
西頭說完說東頭,高句麗的局勢變化,營州的兵力自然是吃緊的,營州大都督張儉請求增兵。
“幽州大都督府兵力,調七成至營州,以防高句麗。”
一向不太說話的兵部尚書李世勣,主動建言。
范錚欲言又止。
呵呵,營州西面,是契丹與奚族,這兩個名義上的大唐羈縻州,就真那麽放心?
增兵的目的,倒有一半在防契丹、奚族。
羈縻的好處還是有一點,至少出征時,要羈縻州出仆從軍還是沒問題的。
但是嘛,遊牧民族與農耕民族天然的矛盾,摩擦之類的事必不可少,營州都督府在防禦高句麗的同時,還要防備契丹與奚族捅刀子。
張儉在營州都督的位置上,壓力甚至比郭孝恪還大,營州的鎮戌之多,也是大唐罕見的。
所以,張儉的兄長張大師、弟弟張延師,與他號稱三戟張家,盡享殊榮,張儉居功甚偉。
司農丞相裡玄獎的調停,大約也就是盡人事、聽天命,高句麗大莫離支錢蓋蘇文性子張揚,雖不敢公然翻臉,拒絕停手是絕對不可能的——哪怕大唐以此興兵也不行!
高句麗、新羅、百濟之間的恩怨,那是足夠寫幾百本狗血小說了,總而言之就是,三家隻存一家,恩怨自然平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