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十萬火急下均州
“詔:濮王泰病,朕心難安,令雍州別駕范錚、太醫丞薑茯苓、侍禦醫陶之秋火速赴均州,為泰醫治、視其所需。”
突如其來的詔令,讓范錚怔了許久。
李世民臨了,良心發作、舐犢情深了?
縱有,以他的自製力,不會隨意往炭火上澆一瓢冷水。
雖然李世民不是永遠正確,但這幾年,做事越發老辣了。
范錚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這是為了李治順利登基,讓李泰早死早了麽?
然而這可能性不大,貞觀天子還沒心狠到這地步。
現今朝廷中,願意去接觸李泰的官員鳳毛麟角,誰也不想惹一身騷。
其實,范錚也不想去沾染,可誰讓他與李泰早年頗有交往,還是李欣的老師?
總覺得,當年在洛陽宮,貞觀天子安排此事,總有未解的深意。
此行俱是殿中監尚乘局提供的好馬,范錚換上的是一匹飛黃閑的良駒,跑得快、耐力好、平穩,便是范錚這種騎術一般的人也能輕松駕馭。
馬是好馬,范錚真想要,皇帝也能賜下一兩匹,可騎得起未必養得起。
據說,好馬的喂養相當講究,連給鹽多少都卡得精準。
那些給馬喂雞子的說法,范錚聽說過,卻不知真偽。
總而言之,養匹好馬,比娶個祖宗回家也差不多,就范錚這懶相,還是算了吧。
陶之秋初次見面,不熟;
薑茯苓從醫監遷到太醫丞,品秩不變,卻從專業的位置,轉為了輔佐太醫令之佐官。
馮一紙已然年邁,能撐個幾年就得致仕了,薑茯苓可是太醫令之位的有力競爭者。
然而薑茯苓並不與范錚攀談,全程目不斜視,令范錚生起了一絲警覺。
一團越騎相送,倒也算正常。
隨行還有一名內給使元來,身軀略柔弱,面上卻隱隱有胡茬。
這是沒噶得乾淨麽?
內侍省的人,沒事少接觸。
無關身體殘缺與否,重點是,接觸內侍省的人,你想幹什麽?
當然了,皇帝恩賜一些大臣宮女與內給使使喚,那是另一回事。
但是,元來的面容,怎生隱隱面熟?
這一趟,怕不是什麽好活。
南下一千二百九十五裡,翻山越嶺,即便有良駒也花了十余日工夫。
李泰要真得了什麽大病,趕過去可以吃席了。
均州治所武當縣,此時的武當縣治所是延岑城,即後世湖北襄陽谷城縣西北八裡。
刺史打頭,率官吏們捧黑木耳到驛舍相見,卻得到“概不見地方官”的回復,不由松了口氣。
地方官難為,朝廷就是下來一名九品官,你都得好生侍候著,還真不是天生諂媚。
否則,保不齊人家在哪裡戳上一刀,地方官的前途莫名其妙完蛋了。
誰都煩迎來送往,甚至一些地方上,因迎來送往頻繁而導致衙門公用不足呢。
逆漢水西行二百五十裡,抵達鄖鄉縣,一行人未理睬縣衙,直接到了濮王府。
堂屋中,李泰一手雞腿,一手豬腳,啃得滿嘴流油,那身軀較當年,肥了不止一個檔次。
昔日文雅的李泰,早不見了蹤影。
范錚忍不住道:“大王不是病了麽?”
李泰眨巴眼,雙下巴疊起肉浪,橫張的雙頰綻放出笑容:“本王得了不吃會死的病,以至於身形越來越臃腫了,睡覺的鼾聲能掀起屋頂。”
眨了眨眼睛,李泰自嘲:“連王妃都受不了這鼾聲,隻得自居一室了。”
“要不,你也來嘗嘗?烏雞、黑豬、胭脂米,可是鄖鄉特產來著。”
再特產,偶爾吃吃是不錯,一連吃上幾年,誰都受不了。
偏偏李泰還格外有胃口,一口啃得烏雞腿只剩骨頭與筋,扔地上立刻有土狗搖著尾巴上去啃一嘴。
有沉默的仆從奉上碗箸,范錚毫不客氣地坐下,挾著一塊煮得耙而不爛的豬肉吃起來。
不得不再次吐槽,“火巴”才真正符合食物的狀態,偏偏這個字不上字典、詞庫,用“耙”總感覺詞不達意。
李泰吃的豬,肯定是自小劁過的,肉不帶騷味,略肥。
“這黑豬,應該是做臘肉更香吧?”范錚品嘗了一陣,略帶疑惑地問。
鮮豬肉的味道,總感覺差點啥。
李泰拍案,震得碗碟亂顫:“行家!老饕!這黑豬確實更宜臘製!”
范錚看了看不知所措的薑茯苓,笑道:“就是要給他診治,也得等他吃完不是?”
李泰搖頭:“那你們得等到入睡前了。本王在鄖鄉,學會了一樣本事,從早吃到晚。”
那種圍著火堆,從早吃到晚的人,范錚前世還是見過的。
幾杯劣酒,一鍋肉菜,周而複始的羅圈話,興致來了唱兩句“餓了耶、餓了喲”,確實不是多罕見。
但是,這樣對腸胃極不好,簡單地說,腸胃連休息的時間都沒有。
但是,放在李泰身上,真無所謂了,反正與圈禁也沒啥區別,早死早投胎吧。
三百三十三親事,六百六十七帳內,那都是為了將李泰與外界隔絕而設。
“嘖嘖,才幾年不見,你都混得紫袍了,認識你才是本王做過最正確的事,那麽幾年也只有你來看我。”
又飲了一樽劍南燒春,李泰語帶感慨。
范錚輕輕搖頭:“大王卻是想差了。此時此刻,誰與大王接近,他未必有事……”
李泰卻一定更難過。
胭脂米飯硬、香,色紫紅,煮的時候有三次膨脹,口感糙、甜。
糙倒不是事,華容開國縣侯府的主糧,向來是粗糧、細糧搭配的。
范錚吃了兩碗飯,放下碗箸:“行了,你就少吃一點吧。再胖,要出問題了。”
李泰哈哈一笑,肥手一招,立刻有人奉上盛水的盥盆、澡豆、汗巾,耐心地幫李泰洗去油汙。
侍禦醫陶之秋不情不願地收拾乾淨了,給李泰把脈,眉頭皺得能夾死蚊蟲。
“目下雖無礙,然自娘胎所攜氣疾漸重,若再暴飲暴食,結局難料。”
“若精心調理,合理膳食,十年不難。”
李泰嗤笑:“再當十年豬舍裡的黑豬嗎?”
陶之秋無言以對。
李泰的處境,雖無庶民饑荒之危,卻也活之無趣。
昔年依附過李泰的人,多數都散居地方,再也湊不起來。
即便是這樣,李泰依舊數年未離開鄖鄉一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