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主宰:蟲族崛起》第197章 光年之外
  第197章 光年之外
  核裂變反應雖說已經在蟲族的手中實現,但是讓其變得可控仍舊需要一些努力。

  當然,如今這種程度,作為武器使用也算是勉強夠用了,只要原材料足夠,理論上甚至可以無限複製。

  有的東西就是這樣,在沒有的時候總是感覺隔著萬千壁壘,無法突破。然而一旦擁有,就會發現其實也不過如此。

  掌握一整個恆星系,甚至還包括其它星系的一部分的蟲族,在原料這方面不至於匱乏,甚至那些沉降在行星內部的重元素,也是潛在的裂變資源,只不過技術難度要高上許多。

  當然,蟲族如今跨越恆星系的溝通仍舊是個問題。倒不是說信息交流,主要還是物資流通。

  以光年為單位的距離將蟲群以星系為單位分成了一個個半獨立的團體,除了共享信息以外,它們之間如果想要產生物質交流,以蟲群如今的能力,至少需要近百年的時間!
  形勢仿佛又回到了當初各個殖民星球之間的時候,由於距離過於遙遠,每個星球都幾乎是自給自足,少有物質流通。

  後來還是通過恆星能源輸出效率的提高來解決了這個問題,最終通過蟲族太空主基地的建立徹底將星系內的所有殖民星球融為一體。

  但是當這個距離變為恆星系之間的話,即便蟲族的宇宙航行速度能夠達到光速,每一次單方面的物質溝通也需要以年為單位。

  更何況,在常規航行中,速度是絕對不可能達到那種程度的。這一點不論是在章魚人的知識庫中,還是零的記憶裡,都是如此。

  速度的急劇增大,最終會引起質量的劇變,所需要的能量會以一個極其恐怖的形勢飛速增長,在無限接近光速之時,物體的質量會變為無窮大,屆時即便是將一顆恆星的能源完全集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而已。

  這不是什麽神話故事,而是已經被基本證實過的理論。

  在很多科學幻想中,超越光速,從來都只能另辟蹊徑。比如章魚人曾經對未來的暢想,又比如說——人類的科幻故事。

  對於這種天然存在的鴻溝,零目前也沒有什麽辦法,只能任由各個星系自由發展,共同構成一個精神上極度集權而物質上異常松散的蟲族勢力。

  在這一點上,即便是未來蟲族進一步攻克了核聚變的難關,也不會有本質上的改變。

  因為在這種情況下,能源的多寡其實已經不再是決定性因素。真正影響到這一切的,是另一種科技。

  在佔領普羅夫星系之中的冰封星球之後,蟲群在這裡的發展再沒有什麽變故,一切都與之前一般無二,整個星系的資源開始向一個固定的基地轉移,並且在以一個近乎於固定的增幅加快,直到飽和之後才達成穩定。

  764年,蟲族抵達編號HA-001星系並且展開了殖民活動,這代表著蟲族的第二輪星際擴張拉開了帷幕。

  在接下來的十余年內,從編號HA-002到編號SA-004,共計10個恆星系被蟲族陸續抵達並且展開全面探索。

  直至如今,第二輪擴張的隊伍中,只有從普羅夫出發的三支尚且在途中,不過也將在未來的三十年內抵達目標星系。

  在這段時間裡,核裂變能源的應用為蟲族的宇航速度帶來了超過百分之四十的增幅,達到了接近光速百分之九的程度!

  因為其需要的物質質量更小,但是提供的能量巨大的緣故,達成這一點在預料之中。

  至於當初的章魚人,分明已經擁有著近乎於成熟的裂變科技,卻只能通過能源水晶,才能達到光速百分之七的程度,其中重要原因之一在於能源水晶的數量只有一顆,更何況他們還需要帶上數百位族人和相應的維生物質,否則的話,必然不止於此。

  而另一個重要原因則在於對能源的利用上。

  並非是核裂變產生的能量不足以推動飛船前進,而是智慧種族利用能源必然需要眾多轉化的過程。

  就拿裂變能源來說,核裂變反應將核能轉化為以熱能為主的多種能源形式,然後又將這些熱能轉化為水的內能從而產生高壓蒸汽,進而通過蒸汽輪機傳遞產生動力。

  而這也是所謂核動力的一般原理,俗稱燒開水。無論是化學能還是核能,在動力方面的應用上,其本質都是這樣,只不過是燒開水的形式不同而已。

  所以並不是裂變反應不能在短時間內產生大量的能量,核爆時釋放的龐大能量就能夠證明這一點,最大的原因在於他們利用核能的方式實在有限,無法將之更快捷的釋放出來。

  在這一點上,他們與之前蟲群利用恆星能源之時,面臨著同樣的困境。

  然而不同的是,蟲族單位作為一種活著的生物,這種獨特的構造讓它們在這方面可以比智慧種族更具優勢,至少在能量轉移這方面要方便得多。

  因而它們才能在裂變能源可控化之後,將自身的速度提升到這一步。

  運動的物體質量總是要比靜止時大一些,這一點在低速運動中很不明顯,基本可以忽略。

  但是當速度快到一定程度,這方面的影響就會越來越明顯,越是接近光速,質量的增長就會越迅猛。

  這也就代表著蟲族無法在光速之下將速度永遠提升下去,哪怕現在還沒有觸及,在往後也必然會面臨這一點。

  也就是說,蟲群如今所構建而出的恆星際殖民體系,若是想要做到像星系內部這邊互相勾連互通有無,必然需要一種超越光速的航行科技,這一點對於如今的蟲族來說,還是太遙遠了一些。

  不過這並不影響零率先派出蟲群進行圈地運動,即便是無法做到互相溝通,以一個恆星系為底蘊,蟲族也絕不至於在物質和能源上有所缺乏。

  就如同奧瑞一樣,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這裡的能源和資源大量富集,如果有朝一日蟲群將這裡掏空,那麽也就到了該離開的時候了。

  如果沒有意外,蟲群會從奧瑞星系開始,一點點向外圍蠶食,同時將蟲族的活動區域擴展到眾多無主星系之內,以近乎指數增長的形式來壯大勢力范圍。

  ——如果沒有節製,它們會在未來以一個相當快的速度變成真正的星際蝗蟲!
  ………………………

  時間帶給蟲族的,除了能源利用之外,還有對資源開采能力的進一步加強。

  行星奧瑞之上,蟲群的活動已經趨於停滯,倒不是說這裡的資源已經匱乏,作為蟲群的起源之地,出於某種樸素的情感,零並沒有讓蟲群對這裡進行完全破壞性開采,因而數百年過去了,這裡依然保持著原本的外表,甚至再一次變得生機勃勃起來。

  但是在它的天然衛星,即“月球”之上則完全不是這樣。

  數百年過去了,整個“月球”幾乎已經被蛀空了。

  相比起行星來說,它的體型太小了,蟲群在完成表面有用資源的開采之後,迅速開始向地下更深處活動,由能源單位完成星核能源吸收,而後由挖掘者進場汲取資源。

  這麽多年來,不知道有多少各類元素純淨物或者化合物被送到了主基地之內,變成了它的一部分。

  如今的蟲族主基地,在總體積上幾乎和行星沒有什麽區別了。甚至為了避免過大的質量引起受力不均勻從而消耗多余的能量維持自身穩定存在,它已經由原來的一個整體,變成了多個以近乎於同步的速度在軌的“小行星帶”。

  除了“月球”之外,外星系的眾多小型衛星基本也已經快到了油盡燈枯的時候,它們的地質活動已經完全停止,有一顆環繞巨行星的小型天體甚至由於過度發掘,其質量大量減少造成了災難性的後果。

  ——它的質量已經不足以再維持停留在自身的軌道之上,不可逆轉地開始遠離其所環繞的巨行星,最終維持了千萬年的穩定系統被打破,它非常巧合地與其它小型天體相互撞擊——這一下幾乎將其上來不及撤離的所有蟲族單位趕盡殺絕。

  這件事情給零提了一個醒,如果不加節製或者提前做好準備的話,奧瑞環繞軌道之上的天然衛星“月球”,最終也必然會是這個結局。

  隨著質量持續減小,由於和奧瑞之間引力也在持續減小的緣故,它的軌道會一點點變大,遠離行星奧瑞,同時環繞奧瑞的公轉周期也會漸漸變大。

  事實上這麽多年來,它的確已經在以一個緩慢的速度遠離行星,時至今日如果和數百年前相比,這個變化已經相當明顯了。

  不僅是衛星,即便是質量相對較大的行星也在進行著這個過程,只不過速度更加緩慢而已。

  在質量最小而蟲族開發程度最高的一號行星上,已經可以比較清晰地觀測到這一點,因為它的自轉速度明顯更快了一些。

  在蟲族登陸至少,它雖然未曾被恆星潮汐鎖定,其自轉速度卻已經非常緩慢,但是直至今日,它的自轉速度比之最開始時,竟然已經提高了近三十分之一!

  聽起來似乎也不是什麽大數字,但一號行星再小,也是一顆質量足有0.68奧瑞的行星!任何一點微小的變化,所代表的是巨大的質量變化,三十分之一,已經是相當明顯的改變了。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地球的自轉速度加快三十分之一,那麽一個日夜交替,也就是一天就會縮短四十多分鍾!

  ——已經相當明顯了。

  這代表著一號行星在切切實實的做著變軌運動,而且毫無疑問是向著遠離恆星的方向。

  不止是它,每一顆行星都在發生著類似的變化,或多或少而已。

  …………………

  蟲族的第二輪星際擴張活動已經全面展開,這代表著第三輪擴張對於已經出發,相比於前兩次,它們的速度又有提升,因此時間會稍微縮短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在觀測中,整個懸臂足足有超過五百億顆行星,卻也並不是每一顆都具有殖民價值的,比如說如果沒有多余物質的恆星系,只有孤零零的一顆恆星,又比如說運轉軌跡極端複雜的三體星系等多星系統,都並非是蟲族的殖民目標,最多也不過是派遣一個小隊隱藏在那裡,以作為蟲群的後手罷了。

  而這樣的恆星系也並不在少數,即便在宇宙形成的過程中,大多數恆星誕生時都會有大量物質在外圍保留,最終與初始恆星一道經歷漫長的時間變成一個完整的恆星系,但是也有大約百分之八左右的恆星沒有那麽幸運,而將這個比例放在整個河系之中的話,就是足足數百億顆!
  當然,也並不是每一個恆星系附近二十光年以內都會存在眾多未探索的星系,即便是在天體密度相對更大的懸臂之中,也不乏與最近的星系距離上百光年的恆星,對於這樣距離過於遙遠的星系,零的做法是暫時放棄。

  蟲族的第三輪星際擴張,其規模更是浩大,足有超過二十個恆星系被納入預定目標,而由於核裂變能源替代部分恆星能源的緣故,負責這一輪擴張的蟲群至多會在一百二十年內抵達。

  也就是說,如果僅僅以完成探索即代表佔領的話,在一百二十年後,即蟲族900年左右,蟲群將會變成一個佔據著超過三十個恆星系,橫跨三十光年的龐大勢力!

  這在當初地表之上時,幾乎是不可想象的。誰也沒有想到在短短幾百年之內,這些螻蟻能夠走到這一步。

  雖然由於專注於核能研究的緣故,在武器科技發展上並沒有傾注過大的精力,然而當裂變能源被蟲群掌握之後,包括熱核反應武器蟲種,也被達格斯納入了武器庫中。

  如今,專注於蟲族攻擊能力研究的達格斯已經初步為蟲群整理出了一套可行的,涵蓋了遠程,近戰和防禦在內的攻防體系。

  如果在實戰中,僅僅以章魚人當初的太空飛船為假想敵的話,同等數量下,章魚人落敗幾乎是必然的,如果維瑟願意使用蟲海戰術的話,勝負會在極短的時間內被確定,章魚人不會有太多的還手之力。

  當然有一點需要說明,章魚人當初的太空飛船,其主要功能並非是戰鬥,嚴格意義上來說,它只不過是一艘武裝太空運輸艦而已,因此其搭載的武器單元極其有限,攻擊力也受到了極大的限制。

  在達格斯的推算中,如果以章魚人當初的科技,組裝一艘太空戰艦的話,其戰鬥力會在原有的基礎上提高五到十倍,甚至航行速度也會有相當程度的提升。

  如果正常交戰的話,在同等數量之下,蟲群在紙面上的戰鬥力仍舊不是他們的對手。但是在戰鬥之中,蟲群是不會跟他們講什麽武德的。

  相比於那些精密的科技產物,蟲族批量生產的能力不是一般的智慧種族所能相提並論的,因此即便是章魚人不曾滅亡,以蟲群如今的體量,即便他們經過了長足的發展,面對鋪天蓋地的蟲群也只有遁逃的份,絕無太多反抗的余地。

  需要說明的是,在未來第三輪擴張完成之後,蟲群距離章魚人的故鄉,克裡奇特爾便已經不遠了,它將會被維瑟納入第四輪擴張的星系之中,屆時零將會代替那些曾經遠渡星海的章魚人,回他們的家鄉看看。

  ………………………

  蟲族896年,HC-006星系,一批遠道而來的蟲族殖民隊伍剛剛抵達這裡。

  相比於第一批擴張時的龐大隊伍來說,它們的數量可以說是稀少,只有不到兩百隻而已。

  在這個擁有著三顆岩質行星和三顆氣態巨行星的星系之中,它們將會承擔起接下來的殖民活動,為下一輪擴張的蟲群提供最初的資源和能量支持。

  也就是在它們停留在星系邊緣距離最近的巨行星岩質衛星之上,打算在這裡展開最初的發展之時,在星系的另一邊,闖入了一位不速之客。

  一個形體極度規則,呈現標準圓盤型,外觀體積約為蟲族太空單位三分之一的物體從一個和蟲群截然不同的角度切入了星系之中,並且同樣立即找到了一處最近的天體,停止了在太空中的活動。

  暫時停留在星球地表發展的蟲群並沒有跨過恆星系發現這個明顯是機械造物的飛行器,而對方也沒有表現出針對蟲族的特殊反應。

  也許是沒有發現,也許是發現了但是沒有聲張。總之,雙方在這個恆星系之中各自都有意無意的隱藏了起來,默默地發展著自身。

  零並沒有時時刻刻關注著每一個蟲族個體的能力,掌控蟲族日常發展的任務在最近數百年內都被祂教給了維瑟,配合蟲巢意志,它負責掌握整個蟲群的擴張活動。

  由薩斯和達格斯帶領的科研隊伍,如今已經各有了兩隻腦蟲,它們不再參與蟲群指揮,這方面的絕大部分權力都被下放到了維瑟這裡。

  HC-006星系之中,第一個蟲族太空船塢在緩慢建立,未來前往更遠處的太空單位將在這裡率先生成,這可能會耗費三年左右的時間。

  而在另一邊的行星地表,竟然也開始有工廠雛形在冰冷的地表建立,眾多智能機械工具在其上運轉。

  大量的衛星被放飛,將整顆星球地表的資源勘探完畢,隨即是大量的智能生產設備和“機器人”從降落在地表的“飛船”之上湧出,直奔附近的資源產地而去。

  一場同樣迅速的物資采集活動就這樣在星球地表展開,在這個普普通通的恆星系不同的兩個角落之中,兩個截然不同的“族群”不約而同的展開了同樣的行動。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