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5章 人造纖維新法蘭克福市。
作為新興城市,新法蘭克福市的工業水平不斷攀升,在一五計劃期間也有大批優質項目落地該地區,尤其是紡織業,裝備製造業和汽車製造,電子產品製造業等優質產業蓬勃發展。
新法蘭克福市的區域優勢主要體現在交通領域,當地是東非最重要的陸地交通樞紐地帶之一,水路,鐵路和公路在這裡密集交匯,就像章魚的觸手一樣伸展到東非全國。
東非大運河中的一段人工運河就經過新法蘭克福市范圍,用來連接剛果河流域和讚比西河流域水系,當然,並非穿城而過,而是經過其下屬轄區范圍。
而這條運河已經實現了銅礦帶和南部城市之間的聯通和剛果河支流和讚比西河支流部分河段通航,整段全長一百八十多公裡,這種喪心病狂的工程在近些年的東非並非個例,大量黑人倒下在東非恐怖的基建規模之下。
人工運河借助加丹加高原的地勢,自東北向西南流入,所以主要水源來自於雨水更充足的剛果河流域,不僅提升了通航能力,同時也是一種調水工程,對讚比西河流域進行有效補充。
其河源主要來自剛果河上遊盧阿拉巴河的支流,所以整體水量比較充沛,沿線配套有農田灌溉的溝渠系統,對於穩定萊茵市周邊的糧食產量具有重大作用。
畢竟萊茵市周邊年降水量就已經達到八百毫米以上,再通過調水工程,基本可以保證首都區域附近以及整個中央省的水源安全問題。
中央省本來就位於熱帶草原和熱帶雨林氣候過渡帶,所以越往北降水越多,且越穩定,所以東非大運河中央省段十分重要。
而新法蘭克福市作為該運河的經過區域,其實運河距離市區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新法蘭克福市未來城市發展必然向運河段方向靠攏。
一些重點企業,尤其是新法蘭克福市的紡織業,化工業等高耗水產業都在向此地匯聚,而在中央省運河段,新法蘭克福市人造纖維廠就坐落於此。
該廠是一五計劃期間,新法蘭克福市的重點企業,在去年三月份正式建設,而今該廠已經開始投產。
新法蘭克福市人造纖維廠規模不算大,只能算中等型企業,但是卻頗受政府重視,恩斯特就專門到這裡視察東非第一座人工纖維廠。
面對皇儲殿下,新法蘭克福市人造纖維廠的員工和管理層自然十分緊張,畢竟人造纖維從一開始就受到了恩斯特的重點關注,今天恩斯特就是過來檢驗成果的。
“殿下,這種人造纖維技術,是我們從德國的J.P.Bemberg公司引入的,該技術在九十年代初就已經出現。”
“當時德國科學家布倫內和弗雷梅兩人,通過銅氨溶液中溶解纖維素的方法,製成了銅氨人造,並獲得發明專利。”
“隨後在九十年代末,J.P.Bemberg公司,成功將銅氨法這一纖維的新式製造方法用於工業化生產,政府通過和德國合作拿到了相關技術,並且最終產業落地新法蘭克福市。”
這就是前世的銅氨絲,不過恩斯特對這方面是不太了解的,因為全世界的人造纖維或者說化學纖維發展,也才剛剛起步不久。
1884年,法國著名化學家夏爾多內把硝化纖維素放入酒精和乙醚中,製成了細長而美麗的人造絲,並於1891年開始批量生產。
1891年,英國人克魯斯和貝文將纖維素用強鹼和二硫化碳分解後,再利用旋箱在離心力作用下采用脫水紡絲的方法制成了黏膠人造絲。
這種既安全又便宜的人造纖維方法,很快流行起來,是應用最廣的生產人造纖維的方法。
從時間段上就可以看出來化學纖維起步最早不過八十年代,在九十年代開始飛躍式發展,新技術不斷湧現,而東非引入的銅氨絲技術就是九十年代的產物。所以東非化學纖維事業發展起步不算晚,而新法蘭克福市化學纖維廠就是重要標志之一。
引入該技術的還有布拉瓦約市,摩加迪沙市,內羅畢市和傑濟拉市等幾個紡織業重點城市。
新法蘭克福市的紡織業也比較發達,這裡是內陸棉花的重要集散地之一,而銅氨絲技術之所以和東非棉紡織業發達地區重合。
和其所需要的原材料有重要關系,銅氨絲的主要原材料是棉仔絨,即棉花種子外側的絨毛,通過特殊的工藝加工從棉仔絨裡提取得到的纖維就是銅氨絲。
所以銅氨纖維是一種再生纖維素纖維,它是將棉短絨等天然纖維素原料溶解在氫氧化銅或鹼性銅鹽的濃氨溶液內,配成紡絲液,在凝固浴中銅氨纖維素分子化學物分解再生出纖維素,生成的水合纖維素經後加工即得到銅氨纖維。
而銅氨絲,顧名思義,其特性和“絲”更符合,銅氨纖維的截面呈圓形,無皮芯結構,纖維可承受高度拉伸,製得的單絲較細。所以銅氨絲產品的面料手感柔軟,光澤柔和,有真絲感。
除了棉仔絨以外,銅氨絲必不可少的就是銅氨溶液,而東非是重要的銅生產大國,氨生產也已經起步,所以兩者都不缺乏。
而新法蘭克福市就是在紡織產業和化工產業,兩者的基礎之上開始使用氨生產銅氨絲纖維。
“在德國專家的幫助下,我們廠已經徹底掌握了該項技術,目前已經可以規模化生產。”
隨後在技術人員和管理層的引導下,恩斯特全程參觀了銅氨絲的生產流程,中間一切順利,沒有出現什麽差錯,同時恩斯特親自體驗了一下成品的手感。
恩斯特點頭道:“質量是合格的,至少感覺和普通絲綢已經有些類似,看來你們確實是摸透了相關技術。”
廠長說道:“殿下,對於掌握該技術,除了德國人的幫助以外,主要還是我們自己人才上的優勢,他們隻用了幾天時間就全部掌握,想我這樣的大老粗就沒有現在大學生們腦子好使。”
具有高學歷和一定化學知識的東非大學生,和普通人相比自然優勢明顯,而且這是在德國人幫助之下,他們要是學不會那就糗大了。
因為這不是自己突破的新技術,實際上這些年東非肯定也培養過不少化學人才,但是想要出成果還需要一段時間。
畢竟東非也是和歐美國家學習為主,而歐美國家的化學纖維都才剛剛起步,東非能迅速跟進就已經達到恩斯特的心理預期了。
化工業絕對是本時代的新興產業之一,而德國是其中的佼佼者,這也為東非發展化工業提供了便利,也就是東非和德國關系密切,要是美國人和英國人掌握行業話語權,東非想要獲得相關技術,那就困難的多了。
當然,如果能從其他國家獲得一些新興技術,那對東非絕對是有利的,不過東非本身有著不少化學人才,只要給出時間,東非未來肯定可以在該領域佔據一席之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