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重回河北
開皇十二年(公元592年)正月十一,黎明時分,燕國府外。
棺木已經被牢牢捆綁在一輛馬車上,尉遲熾繁、穆邪利、妙容三名侍妾也都帶著兒女坐進了自己的車廂。
一襲喪服的崔澈還在與楊麗華、張麗華依依惜別。
“你們二人暫且留在大興,等穩了胎,再啟程去到安平。”
崔澈叮囑道。
二女眼眶泛著淚光,不舍地點頭。
三人又是一番溫言細語,若不是許多官場上的好友陸續前來,只怕還得訴一番衷腸。
消息靈通之人,基本都知曉了崔澈拒絕楊堅百日奪情的好意,堅持要辭官回鄉,為祖母守孝三年,故而,但凡有點交情之人,都來與他道別。
李靖在人群外等了許久,在眾人離去後,他才上前。
此時天色已然大亮。
“經此一別,也不知何時再見,或許三年後燕公回朝,李某已經外任州縣。”
李靖頗為感慨。
崔澈與他擁抱作別,說道:
“倘若心中牽掛,縱使山水阻隔,天涯路遠,也終有重逢之日。”
“李某翹首盼望佳期,與燕公重聚。”
送走了李靖,崔澈眼見時辰不早了,與楊麗華、張麗華道別後,邁步走上了馬車,卻渾然不覺,就在結尾,楊阿五始終躲在一處角落,凝望著他,卻又不敢上前一步。
崔澈非得掀開窗簾,看著有孕在身的楊麗華、張麗華進門,才吩咐車夫啟程。
放下了簾子,崔澈看向與他同乘的房玄齡,無奈道:
“家中遭逢變故,不能依照舊諾,征辟玄齡入幕,你無需與我同行,我雖辭官,但朝中尚有不少故舊,仍可保你出仕為官。”
十四歲的房玄齡已經有了些許大人模樣,他堅定道:
“讀了這麽多年孔孟之書,也知道忠臣不事二主,燕公欲伸大義於天下,如今不過暫時蟄伏,我又怎能棄主而去。”
房玄齡五歲時,便隨其父房彥謙侍奉崔澈,那時菩薩奴還未出生。
過去,無論前往何地任職,崔澈總會將房玄齡帶在身邊,從十一歲起,房玄齡就被準許列席旁聽,議論政事,也難怪他願意跟隨崔澈前往河北。
聽得房玄齡這番話,崔澈暗喜,但喪親的他,必須極力壓抑住心中的喜悅,不使其流露在外。
他正色道:
“你們父子忠心為我謀事,崔某此生必不負卿。”
在崔澈等人運著靈柩東去的時候,兩位東西突厥前任可敦宇文芳、阿史那氏也乘著馬車駛離長安城,與崔澈匯合。
宇文芳迫不及待地讓人將女兒崔文惠送來自己的車廂。
由於崔澈時常命人暗中將崔文惠帶去長安,以解宇文芳的相思之苦。
兩歲的崔文惠雖然不知道這是自己的親生母親,但也不會認生,乖巧地躺在宇文芳的懷抱中,任她愛撫。
同車的阿史那氏見到這一幕,滿心的羨慕。
由於宇文芳與阿史那氏身份敏感,阿史那氏還好,雖然生得異域風情,但關中並不缺少胡娘,反倒是宇文芳,她當年名動關中,未免遇見舊相識,二女雖與崔澈同行,但始終神神秘秘,哪怕住店休息,也得戴上紗帽。
菩薩奴隱約有所猜測,無非是父親養在別院的外室,他也見怪不怪,畢竟父親當年在君前問答,一句‘臣好色’,可謂‘譽’滿京師。
按照禮法,菩薩奴無需和崔澈一般守孝三年,他只需要為曾祖母服喪五個月,時候一到,自然得回去渭水書院讀書。
離開潼關,來到黃河南岸一處渡口,菩薩奴看了一眼與崔澈攜手走出車廂的房玄齡,他總覺得在父親眼裡,房玄齡才是親兒子。
二人一路上,食則同席,寢則同榻,可以說是形影不離。
此時冰雪已然消融,換乘船隻,速度明顯快了許多,正月二十二日,崔澈一行人就抵達了相州。
剛剛踏上黃河北岸,內黃縣(今河南安陽)縣令李隆成便趕忙迎了上去。
內黃縣屬相州,距離鄴城八十裡。
在自報家門後,李隆成神情悲戚,對著棺木泣不成聲,不知情的還以為他才是崔家的承重孫。
崔澈疑惑道:
“李縣君莫非與崔某祖母有舊。”
李隆成哽咽道:
“燕公有所不知,下官乃是安平縣人,與燕公同鄉,曾受過燕公祖父的恩義,如今太夫人仙逝,下官痛徹心扉,情難自已。”
崔澈恍然,他倒不是真的認為這李隆成是真心哀悼祖母,相信對方還是衝著自己來的。
但所謂受過崔季舒恩義,只怕沒有作假。
崔季舒早年行跡荒唐,晚年時為了能有個名聲,身居高位的他獎勵文學,提拔後進,也許這位年過四旬的李隆成,便是被崔季舒提攜的官場後輩之一。
李隆成將崔澈迎入內黃縣城,知道崔澈有孝在身,也沒有為他設宴接風,但隨行眾人的飲食起居,全都給安排妥善,顯然也是用了心的。
崔澈將李隆成的名字記在了心中,翌日,告別了熱情的內黃縣令,崔澈一行人繼續運著封氏的棺木向北,終於在黃昏時候抵達了鄴城。
北周大象二年(公元580年),楊堅平定尉遲迥之亂後,下令焚毀鄴城,將相州移治安陽,民眾也盡數遷往安陽城。
當統治穩固以後,不再擔心河北出現一個中心城市,楊堅又下令重建鄴城。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楊堅將相州州治重新置於新鄴城,過去被遷走的鄴城百姓,也大多回到了故地。
但新的鄴城無論規模,還是繁盛,都不能與昔日三國故地、六朝古都相比。
崔家在鄴城的舊宅,早就隨著十二年前的一把大火,被付之一炬。
但宅地還在,鄴城重新營建以後,崔澈也派人回到河北,重新在鄴城修築了一座府邸。
車隊駛入鄴城,看著顯眼的燕國府標識,大道上,來來往往的行人無不注目觀看。
“燕公回河北了。”
“據說是要為他祖母守喪三年。”
“不愧是名門子弟,恪守禮法。”
街道兩旁的議論聲不絕於耳。
回來晚了,還有三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