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分兵而行
北宋所面對的契丹,是控制了奚族,侵佔幽雲十六州的龐然巨物。
但如今還不是他們攪弄風雲的時候,在這場你方唱罷,我登場的歷史大戲中,契丹也就只能給人敲敲邊鼓。
就連庫莫奚人都早已經邁入部落聯盟,有了一位共同的奚王。
契丹卻還處在部落階段,他們之間,並沒有一個明確的共主。
起初,契丹各部落分別依附於北齊、突厥、高句麗。
北齊滅亡後,過去依附北齊的契丹部落相繼臣服於北周、大隋。
隨著突厥汗國分裂,內戰不休,無暇東顧,原先歸屬突厥的契丹部落便想轉投隋朝。
然而彼時的楊堅正忙著籌劃伐陳事宜,統一天下,面對這些契丹部落的投效,他一如當初拒絕吐谷渾太子,也將他們拒之門外。
這些人便只能轉頭奔赴高句麗的懷抱。
此次跟隨高句麗侵犯遼西的,便是契丹八部之中的阿大何、鬱羽陵、悉萬丹、出伏、日連五部。
崔澈與阿會魯蘇瓜分在契丹的利益,自然不會去劫掠依附大隋的契丹三部。
二人在出兵之前就已然約定,阿大何、鬱羽陵、悉萬丹三部歸屬崔澈。
出伏、日連二部便由阿會魯蘇劫掠。
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四月下旬,崔澈與阿會魯蘇跨過老哈河,大肆劫掠契丹,期間奸淫擄掠,算是把契丹人在遼西的罪行,十倍甚至百倍償還。
在先後掃滅阿大何部、鬱羽陵部以後,悉萬丹部早已經收到消息,向東遷徙,逃之夭夭。
位於後世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的石房子嘎查,便是鬱羽陵部的遊牧所在。
只是青綠色的牧草早已被鮮血染紅,遍地都是屍骸,鬱羽陵部經歷了此前阿大何部的遭遇。
伏屍之人,有青壯,也有老弱,唯獨沒有婦人。
此前在阿大何部發生的事情讓崔澈很憤怒。
他能理解將士們出塞作戰,精神高度緊張,需要有宣泄的窗口。
崔澈憤怒的並非是手下人的暴行,而是他們違背了自己的軍令。
那些契丹老弱都是累贅,殺了也就殺了,至於契丹婦人,崔澈不會在意她們的貞潔,更不會理睬她們在戰後的死活。
可崔澈不能容忍有人違背他的軍令。
他早就三令五申,婦人是戰利品,是要等戰後再來分配。
人都有生理需求,這可以理解。
想要嘗個鮮,並沒有問題,但不能無視他的軍令,在發泄了獸欲之後,還把人給殺了。
人都已經死了,還怎麽在戰後瓜分,莫非領個屍體回去。
在崔澈看來,這分明就是在公然挑釁他的威嚴。
於是,就在攻佔阿大何部的當天,崔澈以違反軍令的名義,斬殺了數百人。
這才使得在征服羽陵鬱部以後,將士們隻把屠刀揮向青壯與老弱。
當然,活著,對於經歷了喪父、喪夫、或是喪子的鬱羽陵部婦人來說,也許並非是幸運。
但在一個野蠻、且不文明的年代,異族之間的戰爭,本就是這般不人道。
崔澈認為,這群騎卒雖然在塞外不當人,但至少在國內時,卻沒有多少擾民之舉。
他也不能再要求更多。
畢竟兩千多年的封建歷史中,不乏將獸性、暴行施加在同族百姓身上的例子。
夜色下,鬱羽陵部的駐扎之地,集中看押婦人的營地裡,啼哭聲徹夜不曾斷絕。
不遠處的帥帳,早已經熄滅了燈火。
崔澈站立在漆黑之中。
女扮男裝的張麗華替他解下腰帶,蹲在了崔澈身前。
崔澈熟練的用右手按住她的後腦,閉著眼,高昂著頭。
翌日,清晨,張麗華再次偽裝成了照顧崔澈起居的親兵。
崔澈升帳聚將,張麗華一如往常,回避在屏風之後。
出征之時,多帶一扇屏風,顯然是不值一提的小事。
房玄齡、李靖、麥鐵杖等一眾親信齊聚,崔澈問道:
“如今悉萬丹部遠遁,阿大何部覆滅的消息,應該也已經被營州的契丹人知曉。
“今日召集諸位,便是要議一議,我們應該就此班師,還是追擊悉萬丹部,或是伏擊回援的契丹軍隊。”
房玄齡當先道:
“回稟明公,下官以為,窮追悉萬丹部,耗費時日,一旦突厥得知幽州空虛,必會出兵襲擊,屆時只怕來不及回援,幽州將有大難。
“況且悉萬丹部撤往遼東,尋求高句麗的庇護,明公之敵並非高句麗,而是突厥。
“明公應當分兵伏擊契丹,領主力盡快退回幽州。”
李靖附和道:
“主力西歸,亦能迷惑契丹人,使其在歸途之中放松警惕。”
眾將紛紛表示讚同。
崔澈聞言頷首,他也擔心突厥人在他走後,去而複返,趁機劫掠幽州。
真要發生這種事,不僅難以向朝廷交待,自己也將丟了幽州人心。
崔澈的目光掃過諸將,對麥鐵杖道:
“麥將軍,我分你騎兵五千,由你擇地設伏,若事不可為,不可力敵,當迅速班師。”
麥鐵杖臉上洋溢著不曾掩飾的喜悅,他出列應道:
“諾!”
在與眾將敲定了行軍路線以後,崔澈屏退眾人,隻留下麥鐵杖與李靖。
他叮囑麥鐵杖道:
“這是你第一次統禦大軍,我派遣藥師為你隨軍參謀,你要向他虛心請教,聽取他的意見,切記不可獨斷專行。”
麥鐵杖正色道:
“末將領命!”
其實麥鐵杖心裡清楚,若非李靖尚在孝期,不能擔任職務,也許崔澈會直接讓李靖領軍,而非此前從未真正意義上獨立領軍作戰的自己。
但麥鐵杖還是很高興,崔澈並沒有選擇劉方、張武、王當萬這些人,這證明了自己在他心中的地位。
其實真要說起來,劉方才是最合適的人選,但崔澈選擇麥鐵杖,也是為了鍛煉他的能力,有李靖在旁輔佐,崔澈也能放心。
麥鐵杖走後,崔澈要對李靖道:
“藥師,多余的話,我就不多說了,分兵之後,那五千騎卒就有勞你多費心了。”
李靖拱手應道:
“李靖絕不辜負明公所托。”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