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請教工藝
踩著夕陽的余輝,下值後的崔澈與李靖揮手道別。
崔澈回到府中,連忙派遣親隨去請一位與自己毫無瓜葛的官員過府。
員外散騎侍郎何稠起初以為自己聽錯了。
當朝駙馬、燕國公、上柱國、兵部尚書崔澈居然也知道這個世上有他何稠這麽一號人物!
“正是我家家主相邀,何員外,家主正在府中等候,還請隨我去一趟吧。”
親隨王德催促道。
何稠也沒有為難崔澈的親隨,但他還是懷揣著一份小心,帶上幾名奴仆隨行。
直到馬車停在了燕國府的大門外,何稠這才相信,真的是崔澈邀請的他。
奴仆們在府外等候,何稠隨王德入府,轉轉繞繞,終於來到了崔澈會客的廂房。
才進門,便聽見崔澈笑道:
“還沒用膳吧,我已經提前備好了酒菜。”
仿佛與何稠是多年的老友。
初次相見,何稠卻不敢大意,他躬身道:
“何稠拜見燕國公。”
“無需多禮,請坐。”
崔澈右手微抬,又對王德吩咐道:
“貴客已至,告知後廚可以上膳了。”
王德領命而去。
何稠疑惑道:
“不知燕公今日喚我前來,所為何事?”
崔澈也不繞彎子,他直抒胸臆道:
“聽說何員外巧思過人,新創吹製法,崔某今日將你找來,便是要向你討教這吹製法究竟是怎麽一回事。”
何稠恍然大悟,原來崔澈是衝著燒製玻璃來的。
早在西漢絲綢之路開通後,玻璃器皿和燒造玻璃的方法就已經由大月氏的商人傳到了中國,只是時間來到隋朝,古法已經失傳許久。
直到何稠在深入研究了燒製陶器、琉璃等工藝後,發明了新的玻璃燒製方法,即為吹製法。
何稠也因此功,由正七品的太府丞升任從五品的員外散騎侍郎。
可謂是連升三級,也可見楊堅對吹製法的滿意,以及對燒製玻璃的重視程度。
故而何稠一時不敢答應,就怕崔澈投產玻璃,與朝廷爭利。
崔澈仿佛看穿了何稠的擔憂,他笑道:
“何員外盡管放心,我請教這吹製法,不過是公主喜愛那些精美器物,為她親手製作,絕不會外售,牽連到你。”
何稠相信了崔澈所言,便也不再隱瞞,將吹製法的個中竅門盡數告知。
酒足飯飽後,何稠被崔澈親自送出燕國府。
送走了賓客,崔澈將燒製玻璃所需的一應材料盡數交由王德備齊,當天夜裡,就按照何稠教授的方法燒製玻璃。
經歷過許多次的失敗後,還終於讓崔澈在數日後搗鼓出來了凹凸鏡片。
崔澈先是為姑母製作了三副鏡片薄厚不一的近視眼鏡,他也不知道崔昭容的具體度數,到時候也會只能讓姑母逐一試戴。
又外自己製住了一個簡易的望遠鏡,打算小心收藏,只有外出領軍才帶在身上,不許任何人借用。
崔澈早就已經過了獻物求賞的階段。
何稠獻上吹製法,能夠連升三級,崔澈就算獻上望遠鏡,楊堅也不會讓他這樣的年紀就坐上相位,還不如自己留一手。
崔澈帶上眼鏡去尋崔昭容的時候,楊麗華正在她的房間裡請教針灸。
這個主意也是崔澈提的,反正每天得讓她用細針扎,還不如學一手針灸。
看著眼前的稀罕物,楊麗華好奇道:
“此為何物?”
“這叫眼鏡。”
崔澈說著,將三副眼鏡都遞給了崔昭容,說道:
“姑母可以逐一試戴,定能看清事物。”
崔昭容將信將疑,最先試了最薄的那副,雖然還是有點模糊,卻也比之前要清楚許多。
她大為欣喜,又趕緊換了一副不薄不厚的,戴上後,眼前侄兒的容貌從未有過的清晰。
“此物竟然如此神奇!”
楊麗華聞言,也順手拿了一副,卻是最厚的。
才戴上去,就感覺到頭暈目眩,又趕忙取了下來。
崔昭容追問原理,崔澈不知道該怎麽解釋,便含糊其辭的敷衍了兩句。
又告誡她,莫要戴了眼鏡出門暴曬。
崔昭容不解其意,崔澈解釋道:
“若是暴曬,恐有爆裂的危險。”
崔昭容頷首,將崔澈的叮囑記在心中。
開皇十年(公元590年),五月上旬,市店紛爭結束才一個多月的時間,內史令李德林終於丟了相位。
卻不是主動請辭,而是與楊堅的君臣關系徹底破裂後,被外放為刺史。
在去年二月時,蘇威上表,請求每五百戶為鄉,設置鄉正一人,使其治理鄉內事務,審理訴訟。
當時一貫與蘇威政見相左的李德林堅決反對,認為以鄉正判事,礙於鄉親,難以保證公平。
只是楊堅不聽勸諫,下令以五百戶為鄉,設置鄉長,以一百戶為裡,設置裡長,治理鄉、裡。
這一政策試行了一年,民間多有怨言,楊堅於是派遣虞慶則等人往關東巡視。
前些時日,得到奏報,眾人皆稱:
‘鄉正們在處理訴訟時,往往按照自己的愛憎,袒護親近,徇私枉法,多有賄賂之舉。’
楊堅便打算廢除這一政策,按理說,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但李德林站了出來,他進言道:
“去年臣就反對設置鄉正,只是既然已經推行,就不能輕易廢除,否則政令不一,朝成暮毀,完全違背了帝王制定律令制度的根本意義。
“因此,臣請求陛下昭告天下,自今以後,百官群臣若是隨意更改律令制度,即以軍法從事。
“不這樣做,以後還會出現朝令夕改之事,紛紛擾擾,無休無止。”
楊堅徹底破了防,要說歷史上哪位統治者最愛折騰,在楊廣以前,那非得是王莽莫屬。
而李德林居然要楊堅明文下詔,這分明就是把他這位聖人可汗看作是王莽一般的人物。
楊堅勃然變色,他怒罵李德林:
“伱身為內史令,本因執掌機密,朕近來之所以不讓你參議朝政決策,就是你行事不能光明磊落!
“你編造謊言,騙取市店,你父親本是校書郎,你卻謊稱他曾做過太尉府谘議參軍,荒謬地提高父親的官職。
“朕其實早已對你憤恨在心,只是還沒有發作出來罷了,你先在就去懷州(治河內縣,今河南沁陽),做一個刺史,不要再回大興!”
楊堅喘著粗氣,胸口劇烈起伏。
崔澈也是第一次見到楊堅發這麽大的火,別說他與李德林只是博陵老鄉,沒有別的交情。
哪怕是至交好友,這個時候那也得閉緊了嘴巴。
楊堅、楊廣父子二人都是一個性情,聽不得逆耳忠言。
凡是不順他們的心意,輕則被疏遠,一如今日的李德林。
重則被賜死,一如當年的王誼。
今天應該沒了,只有兩章,我重新構思一下後續的江南平叛,明天會有四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