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重生周隋之際》第127章 入幕之賓
  第127章 入幕之賓
  崔澈倒不意外房彥謙能與趙穆、王當萬相識,這老小子在北齊滅亡後,四處奔走聯絡,妄圖復國,與二人稱得上是同道中人。

  他也清楚,趙穆、王當萬找上自己,肯定是房彥謙與他們透露了些許內幕。

  房彥謙作為錄事參軍,崔澈的親近幕僚,知道的事情必然要比外人更多,這才讓趙穆、王當萬認定崔澈心懷遠大抱負。

  聽得趙穆一番慷慨陳詞,崔澈卻還是冷言拒絕道:
  “二位若是為興複高氏而來,只怕是找錯了人,崔某祖父仕於前齊,為七朝元老,卻被誣以漢臣謀反,蒙冤受戮,高氏與我有何恩義,偏要我搭上全家性命!”

  趙穆與王當萬對視一眼,無奈道:
  “後主.唉!為尊者諱恥,其荒唐暴虐,趙某亦不願多言,如今前齊宗室多以作古,唯有少數,配於蜀地,與故土隔絕,我等早已不抱復國之念。”

  崔澈聞言,臉色已經緩和下來,方才陰沉著臉,不過是故意為之。

  他可不想摻和進這群人的復國夢,哪怕真有一天豎起反旗,那也是他自己為主,絕不尊什麽楚義帝,小明王。

  提了茶壺,為眾人斟了七分滿的茶水,崔澈笑道:
  “二位能夠放下執念,著實可喜。”

  此時旁觀的董敬終於開口:
  “明公出身顯族,心胸大志,腹有良謀,乃當世之英雄,豈能鬱鬱久居人下。

  “山東士族,累世青紫,煥焉史牒,又豈能為關西茹毛飲血之輩所屈從!

  “明公身負山東士人之望,自當積蓄力量,靜待時機,若天下有變,則振臂高呼,山東群雄,必然響應,關東百姓,自當簞食壺漿,以迎明公!”

  雖說楊堅篡國後,為關隴勳貴們恢復了漢姓,又複漢禮,但落在這群北齊舊臣眼裡,不過是沐猴而冠,政治上的失意,並不妨礙他們在文化層面輕視關隴貴族。

  對於這種心態,崔澈最是了解,也只有這樣,他們才能尋求到心理上的慰藉。

  當初李淵娶走了竇家女,他也沒少在私底下大罵這個趙郡破落戶出身,或者高車乞伏李部的蠻人,居然敢冒認隴西李氏。

  至於李淵族屬真相,崔澈根本就不知道,但他就是要認定對方無恥冒認,才能發泄奪妻之恨的怨氣。

  董敬不鳴則已,一張口,就使崔澈臉色大變,他怒道:

  “聖人以女妻澈,你怎敢與我說此不忠不孝之言!”

  “董某為輔佐明公成就大業而來,若此心所付非人,明公盡可將我亂棍打殺!”

  說罷,董敬閉目待死。

  趙穆與王當萬亦慷慨道:

  “我等誠心相投,欲助明公偉業,明公若不納,但求速死,也能使天下士人,知曉明公忠君之意!”

  房彥謙急切之下,頻頻目視崔澈。

  崔澈回以一個放心的眼神,隨即臉上綻放出燦爛笑容:

  “三位遠道而來,澈又怎會加害,請吃茶。”

  崔澈逐一為他們遞上茶杯,這才道:

  “關西之眾把持朝政,山東之人有志難酬,此亦為崔某所恨也。

  “今日董公一席話,如醍醐灌頂,令澈撥雲見日,茅塞頓開。

  “三位不懼殺身之禍,冒死來投,澈亦不敢欺瞞,澈雖有大志於天下,然今四海升平,百姓樂業,隻得靜待天時!”

  房彥謙感歎道:

  “隋主非昏聵之輩,國力亦蒸蒸日上,這天時尚且不知要等到什麽時候!”

  董敬、趙穆、王當萬三人隨之哀歎,董敬此前說天下有變,則振臂高呼,說得倒是輕巧,但他也不知道這天下究竟會不會生變。

  崔澈卻笑道:
  “諸君無需沮喪,天下生變,正應在儲位之上,晉王與澈友善,賢名遠揚,然澈卻深知其人薄情寡義,好大喜功,若晉王為天下主,必濫用民力,征伐隨心,天下定會生亂!”

  四人聞言,臉上都泛起喜意,他們當然知道崔澈與楊廣之間的關系,自然不會懷疑崔澈的判斷。

  “趙穆願輔佐明公,助晉王奪嫡,待天下動亂,為明公前驅!”

  “王當萬亦然,願為明公赴死!”

  “明公既有此志,董敬又怎敢惜力!”

  趙穆、王當萬、董敬三人伏拜道。

  崔澈正要將三人扶起,卻見房彥謙亦拜請道:
  “房某入關仕隋,屢遭排擠,幸得明公簡拔,過府征辟,方能容歸故裡。明公待房某恩義深厚,房某今日既知明公之志,又怎能無動於衷,若明公不棄,房某願效犬馬之勞!”

  崔澈心中感慨,自己為了拉攏房彥謙所付出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

  他將四人扶起,動容道:

  “能得四位賢士輔佐,崔某如魚得水,今日,我崔澈立誓,此生必不辜負四位先生!”

  隨即崔澈拜董敬為記室參軍,而趙穆、王當萬二人是朝廷欽犯,崔澈為穩妥起見,為二人改換姓名,為府中賓客,遇事不決,便召二人相商。

  收下趙穆、王當萬後,崔澈才知曉二人因心懷憂慮,故而早生華發,相貌顯老,看上去五旬年紀,實際也才四十才出頭。

  安排了董敬入職,又將趙穆、王當萬在崔府之中安置,二人家眷早已失落,崔澈得知此事又命人在暗中尋訪。

  經過一年多的努力,居然真的在河北找到了二人家眷,並接來了東陽安置。

  經此一事,趙穆、王當萬更是死心塌地,一心追隨崔澈,再也沒起過恢復高齊的心思。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

  開皇四年(584年)八月初三,楊堅同意了崔澈所請,念在百姓遭受水災,生活貧苦,故而下詔免去青州等地今年租稅。

  政令下達至青、膠、光、莒四州,百姓無不歡騰。

  崔澈當然不是一個做了好事,卻甘於默默無聞的人。

  街頭巷尾開始出現許多流言,說聖人初始不肯,是崔澈據理力爭,連上奏疏,這才為四州百姓求來了免除租稅的恩旨。

  許多百姓聽說後,來到總管府拜謝,崔澈卻又推功於上,駁斥流言,但四州百姓卻認定了是崔澈為他們求來的恩旨。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