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章 燕王三辭
薛收將豆盧毓帶去囚車,途中,他刻意壓低了聲音,提醒道:
“今日可能會讓國舅受些委屈,但是國舅的忠貞,大王都看在眼裡。”
豆盧毓聞言,懸了一夜的心也終於放了下來,他回道:
“還請薛郎轉告大王,能為大王效力,雖死無悔,又何況是受點小小的委屈。”
薛收頷首,便不再言語,他將豆盧毓投入囚車,便轉身去向崔澈複命去了。
竇氏再次見到崔澈,是在女兒李秀寧的陪伴下,與他在回廊上撞見的。
顯然,昨夜崔澈一番話,還是給她造成了困擾,竇氏一時間心亂如麻。
但崔澈卻早已經將昨夜之事拋在了腦後,他當時就是想與竇氏傾述自己年少時的想法。
有傾述的欲望,於是也就做了,他有隨心所欲的資格。
並不是真的要得到竇氏,畢竟如今的竇氏,既是他的嶽母,同時也不再年輕。
崔澈固然好色,卻不會受下半身的支配,他是個有底線的人。
正如他對竇氏所說,李淵終究是戰死沙場,而非病故、老死,他也只能放下年少時對竇氏的愛慕。
相互見禮後,崔澈的冷淡,也澆滅了竇氏內心的一小撮火苗,二人彬彬有禮,仿佛昨夜之事不曾發生。
眾人用過早膳,軍隊再次出發。
漫天大雪中,被剝得只剩單衣的豆盧國舅,蜷縮在囚車中瑟瑟發抖。
沿途百姓不知囚車中的是何人,又犯了什麽罪,但總有看守囚車的熱心士兵介紹道:
“這位是當朝國舅,聖人頑劣,欲舉國相讓於燕王,國舅並未勸諫,奉詔前來宣旨,惹得燕王大怒,如今便是要將他押往晉陽受審!”
兩旁的百姓指指點點,這讓豆盧毓感受到了難以啟齒的羞辱。
支撐著他的,無非是心中的信念。
自己作為天子的國舅,若是不表現出對燕王熱切的忠貞,哪怕燕王記著他當年獻出晉陽的功勞,不會清算。
但豆盧毓被貶官也是可以預見的,
畢竟他能當上中書令,是因為他是當朝的國舅。
等到楊顥被趕下皇位,豆盧毓又有什麽資格繼續佔據著中書省。
大軍護衛著崔澈的車駕行至晉陽,百官都在城門處等候,他們向崔澈見禮之後,在房玄齡、裴秀的帶領下,紛紛為豆盧毓求情。
“大王,國舅無罪,還請大王明察。”
“聖上順應天命人心,禪位大王,這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事情,並非兒戲,還請大王受詔。”
“大王,我等百官會議,都認為若不是大王,社稷早已傾頹,大王之功,蓋過高祖,為何還要推辭!”
百官叩首而請,崔澈一時間手足無措,但他還是不願松口。
正僵持間,城門洞裡傳來一聲高呼:
“太后駕到。”
眾人紛紛為太后的儀仗讓開一條通道,豆盧太后坐著車駕緩緩而來。
“微臣拜見太后。”
群臣齊聲下拜,崔澈也不例外。
“眾卿家平身。”
豆盧太后說罷,走下馬車,問崔澈道:
“老身聽聞燕王曲解了大王之意,不願受詔,還責怪國舅不知勸諫,將他囚送晉陽。
“今日老身特意替天子再為大王送上一封詔書,大王可是要將老身也一並投入囚車?”
崔澈惶恐不已,趕忙請罪道:
“臣安敢對太后無禮。”
豆盧太后放低了聲音,用只有他們二人能夠聽清楚得音量,嬌滴滴地說道:
“大王對妾身無禮的地方還少麽。”
崔澈跪在豆盧太后身前,低垂著頭,嘴角露出一絲笑容。
只是眾目睽睽之下,這對野鴛鴦的大膽也僅僅局限於此。
豆盧太后將崔澈扶起,寬慰道:
“我們這雙孤兒寡母,全憑大王照料,才有今天。
“若不是大王,只怕我們母子早就身首異處。
“還請大王不要多心,禪讓之事,是老身與聖上一起做出的決定,並非受人蠱惑。”
與影視劇裡太后自稱哀家不同,哪怕豆盧太后年僅三十三歲,也得要以老身自稱。
說著,豆盧太后從女官手中接過一封新的詔書,當眾宣旨。
在祖君彥、豆盧毓之後,這已經是第三次,不出所料,崔澈依舊不願接旨。
回到晉陽,崔澈並未前往大明宮面聖,而是遣散軍隊後,徑直趕回燕王府,閉門謝客。
關於天子要禪位於燕王的消息,如今已經傳遍了晉陽內外。
楊麗華、楊阿五自然是聽說了這件事的,二人內心五味雜陳。
崔澈在後院左擁右抱著二位妻子,說道:
“周宣帝曾立五位皇后,崔某今生能有二位皇后就已經知足。”
楊阿五許久不曾便崔澈這麽親密的擁抱著,哪怕是老夫老妻了,臉上還是泛著紅暈。
楊麗華內心就複雜多了,她一生的經歷,可謂是坎坷至極,曾做過北周的太子妃、皇后、太后,又成了隋朝的公主,到如今還要做新朝的皇后。
她並沒有反對崔澈篡位,楊顥這個侄兒再親,又怎麽親得過自己的丈夫、兒子、孫兒。
“大王將來又會如何安置今上?”
但作為姑母,楊麗華還是憂心侄兒將來的處境。
楊阿五聞言,也將目光看向了崔澈,等待著他的答覆。
崔澈將二人摟得更緊,說道:
“高祖皇帝將你二人下嫁於我,恩同再造。
“我如今謀國,只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一如高祖當年騎虎難下。
“還請二位公主放心,將來我會劃出一縣,作為今上的封國,讓他能夠祭奠宗廟。
“在其封國內,他可繼續沿用大隋的年號、服色,享受天子禮儀,一如山陽公的舊例。”
二女聞言也放下心來,有崔澈這番話,無疑也能彌補內心對這個侄兒的愧疚。
楊麗華又問道:
“大王何時將菩薩奴喚回來?”
崔澈稱帝建國,太子的人選自然沒有爭議,必定是燕王世子崔棄疾。
自古以來,就沒有太子久鎮地方的道理,崔棄疾必然是要被征召入朝。
崔澈此時還沒決定由誰去徐州接替崔棄疾,於是敷衍道:
“這件事,等將來再說也不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