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貞觀清閑人》第400章 學習
  第400章 學習
  新年假期結束,大家都陸陸續續離開長安時,武元慶正式的拜訪了一次,給武媚送了不少東西,給楚王府內的仆人們也都送了不少東西,甚至於給蕭晨等人都送了不少東西。

  那禮物,真是一箱子一箱子的搬,一箱子一箱子的送。

  李寬看了都覺得瘋狂。

  但不得不說的是,效果真好,大家都念叨一句武家做人就是不錯,比賀蘭家強。

  然後大唐就又一次走上了正規。

  李世民又念叨了一次怎麽還不攻打高句麗,籌備工作還沒有做完嗎?

  但他也只是念叨一句,卻沒有再說其他的,時刻關注大唐建設的他也知道現在不適合發動戰爭。

  曾經李寬用來堵他的借口陸陸續續都沒用了,李世民也沒有說什麽,可能他多多少少的也有點認命,一副我念叨,你們自己看著辦的態度。

  大有一副你們要是覺得這樣做對的起我你們就這樣做吧。

  對此李寬也沒有什麽辦法。

  聚集在遼東附近的軍隊現在已經被征調去搞建設,建設遼東當地的城池,大規模開墾荒地進行屯田等等。

  遼東當地的官員甚至喊出了他們自己生產可以征戰三年的糧食。

  雖然三省的眾多官員覺得那丫的純粹就是為了借機大開發吧。

  不過大家想了想,這樣搞的也挺好,最起碼遼東在半年的時間內搞出了大量田畝,城池,道路,加強了後勤。

  哦,新建的城池中不知怎麽夾雜了不少高句麗人。

  知道遼東一地就阻止了戰爭的進程後,三省想了想,就果斷放手,給了遼東一個從高句麗摸人的任務。

  高句麗人雖然品質不怎好,但也可以湊合著乾苦力,幫助大唐建設道路嘛,順帶減少對面的成年勞動力。

  之所以遼東那邊的申請這段時間能一直通過,根本原因還是三省討厭發動戰爭。

  戰爭雖然能帶來金錢,財富,土地,榮譽,爵位等一系列好處,可也會拖累地方人口的發展,阻礙國家建設。

  大唐終歸是人口不富裕的時代,做不到脫產人口能肆無忌憚的征兵開戰。

  但凡他們的脫產人口在去掉貴族,商人等各個階級後還能拉出五十萬,三省也不會這麽緊巴巴的過日子。

  在李寬的感受中,新年後的大唐整體還是健康的。

  唯一不好的點就是魏征回來,總喜歡帶著他工作。

  魏征覺得他接手教育系統的這段日子搞的非常不錯,決定把這一塊的工作全部交給他。

  聽到這話李寬臉都綠了,雖然教育系統的老大位高權重,牛逼哄哄,但他並不想接手啊,這很累的好吧。

  抗議是沒用的,李寬還是被魏征這老頭拉了壯丁,走上了為教育事業扛大旗的道路。

  這讓李寬很惱火。

  更讓他惱火的是李承乾也趁機搞事,幾次三番的在私下裡要求他盡快進行太子位的交接。

  他連給自己退休後的爵位都想好了,就叫秦王。

  聽到秦王兩個字時李寬就想吐槽一句,怎滴,伱還想在有生之年打回來,再玩一次玄武門是怎滴。

  李承乾仗著關系好,笑嘻嘻的告訴他,玄武門是不想了,像秦朝那樣努力幾代人一統天下還是想的。

  李承乾自從身上的責任小了以後,活的是越來越開放,在私下裡沒少說自己未來要選的路線。

  比如什麽周朝文王從朝歌回去後逐步吞噬周邊封國擴大勢力,秦朝奮六世之余烈之類的。

  對於李承乾的瘋狂,李寬是一點辦法沒有,打不得罵不得說不得,你還弄不死他,關鍵是這家夥活的二百五之後還越活越開心,越活越年輕,一天比一天好,你連說理的地方都沒有。

  最後李寬忍受不了李承乾的二百五,直接找到了李世民。

  老李則意味深長的告訴李寬,孩子啊,如果你早點把遼東的事處理好,我出去打仗,你留下監國,我不就把你們兩個的位置調換了嘛,這樣你就早早成為太子,不用忍受李承乾的二百五之瘋。

  對於這話,李寬表示再見,我寧可忍受李承乾的二百五之瘋,也絕對不會這時候搞什麽滅國戰爭,更不想這時候進行位置調換。

  李寬表示自己只是累,但不是傻。

  越早進行位置調換,那李承乾就能越早解放,長安城內就會越早隻留他一個人,到時候他多孤獨啊。

  原本還有一個李泰的,結果這小子自己搞了一個研究院,跑進了秦嶺大山之中,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去當山大王了。

  被生活逐漸壓彎身體的李寬回到家看著懷孕的眾多老婆,嘴角扯起一抹苦笑,隻得無奈走入明蘭的房間。

  貞觀十七年的疲憊的生活持續了半年後,在七月份的時候中亞爆發了一場戰爭,李寬的生活輕松了不少。

  阿拉伯帝國還是殺了過來,和太原王氏以及弘農楊氏撞了一個滿懷,雙方殺了一個天昏地暗,阿拉帝國丟下了三萬士兵退了回去。

  李孝恭與侯君集再次出征中亞。

  這次大唐沒有再往中亞派遣軍隊,讓中亞世家自己解決這個問題,李孝恭去了也只是代表一個態度而已。

  中亞世家不是沒落的薩珊波斯,他們對上阿拉伯帝國後直接壓住了他們。

  大家組建聯軍,一起對抗。

  因為中亞戰事,李寬得以擺脫魏征和李承乾兩個家夥的絮絮叨叨。

  李承乾也主動承擔起了責任,開始負責帝國後勤的運輸。

  值得一提的是,李治倒霉的被留在了中亞主持大局。

  說是主持大局,其實就是以他的身份掛靠一個聯軍領頭人,給大家一個團結的面子而已。

  李治本身也非常樂意接,反正不管打成啥樣,他都能獲得一筆軍功,正好還可以學習一下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外交政治。

  因為對手是阿拉伯帝國,大唐取消多年的外交政策再次開始。

  雙方基本上是明面上該打打,暗地裡該通商通商。

  大唐一時半會殺不過去,阿拉伯帝國也殺不過來,所以有了坐下來談談的基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