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星海求生:從一艘小破船開始變強》384.第375章 海底避難所【4000】感謝書友Dr
  隨著零部件逐一抵達,趙封也變得更加忙碌了。

  1000萬購買的各種材料,幾乎將庫區內的1號倉塞滿。

  但這些卸了一整天的物資,不過是呆了一個晚上的時間,就全都被趙封給用的精光。

  超感知+念力+超強精神屬性,三項之力互相配合,輕而易舉地便支撐起了他多線程的操作模式。

  只見10台焊機一起啟動,零部件與電焊槍在念力操控下漫天飛舞。

  各種毛坯在念力的原子級飛刃下,被切割的異常平滑,隨即便被電焊槍逐一聯接。

  無形的念力觸手猶如標準的加工車間般,將一台又一台的機械臂組裝了出來。

  只是一個晚上,便生產了足足4000根機械臂。

  緊接著隔天上午單片機到貨。

  在為其燒錄相應的操控與控制軟件,並連接上探頭等設備後,趙封又利用自己的念力將其精準度調整至極限。

  這4000根機械臂,別看它們的外觀有些不修邊幅,酷似敘利亞戰損風。

  但硬件與內在的軟件相結合之下,卻是能夠讓這4000根機械臂,有著納米級的精確度。

  除此之外,這些機械臂單根造價的成本還被壓縮到了2000塊以內的程度。

  要是把它們扔外面賣,一旦能夠確定其真的擁有納米級的加工精度,那麽每台賣10億美金那都不是夢。

  而如此恐怖的東西,在趙封這邊,卻是可以批發生產。

  當然話又說回來,他是不可能賣掉這機械臂的。

  這玩意可是留著完成試煉的,為了那些再過半年,連開屁股都嫌硬的東西就賣掉,那也太蠢了。

  就算資金短缺也不能賣,這玩意太超前了。

  納米級的精度,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已經跟光刻機的精度差不多了。

  他要是敢賣,絕對會被上層注意到,引起麻煩。

  不是趙封不想借用國家級勢力,主要是他覺得,在沒有取得實際進展的情況下,只是憑借一項或幾項黑科技的出現,還不足以撬動上層的想法。

  搞不好反倒會因為上層的注意,而影響自己的進度。

  因為在深海開鑽井,鑽破地殼給腳下的星球主動泄壓瀉火,以現在的科學家是完全理解不了的。

  指不定就得給他下絆子,甚至直接製止他的行動。

  所以就不如先給地心降壓降溫,出了成果之後,再聯系上面的人。

  如此一來,成功率才最大。

  當然最後他大概還是要獨自去拯救全人類。

  借勢的話,整體的通關難度無疑會降低許多,說不定會影響評價。

  當然,現在想這麽多也沒啥用,最重要的還是要加快發展的步伐。

  而隨著新的設備再次運抵倉庫。

  生產機器人所需要的各類材料,也在隔天后逐一配齊。

  光纖,藍牙通信終端、主控單元,抗壓外殼,小型液壓機,機械傳動設備,皮帶傳送設備,304不鏽鋼板,無刷電機,等等一大堆的物資都逐一運了過來。

  實際上,趙封除了在台州城內采購外,還一直不斷地從網上購入物資。

  就這幾天的功夫,他就又花了5000多萬軟妹幣。

  而據趙封估算,他買的物資,最多能製造40000台基礎款式的機器人。

  如果是製造那種可以進行深海作業的機器人,那就只能造個5000台左右了。

  因為海水是能夠阻擋信號發射的,沒辦法像陸地那般建設通信激戰,所以需要利用大量的資源構築海底通訊網絡。

  什麽?你頭鐵?非要在海底發射電磁信號?
  那根本就是無稽之談。

  首先因為水的電導率高,所以電磁波在水中很容易被吸收和衰減。

  要是想跟陸地上一樣的保持通訊暢通,基本上每隔200—300米就要建一個海底基站。

  有這建一個基站的錢,多賣兩捆光纖他不香嗎?

  硬懟基站純屬是有錢燒的!

  此外,海洋中的微小顆粒和水泡也會對信號的傳輸造成干擾,使其衰減或散射。

  也就是說,電磁波在海水中傳播時會轉變為傳導電流,致使電磁波的能量急劇衰減,而頻率愈高,電磁波變為傳導電流的速度也就越快,信號衰減也就愈快。

  簡單點來說,通過基站傳遞訊息,是有很大概率丟包跳ping的。

  所以就只能去鋪設海底線纜,並且為線纜製造中繼站,持續強化光纖信號。

  這樣才能保證自己即便是在岸上,也能時刻監督水下作業。

  當然他也可以用聲波傳輸數據。

  相比無線電波,聲波在水中傳播的效果更好。

  通過在海底布設聲呐網絡,並將聲波轉化為數字信號,那樣一來數據確實可以在海底傳輸。

  唯一的問題是,這聲波傳遞信號就跟廣播一樣。

  雖說可以設置加密措施,針對性地設置密鑰。

  但地球上閑人太多,萬一有誰收到了信號並進行了破譯,那不就完犢子了?
  歸根結底,不論是海底建設還是海底探測,都是相當燒錢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隨著機器人的即將投產,這也讓趙封不得不面臨新的問題。

  “能源短缺”。

  現在,他還可以拿這邊的冷庫作為借口搪塞一番。

  可要是等機器人的規模再大一些,這冷庫每天的幾千度電,可就真心不夠用了。

  而大規模使用能源是需要提前報備的,不然肯定會被上級機構調查。

  所以能源的問題也必須盡快解決。

  所幸,趙封之前就有過這方面的考慮,之所以選擇台州這邊,也是因為這邊大陸架邊緣較為平緩。

  非常適合以此為基地後,再向深海拓展。

  並且,在這邊建立一些臨時的地熱電站也沒什麽問題。

  優點是穩定,缺點則是能源供給有限,但作為前進基地的選址,穩定其實要比能源供給量更為重要。

  當然了,最適合建造地熱提取站的地區,其實是彎彎省東部的花蓮縣。

  那邊距離馬裡亞納海溝最近,是最適合用來建立海底基地,架設地熱提取站的地方,
  雖然臨近末日,海溝附近的地質結構會變得極不穩定,但優點也是如此。

  較為脆弱的地殼,非常容易進行地熱提取作業,相比較於其他的地方,這裡的效率無疑會更高。

  並且擁有無窮的海水作為冷卻液,雖說可能會浪費掉不少熱力資源,但同樣的安全程度也相對較高。

  至於為啥最後沒去彎彎那邊,則是因為趙封考慮到了一些比較實際的問題。

  要知道,想在彎彎省搞這個,前期還行。
    但到了後期,以彎彎的物資與產能,根本不足以支撐海底建設的需求。

  海島上各種材料他們那邊也供給不過來,所以才退而求其次,選擇了台州。

  雖然距離遠了500公裡左右,但勝在海底地貌比較平整。

  如果用來建立海底避難所,相對來說也會更加方便,以及安全。

  因為地形平整便代表著大陸架岩層結構的穩定。

  你想啊,星球上為什麽會形成山脈?

  那還不是因為大陸板塊的移動與擠壓嘛,大的平原完全可以視為一整塊大陸架,或者一整塊岩床,相對來說那穩定性肯定要更勝一籌。

  面對地震等地質災害的時候,也會更輕一些,甚至因為岩層的穩定,很少發生地震。

  海底也是一樣。

  趙封考慮的拯救方案,從來都不是只有一種。

  除了“浮空城”這種明顯吃力不討好的方案外,他其實也想到了在海底建立避難城市的方案。

  建造屬於人類的亞特蘭蒂斯之城。

  所以這就必須選一片地質足夠穩定的海底平原來進行建設。

  這也是為什麽,寧德與溫州這兩個城市距離雖然更近,但趙封卻沒有選那邊的原因。

  就是因為那邊臨近的海床地質結構,不符合他追求的穩定性。

  這樣一來位置確定後,就能有效減少地震所造成的危害。

  並且因為是海底避難所,所以天生便可以免疫地面上的火山灰以及滔天海嘯。

  按照當前的地球的科技水平,可能還需要擔心當災難來臨,海底避難所能否繼續抗住驟然變強的水壓。

  畢竟是地殼變化,海平面上漲,他所設定好的位置現在是1000米的水深,屆時很可能會變成5000米甚至更深。

  但好在建立海底避難所的是趙封,作為星海人族,他的科技水平擺在那兒。

  只要能源管夠,別說千米水深的壓強,萬米十萬米都能輕松拿捏。

  在確定了發展重心之後,趙封便將深海作業機器人的設計圖紙給傳輸到了AI系統中。

  並將其連接至機械臂。

  為了確保他新做出來的AI不會被外面的網絡世界給帶偏,他取消了AI的外網連接功能。

  一切的深度學習來源,全部出自趙封的言傳身教。

  如此一來,這邊製造機器人的速度,簡直不要太快。

  電能管夠的情況下,僅僅只是半個晚上,4000台機器人便已經完工。

  同時,嶄新出廠的還有1萬台標準工業機器人的外殼。

  僅需要往裡面插入相應的單片機與主控,便可以用於簡單的機加工作業。

  隨後AI更是與趙封聯手,一起製造了大量的采掘工具。

  時間才後半夜,一人一機便將一切準備工作全都搞定了。

  現在剩下的唯一問題便是能源與通訊。

  他買的電池包和通信光纖還沒到。

  瞅了瞅物流信息,最少還得2天。

  在沒有內置電源的情況下,這些機器人想要下水作業,就必須連接電纜才行。

  沒辦法,趙封也沒想到自己與自己組裝起來的AI配合效率會這麽高。

  實在閑的無聊,於是他便趁著這後半夜的休息時間,給這台AI起了個富有詩意的名字。

  “過雨雲煙”。

  這名字一點毛病都沒有,畢竟只是個試煉世界,本質上對於趙封來說,在試練完成後可不就是“過雨雲煙”嘛~
  看著眼前“手拚AI”盯著那佔地極大的主板陣列。

  趙封不由得陷入到了思考之中。

  現在因為芯片的限制,導致這些硬件並不能完全發揮出AI軟體的實力。

  他倒是想購入服務器,但還是那句話附加價值太高了。

  幾十萬的服務器他看不上,上百萬的服務器買少了還沒用。

  另外以他的技術手段,即便只是主機也能玩出服務器的戰鬥力。

  所以也就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

  當然也是因為受到了硬件的限制,為了節省算力,趙封也沒有為其安裝語言模型。

  這就導致“過雨雲煙”不具備識別語境的功能。

  可即便如此,照本宣科的回答問題,以及對其下達一些生硬的命令時,“過雨雲煙”依舊可以完美的執行下去。

  看著眼前的主機陣列,趙封又想了想後面的建設。

  他決定趁現在給“過雨雲煙”強化一波知識儲備。

  好歹也是這個時代裡唯一的一台強人工智能,只是用來自動機加工,那也太屈才了。

  當然強化知識肯定不能用手敲鍵盤的方式,那樣太慢了。

  所幸,他在網上購買的腦電波采集設備已經到了。

  只需要他稍微改進一番,便可以針對性地將腦海中的知識,以編碼的形式發送到“過雨雲煙”這套集群型AI系統上。

  再將設備拿來改裝的同時,趙封順手查看起手頭上的所剩的資金數量。

  隨即他的眉頭再次皺起。

  沒別的,帳戶內本來1.3億的港幣,現在僅剩下了2600萬軟妹幣。

  是的2600萬軟妹幣,趙封沒算錯。

  按照匯率來說2012年軟妹幣與港幣的匯率大概在10:8.1這個樣子。

  ‘所以,又得去搞錢了啊。’

  但這次趙封不準備再去賭了,那玩意來錢是快,可因為實力太強的原因,澳門那邊幾乎沒人敢和他賭得太大。

  想要像之前那般,幾天時間搞1個小目標,根本不可能。

  畢竟就算那些大老板頭再怎麽鐵,連輸幾次並跟賭城確定趙封確實沒有出千後,也就知道了他的真正實力。

  妥妥的賭王級別。

  你跟賭王玩很有牌面是沒錯,但也只能是玩玩,沒人會傻乎乎地明知不是對手,還硬給人送錢。

  ‘想來想去,還是得搞壟斷才行,正規渠道來錢太慢,必須搞那種別人都做不出來的東西。’

  ‘成本低,附加價值高,且當前時代可複製。。。’(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