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終極學霸》177.第176章 物理學的大廈,又要崩塌了?
  第176章 物理學的大廈,又要崩塌了?

  時間轉瞬即逝。

  整個十一月份,也悄然地過去了。

  物理學院仍然在和學校申請著蓋樓的事情,甚至還引起了其他學院的關注。

  特別是數學學院也跟著吵了起來,畢竟李牧拿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的項目是冰雹猜想的證明,這可是數學方面的東西,再加上李牧也是他們數學學院的人,所以好歹也要給他們建一棟樓吧?
  當然,數學學院的想法很快就被物理學院給吵了回去,數學學院建什麽樓?

  數學研究又不需要實驗室,書桌前,紙和筆,一杯茶,一包煙,一個式子想一天。

  不過數學學院肯定也沒有這麽好糊弄,誰不想要新樓啊?

  於是,作為校長的孫兆海就難受了,成天耳朵旁邊都是這兩個學院的聲音,搞得他最近出差開會的事情都多了——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李牧倒是完全沒有關心這件事情,不管是物理學院還是數學學院,也都很有默契的沒有來麻煩他。

  因為他們都知道,李牧最近又開始研究什麽新課題了。

  至於會是什麽新課題,他們不清楚,但相信,至少也能夠再度讓學術界掀起一片波濤吧?

  當然,李牧相信自己研究的這個東西確實能夠給學術界帶來震動。

  只不過,也得先搞出來再說。

  他雖然有了靈感,但是在研究的過程中仍存在許多要解決的問題,首先就要繞開微擾展開。

  標準模型是基於量子場論所構建出來的,而量子場論的一個特點就是“近似”,因為任何具體的“量子”,物理學家都無法給出精確的描述,所以近似描述就成為了唯一的方法。

  而微擾展開就是用數學的方法給出一個近似解出來,使得耦合常數變小,從而使物理學家們能夠以此預言出各種各樣的物理現象,然後再在粒子對撞機上進行驗證。

  所以,微擾展開是一個十分優秀的辦法。

  但也正因此,微擾展開也影響了新方法的誕生。

  原因很簡單,因為習慣是一種可怕的事情,物理學界的學者們已經習慣了用微擾展開來解決標準模型的問題,所以再讓他們繞開圍繞展開,跳出框架,來重新對標準模型進行探討,就非常的困難。

  但所幸的是,李牧有腦海計算機,腦海計算機能夠幫助他摒除一切關於微擾展開的定式思維,使得他能夠以一種全新的思維來探討這個問題。

  逐漸的,李牧觸碰到了關鍵的訣竅。

  ……

  這段時間的時候,李牧還順便去了米國一趟,領取了柯爾數論獎。

  柯爾數論獎的獎項很簡單,5000美元的獎金以及一本證書。

  5000美元的獎金對於如今的李牧來說倒是不算什麽,而最有價值的當然還是這個獎所代表的榮譽。

  在頒獎儀式的最後,AMS的理事長加涅斯·唐納德高興地宣布:“這一年即將過去,很慶幸,我們能夠在今年見證數論領域有如此重大的成果誕生,不論是冰雹猜想的證明,還是孿生素數猜想家族的全部解決,相信這一年對於整個數學界來說都是圓滿的!也讓我們再次感謝李牧,期待他能夠在來年,繼續為我們的數學界帶來更多的驚喜。”

  在眾人的掌聲下,這次頒獎環節就此結束。

  今年的數學界確實已經算是圓滿了,幾大猜想的解決,還有K-模理論的提出,大概在這最後一個月,應該也不會還有什麽可以媲美這幾大成果的數學理論出現了。

  整個數學界都是這樣認為。

  然而,今年的數學是否真的圓滿了嗎?
  或許圓滿了,但最終,還是要取決於李牧。

  領完了獎的李牧,馬不停蹄地就回到了國內。

  重新把自己關在圖書館中,對問題發起了最後的攻克。

  ……

  時間來到了12月底。

  還有幾天,2020年便會結束。

  不過,在交大圖書館的某個角落中,李牧的筆,卻先一步停止在了最後一張草稿紙上。

  他挺起了背,長長的呼出了一口氣。

  “終於,完成了……”

  “重整化思想,能夠用來解決非微擾定義問題,同樣的,也能夠用來解決標準模型的展開問題。”

  “而事實也已經證明了如此。”

  拿起了手中的草稿紙,李牧仔細瀏覽了一遍,直到最後,他的嘴角微微一翹。

  “就叫它……李氏展開吧?”

  為了研究複雜函數的性質,各種各樣的展開式便由此形成,不管是泰勒展開,傅裡葉展開都是如此。

  而李氏展開,將能夠完美地替代微擾展開在標準模型中的運用。

  在李氏展開之下,標準模型變得更加精準,並且當n趨近於無窮時,李氏展開下的標準模型會收斂而不會發散,這將極大的有助於理論物理學家們在解決問題時的精準性。

  “那麽,接下來,就可以用這個新的標準模型展開式,來處理最初的問題了。”

  而最初的問題正是那個中性伴隨態粒子,以及他在後來所遇見的W玻色子質量問題。

  他的計算很快,當然也是因為他對標準模型的李氏展開足夠熟悉,十分簡單的,他就找到了關於中性伴隨態粒子的答案。

  “果然是之前理論的問題!”

  在新的模型推論下,想要發現Zcs(3985)+的中性伴隨態粒子需要對實驗方法重新進行設計,並且改變實驗數據的統計方法,不然的話,中性伴隨態粒子將會像是“躲貓貓”一樣,不讓他們發現。

  就如同質子衰變一樣。

  在很多理論模型中都預言出了質子衰變,但是一直以來,粒子物理學界從來都沒有在實驗中發現過質子衰變。

  也許利用李氏展開的標準模型,能夠找到原因也說不定呢?
  不過李牧倒是沒有去嘗試,因為解決了中性伴隨態粒子的問題之後,他便立馬研究起W玻色子的問題。

  只不過,當結果被他計算出來了之後,他便陷入了震驚之中。

  “過去標準模型對W玻色子的質量計算……是錯誤的?!”

  在新展開的標準模型中,W玻色子的質量要更重一些!
  李牧,對自己的模型有著足夠的信心。

  所以,他的心中只有一個想法,物理學的大廈,又要崩塌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