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工業大明從北平開始》507.第506章 如何讓聖人發生意外
  第506章 如何讓聖人發生意外

  無論是朱元璋還是朱棣,對開疆擴土的意願是很強大的,只不過有治理的初衷,在殺伐上弱了許多。

  在太子朱標未病逝前,朱元璋已經在陝西行都司布置了好幾年,又是遷移軍戶恢復生產,又是派老將拉攏當地勢力。

  西征的準備工作做了許多,可太子朱標的突然病逝,打斷了朱元璋的布局。

  從太子朱標病逝的那天起,朱元璋的布局開始以國內為主。

  到了朱棣。

  朱棣為了證明自己,開疆拓土的心願是很大的。

  五征大漠,南佔安南,七下西洋。

  可惜大環境不同。

  從十四世紀到十六世紀的三百年裡,是蒙古在世界統治進入崩潰的時期,大明雖然最早從蒙古的統治中光複,可中亞西亞,乃至大漠,還有無邊無際的蒙古勢力。

  人們雖然敗於朱棣,可仍然能從中亞和西亞獲得補血,接連的復活,降而複叛,無法進行有效的治理。

  最終還是靠著朝貢貿易的體系,以及十五六世紀,蒙古勢力已經敗亡,才開始真正的向大明稱臣納貢。

  例如俺達汗。

  從俺達汗向大明稱臣的那天,無論他真心有多少,可隨著他手下數百名的台吉一起向大明稱臣,代表了有些事情一去不複返。

  俺達汗再也無法團結他的手下們,一起對抗大明了。

  最後他的子孫想要遷移去青海理佛,需要事先向大明皇帝奏請,獲得了大明皇帝的同意,才能遷移去青海。

  這也是為什麽清朝打敗了蒙古的大汗,就能穩定大漠,而明初永樂皇帝卻不行的原因。

  不是因為康熙比朱棣強大,而是因為世界的格局不同,並且當時還有羅刹國從西而來。

  從世界舞台上徹底的衰敗下來,又有殘酷的強敵從西追來,二選一已經是最後的選擇。

  就像元末明初,奴兒乾的部族選擇歸順大明而不是朝鮮,同樣的道理,大漠上的部族只會選擇歸順中原。

  中原才是天朝。

  人們心裡的慣性思維。

  但正如世界的格局,蒙古雖然在世界舞台上開始衰敗,可有些地區仍然在擴張。

  金帳汗國不提,帖木兒帝國雖然不屬於蒙古汗國,可也算得上是關系複雜。

  朱高熾有些擔心朱元璋和朱棣起了一樣的心思。

  “皇爺爺當初說要出動五十萬軍戶,孫兒雖然不同意出動五十萬軍戶,但會移民五十萬人口。”

  指了指輿圖。

  朱高熾介紹道,“哈密以沙洲,瓜洲一帶為人口主要遷移區,移民十萬人口,然後是哈密城一帶,移民五萬人口,合計十五萬人口。”

  然後又指向亦力把裡。

  “從哈密城一帶通過‘走廊’進入亦力把裡,以土魯番、別失八裡、委魯母為東邊的人口密集區,遷移二十萬人口。”

  “父王可以到亦力把裡,但是不能超過此地,把亦力把裡西部地區留給黑的兒火者。”

  朱元璋果然不太願意。

  明明能吞下整個亦力把裡,為何讓妥協呢。

  “哈密有兩大出人口密集區,那麽亦力把裡,咱看啊,至少有三處呢。”

  朱元璋畫了三個圈。

  第一個圈是剛才朱高熾說的地區,第二圈是以亦力把裡為核心的地區,第三個圈就是俺的乾地區。

  正好含括了亦力把裡南北兩大片沙漠夾住的中間平原地區,河流與綠地,基本上都在這三塊區域。

  適合農耕和放牧的地區,徹底掌握在大明的手中。

  留下的無邊無際的沙漠和荒漠,人們無法長期生存的地帶,天然的防禦形勢。

  看見朱元璋不願意把俺的乾留給黑的兒火者,朱高熾哭笑不得。

  朱元璋見朱高熾的神情,搖頭道:“你覺得你把俺的乾留給人家是好意,人家領情才行。”

  “咱要是黑的兒火者,咱就回頭跟咱大明打一架,如何能輕易讓出亦力把裡城一帶。”

  “他應該不敢。”

  朱高熾說道。

  察合台汗國是反元先鋒,後來開始施行與元朝修好的政策,但是從十四世紀初期,察合台汗國進入了動蕩期。

  乃至十四世紀中葉,分裂為東察合台汗國與西察合台汗國。

  帖木兒出生在西察合台汗國。

  西察合台汗國已經成為了帖木兒的領地,而東察合台汗國包括現在的亦力把裡。

  東察合台汗國戰亂不斷,百年來的戰火,已經燃盡了這片土地的元氣。

  黑的兒火者雖然是東察合台汗國的繼承者,可面對當下的形勢,選擇了交好大明,想要借助大明的威望,恢復東察合台汗國的統一。

  他的這個期望,在歷史上並沒有達成,一直到十七世紀初期,亡於瓦剌準噶爾部。

  然後就是清朝與準噶爾部的大戰,勝利後在當地施行大屠殺,不久從內地遷移數十萬漢民。

  如今的黑的兒火者,並沒有實力對抗大明。

  從他輕易的離開別失八裡,就已經證明了他的想法,並不會固守土地。

  但是亦力把裡和大漠的環境不同。

  亦力把裡的大沙漠,大山脈,讓亦力把裡雖然廣寬無比,疆域遼闊,可不具備像大漠那般的戰略大空間。

  相反。

  因為大沙漠和大山脈,只有極少數的幾條通道和出口,把亦力把裡的出路堵的很死。

  亦力把裡包括後世的新疆,以及中亞的領土。
    從東部到中部地區,兩旁是大沙漠和大山脈,只需要控制後世的伊犁河谷就行。

  但是出了伊犁河谷,中亞的氣候和地理環境開始漸好,大沙漠和大山脈並不是無法活人,能養活少數的人口。

  也就是後世的阿富汗,為什麽能堅持的原因,大沙漠和大山脈,反而成為了遊擊屏障。

  朱高熾畫了一條線。

  “我們的實際治理范圍,截止到亦力把裡一帶,最遠以熱海為分界線。”

  眾人紛紛看去,朱元璋也盯著輿圖。

  熱海是後世的伊塞克湖。

  伊塞克湖在後世國家吉爾吉斯斯坦境內。

  以熱海為分界線,出了伊犁河谷,外面的地帶開闊了起來,有草原,荒漠,山脈,盆地,地形複雜。

  簡而言之,不再是控制走廊就能解決一切問題的地區。

  “西部地區交給黑的兒火者管理,屬於我大明的領土,先把哈密與亦力把裡的生產力恢復,讓當地百姓心向大明。”

  皇太孫的策略偏向於保守。

  金忠很讚同。

  其余的官員也對皇太孫刮目相看,如今以大明的實力,不顧局勢一味的擴張,是很多統治者的通病。

  朱元璋見孫兒堅持他的主意,沒有多問。

  孫兒想的都是順利的事情,可朱元璋認為應該做好最壞的打算,黑的兒火者真願意接受嗎?
  朱元璋笑著搖了搖頭,沒有說話離開了文華殿。

  眾臣按照朱高熾的規劃,各行其事,從軍戶和民戶兩方面,征集移民的對象。

  ……

  武昌。

  楚王府。

  朱楨帶著侍衛們,從遠處看著武昌冶鐵中心總部的大工地,看不見的盡頭,讓朱楨心裡沉甸甸的。

  “聽說北邊的藩王們,雖然放歸了藩王府,可是權力卻沒有恢復,甚至連王府的衛隊都解散了。”

  楚王長史府的官員說道。

  朱楨回過頭,沒有看剛才說話的官員。

  這位從秦王府南逃,被他收留的長史,看在已故二哥的情面上,朱楨並沒有虧待對方。

  顧應時並不怕楚王翻臉。

  秦王長史府,隨著老秦王去世後,開始了內鬥,可隨著北平新軍的入侵,他們什麽都沒有了。

  誰也不想失去權力,顧應時甚至有新秦王的密信,不過他沒有拿出來,現在還不到時候。

  眼前最大的希望就是楚王。

  作為聖人的第六個兒子,楚王不但就藩的早,並且多次帶領大軍出征。

  無論是領兵的才能,還是手裡的軍力,是目前其余藩王最大的一支。

  中華重工的觸角深入到了武昌。

  和當年陝西的局勢豈不是一模一樣。

  等中華重工在武昌站穩了腳跟的時候,就是楚王落得和秦王、晉王、寧王、齊王、遼王、周王六王一樣的結局。

  “你的心思太多了。”

  朱楨冷冷的說道。

  楚王雖然才三十余歲,但是在洪武十四年就開始帶兵,平定蠻夷,征伐雲南,活捉阿魯禿,征討西蠻,剿滅洞夷……

  征伐二十年,戰功赫赫。

  如果以平叛和征伐的時間以及帶領大軍的次數等等來看,楚王的功績不比朱棣差。

  甚至在有些方面,比燕王朱棣都要強悍一些。

  大明西部,西南,南部,中部地區的穩定,基本上少不了楚王的身影。

  要知道元朝雖然消亡了,但是如今才是十四世紀,未進入十五世紀。

  亞洲除了東亞,仍然屬於蒙古的時代。

  國內同樣還有蒙古留下來的勢力,並不是願意乖乖的歸順大明,一樣的有野心。

  漢人當了百年的下等人。

  對漢人威望造成的打擊是巨大的,許多勢力有信心,覺得他們自己也行。

  顧應時被楚王呵斥了,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內心竊喜。

  越是接觸楚王,顧應時越是覺得來對了。

  如此的權勢,楚王甘心失去嗎。

  必然是不甘心的。

  燕王遠在數千裡之外,監國的只是燕王的兒子,只要聖人有個意外,如何不能成事呢。

  以強而亡的例子又不是沒有,顧應時有許多的謀劃可以針對,如今思考著聖人。

  該怎麽才能發生意外呢。

  需要人配合。

  顧應時想到了一個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