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有史以來最大的海戰
“我有一計策,可應對明軍。”
安南大臣黃晦卿,在王宮內獻策。
此時。
安南已經人心慌亂。
誰也沒有想到,北部依托山脈修建的山城要地,沒有發揮應當起的作用。
不到一個月的時間,整個邊地,從西北到東北,盡入明軍之手,安南倉促的依托各江布置新的防線。
當明軍擊敗黎氏大軍的消息傳開,歸化州、宣化府、太原府、諒山府、靖安州的萬寧縣、新安縣等地,或望風而降,或主動歸順。
安南的北部地區,直接失去了一半的國土。
軍事上,黎賊父子還未遭受毀滅性的的失敗,而政治上,大量的華族鄉紳拋棄了黎賊父子。
當黎賊父子的軍力離開後,各地立馬背叛,讓黎季犛許多的手段無法發揮。
黎季犛收到張輔傳來的戰書。
“予奉天子命將兵八十萬來討爾罪,爾如能戰,則率眾於嘉林以待;不能戰,可自赴轅門以聽處分。”
如此的激將法,黎季犛並不會上當,可現在的形勢,逼迫他不得不認真思考。
要不要與明軍決戰,否則長期拖下去,竟然對他這個地頭蛇不利。
“請黃公解惑。”
黎季犛客氣的說道。
黃晦卿笑道:“明軍勢不可擋,無法力敵,又以如今的形勢,安南無法抗拒,不如求和。”
“放屁。”
黎漢蒼破口大罵。
他一點也不信任黃晦卿,此人也是心向大明的華族大臣之一,如果不是此人一向低調,早就被他們父子清算掉。
現在見到他們父子遇挫,黎漢蒼根本不信黃晦卿會好心為他們父子出主意。
“住口。”
黎季犛冷冷的瞅了眼小兒子,安南國的現國王黎季犛,立馬低下了頭,不敢違逆父親。
“得罪了。”黎季犛連忙向黃晦卿拱手道歉。
黃晦卿仿佛沒有看見,面上並不在意。
不過黃晦卿說道:“明軍所佔領的土地,自當歸他們治理,我們可以與他們劃江而治,割讓大片的土地,以昭顯我們的悔過之心,從而獲得上朝的諒解。”
黎漢蒼急了,這明顯不是好的計策。
明軍在江北站穩了腳跟的那天,就是安南覆滅的那天。
一向英明的父王,怎麽像看不出來似的。
黎季犛接受了黃晦卿的建議,委任他為割地使,去出使明軍求和。
“父王。”
等大臣們走後,黎漢蒼懊惱的叫道。
黎季犛招了招手。
“為父準備北上,調集所有的兵力,趁明軍麻痹的時候,發動大決戰。”
黎季犛眯起了眼睛,“張輔小兒不是約老夫決戰麽,老夫如他的意。”
他當然知道黃晦卿的圖謀,所以采取將計就計,廢物利用罷了。
“我和你大哥不在都城,你要牢牢的守好,施行戒嚴,任何人都不能擅自出入都城。”
黎漢蒼大喜。
父王總是能出人意料,連自己都被蒙在鼓裡,此次華族鄉紳們也不知情。
他的計劃是好的,但是計劃不如變化快。
金州海軍與天津海軍,聯合國內水師,出動了大小十二艘蒸汽機輪船,一百余艘大船,兩百余艘中型船隻,其余各色船隻九百余艘,合計出動八萬人。
浙江匯合主力船隻後,沿途補給,最後一站是瓊州府的昌化縣,與安南隔海相望。
當休整完畢後,浩浩蕩蕩開往了安南,直撲安南現在的都城清化府。
洪武三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東南亞最大規模的水上戰爭,爆發於南海,安南水師大小七百余艘船隻倉促應戰。
“轟隆隆。”
炮艦排成一排,近兩百門大小火炮,掀起了無數的浪花,安南戰船遭受了炮彈的打擊。
戰船上的水兵們到處躲避,卻找不到掩體,任何地方都沒有安全性可言。
外面的安南戰船,不少的脫離戰鬥,選擇了逃跑,還有的集結加速,想要與大明水師接戰。
炮艦繼續發射,其余戰船掩護,更多的戰船同樣離開了陣型,追擊安南潰散的戰船。
正如計劃所要求的,不放過一艘安南的船隻,全殲安南的海上力量,讓安南失去戰略主動權,疲於應對,減輕陸軍的壓力。
有史以來。
這片海域上,第一次發生這麽大規模的戰爭,以及如此多的戰船數量。
甚至波及到了兩艘不知情經過的商船。
明軍有網梭船,超小型,形如梭,竹桅木帆,吃水七八寸,內有兩到四人,裝備二三支鳥槍。
二三百艘船蜂聚蟻附,穿梭於雙方。
還有鳥船,屬於開浪船船型,體型較小,船身比較低矮,船頭尖細,設有四槳一櫓,行駛快速,船內可容三五十人。
專門用來追擊潰散的敵船,延緩和騷擾對方,為大船贏得時間。
作戰計劃周密,船隻類型健全的大明水師,從一開始就奔著吞下所有安南戰船的目的來的。
許多的安南潰船,見已經無法逃離,紛紛選擇了投降。
經過了兩日一夜的奮鬥。
安南七百余艘的戰船,最終只有數十艘在夜色的庇護下逃出生天,沉沒百余艘,重傷百余艘,輕傷兩百余艘,投降三百余艘。
如今別說前線,連都城都已經不安全了,處在大明水軍的兵鋒威脅之下。
當捷報傳回了廣西,朱棣高興的拍起手來。
“勝利不意外,但能勝的如此乾淨利落,水師立下了大功。”朱能被運回了後方,經過精心治療,算是搶回了一條命。
如今在院中曬太陽,臉色還有些蒼白。
聽聞捷報後,連忙向太子道喜,並直言水師的功勞有多重要。
“現在已經勝券在握,無論是決戰,又或者徐徐圖之,任由我大明選擇。”
兵部官員也笑道。
隨著天氣的好轉,大軍的傷病率也大大降低,好消息一個接一個,讓人痛快不已。
隨後,供應安南明軍的補給,開始由海運為主,大大減輕了民力和物資的消耗。
補給船隻從廣西出發,抵達靖安州。
而大明的戰船分成數支,分別襲擾安南沿海一帶,乃至都城清化府也沒有放過。
雖然沒有收復一城,但是得到了大量本地鄉紳的聯絡,就等明軍的到來,立馬舉旗歸順。
甚至黎氏父子的老家清化府,緣覺縣也有鄉紳偷偷聯系上岸的大明水師。
此次。
黎季犛真的決定求和了,割地使也真的要割地,希望能換來大明的饒恕。
明軍士氣如虹,而安南方面,無數的壞消息散播在軍營內,士氣非常的低落。
各色各樣的謠言,仿佛安南大勢已去,甚至連黎季犛病逝的謠言都廣為流傳。
安南軍中出現了大量的逃兵,黎元澄派了人專門捉拿逃兵,發現一個砍頭示眾,決不輕饒。
黎元澄努力保持著局面,可其他地方已經沒有了戰心。
安南軍自三江府沱江南岸傘圓山,循富良江南岸東下至寧江,又於富良江北岸,循海潮江、由希江、麻牢江,直至盤灘困枚山,沿江設立營柵。
於多邦隘增築土城,城柵相連亙九百余裡,盡發江北諸計州民二百余萬守之,驅老幼婦女以助聲勢。
緣江置椿,盡取國中船艦列於椿內,諸江海口俱下捍木,以防大明水師攻擊,對外號稱水陸屯守士兵七百余萬。
安南軍沿江布防,打的計劃是拖住明軍打持久戰。
等氣候濕熱、瘴癘興起的時候再進行反擊。
以往中原出兵進攻安南,多是因此師老無功而回。
朱棣知道這些情況後,也特地下達敕諭,要求張輔等人必在明年春前擊滅黎氏。
張輔帶領軍將們巡視各江,很快發現了安南守軍士氣低下,沒有戰心。
“如今江面連安南軍的巡邏船隻都看不見,可見他們的士氣,不可浪費時機。”
張輔大笑道。
十月初二,沐晟帶領的雲南軍,擊敗了安南左聖翊軍將胡射,奪得池木丸江岸、白鶴江椿,進駐洮江北岸,與多邦城形成對壘。
多邦城下沙灘平闊,可以展開軍隊進攻。
得知捷報後,張輔派軍將陳旭前往洮江,與沐晟軍同造浮橋。
初七晚上,沐晟軍從天幕江州北岸攻擊安南軍,但是安南軍將陳挺帶領的軍隊軍紀甚嚴,竟然沒有潰敗。
反倒是土兵潰敗了不少,引起了沐晟的督戰隊。
初九晚上,沐晟根據陳旭等人的計策,選擇了派軍襲擊隔壁的木丸州。
此處的安南軍主將阮公瑰沉湎於女色,沒有防備,船隻被燒,全軍盡沒。
自此,整個防線,再也沒有了安南軍敢與明軍野戰。
明軍此役的勝利極大震懾了多邦城外圍的安南勢力,安南其余水軍龜縮不出,明軍浮橋得以順利建造。
十月初九。
張輔率大軍從箇招市江口出發,留都督高士文守備輜重船隻。
十一日,張輔與沐晟軍會合。
“安南在江邊多立柵,所以地勢很狹窄,我們難以展開大軍,不適合作戰。”
“唯有多邦城外灘可以容軍,不過,多邦城高峻,城下設有兩重壕溝,壕內密密地插著竹簽,壕外又有陷馬坑,且坑內也布滿了竹木簽,除此之外,城上守軍還備有大量銃箭滾木,可謂易守難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