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箭雨
永平府為古盧龍鎮所在,曾經隸屬於北直隸。
清朝時期,永平府沿用明製,屬直隸省,清廷在這裡長期駐守重兵,以拱衛京師和保衛皇陵(清東陵)。
其轄一州九縣,戶近八萬,口五十七萬。
其主要的人口來源,其實是當年吳三桂遷關外百姓入關,近二十萬人入關後,導致永平府人口大增。
如今把永平府納入順天府,那對於順天府來說,可謂是極具膨脹。
“順天府本就有十九個縣,如今再呐永平府,那豈不是有二十八個州縣?”
薑曰廣也不認同這個想法,直言道:“順天府直接改為順天省得了。”
“納入河北省倒是可以。”王應熊淡淡道:“到時候遼西、永平聯為一體,倒是也妥當。”
說著,他的目光看向了趙舒。
趙首輔倒是微微一笑:“諸位的意思我明白了。”
就那麽短短的一句,眾人已然心安。
雖然內閣是臨時機構,充當著皇帝的秘書角色,但每一個內閣大臣都認為不一定要惟上是從,要有自己的主見。
輔臣,不就是輔助皇帝做事的嗎?豈能當應聲蟲?
“既然開始議論永平、遼西二府,不如再添一個宣府如何?”
趙舒沉吟片刻,隨後說道:“自綏遠、察哈爾安定後,宣大鎮作為京師鎖鑰,雖然還很重要,但卻也不必單獨拎出來了……”
宣府(張家口)和大同橫跨千裡,但作為一大軍區,完成了歷史使命,已經不符合實際了。
畢竟漠南草原被征服,其就相當於內地,緩衝帶,再加上臨近京城,其根本就不需要特地安置總督巡撫。
“宣府鎮可劃入河北,大同劃入山西,如此也算是合適了。”
王應熊搖了搖頭,說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眾人紛紛點頭。
趙舒也笑了:“那接下來則議遼東、吉林人口之缺——”
“若想讓遼東為朝廷糧倉,則必要開墾荒地,而這必須要有大量的農夫,從內地遷徙入遼東,就必須加快步伐了。”
閻崇信則苦笑道:“山東本就飽受建奴擄掠,再加上兵災,丁口不足八百萬,強行遷徙怕是不美。”
“那就以招兵的名義。”王應熊則揮了揮手,朗聲道:“效仿工部的工程兵,招個兩三萬人去遼東開墾荒地,待等荒地變熟地時,再變賣給他們。”
“如此,其不就自帶家眷遷徙了?”
“朝廷付出的不過是兩年的兵餉罷了,不值一提——”
“不錯,我同意!”呂大器第一個讚同。
隨後薑曰廣、閻崇信紛紛讚同。
趙舒最後點頭:“下一個議題,陛下要求增加琉球府三縣的秀才數額……”
內閣會議進行的很順利,效率很高,當然了,一切的紀要也呈給皇帝閱覽,還有票擬。
“永平府也並入河北?”朱誼汐一愣,忽然覺得這裡在後世是唐山和秦皇島吧!
這倒是可行。
不過廢黜宣大總督卻又顯得很突兀了但又在情理之中。
察哈爾總督已經成了邊塞重鎮。
想了想,皇帝歎了口氣:“允了吧!”
“是!”一旁的田福忙不迭朱筆禦批。
由此一來,河北省就左右將順天府橫抱入怪,只是缺了承德,但多了遼西走廊,與後世相差仿佛。
九月中旬,隨著秋風正起,禦駕歸京。
在北京城監國的太子,算是正式卸下來重任,雖然皇帝歸玉泉山時就已經是了,但太子依舊佔據著名義。
待回到紫禁城,朝野上下紛紛誇讚太子,言語其監國表現甚好,為其增添資歷聲望,
雖然朱誼汐明白,十歲孩子監國根本就無所事事,但他還是默認了。
太子的地位穩固,對於朝廷來說是最好的事情。
而對於秦王朱存槺來說,回京後,他就立馬得了兩個跟屁蟲,怎麽也甩不了,讓他極其厭煩。
皇帝與皇后一看,秦王十二歲了,可以先訂親,琢磨成婚的女子了。
開國時期的親王,王妃必然是在勳貴之中選出,這是無可避免的事實。
朱誼汐尋摸許久,終於選了復國公陳永福家的女子。
其幼女乳名喚陳秋娘,與秦王年齡相差仿佛,平日裡活潑可愛,嬌小玲瓏,但在正事中又端莊大方,盡顯勳貴的雍容華貴。
皇帝很滿意。
說實在,秦王這種親王,其必然是需要個賢內助,而且在政治上給予助力的女子,普通的平民百姓就不適合了。
順便,布達裡汗的兩個女兒,也順勢訂婚,成為秦王側妃,也算是皆大歡喜吧!
至於太子朱存渠,才不過十歲,太早了些,太子妃十分重大,得慢慢來。
不過,相較於皇子們的婚事,對於公主們的駙馬人選,在勳貴中可是爭破了頭。
對於勳貴子弟們來說,他們需要繼承的是父親人脈,科舉和武舉對他們來說價值不高,而一旦成為駙馬,成了皇帝的女婿,其好處極大。
別的不提,尚了長平公主的周顯,如今在宗人府擔任少卿,受到重用,如今要是成了皇帝的女婿,怕是官職?
長公主、二公主都年滿十二,模樣俏麗,花骨朵一般的年紀,備受追求。
不過,對於賈代化來說,他對於公主完全無感了。
在兩年前,他娶了史家幼女為妻,史氏為人處事落落大方,家庭頗為和睦,夫妻也是恩愛。
不過大丈夫當有雄心壯志,在紹武九年,他就選擇外放入西北,成了區區的營正。
如今遠在西北,吹著寒風,感受著伊犁河谷的冷冽,忍不住打起了哆嗦。
天空上的月亮又大又圓,這讓他想起了家,眼眶不知何時竟然微紅。
十八歲的年紀,就離家數千裡,可謂是辛苦異常了。
“指揮使,咱們什麽時候能回家?”
這時,與他自同騎著馬的副營正,則仰頭飲了口羊皮囊中的酒,從懷中掏出了帶有熱氣的饅頭,咬了幾口。
“不知道,但應該很快了。”
賈代化將脖子縮在羊皮襖裡,雙手緊緊的握著韁繩,不敢有絲毫的松懈,他感覺自己呼口熱氣都能成冰。
由於長時間的騎在馬背上,他甚至感覺自己胯部都僵硬了。
“只要拿下了這些蒙古人,咱們就能班師回朝,爵位、錢財,應有盡有。”
許多人抱著這樣的念頭,不顧辛勞地從軍,奔赴西北戰場,隻為爭那戰功和功勳。
而對於天南沙漠地區的許多牧民來說,參加的理由很簡單——授田。
只要立下戰功,不僅會有賞賜,而且還會得到貴族的身份,以及那夢中的牧場土地。
和平教是信仰,卻不禁錮殺戮。
參軍的三萬葉爾羌人都抱有這個目的,所以不辭辛勞地北上,隨從滅國的明人一起征服蒙古人。
眼見效果如此之好,而為了盡快的打開局面,增加己方的力量,李定國故技重施,再次許諾:
凡參軍者,待戰爭勝利後,都會得到一塊五千畝的牧場。
如果戰死,他的妻兒將會繼承這份戰利品。
準噶爾部的牧民們都很現實,在部落和牧場之中做出了選擇。
短短三日間,參軍的準噶爾牧民就超過五千人。
畢竟在奴隸製社會,他們的生活也僅僅比那些奴隸好上一些,但每天依舊操心著吃喝問題。
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牧場,奴隸,這是許多人終極夢想。
李定國瞬間雄心大起,他直接派人告訴和碩特部的鄂齊爾圖汗:
“僧格欺凌兄長,本將受車臣、卓特巴巴圖爾兩人所托,前來主持公道,此事與和碩特部無關……”
僧格聞言,怒火攻心:“嶽父,明人欺人太甚,簡直比草原上的狐狸還要狡詐,比餓狼還要貪婪。”
“這時候要不製止他,準噶爾部必然會被他生吃活吞,您是草原上的長者,擁有像雄鷹一般銳利的眼睛,作為衛拉特蒙古諸部的盟主,請您一定要為我做主——”
鄂齊爾圖汗聞言,陷入了沉思。
早在多年前,他就把女兒啊奴嫁給了僧格(後來又嫁給了噶爾丹),所以在準噶爾部,僧格是他的女婿,也是利益的代言人,必然不會輕易舍棄放手。
同時為了維護盟主的威嚴,對於準噶爾部進行干涉。
不過,他人老成精,抬起頭看著便宜女婿:
“你雖然匆匆被趕出伊犁,但在準噶爾部必然有不少的親近的人吧!”
“我的叔叔楚琥爾烏巴什還有數千兵馬,他是絕對不會向明人速度的。”
僧格抬起頭。
“這件事不僅是準噶爾的事,也是整個衛拉特諸部的事,不然光憑借著你我兩部很難抵抗住明軍。”
鄂齊爾圖汗召集其余諸部進行會盟。
而這時候,窺伺良久的沙俄人也終於忍不住,伸出了自己的觸手。
他們覬覦衛拉特蒙古良久,絕不可能輕易的看著他被明人攻破,一時間竟然摒棄前嫌,大肆兜售火槍。
短短數日時間,衛拉特數部匯聚了五萬兵馬,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將會越來越多。
李定國顧不得安撫準噶爾部了,立馬指揮兵馬,北上對敵。
他騎在馬上,雄姿英發,整個人滿是英雄氣概,揮舞起彎刀,大聲道:
“兒郎們,養兵千日用在一時,這是關乎整個西域的重要一戰,也是決定性的一戰。”
“只要拿下和碩特部,咱們就立下大功,無論是牧場,還是爵位,朝廷都不會吝嗇。”
“今日,咱們就揮舞起彎刀,為了朝廷,也是為了自己,努力殺敵——”
隨著傳令人和軍官們的一聲聲傳下,立馬在軍中掀起浪潮,士兵們熱情得呼應著。
六萬大軍,攜帶著衝天的士氣,迎著寒風,向著北方而去。
準噶爾盆地極大,夾在天山和阿爾泰山之間,而和碩特部遊牧在天山北麓,水草豐美,逍遙快活了數十年。
而今日,這裡終將迎來了戰爭。
在遼闊的草原上,這裡是騎兵的天下。
衛拉特聯盟的騎兵,松松垮垮地站立著,衣衫不整,甚至有許多根本就沒有甲胄,只能憑借一件羊皮衣熬過嚴寒。
不過草原上滿滿當當堆積了人,看上去就極為可怕。
而鄂齊爾圖汗這時候也見到了明軍。
相較於他們,明軍以步兵方陣在前,兩翼則是騎兵保護,顯得很規矩,好整以暇而來,步伐舉重若輕,充斥著一往無前的氣勢。
而即使是兩翼的騎兵,明人也是成隊列排序,猶如海浪一般,一股又一股,遠遠排山倒海而來,顯得極為震撼。
超過十萬人馬在這地方聚集,喧囂異常,旌旗如雲,場面十分浩大壯觀,似乎整個草地都安置不下。
雙方遊騎已經衝突起來,時見拉弓的騎士身影在遠處視線中越過。
鄂齊爾圖汗見之其兵馬,一時間心頭湧現悔意:
明軍的兵馬,不下於我。
那些刺蝟一般的步兵,更是讓他極為頭疼。
就算是他經驗少,但也明白,用騎兵來衝刺步兵方陣,純粹是來送死。
遠處大量湧動的人潮、旗幟,陸續彌漫過來,一些人停在了原地,前邊一些人繼續往前,兩翼騎兵也在運動。
以十萬計的人山人海,仿佛一部巨大的戰爭機器,正緩慢地發出巨大的噪音!
在農耕時代,十萬規模的兵馬,是整個社會組織度的最高體現,也是遊牧和小農經濟的對抗。
當然,如果認真的一點,也是火器對冷兵器的摧殘時代。
嗚……”蒼勁的牛角號齊聲響起,在風中掠過嘈雜的人群,直鋪向整個草原。
雲霄中的飛鳥被驚嚇而落地,成為了戰場上的第一抹血色。
李定國身後則是血紅的披風,顯得威武霸氣:“準備,殺——”
兩翼的騎兵蓄勢待發,而步兵方陣則開始釋放火槍的威力。
“劈裡啪啦——”
一陣陣的硝煙彌漫,猶如烏雲一般的草原騎兵,向著步兵衝擊而去,然後又漫出向兩翼騎兵對衝。
“咻咻咻——”蒙古人則拿不了看家本事——箭雨。
顯然,在面對火槍時,蒙古人也不是沒有腦子的硬上,箭雨成了他們的最佳選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