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第342章 給臉不要休怪不講情面
  第342章 必將遼西將門斬盡殺絕

  第342章

  從北方刮來的寒風切削著平定州的城牆,雪粉冰粒跟子彈似的打過來,打在臉上疼得厲害,守城的明軍官兵眉毛、胡子都結了一層霜花,他們已經把自己所能找到的衣物都給穿到身上去了,整個人看上去像狗熊一樣臃腫。

  冷,真的是太冷了,如果不帶手套,想跟手裡的兵器和平共處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暴露在寒風中不到半個時候,手掌的皮膚就會跟兵器凍在一起了,想要擺脫兵器,除非撕下一層皮肉來吧!
  可即便條件如此艱苦,他們仍然堅守在崗位上,站崗的站崗,來回巡邏的來回巡邏,不為別的,只因為他們是寧海軍。

  平定州之戰終於落下帷幕,然而這場戰役中,寧海軍損失也是巨大的,李定國率領八百騎兵出戰,回來只剩一百零四人,三十多名重傷員也沒有活下來。程世傑率領兩千余百余精銳,外加三百名親衛,共計三千一百四十余騎,現在只剩下不到三成多一點。

  寧海軍也付出了一千三百余人的傷亡,當然,傷亡最重的還是謝志良麾下組織起來的潰兵,他前後阻止兩千余名潰兵,死守平定州,最終活下來的人只剩下四百六十二人。

  碩壘派出抓捕過來兩萬多平民,只有那四五千個孩子被李定國以奮勇、果斷的突擊救了下來,老人一開始就讓平定州守軍用強弩射殺殆盡,幾千婦女在李定國陷入重圍的時候撲向押送她們的蒙古大軍。

  她們用指甲抓,用牙齒咬,用石頭砸,跟蒙古大軍死死糾纏在一起,幾乎被蒙古大軍殺絕了。而在那一堆堆婦女的屍體中可以看到不少蒙古士兵的屍體,他們的臉被指甲抓得稀爛,眼球被摳了出來,咽喉被這些不要命了的婆娘用牙齒生生撕開,恐懼和不敢置信凝固在他們臉上,即便是氣絕多時,即便是臉已經被抓得稀爛了,仍然是那樣的鮮明,大概他們到死都不敢相信這些軟弱的婦女爆發起來竟然也是如此的恐怖吧?

  程世傑的目光久久的在那一堆堆平民的屍體間停留,嘴唇幾乎咬出血來了。不要把無辜的平民拖入戰火,這是他的原則,這麽多年來他一直在遵守這個原則,然而現在蒙古大軍似乎不打算按著他的規矩來!
  侯肆悲憤地道:“近萬婦女啊,死光了!僥幸活下來的幾個也瘋掉了!這幫狗韃子,不是人啊!”

  程世傑道:“這筆債,本帥會連本帶利的討回來的!”

  程世傑率領寧海軍與天雄軍將士,決定打響收復太原之戰,事實上,太原之戰,根本就沒有難度,隨著車臣汗碩壘部潰敗,駐守在太原城的蒙古大軍早已逃跑了。

  那些原本的太原府叛軍,早就跑得不知道哪裡去了。

  程世傑以為整個太原府除了謝志良以外,大部分都投降了,然而,讓程世傑沒有想到的是,太原府鎮屆稱三關鎮,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外三關,在大同鎮之後,起著支撐加固大同鎮,阻敵深入的作用,防禦明政權北部、西部蒙古部落的進犯,在九邊之中與固原鎮一起是最晚設立的。

  偏頭、寧武、雁門三關也就合稱為內長城的“外三關”,長城城牆多為沉重大石,“山勢連亙,實天造之險固”,轄三關、十九口、三十九堡,設鎮守山西總兵官一人,協守副總兵一人,分守參將六人,遊擊將軍一人,坐營中軍官一人,守備十三人,操守二人。

  來到太原城,程世傑這才知道,太原鎮六個參將,除了被拉攏的參將何燧之外,其他五名參將楊柳青,李東平、寧世武、鄭讚以、蔡令武都戰死了,犧牲得異常慘烈,尤其是楊柳青和李東平將,李東平被十幾支擲矛貫穿了身體,由於矛杆撐著,他到死都沒有倒下,而楊柳青則被人從小腿開始燒,燒至腰間,上半身則幾乎沒有被燒。

  很顯然,楊柳青是被活活疼死的,整個太府城,陣亡明軍將士也有六千余人,只是他們沒有有效指揮,被各個擊破……

  來到太原城的時候,程世傑已經認不出來了,這座城池已經變成廢墟,到處都是被殺平民的屍體,由於天氣寒冷,屍體並沒有腐爛,還保持著冰雕的形狀,無論百姓滿臉惶恐,被蒙古韃子吊死在樹上,牆上,還有一個個形成屍山。

  可以看出,不少百姓是直接被驅趕到一個個院落中,然後圍著著他們放火,有的人是被活活燒死的,也有被嗆死的,到處都是婦女的屍體,隨風搖曳著,她們的嘴巴張得無比大,仿佛在控訴,仿佛在哽咽。

  程世傑的臉色陰沉得怕人:“這筆帳,我們一定要清算!”

  ……

  北京城,紫禁城。

  自從任命了程世傑擔任九邊總理,崇禎皇帝在召開朝會的時候,一直不再發表意見,所有議題全部擱置,這可不是一個好現象,在暴風雨來臨的前夕,這種寂靜和沉默,讓人感覺到不安。

  程世傑告訴崇禎,一國之君是不能認錯的,他是天子,上天的寵兒,是永遠不會犯錯的。就算皇帝真的做錯了也不能認,真要認也得等到他死了,再由繼位者來替他承認錯誤,自古以來都是這樣。

  程世傑在維護他,而全天下的大臣,都想讓崇禎下罪己詔,承認自己的錯誤,這原則問題。

  “皇爺!”

  王承恩道:“您還是趕緊吃點東西,喝幾杯酒恢復點力氣吧……仗還沒打完了,誰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麽事情,沒有力氣怎麽應付得過來。”

  崇禎皇帝的臉部表情,僵硬的動了動:“關寧軍現在是什麽動靜?”

  崇禎是一個皇帝,天下流寇造反,其實可以理解,因為朝廷對不起他們,但是朝廷對得起關寧軍!傾舉國資財供養著那十幾萬驕兵悍將,讓他們過著優裕的生活,他們竟然敢在關鍵時刻掉鏈子。

  王承恩道:“回稟皇爺,兵部接到了祖大壽的請戰書,他們請求出戰!”

  “現在祖大壽知道動了?”

  崇禎皇帝淡淡一笑道:“這麽說,程大將軍勝了……”

  就在說話間,外面傳來的寧海軍的露布報捷:“平定州大捷,九邊總理程世傑,率領寧海軍在天雄軍的支援下,一戰打崩車臣汗部,現在車臣汗部已經潰逃!”

  這個消息,更加讓崇禎皇帝相信,祖大壽肯定是提前接到了程世傑的戰報,知道這一仗,大明必勝,他關寧軍現在才知道動,他們這不是在打仗,而是搶奪勝利果實。

  崇禎皇帝沒有說話,而是在心裡想著:“日後必將遼西將門斬盡殺絕,雞犬不留,關寧將士盡數打入賤籍,非如此不能消朕心頭怨氣!”

  這一次其實祖大壽還真是冤枉的,他已經決定要痛改前非了,可問題是關寧軍的劣跡斑斑,這就像是一個經年老賊,說他自己洗手不幹了,可沒有人相信。

  崇禎皇帝自然而然的相信,祖大壽這是看到了程世傑有了戰勝漠北蒙古大軍的希望,祖大壽想撿桃子。

  崇禎皇帝望著王承恩道:“王伴伴,你說,程卿接下來會怎麽做?”

  “這個……老奴……祖宗之法,宦官不得乾政!”

  “恕你無罪!”

  王承恩沉吟道:“這事禍事,只怕要等到開春才能解決!”

  崇禎皇帝搖搖頭道:“王伴伴,朕問的不是這個事,而是問你,程卿將來是做是想做曹孟德還是做王莽!”
    這話就太重了,當皇帝如果是問一位大臣是想做曹操還是做王莽的時候,君臣之間基本上再無半點情誼可言,只有你死我活了。

  當然,崇禎皇帝現在則是在懷疑一件事,程世傑現在到底結沒有結黨?現在彈劾程世傑的官員越來越多,程世傑快被彈劾成篩子了。可問題是,秦檜還有三個相好的,為什麽程世傑沒有朋友?

  程世傑雖然沒有王莽的好賢名,但是他可以做曹操啊。

  王承恩不知道崇禎皇帝是怎麽想的,但是他卻知道,他跟崇禎皇帝是一體的,如果說程世傑跟崇禎皇帝之間產生的裂痕,大明的天可就要塌了。

  現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程世傑,誰能力挽狂瀾,誰還能替崇禎皇帝遮風擋雨?
  “奴婢不敢說!”

  “可朕讓你說!”

  王承恩望著崇禎皇帝道:“陛下,你難道沒有相信過程大將軍?”

  “王承恩,別以為朕不知道你收了程卿的銀子!”

  “奴婢是收了程大將軍的銀子,如果皇爺真讓奴婢說,那奴婢可就說了!”王承恩道:“現在宣府東路之兵,已經不可盡信,大同、還有山西,九邊大軍,已不可信,皇爺準備怎麽做?把他們全部殺掉?還是全部換掉?”

  崇禎皇帝被這一次真搞怕了,前有靖安堡喬兆林棄城逃跑,如果不是程世傑頂上去,只怕蒙古大軍已經換達京城城下了。從關寧軍再到九邊軍,都不值得信任。

  可問題是,程世傑這一次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中,居然還扭轉了過來,兩千余名騎兵,棄野戰之優勢,在守城的情況下,還能把漠北最強的車臣汗部打得狼狽而逃。

  崇禎皇帝歎了口氣道:“程卿這一次的戰功之高,堪比當年的於少保。程世傑之戰神之名,響徹天下!現在只要程世傑登高一呼,整個遼東半島必從者如雲,九邊再在西北響應,不過是割據還是北上與建奴爭鋒,都是水到渠成,這樣的好機會程世傑會放棄?只怕就算程世傑想放棄,這寧海軍的幾萬將士也不甘心吧?”

  “原來陛下是如此想程大將軍的,若是讓程大將軍知道皇爺如此想他,只怕程大將軍會心寒吧!”

  崇禎冷笑以對。他本來疑心病就很重,經過這次沉重的打擊,就變得更重了,大明養喬兆林祖祖輩輩,結果喬兆林背叛了,大明傾全國之力供養關寧軍,副得天下狼煙四起,可關寧軍呢?他們是如何回報大明的?

  坐壁上觀,不動如山。

  崇禎皇帝現在反而忘記了是程世傑挺身而出,是不顧自己的生命,而只是記住了程世傑的名氣更大了,有了威脅大明江山的實力。

  王承恩如同置身冰窖之中,崇禎居然如此想程世傑,難道崇禎皇帝不知道程世傑真正的實力是多強嗎?

  然而,看著崇禎皇帝的態度,王承恩朝著金磚(地板)上磕頭:“陛下,皇爺,您可不能……”

  王承恩不說這話還說,說了這句,崇禎皇帝一個字都沒有聽進去,他隻記得王承恩收過程世傑的銀子。

  不信任種子一旦種下,這就會像有了魔力一般,處處可疑。

  這就好比一個女人懷疑對方有外遇,一旦產生了這種懷疑,不由自主的會增加各種“有利”的證據。比如說,他為什麽洗澡了?難道是怕我聞到對方身上的味道?他為什麽洗臉?難道想乾乾淨淨見對方?
  他為什麽不玩手機了?難道怕我發現對方聊天?他肯定是雙方約好了,只要回家一個信息都不發,肯定是這樣。

  人的邏輯,就是這麽奇怪,很會腦補。

  可問題是,腦補的內容與真實偏偏非常契合。

  ……

  就在崇禎皇帝懷疑程世傑對他的忠誠時,身為寧海軍的總參謀長周寧,其實也在思考寧海軍以後何去何從。

  漠北蒙古大軍南下,讓寧海軍真正的實力也暴露在天下人面前,程世傑從遼東前後調兵七萬余人人馬,這可不是用民夫充數的七萬大軍,而是實打實的戰兵,別看整個九邊軍隊,在兵部的兵冊上擁有五十余至將近六十萬兵力,真正能打的兵,恐怕還沒有七萬人。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寧海軍如果願意,隨時可以利用程世傑手中的寧海軍,在九邊玩一場易幟,只是非常可惜,這事程世傑肯定不會去做的。

  周寧望著身邊的管委會主任孫之澋道:“孫大人,有沒有想過以後?”

  “以後?”

  孫之澋微微一愣:“以後怎麽了?難道不成朝廷會下屋抽梯?”

  “朝廷那幫人的腦子可不好猜!”

  周寧一臉無奈地苦笑道:“以孫大人之見,難道我們寧海軍還有選擇的余地嗎?這官場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可問題是,我們不能退,一旦退了,那些人,就會像餓狼一樣,朝著我們撲過來,將我們撕成碎片,吞得連骨頭渣子都不剩!”

  孫之澋不解地道:“你的意思?”

  “有備無患,我們需要把格局打開!”

  周寧一臉凝重的道:“我們要做好最壞的打算!”

  “這是什麽意思?”

  孫之澋苦笑道:“古往今來,功高蓋主,可從來沒有好下場!”

  PS:非常抱歉,困得太迷糊了,大家刷新一下,內容絕對不會重複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