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明末我真沒想當皇帝》第331章 謝志良本帥保了
  第331章 謝志良本帥保了

  第330章

  經過短暫的休整,程世傑率領寧海軍安南軍團的兩千八百余名騎兵,雖然他們只有兩千余八百余騎,卻擁有了一萬多匹戰馬,每均一人攜帶四匹戰馬,除了精良的荷蘭溫血馬之外,還攜帶兩匹了繳獲的蒙古戰馬。

  這兩匹蒙古戰馬,主要是承擔托運功能,托運了大量的子彈、炮彈還有糧草,給養,沒有辦法,隨著寧海軍幾乎進入了全面的火器時代,則更依賴後勤補給。

  雖然說兩匹蒙古戰馬可以托運三四百斤的藥品、子彈、炮彈、被服、衣物還有乾糧,可問題是,這些物資對於寧海軍將士來說,遠遠是不夠的。

  然而,現在並沒有太好的辦法,現在的寧海軍擁有一千五百余匹夏爾馬,這些夏爾馬都配屬在安南軍團的主力部隊中,這些戰馬行動速度不快,雖然擁有著較強的托運能力,卻跟不上荷蘭溫血馬的速度。

  就在程世傑準備出發的時候,徐光啟卻出現在白河。

  雖然說京城距離白河只有一百多裡地,可對於一個年近七旬的老人來說,這一路已經要了半條命。好在程世傑送給徐光啟的四輪馬車,減震效果相當不錯,否則徐光啟還真不一定可以扛得住。

  徐光啟冰涼的大手,握住程世傑的手憂心忡忡的說:“如今形勢危如疊卵,整個北直隸已無可用之兵,一旦建奴入侵,只怕侯景之亂又要重現了!北屏,大明億萬百姓的性命,還有這萬裡河山,現在就靠你來守護了!缺什麽隻管開口,老夫就算砸鍋賣鐵也會滿足你,只求你死戰到底,力挽狂瀾,拜托啦!”

  “徐閣老,您最重要的是要保重身體,如果您要是萬一撐不住,這大明的朝堂可就成了小人的天下了!”

  程世傑一臉鄭重在道:“徐閣老,請放心,只要程謀但有一口氣在,韃子休想翻起得浪!”

  程世傑現在知道建奴十數萬大軍已經西進,他們沿著科爾沁草原一路向西,經過白城、抵達泰寧、現在進入開平衛境內。

  可以說,程世傑不敢冒然調動沈明遇麾下安南軍團主力南下,就是提防著建奴虛晃一槍,一旦建奴在山海關或者永平府突然南下,至時候,無論各在再危險,程世傑只能回頭保護京城。

  對於大明朝廷來說,無論各地的軍情多危機,甚至說,蘭州可以丟,太原可以丟,但是唯獨京城不能丟。

  在大明朝,百姓的命和朝廷文武官員的命,還真不是一樣重要。

  “拜托北屏了,拜見諸位將士!”

  徐光啟朝著眾寧海軍將士深深鞠躬。

  現在太原丟失,山西就像絕堤的大口子,數十萬蒙古大軍席卷而來,周邊州府也像餓狼覷視一塊鮮肉一樣對他們虎視眈眈,這一切像塊大石一樣壓在徐光啟的心頭,讓他喘不過氣來。

  雖然沒有確鑿的證據,但徐光啟還是本能的感覺到,太原失守,絕對不像表現上那麽簡單,如果堵不住山西的口子,大明的天真的要蹋下來了!

  眼下,徐光啟能夠依靠的,恐怕就只有這支被朝廷大佬視若叛軍寧海軍、被朝廷大佬們視早有不臣之心的程世傑了。

  可問題是,程世傑現在能夠調動的兵馬太少了,只有不到三千騎兵,就算程世傑能夠克服一切困難,沒日沒夜的趕到太原,他還能力挽狂瀾嗎?

  徐光啟沒有多大的信心。

  看著疲憊的寧海軍士兵義無反顧的跟著程世傑冒著寒風出發,徐光啟感覺心中壓抑得非常難受。

  徐光啟按捺不住心頭的怒火了,怒吼:“那些人都該死!看你們都幹了些什麽好事。”

  徐光啟卻感覺一陣天旋地轉,他的身體就在朝地上摔倒,然而,徐光啟身邊的李長橋是徐光啟好友李之藻的兒子,李長橋急忙扶住徐光啟。

  徐光啟強忍著身體不適道:“長橋!”

  “在!”

  “你不要管我,去遼東,去遼東找臥子!”

  此時的徐光啟已經對朝廷諸公失去了信心,如果說他的身體還行,他肯定願意與他們鬥上一鬥,哪怕鬥不過,也是咬他們幾口。

  可問題是,他的身體已經到了油盡燈枯的地步了,是時候該回到上帝的懷抱了。

  李長橋微微皺起眉頭道:“閣老的意思是……”

  “大明還有希望嗎?”

  徐光啟撫著頷下白須,渾濁的雙眼望著呼嘯的寒風。

  為國事,他尤顯得筋疲力盡、老態龍鍾,緩緩說道:“湖廣有巨寇李自成,山東有大順宋獻策,遼東有建奴,河西有準葛爾,山西有漠北蒙古,這天下無一日安寧。其中以李自成之禍最烈,登封、伊洛、嵩山俱陷,李賊自號擁眾三十萬,要不是盧象升坐鎮湖廣,湖廣怕是早就陷落了,如今盧象升好不容易堵住李賊,蒙古沿太原南下,似要與李賊在運城合兵……你覺得這大明還有希望嗎?”

  李長橋道:“如此重大之國事,卑職不敢妄議。”

  “這裡就你我二人,說話又不會進第三人之耳,你有什麽敢不敢的?”

  “為什麽早不用程世傑?”

  李長橋知道早在大順軍攻破東昌府的時候,徐光啟就向朝廷舉薦程世傑,讓程世傑出軍平定大順軍之亂。可是這個提議卻被否了。

  如果朝廷要用程世傑的話,那麽那個時候,寧海軍肯定不會放著中原的混亂不管,而是傾兵東征小日子。

  這場仗何嘗不是因為朝廷的決策問題?

  戰略上的被動,並不是戰術上的勝利可以彌補的。在李長橋看來,朝廷的錯誤和失誤何止這些?

  早在崇禎四年,林丹汗被皇太極打敗了,林丹汗遣使入朝,希望可以聯明抗擊建奴,結果當朝諸公不予以理會,隨即林丹汗引兵攻打大同,斬殺數萬軍民。

  明明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偏偏……

  現在長城防線千瘡百孔,程世傑號稱掌九邊邊軍,然而,三邊掌握在洪承疇手中,遼東遼鎮關寧軍掌握在祖大壽手中,以他怯戰畏敵的性子,絕不肯承擔這個重擔的,再說他也沒有重振關寧防線的能力。

  “有的!”

  李長橋道:“閣老,您可不能倒下,程帥現在僅僅率領不足三千騎兵,他……輕裝前行,他需要幫助!”

  ……

  太原府,平定州。

  在平定縣南部的藥嶺寺山,是太行山脈中部的七嶺山脈的一條支脈。這裡山巒疊嶂、峻嶺綿延、奇峰羅列,其中的一座嶕嶢山峰叫“將台嶺”。

  將台嶺下、陽勝河畔就是平定州的所在地,這是一條群山拱繞且高阜而平闊的土崗,東西走向、綿延十數裡地,黃土層非常深厚。土崗南邊是平定縣主要河流之一的陽勝河、北邊是其支流夏莊河,兩條河流在烽台山下匯合。

  平定州是三晉門戶,晉冀要衡,娘子關天險更是京師的西北大門,其戰略地位可謂十分重要。

  在明朝與蒙古人之間的戰爭中,平定州一直扮演著悲催的角色,明英宗時期也先率領瓦刺鐵騎一路狂飆拔城,直逼北京,平定州被狠狠的禍害了一通;嘉靖時期韃靼鐵騎東進,平定州又遭到慘烈的殺掠。

  距離最近的一次兵災,應該算是崇禎五年,林丹汗腦子抽風,帶著漠南蒙古來到平定州大殺一通。

  正是因為這一次平定州被攻破,在謝志良擔任太原鎮總兵期間,將平定州以及關隘,進行重修了一遍,並將平定州的駐軍從原來的八百人,提高到了一千四百人,其實謝志良更何況想將平定守備司擴充為平定州守備營,將守軍提高到三千人馬。

  非常可惜,現在的太原,早已不是隋唐時期富庶的太原了,太原鎮根本就養活不起這麽多兵馬。

  當初,參將何燧在太原城發動了兵變,總兵謝志良毫無防備,被其視作心腹的叛徒何燧手銃擊中腹中,重傷昏迷,謝志良被其子謝上逵率領親衛家丁搶重傷的謝志良搶出來。

  從太原城逃出來的時候,謝上逵有兩條逃跑的路,一路是向南逃跑,經過晉中、潞安方向逃跑。

  謝上逵考慮到何燧已經投降蒙古韃子,他們往南跑,肯定是跑不過蒙古人的四條腿。更何況,平定州距離京城只有八百裡,以蒙古韃子的行軍速度,最多兩到三天就可以繞過平定州直到京城城下。

  無奈之下,謝上逵隻好帶著重傷的謝志良向平定州縣撤退。好在謝志良命不該絕,在前往平定州的途中,謝上逵也遇到一群從太原城逃難的百姓,這些百姓中有一名出色的郎中叫陸泉。

  陸泉是太原人,四年前在前往延安的時候,遇到亂軍,因為他會醫術,自然就被挾裹在亂軍中,輾轉之中去年到遼東的,經過在遼東的發展,陸泉有了自己藥鋪,自己的藥店,兩個月前,他親自返回太原,準備尋找自己的父母。

  不曾想卻遇到了太原大亂,陸泉和其父陸赫仁,母親以及侄子,嫂子,大哥等一大家子逃出城外,好在陸泉在遼東的時候,經常處理槍傷,要知道,遼東不限制火銃,也不限制傳統的手銃,因為意外槍支走火,誤傷人命的事件其實也不在少數。

  陸泉看著謝志良的傷勢,多虧天氣寒冷,傷口沒有感染,而且時間不長,他就拿著刀子開始手術,經過半個時辰的治療,陸泉將謝志良腹部的鉛彈取了出來。

  也就睡了大半夜,第二天早亮的時候,謝志良就醒了過來,看著無數逃難的百姓,謝志良就指揮著自己的親兵,收攏潰兵和青壯。

  平心而論,謝志良在山西軍士心中威望還是不低的,等謝志良從太原到平定州,這短短不到二百裡的距離,身邊卻多了八百多名士兵。

  然而等謝志良抵達平定州的時候,發現平定州城區十室九空,只剩下為數不多的平定軍將士還在哄搶幾個大型軍械庫的物資,更多的士兵則是繼續向東逃跑。

  看著這一幕,謝志良非常氣憤。

  他不顧自己的傷勢,讓親兵抬著他,擋在山道上。

  “上逵!”

  “父帥!”

  “樹起本帥的帥旗!”

  隨著掌旗將鬥大的謝字旗立在一塊山道邊的巨石上,眾潰兵就看到了那面迎風招展的帥旗。

  “謝大帥……”

  謝志良扶著兒子謝上逵,在謝上逵的支撐下,勉強可以站直身子,他用犀利的眼神望著足足數百名潰兵。

  這些潰兵有的是平定州,也有的是從太原城逃出來的,眾潰兵不敢直視謝志良的眼神,畢竟謝志良可不是什麽空降將領,也不是世襲將領,而是實打實一刀一槍殺出來的將領。

  謝志良道:“你們可以啊,乾得真不錯!太原是天下聞名的雄城,歷朝歷代要攻克太原都得耗上數年甚至十幾年,你們倒好,一仗沒打便把它丟給了敵人,頭也不回的逃跑!你們摸摸自己的良心看看,邊關將士猶在浴血奮戰,你們有什麽臉逃跑?”

  一名平定州的把總模樣的軍官硬著頭皮道:“謝帥,卑職也不想跑,可是那些當官的跑了……”

  “當官的被豬油蒙了心,他們不是山西人,想跑拍拍屁股就可以跑了,你們這些山西子弟也跟著犯糊塗,不顧家鄉父老死活了是吧?你們還是男人嗎?”

  謝志良的話讓數百名潰兵滿臉羞愧,腦袋垂得更低。

  謝志良的聲音抬高八度:“老子帶人堵在這裡,就是要告訴你們,想逃,可以!不過,得先從本帥的屍體上跨過去!”

  眾潰兵有些惶恐,轉身去迎戰滾滾而來的蒙古鐵騎,九死一生;殺了謝志良逃跑,良心殺安!這是兩難的選擇,到底如何決斷,沒有人敢說話。

  場面一度非常寂靜,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名士兵還在孝順,他搶了一頭驢,驢上托著他的老父親。

  這位老父揚起手朝著兒子臉上甩了一個響亮的耳光。

  ——啪……

  這一計耳光,算是打破了現場的尷尬氣憤。

  老漢伸手指著兒子道:“你逃吧,殺了你老子,從恁爹屍體逃吧。”

  士兵捂著臉跪在地上:“爹,爹你別這樣!”

  一名年邁的婦女,一屁股坐在地上,指著自己的身體道:“你們逃吧,從我們屍體逃吧!”

  為首的把總身體微微微微戰栗,摘下頭盔上前幾步,衝著謝志良轟然拜倒,朗聲道:“卑職有何膽量,敢在謝帥面前拔刀亮劍!陳碩自知罪孽深重,不敢乞求寬恕,只求追隨謝帥的戰旗,戰死沙場,以死贖罪!”

  眾潰兵在陳碩的感染下,齊聲道:“戰死沙場,以死贖罪!”

  正所謂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

  其實明朝的官員貪腐也非常嚴重,作為山西巡撫的吳甡是崇禎七年九月開始擔任山西巡撫,到現在為止,隻當了一年多的巡撫,然而,他卻是一把摟錢的好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居然搞到了二十多萬兩銀子。

  雖然說,何燧在太原兵變並不是他主導的,他卻貪汙了崇禎皇帝利用內庫撥給山西的軍費,崇禎皇帝給山西軍費四十萬兩銀子,他自己貪汙了二十八萬兩銀子,其他十二萬兩銀子有巡撫衙門的各級官員分了。

  吳甡還是一個講究人,自己吃肉也讓其他人跟著喝湯,事實上謝志良這個總兵,隻拿到六萬兩銀子,相當於總軍費的七分之一。

  不過,這事責任算不到他的頭上,在提前的時候,就已經以自己身體欠安,向朝廷請辭了,背鍋的是宋統殷。

  然而,就在吳甡準備沿平定州過太行山,經真定返回京城的時候,他突然發現前面的百姓居然不走了。

  吳甡問道:“怎麽回事?”

  還沒有等他的巡撫中軍參將張鳳儀回答,一名士兵急忙回道:“吳大人,大事不好子!”

  “又怎麽?”

  隱隱聽到前面傳來:“我乃平定州知府,堂堂進士出身,你們不能殺我……”

  吳甡站在馬車上,看著一名身穿六品文官官服的中年男子被兩名士兵按在地上。

  那名官員還有喝罵道:“你們這些卑賤武夫不能殺我!你們要是敢動我,天下士子都不會放過你們……”

  士兵對他的叫囂、咒罵不理不睬,一腳踩在他膝蓋彎處強迫他跪下,抓住他一綹頭髮一扯,強迫他伸直脖子。

  這位知州沒命的尖叫著,然而被死死的鉗製著,怎麽掙扎都掙扎不開。

  刀光如虹卷過,尖叫聲和咒罵聲戛然而止,一腔汙血噴在雪地上,格外的醒目。一名士兵拎著人頭走到一邊,用木棍將它掛了起來,而砍人的那位甩掉刀鋒上的血跡,轉過身來,目光越過成千上萬看得目瞪口呆的百姓和潰兵。

  謝志良的目光一下子便落在了吳甡身上。

  “吳大人,別來無恙吧!”

  謝志良大手一揮:“給我綁了!”

  當當正二品山西巡撫,不對應該是前任山西巡撫吳甡被綁成了一個粽子,立在一輛無車廂的馬車上。

  謝志良也是一個狠人,直接拿平定州知州開刀。

  吳甡現在知道謝志良這個混蛋不打算活了,事實上,謝志良殺了平定州知州,綁了山西巡撫,無論這場仗是輸還是贏,誰也保不住他了。

  當然,從側面來說,謝志良心存死志。

  正所謂,男兒到死心如鐵。

  謝志良捂著已經崩線的傷口道:“打回去!”

  “殺回去!”

  世界四大古文明為何僅剩中華文明?因為中華文明不是沒有衰弱過,也不是沒有被秦略過,當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時候,總有英雄挺身而出。

  就像五胡亂華時期,漢人已經被屠殺得十不存一,十室九空,白骨露野,赤地千裡的時候,是冉閔挺身而出,三道殺胡令雖然殘忍,卻重燃了大漢民族的自豪和凝聚力。在元朝那個無比黑暗的年代,朱元璋挺身而出。

  謝志良現在沒有想過他以後會不會被問責斬首,也沒有想過自己會不會活下去,他只是在做一個太原總兵應該做的事情。

  正是謝志良挺身而出,組織潰兵和百姓,重新回到了已經變成空城的平定州城,並且建立了防線。

  要說起來,也是因為漠北蒙古大軍是一盤散沙,他們在佔領了棄城逃跑的太原城後,就亮起屠刀,肆無忌憚的屠殺太原百姓。

  畢竟漠北蒙古太窮了,他們衝進太原城,就開始搶糧搶錢搶衣服,搶一切他們可以搶的物資,太原城在燃燒,至於說追殺潰兵和百姓,這些蒙古大爺們表示沒有興趣,誰願意丟下繁華的太原城去冰天雪地裡受苦?
  正是因為這種情況,給了謝志良可以喘息的時間。

  等三天之後,蒙古大軍在太原城搶無可搶,殺無可殺的時候,他們反應過來,需要佔領平定州城,否則他們無法東進,除非一路向南。

  等蒙古大軍抵達到平定州的時候,隨即面臨了謝志良以及麾下的頑強抵抗,當然,由於裝備差,人數懸殊嚴重,至於平定州可以守多少天,謝志良自己也沒有底。

  ……

  寧海軍進入真定府真定縣,就在宿營的時候,程世傑接到了來自太原府的兩個消息,第一是趙文才沒有前往太原,因為他向程世傑解釋,現在他手中的部隊只有不到一萬五千人馬,而殺進太原城的蒙古大軍至少超過二十五萬人馬。

  他這點人馬填進去並沒有什麽作用,等他們趕到太原,該發生的都發生了,什麽也改變不了,但是蘭州還在堅守,如果不救援蘭州,那麽蘭州的十數萬軍民必定擋不住準葛爾部的進攻,十數萬百姓到時候活不了幾個人。

  程世傑也理解趙文才的決定,站在趙文才的立場上,其實並沒有錯誤,他趙文才去迎戰數量更多,戰鬥力更強的準葛爾人也不算畏敵怯戰。

  兵力就那麽多,兩害相較取其輕。

  第二個消息居然是謝志良居然還守在平定州,經過兩天的血戰,平定州城下蒙古大軍死傷上萬人,而謝志良麾下八百兵卒以及數千百姓青壯,也死傷慘重,短時間內,蒙古大軍沒有攻破平定州的可能性。

  但是時間一長,誰也說不準。

  李定國看著情報,感歎道:“謝志良真丈夫也!只是太可惜了!”

  李定國雖然不是官場中人,但是他至少也知道謝志良現在犯下了滔天大罪,殺知州,綁巡撫,別說一個總兵官,就算是程世傑現在是九邊總理,也沒有處置一個知州的權力,哪怕這個知州是一個王八蛋。

  更何況,謝志良只是一個小小的總兵?他就算有再大的戰功也彌補了這個過錯。

  程世傑淡淡笑道:“這個謝志良有擔當,本帥保了,本帥說他有功,他就有功,誰要處置他,先過本帥這一關!”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