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第220章 聲波的應用開發與火山探索隊
  第220章 聲波的應用開發與火山探索隊

  巫醫們在很早之前,就已經發現可以通過控制聲波的振幅頻率,來為聲音賦予種種不同的功能屬性;
  且與此同時,他們又借鑒魔獸類法術,擁有了通過符文術法來製造、接收不同頻段區間之聲波的能力。

  在實際使用了一段時間後,他們又經過測算,按照振動頻率等標的,進一步的為各頻次聲波定義了準確的值,並搞清楚了各種數值之間的詳細關系。

  自此,巫醫們才算真正打開了研究端的大門,對聲波領域的理解與應用,漸漸抵達了一個與以往不可同日而語的階段。

  但這期間所獲得的種種定理、公理,實在是有些過於晦澀,通常也隻由巫醫、巫醫學徒們在進行學術研究時,才會有機會真正用到。

  所以,為了能夠普及、為了方便更多的應用者能對相關概念,有一個大致的理解;

  巫醫們又按照‘可識別范圍’,將其大致的、不那麽嚴謹的區分為了-10至+10共二十個頻段。

  其中,巨魔們的自然聲線處於-3至+3頻段之間,且因該區間為絕大多數‘非聽力側’正常魔獸、動物的聽覺識別區域,因此被定義為‘正常波段’。

  但普通巨魔的肉耳識別范圍,卻超出了自身聲線的上下極致,達到了-4至+4頻段區間。

  也因此,處於正常范圍之外又巨魔聽覺之內的、‘-4’與‘+4’上下兩個波頻區間,被另行定義為了‘巨魔特種波段’,且分別都有著各自被應用的領域。

  其中前者,通常會被應用於軍隊間,是進行十公裡內‘短距離直接音頻傳訊’之時,旗官們用來傳達指揮官命令的主要手段。

  而後者,則被使用於‘近距離直接音頻通訊’領域;
  對於巨魔來說,‘+-4’波段尚還處於肉耳的識別極限范圍之內,但對於更多的生物而言,該區間卻是一種無聲的狀態;
  利用這點差別,信號發送者可以通過術法、或者圖騰進行升調、降調,發出原本他們並不能通過嗓子來獲得的+-4頻段音;
  且在這一過程中,術法或圖騰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聲波的傳遞方向進行約束。

  而同為巨魔的聲訊接受者,哪怕正處於非加持狀態,也可以通過自身的肉耳識別,來從該被術法扭曲的、一定區間范圍內的聲波中,直接聽取到有效信息,且中間不需要進行轉譯。

  由此,巨魔們實現了某種意義上的‘私密傳訊’。

  這從感覺上,或許比較接近涅斯塔前世小說中,類似‘傳音入密’等手段;

  且在此前對付地窟狼時,巫醫們就已經對這種手法進行了使用,且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由於+3以上的波段,會在空氣中急劇消散;

  因此,哪怕收發雙方都有術法與圖騰的加持,該方案的實現都有著相當嚴格的距離限制。

  且此兩者,因為其頻段都超出了巨魔的聲域上下限,所以在發出端也需要用到術法、或圖騰的輔助才能成型。

  但在接收端,卻因為處在可被肉耳直接捕捉並識別的區域,所以通常不需要相應的術法、或圖騰加持,便可以達到傳遞消息的目的。

  而‘+-4’之外的非肉耳識別區域,則被定名為‘超·次生波’,同樣也有著各自被應用、或者著重開發的方向。

  其中前者,由於擁有方向性好、界面波型轉換能力高、穿透能力強等特性,所以在動植物醫學研究、材料學探索等方面,都有著相對集中的應用。

  此外,由於其攜帶能量高、穿透性強,因此在未來的開發方向上,漸漸有了偏向殺傷的趨勢。

  這主要是因為,巫醫們已經觀測到了其對固液兩態物質時,所表現出的那種強穿透力,且當其攜帶之能量較大時,還可以使物質微粒作高頻振動,從而使區域溫度升高。

  而如果繼續增加其強度,還可以使聲波在‘帶有級小氣泡的液體’間傳播時,導致氣泡收縮、膨脹以至於發生猛烈爆炸。

  因為絕大多數生物體都由細胞構成,且細胞本身就屬於‘帶有級小氣泡之液體’的范疇;

  因此,觀測到這種現象的巫醫們,就認為可以據此來開發出,使其擁有足夠殺傷力的‘超高頻聲波術法’,從而利用這一點進行攻擊。

  不過,此項術法研究現在還處於試驗階段,由於‘發生端’的頻次限制,巫醫們暫時還做不到將之真正實現;

  但在更為複雜的群體施法模式中,‘發生端’對‘+7以上波頻’的突破已經指日可待;

  也許到那時,巫醫們便可以通過群體施法,來發出有足夠殺傷力的高頻超聲波。

  而在‘聲訊應用端’,由於超聲波極易在大氣中出現衰減,所以除了先前所說過的、利用‘巨魔特種波段’的‘近距離直接音頻通訊’之外,它暫時就沒有更好的表現了。

  而後者‘次聲波’,則與之剛好相反。

  其聲波頻率低、波長長,繞射強、衰減小、傳播距離遠,因此在‘聲訊’領域有著更為廣闊的應用。

  更具體的說,對次生波的應用通常見於,中距、中遠距、遠距、超遠距四個聲訊區間之內。

  由於此四者所使用的都是‘-4’以下波頻,所以其收發之訊號已經不再支持,以‘可識別音頻’的形式被大腦所直接理解。

  因此,若是還想利用其特性進行訊息傳遞,則無論發出端、還是接收端,都需要相應術法或圖騰的輔助,並通過對約定編碼的轉譯,來實現有效應用。

  其中,‘中距離’特指‘10-100公裡’區段內的聲訊傳遞,主要使用‘-5級次聲頻段’來實現。

  巫醫們對聲波術法的應用,實際上還晚於擁有圖騰技術的時間,所以在術法化後很快就被進行了圖騰化;

  而圖騰化的成功,則順利讓這種手段的應用者,從巫醫層面得以繼續向下延展,使之有了更廣泛的使用場景。

  在早期,由於教育的不到位、且因為戰爭需求,因此該類別圖騰的使用者還被限定為巫醫學徒;

  因為只有他們,才擁有著能夠在短時間內,將之應用方法掌握的能力。

  但隨著教育的普及、隨著教育方法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普通巨魔也得以通過專業學習,陸續有了將之應用的能力。

  而他們,就是現如今執政府與軍隊中,通訊員、通訊兵等技術性巨魔的主力。

  這些技術型巨魔並非巫醫,也並非巫醫學徒;

  對於他們來說,的確能在術法與圖騰的加持下,將波頻接受范圍繼續向下延展至極低的區域;

  但在進行實際應用時,他們的訊號識別能力卻是被限制在了‘-5級次生波段’,即‘10-100公裡中距離聲訊區間’之內。

  因此,這也是軍隊與執政府的常規單兵通訊極限,若想要再向更遠處延伸聲訊有效傳遞距離,就必須使用接力的方式來進行。

  至於更低的波段,由於訊號已經與自然背景產生了相對嚴重的混雜,其程度已經超出了普通巨魔的大腦即時識別范圍,所以也有著相對更高的應用限制存在。

  其中,100公裡至500公裡這個區域、即定義中‘中遠距離聲訊區間’內的信息傳遞,需要利用‘-6’頻段的次聲訊號來達成;
  而這個區間內的訊號,就得由更多、經過更嚴格訓練的技術員,在一系列複雜演算手法之輔助下,才能夠從複雜的信號背景中去篩選、解析出自身所需要的那部分信息,並將之進一步轉譯為文字。

  通常來說,只有進行過專門學習的巫醫學徒、以及部分業務能力極為出色的專業通訊兵,才能完全勝任這個工作;

  而他們,理所當然的也成為了執政府通訊部、軍隊指揮總部的最中堅力量,承擔了相應的高級別信息傳遞任務。

  至於更向下的‘-7次聲波·遠距離’與‘-8至-10次聲波·超遠距離’領域,則已經並非‘普通腦’所能達到的程度,它們是分別屬於巫醫和進階巫醫才能‘利用’的特殊波段。

  在這兩個波段范圍中,聲波的頻率已經降到了一個極低點,且其中混雜了極其複雜的自然背景音;
  若沒有一個強大的大腦支持,現階段根本無法利用紙筆演算,來在這種種雜音中尋找、並解析出一個特定的訊號。

  其中,絕大多數巫醫的大腦算力,被限制在了對‘千公裡內遠距離’范圍信號的識別上;
  這部分非進階巫醫們,雖然其肉耳識別范圍,還處於-4至+4這個正常區間之內;

  但他們通過術法能力加持,可以在肉耳上限與下限之外,再行拓展出3個頻段等級,使他們的聲訊號接收區間達到-7至+7這個區間,且還有足夠的腦力來解析出其中自己所需要的那部分訊息。

  如果按照黑森林的大小,來為他們的能力做一個估算的話.那這些巫醫們,應當能夠從本部接收到來自黑河西岸三號分基地的次聲訊號。

  至於現有的四位進階巫醫,在這方面卻又有所不同;

  進階後,他們的肉耳聲波識別范圍,就已經分別在普通巨魔的上下限之外各自提升了1個自然級別,達到了-5至+5頻段區間內的聽覺識別能力。

  如果再輔以術法加持,那就可以實現對現有之極限區間的全頻段識別,這麽說或許不太嚴謹
  實際上,巫醫們在對聲波頻段的上下限進行測算時,就是以涅斯塔等四位進階者在術法加持下的識別極限,來進行取值的。

  而他們四位的聲訊號接受范圍,也因此在非進階巫醫們的基礎上,又不知跨越了多少距離
  至少,黑森林東西間這漫長的跨度、以及北部群山那複雜的地勢,還都無法真正限制到他們利用超低頻次生波來接受訊號的能力;
  現階段,也只是因為無法進行準確估算,才給了一個‘千公裡外超遠距離’這樣的模糊定義。

  而這等等差距產生的原因,主要在於三個方面;

  其一,是生物等級在肉身上表現出的差距;

  涅斯塔等四位,本就承襲了巨魔族群靈敏異常的聽覺系統;
  而在進階時,又在原有基礎上進行了一次升華,從而造就了他們與其余巨魔之間的差異。

  能聽取‘-8至-10次聲波段’、‘+8至+10超聲波段’,且在事後不會受到損傷,是這一階段的顯著特征。

  這一點,在那位精靈少女身上也得到了佐證;
  她此時的肉耳聲波頻段識別范圍,同樣也達到了進階巫醫們的水準、在-5至+5區間之內;

  而在術法加持下,也已經能夠做到正常接收‘+-8’頻段,且沒有異樣感產生;

  只有在將頻段升、降到‘+-8’之外時,她才感到了頭暈目眩等等的不良反應.
  但是,這也只是因為她還處於成長期,沒有完全開發出自己的身體天賦而已,而按照這個趨勢成長下去,她遲早也會獲得相應的能力。

  再看非進階巫醫們
  首先,他們在肉耳識別區間方面,沒有與普通巨魔產生實質性的差距;

  其次,他們一旦強行進入‘+-7’之外的頻段時,身體就會出現明顯的不適,嚴重時還會短暫的失去聽覺。

  由此可以判斷,他們身體中的相應結構,還沒有達到某個程度.此,即為‘生物等級的肉體差距’。

  其二,是大腦算力等方面的差距;

  同樣是‘-7次聲’區間,進階巫醫的識別解析速度遠快於普通巫醫;
  同樣是‘-6次聲’區間,巫醫們的識別解析速度同樣也遠快於學徒;

  這兩種對比,就已經將算力差距表現的相當明顯。

  其三,知識儲備差距。

  ‘能聽到’不等於‘等識別’,精靈少女固然表現出了超強的訊號接受能力,但當信號不是語言、而為編碼時,她卻沒有將之理解的能力;
  當普通巨魔與通訊兵,被圖騰分別賦予同樣頻段的聲訊接收能力時,沒有進行過系統學習的前者,自然沒有能力像後者那般從其中獲得信息。

  最後,還有一點值得專門強調
  進階巫醫們雖可以憑借‘超低頻次聲波’接收能力,聽取到千公裡之外的次聲訊號;
  但這並不意味著,涅斯塔等四位就可以隔著整片黑森林,在東西最兩端進行有效聯系。

  實際上,他們並沒有獲得‘發出’該頻次次聲的能力,而此前進行嘗試時,所聽取到的也都只是‘自然背景音’而已。

  之前一直在強調的‘能識別’,事實上所指的、是他們有對‘背景自然音’進行區分的能力。

  也因此,尖牙巫醫、艾薩拉在先後前往西北群山時,才只能通過遠端布設的永固式信號中轉站,與本部進行時斷時續的通信聯絡,且收發過程還異常的複雜。

  在現階段,巫醫們通過術法等手段,最高也只能生成‘-6級中低頻次聲波’、‘+6中高頻超聲波;

  因此,他們所能夠達成的信號傳遞能力,與執政府通訊部最高級別的通訊水平並沒有質的差距.
  即便有,那也隻體現在效率方面;

  通訊部需要花費以燈時為單位的時間、需要十數個技術巨魔一齊賣力,才能演算出的一組信息;
  巫醫們或許只需要十數燈分,就能獲得其中具體內容。

  而同樣的信息,涅斯塔等四位或許只需要幾個燈分就能解析完畢。

  所謂差距,其實也‘僅’此而已。

  ~~~~~
  在上述次聲通訊技術的支撐下,執政府對外探索部·南北探索司,於近幾年陸續展開了分別向兩個方向的探索。

  南端還算好,黑森林的南邊是一片廣袤的荒漠區,只要帶上充足的補給,探索部基本上就可以毫無顧忌的任意在那邊布設信號中繼站,從而與最前端的探索隊伍達成聯系;
  但北端的情況就有些複雜了
  ~~~~~
  此時,已經有幾組偵查雇員抵達了火山群,正對其內部的生物進行著摸底排查。

  比較可惜的是,涅斯塔、以及其它巫醫們,都沒有開發類似龍珠那種‘戰鬥力探測儀’的靈感,讓這場搜索顯得有些低效。

  探索隊成員們只能一個個守著火山口,乾等著其中生物偶爾冒頭,來靠肉眼對它們進行‘識別’。

  “該死.這個家夥到底是不是剛才那隻?”

  “好像是好像不是嘖嘖我也分不出來,感覺它們長的都一模一樣啊”

  “這可怎麽辦.”

  “不知道但咱們要找的是它們的老大,應該可以根據體型來判斷吧?”

  通訊順利的這邊,卻在探索端遇到了難題
  火山中的生物,似乎並沒有長在巨魔們的面部識別能力范圍之內,它們那滿是熔岩的臉龐與身體,幾乎沒有任何顯著的差異。

  而唯一可供參考的‘體型’因素,卻也只是根據地窟狼所進行的猜測而已,實際上並不一定嚴謹;
  至少,艾薩拉等三位,現如今就要比普通巨魔們還要稍小了那麽一號.
  雖說,進階巫醫們也還在長個子,其中進階最早的艾薩拉,這麽些年過去後、其身高也再次靠近了三米;

  看上去要不了幾年,似乎就能再次齊平、甚至超過她巨魔形態的其它同胞。

  但這至少也說明了,高等級生物、還真就不一定比它們的低等級同胞來的要高大.
  此外,這一片火山群幾乎都是活火山,山口的濃煙環境影響了巨魔們的裸眼觀察能力。

  於是,不知道是那個巨魔不耐煩了,率先閉上了眼睛、準備靠聽進行區分.
  這一聽之下可不得了,還真給他尋到了些端倪.。

   回來的太晚,劇情卡的也很嚴重.
    容我好好想想後續吧,今天就這麽多了。

    唉.萬更要中斷了。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