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第294章 升空的火箭
  第294章 升空的火箭

  ‘涅薩拉塔號’的‘真實乾重’、也即是擬態體物質總量為10萬噸,分別由‘推進系統’、‘滯留艙及其組件’、‘返回艙及其組件’、‘囚籠艙及其組件’、‘中樞艙及其組件’、以及‘儲備艙主體結構’所構成;

  這個數據並未超出‘深度合一’時的極限,所以全數都在當下意識主導者涅斯塔的控制之中。

  除此外,還有‘非擬態體’部分,由各個‘儲備倉’中隨船攜帶的‘固化濃縮養分’、液氧助燃劑、液氫燃料,以及‘囚籠艙’中那頭萬噸級高等魔獸活體共同組成。

  兩相合一之下,火箭各部分的‘真實總重’達到了13萬噸,但在反重力效果的壓製下,其‘作用重量’卻僅表現為1.3萬噸。

  當然,這個‘僅’字所針對的,是被隱去的那90%、計11.7萬噸的真實重量.
  利用這種‘隱沒’,涅薩拉塔號得以堆積出了更強勁的引擎、攜帶了更多的燃料與養分、並形成了一系列功能強大的圖騰核心組件。

  而這些,便是讓如此龐然大物完成地表逃逸的底氣所在。

  ~~~~~~~~~
  這確實是第一次的嘗試,火箭雖在優良的發射點選擇、以及強大動力的作用下順利升空,但過程中也發現了些謬誤;
  它們大多都是因理論、與實操間的差別而產生的問題,若是放到前世,其中任何一個都有能讓發射失敗、甚至足矣使共和國付出更為慘重的代價。

  但在當下,涅斯塔卻能在飛行的過程中,發現問題、並在第一時間對之做出調整。

  因此,問題雖然不少、但火箭的運行狀況,卻始終都在被不斷的進行著優化。

  而隨著時間的一點點過去,當涅薩拉塔號的運轉逐漸進入了穩定狀態後,涅斯塔也不再需要事無巨細的進行全盤掌握;

  所以,他於此時開啟了智能中樞系統,改由其來進行主控。

  雖說‘智能中樞’也是由合體的分身轉化而來,但其運行模式便決定了操控方式的不同,因而使得涅斯塔被解放了大部分精力.
  於是,他開始兼顧其余一些事情,比如和本部進行聯絡.
  “這裡是涅薩拉塔號,火箭諸組件運行正常,我已改為智腦操控模式,地表那邊特殊觀察點的反饋如何?”

  “稍等等”

  粗牙的聲音被涅斯塔所讀取,地面那是‘觀察室’、而並非‘指揮中心’,進行的更多是輔助測算與觀察學習,所以此時只是根據他的需求進行著情況匯報。

  “猛獁國01號觀察站發來信息,說王城總祭壇一切如常,‘庇護者’並未出現異狀!”

  “萊茵.”

  “獠牙.”

  “行我明白了,請繼續觀察”

  ~~~~~~
  本部主觀察室,一個大型視訊立方體內被分為了數個區域;
  其中,一部分正播放著涅薩拉塔號的升空過程,還有一部分,則顯示著火箭內各個組件的運行影像。

  經過很短暫的一段延遲後,涅薩拉塔的聲音在主觀察室響起,而他們的反饋也還算及時的送上了火箭那端;
  並且,主觀察室的狀況、以及涅薩拉塔號的實時影像,此時亦在整個黑森林中被直播著,一名名正在不同崗位工作的、或者居家休息的精靈們,大多都目不轉睛的看著這一切。

  顯然,曾經的‘聲訊技術’是做不到如此地步的,單單只是訊息的‘實時性’問題便無法被解決;
  但現在,本部使用的卻是新銳技術.
  隨著五階巫醫的數目增多,己方對高等魔獸的俘獲進度也越來越快;
  因而,這幾年間有大量的類法術被發現、並轉化為了術法與圖騰技術,這其中便有‘電系’高等魔獸所無私貢獻的‘電磁波’技術存在,並由此解決了即時通訊、以及內容傳輸效率問題。

  而為了保證此次的觀測,共和國在赤道沿線的海陸空三域都布置有大量的信號中轉站,它們所接收到的電磁波、會經由高空中繼站傳回本部,然後在智能中樞的轉化下變成種種影音資訊;
  此外,還在全球各處的空中布設了雜波發送點,以混淆某些近神對這方面可能存在的敏銳感知;
  而也因同樣的理由,黑森林對‘電’的應用、此時更多還是以研究與有限利用為主,短時間內並不打算進行能源方面的大規模普及。

  ~~~~~~~
  實現轉回空中
  時間還在一點一滴的過去,在智能中樞的控制、以及涅斯塔的隨時分心監視下,火箭的所有組件都在高效的運轉著。

  源源不斷的高能細胞液,從囚籠中被析出、並順著管道進入混合室,而儲備艙中的固化養分亦被分解,同樣流入了混合室;
  當此兩者於此碰頭、並按比例被混合後,所形成的便是被稱為‘超高能養分濃縮液’的物質,其也為火箭中、各部分圖騰得以運轉的關鍵要素。

  在最外層,是圖騰結合物理規律而共同起效的整流罩,也是對抗大氣摩擦所產生之高溫的火箭外壁,但這些還只是最基礎的消耗,火箭引擎部分更是耗能大戶;

  就比如,火箭主體外圈最下層、那9個大型‘附著推進器’,其工作過程中便少不了圖騰的參與、自然也離不開‘濃縮養分’的支撐
  火箭推力無疑是升空行動的重中之重,而產生推力的引擎,從類型上可分為‘衝壓超燃超高音速推進’與‘液氧液氫推進’;
  從功能上來說,亦可以區分為‘大氣層內推進’、‘滯留倉推進’、‘返回艙推進’。

  說回‘附著引擎’,每一秒鍾都有巨量的氣流從推進器上端的函道口被吸入,其再經由加壓艙、燃燒艙、並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後,便會於下端產生強大的推力、並由此帶動火箭主體高速飛行。

  在大氣層內時,這種引擎可獲得更高的排氣速度與燃劑利用率,因而暫時成為了升空過程中的推進主力。

  但隨著火箭高度的爬升、空氣漸漸開始變的稀薄,而等其稀薄到了一定程度後,這九個推進器便因其自身的作用原理而效率大降。

  此時,位於火箭底部中心處的‘液氧液氫推進器’便成為了入軌前的主動力
  至此時,‘涅薩拉塔號’迎來了一個分支選擇,或是將‘超燃衝壓推進器’拋棄,亦或者將之留存、並等入軌後化作主體的一部分。

  如若選擇前者,預設中的‘一級拋離程序’便會生效,其結果便是箭體減重與形成接力加速;
  在入軌前,這種選擇會減少部分能源與養分的消耗,而在入軌後,其也會有效的降低地面補給頻率。

  而如若選擇後者,則意味著‘滯留倉’將獲得更多的有效圖騰容積、從而擁有更強大的功能延展性,但代價就是所需補給頻次的升高。

  在進行考慮後,升空前涅斯塔所做的備案、為‘轉化’與‘拋棄’的兩手準備;

  如果事前的計算無誤,中心處的液氧液氫主推引擎、真的能夠帶動1.3萬噸的‘作用重量’升空,那就執行‘轉化’任務、而非執行‘拋離’程序;
  但假如事前的計算出現了偏差,中心主推引擎必須依靠箭體自減重、才能完成任務,那就執行‘拋離’程序。

  經過推測,被拋離的附著引擎群會掉落在南極附近的海域,對於擁有強大海面、海底力量的共和國來說,將之回收並不算一件難事。

  此外,‘第二級拋離程序’嚴格來說是對‘返回艙’的拋離
  畢竟,兩位五階巫醫的合體不可能永遠呆在太空中,而結構主體又需要停留在軌道上執行科研任務;
  所以,便需要有能夠與主體分離、並帶著巫醫回到地面的‘返回艙’存在.
  ‘計算無誤,第一道剝離程序不需要執行,附著推進器將被保留。’

  而在當下,分身智腦做出了這樣的判斷;
  這也是涅斯塔所樂見的,比起地面的養分補給負擔來說,滯留倉的留存體積會顯得更重要一些。

  於是,附著發動機在智腦的操控下熄火,轉而由最大功率啟動的中心引擎負擔起了後續的主推進任務,而在液氧液氫的持續消耗中,火箭的高度亦在不斷的上升.
  ~~~~~~
  這是一顆比地球大很多的星體,其擁有著更稠密、也更厚重的大氣層.
  此時,涅薩拉塔號距離地表有500公裡左右,這似乎已然超過了前世國際空間站所在的軌道高度;

  但智腦的檢測結果卻表明,此處雖可成為滯留倉的飛行軌道,但克服大氣阻力所需的動力要求卻會很高。

  因而,在查驗了燃料與助燃劑的剩余量後,涅斯塔決定繼續拔升高度.
  550600700
  直至抵達離地750公裡左右時,智腦所顯示的能效比、終於回落到一個可以被接受的地步,於此處稀薄大氣中直接轉化氫氧的速度,會大於為抵消大氣阻力而產生的能量消耗;
  於是,涅薩拉塔號不再拔升,而涅斯塔則接過了對火箭主體結構的直接掌控,開始操縱著擬態體按照計劃完成展開
  尾部,九組衝壓發動機被融入了箭體,其上所有和動力有關的圖騰也被抹除,液氧液氫推進器向內回縮、降低功率,並形成了方向可控結構;

  中部,火箭結構漸漸變短、變胖,從形態而言逐步轉化為圓柱體飛船的模樣;
  兩側,分別伸展出六個百余米長、三十余米寬的光合生化板,且其上附著有漸變色的隔熱反射層
  畢竟,缺失了大氣隔絕的此處陽光顯得格外暴烈,如若不設置一定的保護,那無論是涅薩拉塔的真細胞、還是擬態體半植物結構,分分鍾內便會化為‘乾屍’。

  此外,半植物結構開始回縮、骨質金屬層上浮,於船體外形成了輻射防護層。

  而在船體內部,大量飛行時所必須的圖騰結構於此時成為了冗余,它們被成批成批的撤銷、然後形成了一個個大小不一的艙室,有的自內裡生出了培養艙、有的則自牆壁上延伸出了種種實驗器械。

  隨即,毛刷般細密的集氣柱自船體外壁延伸而出,開始加速收集從下方溢散而來的氣體;
  這些氣體會被送入轉化腔,然後被析出水分、乃至氫氧氮碳等等元素,並分門別類的投送入各自所對應的腔室中;

  它們在那裡會成為水、成為燃料與助燃劑,亦或者會被轉化為固態養分進行儲存,而所生成的這些物質中,便有飛船各處的‘真細胞’所需之氣體與元素補充。

  這樣做的效率其實並不算高,如果過程中所有圖騰的運轉、都靠自地面帶來的固態養分來維持,那妥妥的就是個‘賠本買賣’,消耗與收獲根本不成正比;

  但奈何,現如今的共和國實在是財大氣粗,居然硬生生把一頭萬噸級高等魔獸送上了天
  所以在當下,囚籠艙中有足夠的高能細胞液產出,因而圖騰運轉所需的養分被降到了低點,其作用也從過去的‘驅動主力’、變換為現在之‘微量元素供給’。

  至此時,乾重十萬噸級別的‘涅薩拉塔號飛船’總算成功入駐了近地軌道,並開始在低功率運行之引擎群的作用下,克服諸多困難維持著自身高度。

  這一次嘗試的成功,意味著在強大的引擎功能、以及反重力等技術的應用下,己方已經做到了‘單級入軌’;
  也因此,間諜衛星、通信衛星的發射都成為了可能,且過程中不會存在太多的困難。

  同時,一次性升空十萬噸、甚至更多物質的能力,似乎讓太空堡壘等設想成為了可能
  不過,當先要做的是研究出基於電力的推進系統,涅斯塔記得前世有什麽離子發動機之類的,據說其海平面推力雖然拉跨,但很適合在真空環境中成為動力。

  “離子發動機離子究竟是值得什麽玩意兒來著?”

  如此喃喃自語著,涅薩拉塔的身軀從某個研究室的地面中緩緩上浮。

  “不知道艾薩拉那邊怎麽樣了說好的隨時上浮替代意識的,怎麽到現在都沒出來過一回?”

   這一章涉及了知識盲區,有任何錯漏都請指出,我會改正的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