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從巨魔部落到精靈帝國》第413章 回歸與建設
  第413章 回歸與建設

  “感覺怎麽樣,有什麽問題需要注意嗎?”

  許多方面所存在的限制,致使該技術需以實操為手段展開驗證,所以過程中出現預想外的狀況,說來其實也屬於一種正常現象,是所有參與者都已然想定的結果。

  由此,先前行動中所出現的諸般問題,便成了當下需被討論的第一要務,而輔一回歸艾麗莎亦開始總結相關體驗
  “就整體方向而言其實問題不大,最明顯的無非就是在二態性轉換過程中,原本刻蝕完成的體銘文無法被同步顯現.”

  “在後方的你們應該也察覺到了,靠心核銘文維系的伴生獸意識陷入了沉默,而由之保持的、與本部數據庫和虛境網絡的鏈接也通通失效;”

  “就結婚而言,我之前基本只能靠術士能力,借思緒通道和後方保持溝通,那小水管一樣的鏈接本就被降臨和回歸通道佔滿了,只是發點消息就卡的像剛通網一樣.”

  回憶著先前的狀態,艾麗莎說出了大家都已察覺的事實,並緊接著繼續總結道,
  “這個問題需要盡快解決,體銘文本就是戰力增幅、算力加成、以及環境適性應變的重要一環,在非純粹施法者沒能力隨意自設銘文的情況下,丟失預設銘文的狀況實在是有些太傷了,我們的抗風險能力會因此下降一大截”

  “另外,缺乏伴生獸施法輔助的情況下(算力借調、數據庫鏈接、體銘文自動調節),撬動廣域情緒釋放最後一擊時我感到了吃力,不但能耗上升、精準度下降、準備時間變長,無色無形且具有指向性的術式也有了顏色,甚至不得不降級成范圍性攻擊.”

  “幸好這次的對手多而不強,萬一要是碰到那種真正的單體強者,或者說擁有真正意義上高科技的團體,情況或許就會糟糕許多。”

  聞者紛紛點頭,而後或是暗記、或是書寫,將之列為後續的必要解決項目.
  “第二點,其實就是裝備攜帶問題;”

  唯一的經驗者艾麗莎則繼續闡述道,

  “如果在任務地點碰上類似軍團主管那樣的強者,沒裝備加成的情況下至少我自己是絕對打不過的,到時候只能放棄任務回歸總部”

  就在這時,一旁的靜聽者中有研究員撓頭回應道,
  “但和隔壁項目組不同,我們的目標地點可沒有完善陣列等待接應.感覺體銘文還好說,調整一下陣列細節應該能實現繼承,但帶裝備過去好像很難實現,至少現在我們沒有具體的解決思路。”

  很顯然,該方面問題也處於考慮行列,只是一直都沒能找到合適的辦法而已。

  聞言,艾麗莎亦是點頭表示認可,然後沉吟著表態道,

  “倒也是.算了,如今這個進度其實很不錯了,我們已經超額完成了中樞的指示總之,後續先把重心放到體銘文繼承方面吧,問題總需要一個個去解決.”

  “明白~”

  “了解!”

  ~~~~
  一直在說隔壁如何如何,那隔壁項目組究竟是在做什麽呢?

  若說已然和宇宙警備隊合流的分支項目組,自成立以來的研究重點就是以出發點陣列為導向,再以極端情緒為終點指引的特殊傳送方式;
  那隔壁虛實轉換本部研究所正在探索的,便是借起點與終點處的雙向溝通陣列之共同生效,來實現無特殊需求、且終點被確定的‘普通’傳送方式;
  如果為這兩種模式單獨取名,那前者或許能稱之為‘心靈傳送’、後者也許可以被概括為‘陣列傳送’,雙方在研究過程中互有借鑒也各有側重,同時亦存在著它們各自所需解決的特殊相性問題.
  其中,‘陣列傳送’項目由虛實研究所本部直接負責,雖說後來在心靈分支成立時從中帶走了不少骨乾研究力量,但其本身所具備的深厚底蘊,再加之陸續添補的外來支援力量,還是讓研究所本部保有著強大的科研能力;
  所以在過程中,本部所承擔起了許多雙方俱有需求的基礎規則摸索任務,並在不斷向心靈傳送分支輸送成果展開項目支援的同時,於自身偏向上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績。

  早在數年前,當心靈傳送分支還在探索極端情緒終點降臨問題時,本部所就已經在遙遠的他方星域另行搭建起了一套終點陣列;
  當是時,於包括艾薩拉、涅斯塔等在內,大多數中樞成員的投影參觀中,在經過約莫一個多月時間的預熱與勾連後,有超過百萬噸物質以行星大小的兩個陣列為交互,實現了自‘始陣’到‘終陣’的二態性傳送;
  在從死物、到活體、再到精靈的遞進過程中,除進行了對各類實體物資與飛船等裝備的超空間傳送外,還讓十名十萬噸級精靈跨越了數百光年的距離,憑空出現在了彼方‘終陣’當中;
  由此,盡管個中還有著種種不容忽視的缺陷存在,但共和國卻也完成了超時空傳送方面從無到有的突破。

  而再往後,本部所又再接再厲完成了對‘始’與‘終’的同陣兼容,將傳送過程拓展為對正向與逆向俱都支持的模式,再次擴展了該項目本身的應用前景。

  但技術的不成熟也是明確的,無論是和陣列規模相關的銘文複雜度與空間佔位問題,還是和性價比相關的傳送規模與能量損耗問題,都是本部所急需要去解決的事項.
  而其後,心靈傳送組借本部所的技術後來居上,宇宙警備部在解決了終點降臨問題後也率先成立;
  但本部所方面,卻由於某些方面切實存在的苛刻需求,而一直在精簡陣列、提升傳送規模、以及能耗節約等方面下著苦功。

  ~~~~~~~
  言及雙方項目差異.
  宇宙警備隊就只有那麽一個總陣需求,無論最終投送點位於何處地域都要從此出發,且降臨時還無需終點陣列進行專門接應;

  在這種狀況下,固然心靈傳送有著視野特殊且狹窄、降臨目標選項苛刻、傳送結果非永久、總陣規模臃腫等弊端,再者於陣列規模、銘文複雜度、能耗等方面亦繼承了本部所的特性,甚至因為特殊需求而更加臃腫;
  但隻就部門特性而言,這些其實都不是問題,並無礙於警備部執行其特定的任務;

  而在總陣為一的情況下,國度與部門也完全有能力,去維持供能並養護那複雜的功能集合。

  但陣列傳送卻有所不同,甚至還區分有民商用和軍用兩類不同的標準…

  民商用方面,目標自然是縮短生態星、資源星、修行星之間的來往耗時,借此縮減旅行與物資運輸等過程的中途間隔,進而去增強共和國各區域的向心力、提升統轄區繼續擴張的能力。

  在理想狀況下,大量陣列會以類星體要塞的模式,被分別布設於相關區域,起到類似大河系諸方蟲洞那般的交通支點作用,且相比較而言還有著能源類型方面的優勢,畢竟二態性超時空傳送無需使用泯滅能。

  以此為前提,所需去考慮的更多就是建設成本、養護成本、以及使用性價比等問題…

  比如,建設陣列需要耗費多少珍稀資源,使用前的預熱與勾連終點過程又會耗時多久,最終能傳送多少物質抵達目的地?

  此外,盡管國度在能源方面很是富裕,但該方面的耗用其實也需多少考慮一點,畢竟獲取和加注過程也並不算簡單。

  類似這般問題,近乎於能直接決定傳送陣列能否在民間得到普及,亦或是只能成為特殊部門的獨屬?
  軍事方面的應用需求,卻又是與上述民商用大不相同的另一回事
  於後者的應用層面而言,無論是行星規模的空間佔位、還是複雜至極的陣列布設、亦或是機動性與防護性缺失等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其實都是可以被容忍的;

  畢竟,其布設點通常位於共和國轄境內,周邊必然有著重重防護性部署的存在,維護者與維護所需資源調配也不成問題;
  因此,只需克服一些維護過程的麻煩就沒多大事兒,完全能在應用過程中,再去一點點完善整體技術。

  但軍用則不行
  首先,陣列終端體型雖大、佔位雖廣,但內部銘文刻蝕空間卻全然被本職功能所佔據;

  即便為了容納與機動性防護性等相關的銘文而擴增體積,於短時間內而言也只會獲得一個臃腫至極、又脆弱無比的緩慢標靶,在戰場環境模擬中幾乎沒有任何生存力可言。

  其次,銘文陣列在過於複雜的同時還很不可靠;

  動不動就壞不說,壞了以後還很不好修,每每要花費大量時間才能將之修複,對軍用品來說這是不容忽視的弊端。

  再次,陣列啟動時的預熱耗時、終點勾連耗時、以及傳送規模也是問題;
  如還像早期那般,要花費一個月緩衝時間,才能將將傳送走百萬噸級別的物質,那於戰場環境而言就顯得有些應變不足,投送量方面亦顯得有些杯水車薪。

  最後,建設一個陣列就相當於製造一顆行星級專用要塞,其麻煩程度與時間耗用限制了許多戰術戰略的實現可能。

  總之面臨的問題有很多,其中有的在之後數年中被陸續解決,也有的時至今日也還處於優化過程。

  ~~~~~~
  在警備部完成其成立以來第一項任務之時,要求相對較低的民商用傳送陣列則已步入了鋪設過程
  相關技術與操作流程被陸續整理成體系,並利用虛境空間於思維加速中培養了大量兼職工程師,然後以之為骨乾成立工程隊分赴諸方;
  工程重點,是建立本部母星、富裕恆星系、以及部分重點區域間的超時空通道
  在此時,共和國轄境規模已橫跨有近五百精靈光年,早就脫離本次級星團范圍闖入了毗鄰區域;
  雖說擴展方向被暫定為大河系更外延,屬於那種物質密度相對較低的區域,但還是借此坐擁了近五千顆處於不同階段的恆星,以及由之成型的近兩千座恆星系統。

  這當中,有近三分之一都處於此前所定‘富余線’之上,也即是那種…物質並未被恆星完全囊括的易開發類型。

  於這五百光年直徑區域內,雖未有如母星這般的天然生態星被發現,但當中也有著易於改造的特級移民星近百、以及較易被改造的次級移民星約五百、其余沒有統計價值的末級移民星則只會更多。

  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位於富余區,當中前者已由共和國完成了全面宜居化,有包括諸族與精靈在內的居民在其間生活,而後者則因需求問題尚未開始生態打造。

  同時,絕大多數資源開髮型要塞也在富裕區,所以在綜合考量了生民交通與資源輸送等需求後,這些富裕恆星系就成了傳送要塞的建設目標;

  除此之外,還有那些並非真正位於邊境,但又與之比鄰的次外圍恆星系,還有那些存在重點資源的貧瘠星區,它們同樣也處於當期的建設行列之中,亦有站點在其中正在被建設著;

  後者無甚可說,目標或者是符合精靈進食需求的超重金屬,又或是於銘文影響下能較易呈現超導性的特殊資源,亦或者並非資源、而是距離富裕區很遠的特殊修行站;
  這類區域的數量雖相對極少,但也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傳送需求,因而被納入了計劃范圍之中。

  而前者,則為軍事應用尚不成熟時的替代性產物,大致來說就是位於面向大河系內圍、面向大河系邊界等兩類區域的,距離一線稍有些間隔的快反軍事通道…

  但無論在哪處區域,傳送基站的建設基本都會采用就地取材的方式,並更傾向於去改造位於遠軌冰帶的低價岩基星體,過程中會預先抽走目標星體內多出的資源類物質,再由星核起始進入行星改造流程。

  在較成熟的施工技術,以及包括投影與實體在內眾多工程師的參與下,僅隻不到四年時間就有近200座傳送要塞即將竣工,此外還有約300座進入了工程中期階段,另有近300座剛剛完成先期步驟開始施工。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