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權臣的在逃白月光》第31章
  第31章

  溫凝雖被罰了禁足,但溫庭春又未明說是在院子裡禁足,還是在府裡禁足。

  她權當是在府裡禁足了。

  入夜她便去兩個哥哥房裡送藥。結果被溫闌逮著嘮叨了半個時辰,說她不該不與他講實話,不該去找溫祁做那麽荒唐的事。

  好不容易結束,又被溫祁逮著意味深長地睨了半個時辰。

  她這位二哥哥向來精明,想必已經猜到那場兒戲般的上門捉婿是被她利用了。

  但他不問,她是堅決不會說的。

  回到房中已經比往日裡就寢時辰晚了許多,菱蘭早給她準備好沐浴的水,見天色有些晚,還趁著她沐浴的時間,去廚房給她端了宵夜。

  不想溫凝用完宵夜,一個人坐在棋盤前,還不欲歇息的模樣。

  菱蘭不由地勸:“姑娘,雖說不能出門,消耗得確實少了些,可咱們也不能太晚歇息啊。”

  溫凝心不在焉地把弄著棋子,其實豎著耳朵在聽院外的動靜。

  夜晚寂靜,若是馬車回來,她能聽到軲轆聲的。

  聽到菱蘭這樣勸她,縈繞了一整晚的煩悶攀爬到心頭。

  不是對菱蘭的,而是對自己的。

  雖然不願承認,可她確確實實在等溫庭春回來。明知溫庭春即便回來,也不會來與她說今日瓊林宴上發生了什麽。

  她就是想知道一個結果。

  倘若這輩子也和上輩子一樣,那馬上國公府就會有人去查王宥的身世,接著滴血驗親,認祖歸宗。

  再接著……

  溫凝給自己灌了一盞涼茶。

  就算接下來是那場大火又如何?
  她一個閨閣女子,能改變什麽?
  就算能改變什麽,她好不容易和裴宥割清關系,難道要送上門去惹他懷疑?就因為那位夫人的兩碗面一碗湯?

  溫凝氣鬱地扔掉棋子,翻身床上,閉眼睡覺。

  不,她想一想上輩子最後那幾年便覺得昏天暗地。好不容易重來一次,她不會允許那樣的事情再發生在自己身上,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可能。

  她只是一個小小的女子,機緣巧合窺探一點天機而已,哪來能耐去救三個人的性命?

  若那場大火在這輩子仍舊會發生,那是他們的命中注定,她為何要去擾亂天命?

  她不會管的。

  溫凝強迫自己睡著。

  總歸這一個月她都被禁足了,她一定老老實實呆在溫府,足不出戶。

  她一定不會管的。

  任何和裴宥沾上邊的人、事,她都絕不涉足半分!-
  春闈已放榜,京城擁擠的人潮終於開始散去。只是瓊林夜宴之後,一道隱秘的傳聞在街頭巷尾悄然發酵。

  容華長公主於瓊林夜宴上對狀元郎一見如故。

  容華長公主近來頻繁出入簡陋的王宅,不是讓內侍傳喚,而是親自登門。

  容華長公主十九年前走失的世子,今年也該二十有一,與狀元郎同歲。

  容華長公主姿容昳麗,有人曾得見天顏,豐神俊朗地狀元郎當真與她有幾分相似。

  莫非這位大胤開朝以來首位六元及第的狀元郎,竟是國公府多年前走失的世子爺?

  是的。

  必然是的!

  難怪啊!

  就說嘛,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這清貧庶民,怎可能養得出如此卓絕的曠世奇才。

  原來本就是天皇貴胄的血脈,虎落平陽鳳凰落難而已。

  前幾日還備受鼓舞的寒門學子們無不扼腕歎息。

  而此時的王宅,氣氛也有些微妙。或者說,從瓊林夜宴當晚,長公主譴了身邊的嬤嬤跟回王宅,對收養王宥前前後後的事情一番仔細盤問之後,王宅的氣氛就開始變得微妙。

  若是尋常人家,養了十多年的兒子,居然是流落在外的王公貴族,從此自己跟著飛黃騰達,大富大貴,自是喜不自勝。

  可王福此人,向來就不是為了五鬥米而折腰的性子。

  自科考被人設計無緣殿試,這多年的磋磨讓他對權貴之流恨之,蔑之,做生意都不願將辛辛苦苦舶來的外來物品賣給那幫有權有勢的紈絝。

  他悉心培養王宥,對他寄予厚望,便是指著有朝一日,他能一鳴驚人,他能證明沒有什麽寒門難出貴子,他能狠狠打那幫高高在上的門閥世家的臉,能親身去證寒門學子的道。

  前幾日他還在院子裡的銀杏樹下對他這個抱負的實現信心滿滿。

  可原來……

  可原來啊!

  一方面他身為父親,還是真心實意疼了王宥這麽多年的父親,深知王宥若真是國公府的世子,將來必定一路坦途,造化遠不是一個窮酸門第出去的狀元可比擬的,但另一方面,他還是忍不住喟歎。

  這幾日他在王宥面前沒表現出什麽異常,可獨自一人的時候,難免多喝了兩杯。

  隨著事情越來越明朗,國公府的人來得越來越勤,王福也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希望王宥是那位走失的世子更多,還是希望一切只是場誤會更多。

  前兩日,國公府提出開王宥“親生父母”的衣冠塚。雖然年齡、經歷,甚至後腰那塊已然淺淡的梨形胎記都對得上,但皇家血脈,不容混淆,需得仔細再仔細。

  涉及到王宥的身世,雖然有些不敬,也無人有異議。

  於是現下,並不寬敞的王宅主廳裡,熙熙攘攘站滿了國公府過來的人。長公主已接連來了幾日,今日便隻譴了位主事的崔嬤嬤過來。

  此刻王福與崔嬤嬤一左一右端坐於主座,王宥在左下座,王勤生立在他身側,王夫人前幾日五裡山回來之後便又倒在床上沒起來過,並未出席。

  其他都是國公府的下人,一並站著。

  所有人都等著那個衣冠塚裡的荷包。

  王福心中有數。

  那荷包,大概真能作為證據。

  當初他和王夫人曾經以那個荷包為線索,試圖找到王宥的親人。

  那荷包無論用料,還是做工,便是上面的繡線,都不該是普通人家會有的。兩人當時便猜王宥的出身或許不簡單。

  只是他們將嶺南叫得出名號的名門世家、商貴巨賈都打聽了個遍,未有哪戶人家有哪一房遭流兵殺害,或是丟了個幼小的孩童。

  還記得那時候他拿著荷包去綢緞坊打聽,那掌櫃拿著摩挲了許久,嘟囔了一句:“這倒像是……貢料……”

  他要追問,掌櫃卻又擺手說:“小的見識淺薄,不認得不認得。”

  那時他無論如何也聯想不到京城來。

  如今回想,才覺草蛇灰線,原來早有預兆。

  不多時,去開棺的人已經回來,有人端著托盤進來。

  裡面正是一個荷包。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