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元宇宙進化》648.第647章 飛劍還是飛刀?
  第647章 飛劍還是飛刀?

  試驗成功了!
  但楚飛第一時間並沒有盯著懸浮的銅皮,而是凝視意識空間中的智慧樹種子。

  然而此時智慧樹種子又開始懶洋洋起來,慢悠悠的旋轉起來。

  楚飛凝視許久,沒有絲毫變化,最終只能輕聲說了聲“謝謝”。

  而後楚飛才再次凝視眼前的銅皮:這2厘米寬度、30厘米長度、2微米厚度的銅皮。

  只有2微米的銅皮,很正的薄如蟬翼——蟬翼的厚度1~5微米。

  這樣薄的銅皮,感覺用力吹氣都能吹破了。但就是這樣的銅皮,現在卻極為堅硬。

  楚飛拿起來揮舞,硬度竟宛若鋼板,但本身又十分輕便。

  不過銅皮中蘊含的能量,在緩慢逸散,漸漸有點變軟了。楚飛再次注入能量後,開始變強了。

  想了想,楚飛將自己折斷的的戰刀拿了出來,這是原子陣列材料的。

  揮舞著銅皮斬落,只聽一聲切割木頭一般的聲響,看上去脆弱的銅皮,卻宛若鋼刀一般切入斷刀中,切入刀鋒足有2厘米深度。

  而本應該堅硬的斷刀,卻宛若木頭。戰刀的寬度,總共4.2厘米而已!

  這還是因為楚飛沒有用力。

  拔出來,用力……

  只聽當啷一聲,戰刀直接被斬斷了。

  楚飛看著光華的切口,其實多少有些震撼。

  這斷刀的材質,可是原子陣列材料,這是目前已知的最堅硬的材料。

  而赤銅,此前的硬度就是普通的金屬銅,銅皮更是脆弱的吹氣可破。

  結果,不過是在銅皮上“畫了”一個簡單的流形,就變了。

  “原來如此,這才是法寶的正確冶煉姿勢。”

  首先,要有高維的墨水——生命能量、或者類似的存在;

  玄幻修行中,經常要什麽特殊真元啦、引入天雷啦,甚至還要祭祀等等,大概就是在找“墨水”吧;

  其次,要有特殊的“寫作”手段,傳說中篆刻陣法,大概就是這樣;

  剛剛在“畫圖”的過程中,要順著銅皮中固有的能量通道和結構、甚至還要微調,還要達成共振,是赤銅本身屬性和篆刻屬性的共振,用科學的說法就是“兼容”……大概吧;

  最後,要有陣法結構,也就是流形。

  此外還有很多細節,這都需要楚飛去一點點摸索。

  但至少,初步實驗成功了。

  只要第一步成功了,楚飛就能不斷迭代,一飛衝天。

  閉著眼睛回憶剛剛的一切。

  這其中最難的一部分,就是篆刻。要感受材料的屬性,要維持流形,還要保持材料屬性和流形兼容,同時還要讓能量引而不發、不要降維。

  思索許久,楚飛再次拿出10克赤銅,重複剛剛的舉動。但這一次楚飛隻製備了0.1毫米的銅皮,而不再是2微米。

  最終製成了2×60厘米長寬的銅片。

  這樣的銅片面積有點窄小,楚飛需要更換篆刻方式。

  想了想,楚飛嘗試用詛咒——我直接用詛咒將“陣法”投影到銅片上如何?
  嘗試一下,發現詛咒想要攻擊金屬銅,有點困難——銅再軟也是金屬,現在楚飛的詛咒強度有限,只能炸腦花。

  “只能動手篆刻了。看來要製造專用工具。那就來吧。”

  困難雖然有,但辦法總比困難多。

  製造專用工具其實也不難,就是製造一個能夠傳導生命能量的“針”——可以理解為一種篆刻筆。

  依舊是用赤銅,很快就製作出來。甚至還在“篆刻筆”上,增加了二極管、三極管、電容等結構,增加穩定性、放大、聚集等效果。

  不過一個小時,楚飛製造出一支精度可達0.01毫米的篆刻筆!

  “來吧,我們先製造一個真正的法寶。”

  將新的銅片放好,楚飛眼神尖銳,犀利的目光能分辨出0.005毫米、甚至更精細的分辨率。

  同樣的流形,這一次楚飛用了三個小時篆刻完畢。

  當最後一筆勾畫完畢後,一把超薄的開山刀刀片,出現在楚飛面前,不過是赤銅色彩。

  隨著楚飛注入能量後,這開山刀懸浮半空,表面有淡淡的光芒流轉。因為厚度增加了,明顯感覺注入的能量增加了,循環更快。

  捏著刀片,削向報廢的斷刀,削鐵如泥!
  兩次實驗,效果都很好。這說明初次煉製法寶,算是成功了。

  但這種成功,只能算是“實驗室成果”,想要真正轉換成為真正的工業化產品,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比如,一把戰刀至少得1.2米長度、1厘米厚度、四五厘米寬度。哪怕材料強度提升了,厚度可以降低到0.8厘米。不能再低了,再低會影響手感。

  哪怕是0.8厘米厚度,每層銅皮按照0.01毫米計算,也有800層!
  當然了,具體每一層要多少厚度,還要好好研究才行。

  厚度太薄,通過能量太低,強度受影響,加工難度增加;
  但若厚度過大,導致疊加層數過少,也會影響法寶的最終質量。

  看玄幻的修行,一個法寶往往就篆刻一層陣法,了不起刀身兩面篆刻,兩層陣法。

  但科學修行,可不能這麽原始。

  多少年前電路板就能做到一百層以上了。至於說芯片堆棧技術,都是三五百層起步。

  現在做個八百層的電路板(法寶),也沒啥問題。

  總之,法寶最終的強度、成本、生產難度、能耗、流形的架構和配合等,都要綜合考慮。

  這個,需要進入虛擬空間迭代。

  楚飛將當前的試驗產品仔細研究後,又製備了十幾種厚度的銅皮,並篆刻多種流形,研究了兩天之多,收集到足夠的信息。

  兩天后,楚飛收起所有的物品,退出研究室,徑直返回密室開始利用虛擬計算機推演、迭代。

  半天后,迭代數萬次,楚飛再次進入實驗室,開始研究法寶。

  經過迭代,楚飛研發了“法寶1.0”技術。

  設計每層厚度0.012毫米,直刀造型,刀身最厚處9毫米、最薄6.4毫米,刀身最寬處44毫米、最窄處32毫米,整體長度1.3米,重量約2.5公斤。
    比預期的重量少了很多,主要是法寶的強度,超乎想象。

  但除了直刀,楚飛還設計了一把長劍,數據類似,但長度只有一米了,又因為劍身兩面開鋒,實際重量只有2公斤。

  之所以設計了一把長劍,是因為……帥啊。

  別看吐槽長劍的人很多,但用劍是真的帥啊。

  好吧,這只是次要原因。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流體力學。

  相比於長刀,劍的造型更適合流體學。

  而隨著楚飛修行增加,戰鬥速度增加,刀身帶動的紊流就不可忽視。尤其是當刀身速度超過音速的時候,引起的激波已經開始影響刀身的穩定性。

  但劍身,卻能避免這個結果。

  這種紊流,可以模擬的:手掌在水流中快速劃過。

  但如果是劍身的話,在水流中快速劃過,就沒有什麽感覺。

  可問題也來了,劍,真的不好學。

  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這都是老一輩用幾千年時間總結出來的經驗。

  長劍想要練好了,睡覺都要抱著。這已經不是武器了,而是當成了伴侶。

  而且,劍之文化,在炎黃文明中,佔有相當大的比重。

  寶劍鋒從磨礪出、十年磨一劍、脫劍膝前橫、倚天萬裡須長劍、仗劍天涯任疏狂、一劍霜寒十四州……

  劍文化,其實早已經構成了炎黃文明三魂七魄之一,是靈魂的一部分。

  劍,也暗含陰陽太極的至理,劍形狀和“中”字,完全匹配。

  同時,“劍”也和炎黃文明古老的“先天思想”相吻合。

  先天思想,指的是炎黃文明成熟之前的思想,天生就帶有的一種思想。

  劍,中正,暗含通天之意;劍身兩面開刃,傷人也傷己,有一種戰鬥而後才有和平,很符合所謂的恐怖平衡;
  劍也是從古老的“望表”演化而來,望表的作用是“定天下之中”,是“王”的象征;所以劍也稱之為王器。

  扯不下去了~
  總之,楚飛更現在萌生了更換武器的想法,而且盯上的就是長劍。眼下的長劍設計圖,更是堪稱完美無瑕,連護手部分的流線型都考慮到了。

  護手呈現梭子結構,仔細看更像是一條魚。想了想,楚飛想到了古代名劍“魚腸”。

  “要不,我這把劍就叫魚腸劍?
  話說魚腸劍的典故是怎麽來的呢,好像魚腸劍其實是一把匕首來著。”

  在虛擬空間模擬、思考許久,楚飛終於下定決心——換武器,以後做個劍客。

  主要是在虛擬空間的模擬中,用劍比用刀,能多出1.2%的優勢。

  1.2%很少,但考慮到楚飛現在的戰鬥基礎,1.2%的差距已經難以想象。

  楚飛現在的宇宙腦算力,剛剛測試了一下,宇宙腦本體加上虛擬機中的春雷功法,加起來已經破千萬了。

  1.2%就相當於增加了12萬分的戰鬥力。

  而10.0覺醒者的最低標準,15萬分。考慮到修行者本身行動需要消耗部分算力,真正能用於戰鬥的算力,大概也就12萬的樣子。

  也就是說,換一個武器,就能增加一個基本的覺醒者戰鬥力單位。

  就這,還是因為劍不太好用、不順手的緣故。

  想要學好劍法,需要下苦工的,這比刀法難多了。

  說起來,刀法最重要的就是“力量”;而劍法更重要的是“技巧”。

  隨著修為提升,對力量的要求越來越低——大家力量都足夠了;相反,技巧需要的越來越多。

  所謂的技巧,並不僅僅只是靈巧等,更多的是一種規則,變化莫測的規則。恰如楚飛現在學習的“無堅不摧”法則一樣。

  當技巧佔據上風的時候,對武器的要求也就苛刻起來。長刀,大約要排在長劍、長槍之下。

  至於鞭子,這東西只能作為輔助。一直以來,鞭子就不是主戰武器。

  做出決定後,楚飛將戰刀的設計數據封存,將長劍的設計資料拿出來仔細審查。剛剛長劍的設計,其實是從戰刀的數據挪用過來的,屬於初級版本。

  現在,楚飛需要對長劍的數據進行迭代、優化。

  一次又一次迭代,不斷在虛擬空間中檢驗,最終版本的長劍,重量削減到了1.8公斤。

  1.8公斤,對於長劍來說還是有點重的。但材質畢竟是銅,本身就比鐵沉重一些。還要考慮到劍身強度、自己的戰鬥強度、篆刻陣法(流形)、能量通道等,已經到極限了。(注①)

  虛擬空間定型後,楚飛離開虛擬空間,立即到武器研究實驗室,用機床加工一把普通的“鋼劍”。

  虛擬空間模擬計算,無法和現實百分百貼合。想要讓長劍的設計盡善盡美,還需要現實檢測才行。

  蘭家的研究室中,甚至有小型的風洞,只能吹個模型機的那種超小風洞,但也足夠了。

  用風洞測試,再親自上手檢驗,然後微調。

  先是直接磨削劍身,等無法繼續磨削了,就加工新的長劍,不斷檢測。

  如此檢測一天多時間,前後報廢了十多把普通的鋼劍,終於迭代出一個堪稱完美的設計。

  劍身看起來和最初設計沒啥差別,肉眼看上去差距不超過1%、甚至更低。

  但在設計圖上,就能看出來了,數據、公式等,已經完全大變樣。

  這把劍的設計,不僅僅只能看表面的流體力學結構,還要兼顧“陣法”的設計等。隨著外形的調整,陣法的設計也要調整。

  就好比設計戰鬥機,外形變了,內部機構也得變啊。這是很好理解的事情。

  所以,楚飛又轉回實驗室,準備繼續迭代內部的陣法等。

  但在密室這裡,楚飛遇到了等候多時的王玉靜。

  那自信昂揚、容光煥發的王玉靜,讓楚飛眼睛一亮。

  看到楚飛,王玉靜也是眼睛一亮,露出燦爛的笑容,“大師,這次拍賣會的收貨,都整理完畢,並且已經和蘭家交割清楚。

  大師看看沒問題簽個字,我繼續走下面的流程。”

  【注①:網上找到的數據,秦朝青銅劍,鄂州博物館藏秦代銅劍,全長90.3cm,寬3.1cm,重685克。作者菌自己也定一把長劍,掛著好看,舞不動,1050克,不算劍鞘。】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