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中庸之法17
北宋整體給人的感覺就是富庶,但這種富庶是依靠搜刮天下百姓而來的,以天下之財來供養一座汴梁城。
讓汴梁城成為天下第一大城,依靠這座前所未有的城池,給人留下富庶的印象。
但實際上,在很多文人官吏的筆記中,尤其是北宋王朝的官吏的評價,說從古至今的剝削之法,在本朝都齊全了……說這話的人便是儒家的朱熹。
五代時期數十年間,戰亂頻頻,百姓困苦,等到了北宋開國之後,似乎一下子就變得天下太平了,國泰民安。
實際上,北宋的體系完全承接了後周,沉重的賦稅沒有絲毫削弱,只是戰亂消失在,才給人國泰民安的錯覺。
北宋立國之後,每一年都有農民起義,若是在北宋當官,如縣令、知府等,平定民亂的技能是必須掌握的。
百姓困苦,武將受到壓製,唯一得到好處的便是士大夫和王朝的權貴。
歷史上,宋朝到了宋仁宗的時候,范仲淹、韓琦等人就聯合起來準備變法,因為他們知道,若是不變法解決問題,宋朝國運堪憂。
變法失敗之後,又有王安石繼續出來變法……但都失敗,最終北宋國運一百六十多年……連兩百年都沒有支撐過去。
若不是趙構建立南宋,宋朝的國運早就斷了。
北宋的情況就這樣,民心一般般,沒有其他朝代的名將願意投奔,趙匡胤能依靠的,也就是自己和曹彬、潘美等將校。
朱溫也是一樣,名聲很臭。
所以曹操出現後,在中原遊蕩的一些名將名臣,都選擇投靠曹魏,百川入海,曹魏的力量迅速壯大,超過了朱溫和趙匡胤。
一個後梁太祖,一個宋太祖,就此敗在曹操手下。
北宋也是第一個退場的大一統王朝……
嗯,把北宋當成大一統王朝似乎有些不對,但北宋除了幽燕、隴右、大理沒有拿下外,比那些只是佔據半壁江山的王朝厲害得多。
勉強也可以被列入大一統王朝。
如今的曹操,剛剛拿下汴州,兵力折損不少,所以在聽到淮北有一支二十余萬兵力的魏軍後,便果斷的派人前來收編。
“……也就是說,張遼他們是來收編石苞、王基所部,等收編完成,便會帶兵返回亳州?”
王景理順了前因後果。
也對中原的形勢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
按照常理,張遼他們收編兵馬之後會離開淮北,淮軍沒有必要和他們為敵。
是要王景下令按兵不動,對方要不了多少時間就會消失。
而淮軍能不費吹灰之力解決一路勢力。
但事情不能這麽算。
王景攻打壽春為的是什麽?除了佔據城池擴充疆土外,為的不就是這些勢力麾下的軍民?若是讓張遼他們輕松退走。
曹魏能得到二十萬兵馬,得到大量好處。
而淮軍除了奪取一塊沒人的地盤外,幾乎沒有任何好處,還要消耗一大筆糧草物資。
“昭玄,你說眼下我軍該如何行事?”
“是放張遼三人一馬,還是繼續按照計劃,出動中軍將之圍殺?”
王景有些遲疑,便詢問高熲的意見。
畢竟是張遼啊,若是有機會將之收服,他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
唯一擔心的便是張遼知道自己在曹操麾下功成名就,會變成曹操的死忠。
高熲認真的想了一下,明白王景的考慮,便說道:“曹魏如今佔據中原東部,根基已立,和我軍隔了徐州,雖說短時間內和我們沒有衝突,但未來必然是我軍北面強敵。”
“此時若是圍殺張遼,只怕曹魏必視我軍為死敵,有可能派大軍南下……而王上準備拿下壽春之後攻略江南。”
“若是在這時候,引來曹魏大軍,對我軍的大局不利。”
“但若是放過張遼三人,曹魏能直接補充二十萬兵力恢復元氣,可能會對徐州生出野心……以臣之見,張遼三人可以放過。”
“但那二十萬左右的兵馬,不能放走!”
“如此,曹操或許會一時憤怒,但也不至於發兵南下。”
王景一邊聽著,一邊微微點頭。
高熲這是總結了各種選擇的優缺點,選擇以中庸之法來解決眼下的問題。
不過這個辦法很好。
“中原……能在混亂無比的中原重新崛起,曹操的確是不容小覷,不過,他西面的洛陽便是東漢光武帝,壓力不比我小。”
王景面對的是驅除韃虜,創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的明太祖,以及軍事能力能在歷代帝王中排行前三的劉裕。
相比之下,曹操所承受的壓力還沒有王景大。
王景心中如此想著。
面上沒有顯露分毫,笑道:“昭玄此言有理,那就按照你的意見辦,你手書一份令旨,讓元英、史萬歲繼續攻打魏軍。”
“若是攻破營寨,張遼三人隻帶數萬兵馬突圍,不用追殺,放他們一馬。”
高熲立刻拿起紙筆,迅速書寫令旨。
在書寫的時候,他心中下意識的想起了所看到歷史中楊廣攻打高句驪的經過,
似乎在第一次東征的時候,楊廣便給前線大將傳令,只要對方投降,就退兵不用攻城。
結果敵軍屢屢詐降,讓隋軍士氣大挫。
如今王景讓他寫的詔令。
和楊廣所為有些相似,
不過王景的詔令,和楊廣的聖旨有著明顯的區別。
王景只是下令,在大軍取勝之後不用對張遼三人展開追殺而已。讓史萬歲、元英他們對張遼等人手下留情。
但也僅僅是對張遼三人手下留情。
魏軍的大部分兵馬,還有所控制地盤的軍屯農田,種田的百姓,都要留下來。
“王上,魏軍軍心不穩,前軍十萬兵馬便可將之擊潰!既然魏軍已經不是威脅,那傅友德將軍的中路軍,要不要改變目標?”
高熲寫完令旨,雙手遞送到王景面前,順口說道。
王景拿起印璽,在令旨上印了一下。
“不用,孤已經說過,此戰孤隻坐鎮鳳陽,兵事方面讓傅友德做主即可……把這些情報奏疏都給傅友德送去,讓他去決斷,是前往淮北和前軍匯合,還是直接包圍壽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