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歸寧軍去函,就說我軍經連連大戰,現在軍中缺糧嚴重,望其能支援我軍十萬石軍糧,以助我軍在前線抗敵,共保西肅不受戰亂。
另外、之前從河西租借至瓦州的兩萬百姓,租約行將到期、然百姓在我雲谷生活日久,遣返回河西的話怕有生活也不便之困頓,望歸寧將軍以民生為計,能將這些百姓留在雲谷。”
固隆、銀州兩戰,歸寧軍作為盟友,並沒有給雲谷軍提供應有的協助。尤其是在固隆之戰時,宋應奎專門讓人給他們傳信,希望歸寧軍從古浪峽口前出,在側翼牽製蔑蒙軍,但他們無動於衷。
面對如此既不出工又不出力的盟友,戰後、自然不能給他們好臉色。他們既然不出兵,那就出糧!原本宋應奎還打算在租借合同到期後,繼續簽合同續約,現在、續約就免了,直接將這些百姓留在瓦州就行。
歸寧軍會不會因此翻臉?他們沒那個實力!便宜大舅哥,要是敢不給糧,正好有理由統一西肅全境。
河西地區、百姓有數十萬,良田幾百萬畝。這樣的地方,能不讓人動心?
此一時、彼一時,拿下銀州城的宋應奎,看那兒都像是肥肉。先看看便宜大舅哥能不能出血吧。
銀州之戰,雲谷軍還是有些收獲的,在城中搜索了好幾圈後,發現的糧食近三十萬石,還有些牛羊、牲畜,這些東西可能在蔑蒙人眼中,不算什麽值錢貨,但對此時的雲谷來說,倒是能解決燃眉之急,若是能從歸寧軍那邊再弄些糧食過來,糧食危機差不多能應付過去。
“讓軍令廳那邊盡快按論功標準,將戰功統計出來!行政廳派員盡快到銀州來,共議軍政府改製事宜!”在銀州之戰前,宋應奎給眾將承諾過要開府設製和賞功,現在戰事結束了,承諾也到了兌現的時候。
用了好些年的軍號、確實也不適合目前階段的形勢和體量,得想著起一個更符合身份的名號。對軍隊和行政系統的高級將領,也要有超出以往任何時候的封賞,不然大家會覺得拚死拚活,得不到好!
封功論賞,是個大學問,弄的好了會進一步提升實力,弄的不好、將會極大的減損軍隊的戰鬥力。
比如歷史上的項羽,就是在封賞的時候,將大好局勢給搞崩盤的!一通騷操作下來,自己人、六國舊貴族、以及各路義軍將領,沒一個滿意的,大家都覺得你將屬於自己該得的東西分給了別人。
所以這事一個人琢磨不行,得等二舅爺趕到銀州後商議著來!
論功封賞需要盡快敲定,軍隊的重新整編,行政部門的職能改製,以及行政中心的確立都需要趕緊落實。
以目前的體量,保持多少正規兵合適?這就是一件很令人費心思的事。外有強敵、常備兵源太少,不足以應對戰事。但人口和經濟體量在這兒放著,軍隊數量太多,又養活不住!將太多的青壯集中到軍隊,民間的建設發展就會缺少勞動力。
行政部門,這回體系要健全了,百萬人口放在後世,也就是個大一點縣,但在這個時代,規模已經不算小了。蔑蒙人治下統治著多少人口不知道,西藩那邊至多有個兩三百萬人。而西藩可是立國數百年的超級強國。所以、若是行政制度不完善的話,這麽大的地域和人口根本無法有效治理。
目前的實控區域,不是很整裝,尤其是銀州地區,感覺就是孤懸在宇外,貌似將行政中心設在那兒都有點不合適。
洮陽和瓦州兩城,都不在實控區的中心,不利於調兵和信息傳輸。會州、靜州,位置倒是挺好,可這兩地受限於自然環境不具備成為大的中心城市的條件。左看右看,都沒個好地方做行政中心。
……
“舅爺、此番遠來一路辛苦了。休整兩日後,咱們再談正事!”二舅爺從會州北上,走了二十多天才到銀州。看著老人家風塵仆仆,腳上還沾著過黃河灘塗地時留下的泥,宋應奎趕緊熄了說正事的念頭,讓老頭休息幾天再說。
“統領、咱還是將正事說完,老夫再做休整。年事不饒人,年輕的時候,趕這點路算什麽?現在、也就走了一千裡地而已,結果身體像要散架了一樣。
此番我過來、一路上想的最多的是行政廳這邊要趕緊再找幾個可以頂事的人輔佐你,不然、老的老小的小,會耽誤咱雲谷的大事。若是老夫年輕些,一路騎馬、不用十天就能到銀州。”二舅爺坐定後嘮裡嘮叨的說起了話,核心意思就是行政廳這邊的人員配置有問題,得趕緊想辦法解決。
“沒人可用啊!舅爺、你覺得讓小虎在行政廳分擔主要工作,可行否?”誰不知道現在行政廳的人員配置不合理?可手跟前真沒有能像二舅爺這樣經驗豐富,戰略眼光尚可的人可用。
乾具體事的人不缺,現在最缺的是出主意的人。出主意,就得有見識,雲谷這邊的人,不是泥腿子就是剛從學校出來沒幾年的人,他們中、連去過洛陽的人都沒幾個,靠他們拿大主意、做決策,能指望上嗎?
“其實還是有人可用的!從北項過來的逃民中,就有幾個在北項任過重職的文官,我在會州的時候接觸了一二,能力和見識都可,統領應該不拘一格大膽用之!”從去年到今年、二舅爺的思想又有大變化。
去年之前,他多多少少還是有點鄭臣的歸屬感。而現在、他已經不將大鄭當回事了。雲谷軍、已經有資格立國。既然遲早要立國,那就要視天下之才為己才,看待人材的眼光要更寬廣一些。
眼界一放寬的話,就會發現、北項那邊的官員,能力未必比大鄭朝中的差。人家也是管理著數百萬人口和偌大地域的超級朝廷,這裡邊能沒治國幹才?
“可有具體人選推薦?”見二舅爺說的很具體,宋應奎趕緊追問他接觸的人中,到底有那幾個可用?
“原北項南院的禦史中丞劉九道、南院戶部右侍郎陳天宇、吏部郎中秦可安,翰林學士劉中國、戶部行走、陳榮祥,這幾人都流落在咱雲谷境內,才乾尚可,且年富力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