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227.第227章 後勤與臨陣脫節,勝不能全勝,
  第227章 後勤與臨陣脫節,勝不能全勝,敗則大潰!

  靖歷六年五月底,在結束了與北項的戰事不久,雲谷軍主力開始向臨津渡口一帶集結。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一時間洮陽到河州的官道上人聲馬沸,全是帶著兵械和輜重的武裝人員。由洮陽一線步行趕到臨津渡口,需要四五日時間,此次進取湟河谷地,共計要用正兵三千左右,加上負責後勤保障的民夫總數要七八千之多。

  按這個時代兵力的算法,雲谷軍也算是有萬余兵馬要殺向湟水谷地了。

  近萬人員的動員,又是第一次對外用兵,涉及的問題非常多,整個系統忙忙亂亂。

  臨津渡口,宋學良作為前敵總指揮,已經提前抵達,在這裡設渡河總指揮部,負責籌備和組織大軍渡河事宜。

  “總司令命我等務必要在六月十五前,搭好渡河浮橋,在西岸建好物資中轉站,並將海西堡、寧西衛城和達川河口的敵軍部署摸清楚,下邊我做一個具體的分工,諸位聽令。”點著油燈、宋學良身著軍服,面帶威色向前敵指揮部的眾人分配起作戰任務。

  光複湟水谷地之戰,首先迎來的考驗是大軍西渡黃河。

  黃河是大河,沒法泅渡、小規模的人員和物資過河是用羊皮筏子,但這次涉及的過千戰馬的渡河,用小羊皮筏子是過不去的,必須要在渡口搭浮橋。

  搭浮橋的設備其實還是羊皮筏子,就是用粗繩將小羊皮筏子串在一起,然後在筏子上邊鋪木板,使其變成能通過人員和馬匹的浮橋。

  河寬三四十丈,橋橋面還得有兩個筏子的寬度,一個筏子的長度大概在一丈左右。架一座浮橋得用兩三百個筏子。

  正常情況下,一個筏子是用十二張整羊皮吹的浮具組成,所以要在渡口搭一座浮橋,就得收湊三千多張整羊皮浮具。

  臨津渡口是個大渡口不假,但一下子收集這麽多浮具還是有些困難的,宋學良的前敵指揮部,主要乾的活就是想盡辦法為大軍渡河的浮橋收湊到足夠多的羊皮筏子。

  羊皮筏子是黃河上遊渡河的主要工具,因其浮力大、載貨量大、還輕便,使用了過千年之久。後世的黃河景區上,還有這玩意的身影。

  黃河上遊的百姓之所以用羊皮筏子而不是木筏,一方面是因為河淺有些河面木筏的浮力未必夠。另一方面是因為上遊的水急,很難逆行。一般都是用羊皮筏子將運的人員和物資渡過河後,筏客背著筏子回到出發地,輕便的羊皮筏子背起來輕松一些。

  沒乘坐過的人可能會覺得羊皮筏子很危險,實際上後世遊客乘坐的哪種筏子,只要乘客的平衡配比沒問題,安全性還是沒問題的。
    最危險的羊皮筏子叫獨筏,就是一張羊皮做的,水手直接騎在一張充氣羊皮上用近乎於泅渡的方式渡河,整個渡河過程驚險無比。比之稍微安全一點的一挑二,用兩根棍子連兩張羊皮浮具,便可渡河。三張以上的羊皮具城的筏子叫連筏,看著危險其實很安全。

  製作一具連筏不易,要選上好的羊皮,並且要用很講究的刀法將其剝下,操持好了才可使用。時間跨度很長,不能現做現用,所以雲谷軍架浮橋的筏子必須要從老渡客手中收集,而不是自己殺羊來做。

  為了收湊夠足夠多的皮筏,宋學良甚至派人去瓦州附近找筏客來湊羊皮,足足用了十幾日時間,才堪堪湊夠搭浮橋所用的羊皮。

  浮橋搭好後,大軍和物資開始陸續過河,宋應奎這時才堪堪趕到渡口接手進一步軍事行動的指揮權。

  “三叔、待大軍過河後,你便帶著主力兵馬去攻海西堡,而後籌備對寧西衛城的戰事。此戰、所有臨陣之事由前敵指揮部全權負責,我不會輕易插手,隻負責在後方給你們壓陣。”百戰名將都是打出來的,雲谷軍中需要能獨立承擔戰事的指揮官站出來。西藩軍相對弱一點,所以宋應奎準備趁這個機會鍛煉鍛煉三叔,好為自己分憂。

  “奎娃、這麽大的戰事,我怕出了差錯,還是你做定奪為好吧?”宋學良幾乎經歷了所有雲谷軍參與的戰事,可他還是對自己的指揮能力不自信,很是為難的說出了自己的顧慮。

  “放心大膽的去打!往後、伱將坐鎮海西堡同時應對西藩和北項之兵,若是不錘練一二怎能令人放心哪?就從這場戰事開始吧!

  記住戰事的關鍵既在前線臨陣,亦在後勤保障。領兵主將,要站在臨陣和後勤全局之上總攬戰事。我軍與西藩軍臨陣的優劣估計你是有思考的,但後勤的優劣你是否想過?坦率來說、要是比後勤的話,我軍的劣勢其實很大。

  首先我們需要運輸的物資要比西藩多數倍,我們的火器對後勤的倚重更是西藩難以想象的。在單兵素質上、西藩兵要比我們的兵更耐饑寒,更耐苦戰!他們的戰場控制范圍也要比我們大一倍不止!就拿這此戰事來說,我們打海西堡困難應該不大,可攻離海石堡有近三百裡之遙的寧西衛城,麻煩就來了。往寧西衛城運糧,一個單趟就得五日,而西藩兵突襲海西堡用兩日即可實現。怎麽應對這個劣勢,就是領兵指揮官需要慎重考慮之事。”

  面對三叔,宋應奎不由的多講了一些。往後雲谷軍勢必會面臨多線作戰,三叔是目前唯一有可能為自己分憂之人,得讓他多思考一些整個戰略層面的問題,而不局限於帶兵衝陣這一事上。

  一名優秀的大兵團作戰指揮官,必須具備優秀的後勤統籌能力。

  對於這一點,大鄭是反面典型。大鄭的大兵團後勤統籌工作是由文官出身的督軍來乾的,無論多大的將軍、在戰場上的職能都是臨陣指揮官。

  簡直就是在開玩笑,按大鄭的布置,能在大戰中取得勝利才怪。統籌後勤的不知前線的具體情況,臨兵主將得不到高效率的後勤配合,沒法依據後勤供給的實際情況布置戰術和做戰略規劃。僅就反應速度上來說就比別人慢數拍,結果就是勝不能全勝,敗則大潰。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