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241.第241章 鋼筆產業的內卷
  第241章 鋼筆產業的內卷

  自行車廠確立了主匠負責的計件訂單責任製後,考慮到手搖式織布機的生產同樣對工匠個人手藝的依賴度大。宋應奎又叫來郭凱峰,讓他負責將手搖織布機的生產也進行相應的改製。

  由於手搖織布機已經相對成熟,在市場上賣的還不錯,參與生產的工匠們多多少少知道一些行情。一聽要改製成計件承包製,熱情頓時大增,還不待郭凱峰這邊公布改製方案哪,便迫不及的去找郭凱峰和秦木匠等人,請求獨立組建生產小組,計件生產手搖織布機。

  最終形成的手搖織布機生產改製方案是,將原有的織布機廠分成八個生產小組。工事局定一個最低出廠價,各小組獨立承接定單,無論是軍供商行、田順號、還是普通民商的單子都可以接!承包的第一年,城主府負擔主匠和工人的底薪,出售價繳一成作為稅收、再繳一成半作為設備和資源使用費。一年以後、城主府將不再負擔工匠底薪,隻繳一成的稅和一成的設備場地使用費,剩下賺多賺少都是生產小組的。

  如此一來、相當於是將手搖織布廠進行公轉私的嘗試了。若是進展順利,兩三年後,雲谷境內可能會湧現出數個以製造手搖織布設備為主的私營廠子,從而形成真正的機械製造產業鏈。

  當然、以後也不排除城主府工廠系統重新組建一個更大型的織布機設備製造廠的可能。

  從心而論,宋應奎理想中的工廠是流水線式的大型製造廠。可現實情況並不足以撐起這個理想,自手搖織布機立項以來,工匠群體在項目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始終沒有發揮出來。基本上是宋應奎讓他們幹什麽,他們就幹什麽,產品改進慢、技術調整不及時、產能增長滯後等問題一直存在。

  既然如此、那就讓市場來選擇,讓競爭來促進和推進技術進步。

  不過哪、在發展產業的時候,也不能全依賴市場,政策手段和市場手段要兼而用之。一味的依賴政策手段,沒法激發創造力,而過份依賴市場,則容易陷入嚴重的內卷無效循環。

  自五營時代開始,宋應奎一直有扶持境內工商業發展的想法和念頭。然而這幾年裡,民間產業並沒有形成大氣候,尤其是實業方面發展的很是一般。

  並沒有出現令人心喜的產業和工廠,境內除幾家做運輸和貨物販賣的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體量外,真正的實體產業成規模的寥寥無幾。雲谷迄今為止在外邊有影響力的產業,幾乎都是官辦工廠做出來。哪怕像腐竹這樣民間廣泛參與的豆乾製品,追溯源頭的話,還是由宋應奎帶動起來的。

  在大部分百姓心中所謂的從事工商業,多半還是將其等同於做買賣。買賣人和工商資本家之間存在的差異,至今沒有人將其搞清楚!

  純粹的依賴市場並不能培育出正經的實業家,這是宋應奎最近才體會出的感悟。這就好比真實歷史中滿清時代的晉商,盡管也發展出了數個體量巨大的商號和資本集團,可終究是擺脫不了買賣人的局限性。體量再大也不過是一個買辦而已。對推進產業和技術進步,沒發揮出多大的作用。

  不過哪、在將產業發展的基礎和方向理清楚後,市場對產業的推進作用,還是不容忽視的。市場沒法解決零到一的問題,但可以對一以後的發展起到政策所不具備的加速和放大作用。
    這幾年裡、雲谷民間還是有發展相對成功的產業,不過是一個很小的產業,那就是在宋應奎的刻意引導下出現的鋼筆製造產業。

  鋼筆製造產業出現的時間只有兩三年,但卻湧現出了十來個從事這一產業的小作坊。有三四家的經營還挺不錯,其中沈三經營的沈記製筆坊的規模最大。

  短短幾年時間,沈記製筆坊從無到有,由沈三一個光杆司令,成長成了員工過十人,每月製筆近千支,年營收在一千塊銀元以上的正經工坊。沈三本人,在洮陽工坊區都成了傳奇般的存在。

  “狗日的曹二鍋,老子做什麽筆,他家仿什麽筆。能不能有點出息,盡乾拾人剩飯吃的勾當。二娃子、你這幾天盯緊點,看他家能不能仿得來咱家新做的筆,要是這狗雜碎再仿的出來,說什麽、老子都要去找他的麻煩!”沈記工坊裡,沈三當著自家侄子的面,對同在工坊區的製筆同行曹二鍋破口大罵。

  曹二鍋這人做的事,也確實太沒品。在沈三製的珍珠杆鋼筆被城主府賞識,開始大量製作後不久,曹記筆坊緊跟著就仿製了出來,搶了沈三不少訂單。

  被逼無奈、沈三隻得進行技術改進,推出了銅管吸水式鋼筆,結果還是被曹家學了去。如此下作的手段,將曾經沒啥事業心的沈三給逼出了火氣,下大功夫,由研製出了工藝更複雜、用料更精細的新款鋼木結合的吸水式鋼筆,還就不信曹家能繼續跟進仿製。

  “三爹、你老別動怒,他曹家雖然能學咱家的樣樣來做筆,可買家就認咱家的筆,你沒看經常到咱家進筆的主顧和學生,從來不踏進他家的門,隻認準了咱家的牌子。我看他家要想搶咱的生意,還沒那個本事哪,也就搶些便宜的珍珠杆筆的量。”沈三的侄子沈二娃子見老叔發火,趕緊說好話給老叔寬心。

  沈記筆坊有了生意後,沈三沒有忘本,趕緊托人帶信到老家,將沾親帶故的子侄兄弟全叫到了洮陽城幫他乾活。重用親族和鄉黨,不愛雇外人,是這個時代產業經營者的特點。

  “伱懂個毛線,雖然珍珠吸水筆價低,可是走的量大,做起來也簡單。哪像咱做的新筆,買的價低了就虧了,價格一高買的人就少,一月也買不出幾支來,賺的錢遠沒珍珠筆多,光費力氣。曹二鍋個王八,就是在斷咱家的財路。”

  沈三不是生意人出身,但到底是鋼筆製造這個行業的老人,對於鋼筆這個市場,還是摸索出了不少門道。用鋼筆的人多數是年輕人,還沒到追求品質的階段,只要便宜能用就成。而不像毛筆那樣有成熟的市場分層,貴賤都有相應的用戶群體。

  正是因為市場沒分層,現階段鋼筆行業的競爭就只能以低端市場內卷為主,曹家大量仿製便宜的珍珠杆筆,對沈記製筆行的業務衝擊不小,讓沈三覺得錢越來越難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