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跟著宋應奎乾,絕不會虧了大家!
靖歷二年二月初七,五營義勇營拿到了督落衙門下的文書,著令回鄉。
與回鄉文書一道發下來的還有宋應奎、宋月良、楊順安三人的任命書。因助戰期間盡忠職守,勇立軍功,擢撥宋營奎為石坪關守備官兼五營巡防使,授從七品武官散銜。擢拔宋學良和楊順安兩人為石坪關左右副守備,授從八品武官散銜。令三人回鄉後,興建石坪關口,招募鄉勇守關衛土,兼理五營境內清剿匪盜事宜。
除了任命書外,還有一道經費批條。批給了石坪關守備所兩百兩銀子的整修關壘經費。拿著條子到榆原縣找縣令用印,在戶房領了錢後,三月之內要將石坪關修整好,上峰會派員來檢查武備!
給了兩百兩銀子將石坪關修整好?督軍衙門簡直是太把錢當錢了。黃石坪那邊宋應奎去過,那裡有一處前朝時修的廢棄關堡,現在除了一個土牆圍子外,再啥都沒有了。好好的修一座農家庭院兩百兩銀子都打不住,更何況是修一座堡城。
然而上邊給你的活,能推出去嗎?宋應奎只能咬著牙接受,帶著義勇兄弟渡河回鄉。
沿著來時走的山路原路返回,到了榆原城外後,拿著條子去縣衙領錢。知縣大人倒是挺客氣,接見之時還說了幾句勉勵的話。
到了戶房形勢大變,戶房掌案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的拿著條子各種找茬,最後隻稱了一百二十兩銀子讓宋應奎領著帶回去。
剩下的八十兩銀子自然是被汩沒了,就這、戶當掌案李志明還說五營義勇沾了大光。一定要將銀子花到地方,若是三月之後核查,關堡沒修好或者是應付了事,國法從事。
大鄭的關堡有規定尺寸和施工標準,像石坪關、長寬必須要過五十丈,牆高兩丈有余,牆厚丈余。關上還必須配城門樓,及其它附屬設施。築的土牆二十步外射箭,箭不能著牆。按這個標準修的話,光築牆的土方工作,一百多兩銀子都不夠看的,更不說別的了。正常的成本來算,修這麽一座關堡最起碼也是千兩銀子往上的大工程。
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社會教會宋應奎,遇到不合理的事,先不要理他,船到橋頭自然直。總有應付這種爛事的辦法。
帶著弟兄回到五營的時候,已經是春耕時節,說起來也是趕的巧,這次自乾五好像沒怎麽耽誤農時。
“諸位弟兄,十五日後本官會在五營裡亭點兵,還望各位記著時間。石坪關初立,正是用人之際,本官希望一起上陣殺過敵的兄弟,到時都能應募。石坪關募兵的待遇暫定每月五百文開支錢,外加吃住皆管,募滿三百兵額為止!開支這塊,本官先說明,前幾個月由於差役銀撥不到位,可能有拖欠,但差役銀只要一到,本官分文不少定會全額補支給諸位兄弟。總之一句話,跟著我宋應奎乾事,絕不會虧了弟兄。”
到了五營裡亭,義勇隊伍就要解散了。臨解散的時候,宋應奎宣布了石坪關找募兵員的條件和待遇。
若是指望官府撥的差役銀,不要說養三百兵了,就是養一百兵都費勁。應征過來的兵,肯定要選青壯,一個月不給人家開五百文以上的工資,誰閑著沒事乾這活?
所以哪,還是要靠經營產業來養兵、養人,憑著自己的本事,經營半年之後,養三四百人還是能做到的吧?說是招三百兵,到時候用這些兵幹什麽,還不是全憑自己做主?讓他們算做產業工人,未必不是一條出路。
將大部分人解散打發回家後,宋應奎帶著以三莊護莊隊為主的剩余人員,先將從戰場上拉回來的六名戰死的弟兄送回家去。
回來的這一路,宋應奎琢磨了好長時間的戰死弟兄撫恤辦法。之前想的將繳獲戰馬賣了換銀子撫恤家屬的法子,現在不能用了。成了石坪守備官後,戰馬有大用,往後哨騎隊的人坐騎全的換成馬,騾子本來就不合適當坐車用,再說義勇隊的大部分騾子,不屬於公共財產。
最後想的辦法是,給包括走失的兩名弟兄在內,每家三兩銀子的燒埋銀,外加一頭騾子或者是牛。另外,往後每月給他們的家眷發三百文生活補助連發三年。
說起來宋應奎這邊好像沒有撫恤死傷弟兄的義務,這活應該是大鄭官府的事。然而大鄭官府指望不上,宋應奎心裡也過意不去,人畢竟是自己帶出去沒的,所以這事他準備擔著了。
“朝廷對此次助戰的死傷的義勇,分文未給,此事大家盡可以去打聽,本官若有虛言,將這顆頭抵給你們。死傷兄弟們的撫恤,本官一力擔著。今日本官一口唾沫一口釘,三年之內只要我宋家還在,撫恤錢每月分文不少會給你們發到手,從下月開始每月十五,到黃石坪來尋我要錢就是。一月之內,戰死兄弟補的牛騾,定會送到爾等家中!我宋家在五營立著戶安著生,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在一個戰死弟兄的家裡,見家屬問起撫恤錢能不能一次發到他們手中?宋應奎硬著頭皮說出了實情,並表了態。
按月給錢,最主要的是原因是現在手中沒有現金流,一下子給出這麽多錢,隊伍的運轉都成問題。再一個,就是覺得一次性給家屬錢未必是好事。沒有妻兒的還好一點,有妻兒的這錢未必能到他們的手中,按月發的話自己也有為戰死兄弟回護妻小的理由。
送完了戰死弟兄後,讓人將戰馬、弓弩和頭盔送到了沿川峽口的鋪子,宋應奎便打發著其他人回了家。
“楊爺,伱去安頓一下家裡,三日之後咱們在峽口鋪子議事,商議如何規製石坪關之事。”這次助戰,楊順安是撈了好處,一個從八品的官身到手,現在是石坪關的管理層之一了,很多事得先和他溝通清楚。
“守備大人,明日我就來峽口咱們商議正事吧。我楊家現在飄零不堪,回家也沒啥好安排的。再說,你院裡還有五六十匹馬哪,光靠你家的人來經管怕是照應不來。”楊家堡對楊順安來說是傷心之地,他現在最不想回的就是家裡。如今有了正式工作,他想用工作來麻醉自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