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絲路大梟雄,從農家種田郎開始》269.第269章 又起旱情!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人材引進之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需要久久為功,在有了思路後,宋應奎先確立制度和執行方案,再穩步推進。

  “建商務印書館之事,由兩位廳長一起主抓,印書館成立後在洮陽和洛陽兩地同時運行。洮陽這邊主要做的是編輯和刊印之事,而洛陽那邊則負責搜羅書稿、聯絡作者,適當的對書刊在大鄭境內發賣事宜!
  書館刊編工作,主要分兩個方向,一個是成書刊印發行,另一個是期刊刊印發行。成書這塊哪、要經典和雜志並重,印經典的目的是為了讓洛陽那邊的書館有書可賣看著像那麽回事,印雜志的目的則是為了搜羅可用之才。待運行正常後,以月為期、最少要約稿出一本以上的新書。內容主要包含、算學、百工、天下博志、農醫著述等。

  期刊這塊哪、共分四類分別為《時文選刊》《自然物理》《百工巧思》《農醫論道》。其中《時文選刊》這塊,既要選些天下流行的時文進行刊登、宜要適當放些志怪小說、以及其它三刊登印的比較重要的文章。

  每月一期,一期印三千份,在咱雲谷境內發賣一千份,另外兩千份在洛陽那邊發賣。其它三刊,則要注重專業性,為確保質量、可以適當的從刊印的成書中選摘一些內容,兩月一期、一期印一千份,給洛陽那邊送兩三百份發賣即可!”

  叫來了二舅爺和郭凱峰,宋應奎給他們交代起組建商務印書館的安排。這玩意既涉及到文教又涉及到外事和商業,還真得兩大廳長同時出面主抓才行。

  按說哪、辦商務印書館的目的是為了搜羅雜書和人才,用不著印什麽經典和時文。但是哪、要想印書館在洛陽那邊站住腳和有影響力,不弄這些還真不成。

  考慮再三、宋應奎的辦法就是官方兜底,將稿酬這塊整體承擔了,並且采購一半的產能。如此一來、印書館維持運營沒啥難度,至於說掙不掙錢,就看他們自己的本事了。

  辦《時文選刊》的目的也差不多,在這個時代、有銷量和影響力的肯定是時興的詩文和志怪小說之類的,專業期刊很難有用戶的。

  “以字數多寡來定稿酬,成書這塊的稿酬定在每冊五十到兩百塊銀元之間,期刊那塊、詩詞每字二十文,其它文章每字五文。稿酬這塊的錢、由大庫來貼補。其它費用、由商務印書館自行承擔。為了讓印書館有自立之基,軍政府會安排相關系統集中訂購書刊,出版書刊的半數會被集采,剩下的則自己想辦法來銷售,以增加盈利。”

  “印書館所印書刊,除了《時文選刊》這塊可能會惹麻煩外,其它的書籍與朝堂大政沒有關系,應該是惹不出事端的。而《時文選刊》這塊,在選定內容時慎重一點,盡可能的避免議論朝政的文章出現,想來也惹不出啥事。

  就在宋大統領為文教事業忙碌之時,行政廳那邊通報了一件大事,今年可能又要起旱情了。自三月底以來,直到五月中旬、雲谷治下的多數地方,基本上沒有降雨,而且據有經驗的農民判斷,接下來的時間,很可能也不會下雨。

  ……

  在大鄭境內搞文化活動,這玩意確實很敏感,一定要做好風險防范和切割工作,搞擦邊的事都要盡可能的避免才行。本來哪、辦印書館的目的,就不是為了輿論宣傳、咱圖的是人才和學識。
    “大統領、約稿這塊、稿酬當以何標準算?得定個標準出來,不然洛陽那邊的書館辦事處不好操切啊。”郭凱峰這邊不操心書刊內容上的事,他比較關心的是成本問題。

  “大統領、在洛陽辦書館,會不會有麻煩?朝廷的諫台對書文盯的很緊,很容易鬧出事端的。”二舅爺對在洛陽大張旗鼓的搞文化活動很是擔心,大鄭那邊雖然沒有後世那樣的出版審查機構,但文化監察還是有的。沒事找事的台諫官們,除了在官場上找事外,盯的最緊的就是文化方面的動向,就靠著在文章上撲風捉影,做文章搞是非哪。

涓€鍏.涓€鍏涓€.浜岄浂涓€.涓€涓€鍏

  印刷和發賣經典,是為了給洛陽那邊的書館提供一些掩護和事由,隻往外賣所謂的雜書,估計書館會門可羅雀。

  宋應奎的想法就是用時文和志怪小說作為賣點,稍微夾帶些科技類的作品,從而掛羊頭賣狗肉,打開影響力,更好的發揮辦印書館的作用。其它三本雜志、就不求什麽市場和銷量了,只在雲谷境內發揮作用就行。

  眼下的條件出版書籍和期刊,想要通過正常的商業經營來盈利,基本上是不可能,特別是要付高額稿酬的情況下,就更不行了。但將其完全辦成一個官營貼補的產業,不利於工作人員上進。

  籌辦印書館、組建雲谷大學,最近一段時間,宋大統領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文化教育上,別說、這類工作還挺費心力的,雜七雜八的小事是層出不窮,這些小事、底下人又很難拿主意,沒大統領的確認和指導真不成。

  一聽有旱情,宋應奎心中不由一個激靈。對於還處於農業社會的雲谷來說,爆發旱情可是大事中的大事,由不得人不重視。要知道、目前西肅所出現的局面,很大原因就是靖歷元年的那場大旱造成的。行政廳那邊判斷,今年的旱情很可能比靖歷元年的旱情更嚴重一些。

  “怎麽這麽晚才來通報旱情之事?工作乾的也太過疏忽了。農為國本,難道連這個都不懂嗎?”收到通報後,宋應奎趕緊召來二舅爺和行政廳主要官員,開口便訓斥起來。

  從三月底,旱情就有了跡象,結果拖了近兩個月,自己才知情,這像話嗎?再說自己這邊,也因為其它的工作,對天氣和降雨疏忽了關注,明明能感知到的事,卻偏偏沒有察覺到,真是讓人懊惱!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