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登入嗎?
(-3-)是不是要下跪求你們?
趕快為了可愛的管理員登入喔。
登入可以得到收藏功能列表
還能夠讓我們知道你們有在支持狂人喔(*´∀`)~♥
《紅樓讀書郎》第29章 而今雛鳳輕試啼(第一更)
  第29章 而今雛鳳輕試啼(第一更)
  陳恆有早出門的習慣,當他站在貢院前,排隊的人還不算多。這場府試會雲集下面七個縣的士子,連同揚州城的考生一同參加。

  是故前來送行的人絡繹不絕,甚至還有人驅車前來,讓自家奴仆站著排隊。他則坐在馬車內,一直等到快要輪到他時,才施施然入場。

  入場的過程跟泰興時差不多,只是比之前檢查的更細致些。會把毛筆蓋打開,連陳恆也被要求脫去外衣,好在也就到這種程度。

  等到這一步走完,陳恆就拿著自己‘甲七’的號牌。這是專門留給每個縣的案首的,從甲一到甲八,都是靠近知府大人的位置。

  走到專屬於自己的號房,陳恆頗為新鮮的東瞧瞧西看看。伸開手丈量一下長度,發現兩側的指尖離牆壁尚有一段距離。他坐在裡面,竟然意外覺得挺寬敞,這份感覺也是奇妙。

  只是屁股底下座位太過生硬,一想到要在這上面坐到天黑,連陳恆也有些愁眉苦臉。角落裡放了一塊官差檢查過的木板,兩側牆壁上有凸起的槽,到時候往上一按,就可以拿來當書桌使用。

  “砰砰砰。”

  外面的禮炮聲還在繼續,這是告訴考生們,要抓緊啦,再不來,貢院可就關門了。

  又過了一刻,貢院外想起清脆的鼓聲。因為靠近知府座位的關系,陳恆能聽到大門合攏的聲音。

  知府大人的座位背後,是孔夫子的泥像。照例是三拜過後,答題的試卷也被人抬出禮房。陳恆什麽都不用做,自有衙差將試卷送到面前。

  等到一切準備妥當,陳恆只聽到頭頂傳來一陣威嚴的聲音,道:“開始。”

  隨後就是幾位衙差舉著題牌,開始在貢院內四處走動。

  其一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其二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拿筆抄完題目,陳恆忍不住陷入深深的沉思。第一題還算好理解,出自《論語·子路篇》,若單把這題拿出來,文章做起來倒是不難。它本身就是千古名句,但凡是有點見識的夫子,都會給弟子講解過它的例文。

  可配上第二題,那就有意思了。這題出自孟子,聯系前後文的意思是:楊子主張為我,就算是拔去自己一根毫毛而有利於天下,他也不願意做。

  知府大人為什麽會出這種題呢?
  是因為太難嗎?

  不,恰恰相反,反而是太簡單了。連同陳恆在內,不少想要力爭上遊的學子都陷入沉思。做文章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它的評判標準大多要看閱卷考官的文化修養和對問題的心中預想。

  但科舉發展至今,也有一批人總結出求穩的寫法。那就是不管考官出題的用意,你隻管照著題目去寫,當中套上聖君賢主、聖人教誨,雖然拿不了高分,一般也不會太低,至於中不中,就要看其他考生的發揮了。

  這批人往往認為,科舉是看誰犯得錯少,好壞之處倒不好評價,自由心證。

  陳恆自然不願選擇這條的路,科舉這座獨木橋上,任何求穩的心態,都可能被奮勇激進的後來者推下橋去。

  爭。

  要是因為府試包過,就松懈對自己的要求。那往後的院試、鄉試、會試又該怎麽辦?
  一鼓作氣的道理,陳恆自然明白。

  士可衰,難振也。

  何況夫子說過只有拿下府試前十,揚州書院的一些費用才能得到免除,陳恆也想替家裡剩下這筆錢。心中既下決定,陳恆就把所有思緒投入倒破題的立意上。

  那要如何寫,才能寫出新意,打動考官的心弦呢?

  陳恆兩世為人,哪怕拋開才學不論。上輩子十幾年的求學生涯,所培養出來的宏觀意識,也非是一般的讀書人能相比。

  心中仔細考慮過後,陳恆選擇‘利天下’作為自己的破題點。

  他破題的第一句話,就是: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民。

  但他並沒有把‘一毛’的論點放在它的對立面。

  前世多年的經歷告訴陳恆,若是過分強調一對事物之間的矛盾,則會失去它們之間的真正的聯系,以至於一葉障目。

  其實這二者之間只有主次之分,“一毛之利”非自生自長,而是來之於“天下之利”。

  就像每個人都需要有父母長輩生養一樣,“一毛”與“天下”的關系,正是如此。

  所物的一毛之利,不過是借天下萬民而養自身。若是沒有天下萬民,又何來的一毛之利呢?

  所以,與其說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如說是“拔一毛而還天下”。

  這就跟人要好好贍養,養育自己成長的人是一個道理。

  一個人若長到成年,就嫌棄養育的人年老體衰,將其拋棄豈不有違人倫?

  奠定完自己行文的立意根骨,陳恆深吸一口氣,繼續提筆,開始在“不為也”上破題。

  這種關於人性的討論,那怕在後世也是各執一詞,各說各的理,家家都有自己的調。

  陳恆想了想,決定用老莊的辦法,闡明自己的觀點。

  他動筆寫道:據說上古時候,有個漁夫因為天天都要出海捕魚,十分厭惡這種辛苦的過程。經過幾天苦想,漁夫想到在河上築堤的辦法,來解決出海的辛苦。

  漁夫帶著自己村裡的青壯,在附近的河上建造一條堤壩,將想要順流而下的魚群困於河中。他每日只需離開家門幾十步,撒上一網就能撈上比之前豐盛許多的食物。

  漁夫為自己的聰明得意,村人也時常誇獎他。時間一久,漁村的人都不出門捕魚,各家各戶不去修繕船隻,只知道編織漁網。

  突然有一天,上遊的湘地下起暴雨,河水一夜暴漲。村人修築的堤壩不堪重負,一夜之間就將睡夢中的漁村吞沒。

  筆鋒行到此處,陳恆的意思已經表達的差不多。過往多年的經歷,在此刻慢慢融會貫通,他突然品味到念頭通達的暢快。

  文章的最後,陳恆心中突然閃過一念,提筆寫道:奉天下萬民為一毛之母,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此為道也。

   昨晚重讀大綱,突然有新的體會,考慮到主角未來的施政,覺得得修一下。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