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快點登入,你們這些看小說都不登入就離開的。
登入可以幫助你收藏跟紀錄愛書,大叔的心血要多來支持。
不然管理員會難過。
《我在現代留過學》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
   第627章 文彥博:當今天子,謀定而後動

  趙煦特意的在宮外逗留到了宮門閉鎖時,才施施然的帶著人回宮。

  一回到福寧殿,果不其然,趙煦就看到了太皇太后與向太后都在等著了。

  這很正常!

  大宋諸司場務,乃是給皇室撈錢的機構。

  但,除了給皇帝的內庫撈錢外。

  這些機構,還要孝敬皇后、皇太后、皇貴妃、皇太妃。

  更得喂飽這些人身邊的人。

  只有這樣,諸司官員才能安安穩穩的坐在自己的位子上,才能順順利利的升遷。

  於是,就在宮中形成了一張密不透風的關系網。

  正所謂百萬漕工衣食所系!
  趙煦要動諸司,諸司豈會坐以待斃?
  這不,叫家長了!
  “孫臣給太母問安!”趙煦來到太皇太后面前,虛禮一拜,又對向太后一拜:“給母后問安。”

  “官家回來了……”太皇太后微笑著。

  “嗯!”趙煦點頭,走到兩宮中間,和往常一樣坐下來,揣著明白當糊塗問道:“太母、母后,今怎來福寧殿了?”

  “可是慈壽宮和奉聖宮那邊有什麽事情?”

  當初,趙煦開發靖安坊,打著的幌子就是給兩宮籌集修建宮殿,以奉養兩宮的名義。

  如今,這靖安坊一期的房子早已經賣掉。

  錢款也都已經到位,自然,趙煦沒有猶豫就下令工部勘察皇城北門拱辰門外的內酒坊、裁造院等有司官署。

  並著手拆遷這些官署,將之搬到汴京城其他地方去。

  然後,在這塊地方進行改造、重新規劃設計成兩個全新的宮殿群。

  在拱辰門東,為慈壽宮,以奉安太皇太后。

  拱辰門西,為奉聖宮,以奉養向太后。

  相關設計圖紙,於八月底送入宮中,兩宮見了都是歡喜不已。

  因為,根據趙煦的指示。

  慈壽宮和奉聖宮的內廷區域,專門開辟一個地方,一比一的複刻太皇太后與向太后故宅。

  讓太皇太后與向太后,哪怕在宮中,也可以遊覽故宅。

  這就是效漢高奉養劉太公故事。

  於是,兩宮只要有空,就會去拱辰門那邊看一看工程進展。

  這是女人的天性!
  不因其年齡、背景、身份而改變的天性。

  結過婚的朋友,對此應該有很深刻的認知。

  一聽趙煦提起拱辰門的新宮闕,兩宮都是笑起來,太皇太后道:“老身早上已去看過了……”

  “托官家的福,有司做事還是很認真的。”

  能不認真嗎?
  這種天子為表孝道的工程,從一開始就是國家級項目。

  宮裡在盯,都堂也在盯。

  沒有人敢不用心的。

  “那……”趙煦假作不解。

  向太后在這個時候適時的說話了:“六哥,是太皇太后聽說六哥今日在綾錦院為幾個蠹蟲氣到了,所以便和本宮來看看六哥。”

  趙煦當即道:“多謝太母關愛。”

  “卻也不是什麽大事!這等蠹蟲也還氣不到孫臣!”

  兩宮對視一眼,向太后問道:“那,怎聽說六哥,當眾言要刮骨療毒雲雲……”

  趙煦嗯了一聲,道:“母后,兒臣確曾說過這樣的話。”

  “今之有司,實在是有些不像話!”

  “他們不僅僅與民爭利,還在地方上胡作非為,敗壞朝廷法度!”

  “非得刮骨療毒,方能去腐生肌!”

  三世為人,趙煦自然知道,他面對的是一個怎樣龐大的既得利益集團。

  內臣、外戚、勳貴以及皇室自身的利益,在這過去百余年的歲月中,與諸司場坊混雜在一起,彼此融合,互相寄生。

  對付一個綾錦院很簡單。

  但面對整個系統,卻無比麻煩。

  其中利益盤根錯節,就像是傳說中的克蘇魯怪物。

  一般人別說是改革了,就算是理清楚這裡面的關系,都是無比艱難的。

  就像現在,趙煦都還沒有真的動手,僅僅是放出風聲,做出姿態。

  便已經驚動了兩宮親自來詢問、關切。

  他要真的粗暴動手,那麽阻力必然不斷提高。

  甚至於,有那膽大包天的人,鋌而走險,讓他這個官家失足落水什麽的,也不是沒有可能!

  趙煦也從未想過,真的和這個系統對著乾。

  這既太蠢——等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諸司場務,本就是皇權的延伸。

  逼反了他們,等於自己插了自己兩刀。

  同時,這也太低效。

  光是應付利益集團的反撲,都不知道要浪費多少時間。

  自然,趙煦有自己的想法和計劃。

  兩宮那裡知道這個?

  頓時紛紛色變,看向趙煦的眼神都變得緊張起來。

  “官家,諸司乃祖宗所設……”太皇太后打起了祖宗牌:“縱有弊病,也不該給外廷以口舌。”

  她是清楚,諸司場務的能耐有多大的?
  旁的不說,在京諸司場務,就包括了綾錦院、東西染院、裁造院、香藥庫、內外禦藥院、店宅務等數十個機構。

  這些機構供養皇室,同時也供養著皇城大內的妃嬪、皇子、公主以及圍繞著這些人的內臣、命婦。

  並通過這個龐大的網絡,與外戚、勳貴們互相捆綁。

  好多外戚家裡,不成器的子弟,都是安排到諸司場務裡當差。

  向太后也道:“六哥,茲事體大,當慎重為上!”

  她就是真的擔心趙煦把事情鬧大了。

  要知道,哪怕是當年的拗相公王安石,也不敢碰諸司場務。

  趙煦握著兩宮的手,道:“太母、母后放心便是。”

  “臣知道輕重,會妥善處理的。”

  向太后握著趙煦的小手,認真的看了看他的模樣,出於對這個兒子的信任,她點了點頭:“既然六哥有信心,那母后就放心。”

  太皇太后還想說點什麽?
  向太后卻已經提前道:“娘娘也請相信六哥吧!”

  太皇太后默然不語,顯然她還是很擔心。

  擔心趙煦和先帝一樣,搞什麽變法。

  正在此時,一直在福寧殿外輪值的內臣梁從政走了進來,報告道:“大家、慈聖,閤門通事舍人郭忠孝求見,言有邊報入宮。”

  兩宮對視了一眼,然後道:“傳舍人入殿說話。”

  片刻後,郭忠孝便被帶到了殿上。

  “閤門通事舍人臣忠孝,恭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聖躬無恙。”郭忠孝再拜,然後就將帶來的那份剛剛送抵通見司的邊報,呈在手上:“此乃剛剛入京的鄜延路經略安撫使劉昌祚以急腳馬遞入京之邊報。”

  兩宮立刻緊張起來。

  “快快呈上來!”太皇太后首先說道。

  於是,來自鄜延路的實封狀,被送到簾中。

  太皇太后拆開來被送到手中的實封狀,只看了一眼,她的臉色就從緊張變成了興奮。

  “好!好!好!”

  “劉昌祚打的好啊!”

  她興奮的將手中的邊報遞給向太后:“太后也看看吧!”

  “劉昌祚已擊破綏州之賊,斬首千余,賊石州監軍粱已興潰敗,劉昌祚言,已奉詔馳援環慶路!”

  她一邊說,一邊興奮的看向邊報的日期。

  “這是本月甲子從米脂寨發回來的邊報!”

  “今日是乙巳日(十四)想來,劉昌祚應已率軍抵達環慶路。”

  “無論如何,環慶之圍可解矣!”

  說到這裡,太皇太后就變得無比開心。

  這一次的宋夏戰爭爆發之後,這位太皇太后一開始是很緊張,甚至很害怕的,她甚至想過遣使去興慶府,與西夏人好好談談,看看能不能停止戰爭的想法。

  好在,宋軍打的不錯。

  面對西夏在千裡邊境上,製造出來的全面入侵聲勢。

  陝西諸路,穩扎穩打。

  知樞密院事李清臣兼任三門白波輦運司在三門峽統籌運輸軍糧,更是得到了向家、高家、曹家等外戚的全力配合(前文寫成了張璪,這裡更正過來,戰爭應該是樞密院負責統籌才對)。

  永興軍那位‘笑罵由汝,好官我自為之’的鄧綰的積極性全面爆發。

  其甚至捏著鼻子和范純粹合作,掏空了永興軍和陝西的府庫的鹽鈔,雇傭了十幾萬民夫青壯和上千輛太平車,數萬頭牲畜,日夜不休向前線轉運糧械、錢帛。

  於是,陝西各路,從開戰後,沒有丟過任何一個大型寨堡。

  熙河那邊,雖然面對吐蕃背刺和西賊傾國來攻,卻奇跡般的頂住了,不止頂住了甚至有余力前出支援廓州的溪巴溫以及邈川的溫溪心。

  隨著戰事漸漸進入相持,兩宮也才安下心來。

  但心中多少還是有些擔憂。

  如今,隨著鄜延路的捷報,她們終於完全放心了。

  劉昌祚的鄜延路得到解放後,環慶路方面也會被解放。

  而這兩路宋軍騰出手來後,西賊的攻勢也就到了尾聲了。

  不出意料的話,西賊很快就要退兵求和了。

  向太后接過太皇太后遞來的邊報,看完之後也是無比開心。

  “這都是娘娘指揮的好!”向太后恭維起來。

  趙煦也適時的說道:“母后所言甚是。”
    “太母用兵如神,運籌帷幄之間,賊眾煙消雲散,不愧是高武烈公之孫!”

  太皇太后被向太后、趙煦母子吹捧得都有些飄飄然了,臉色更是變得無比紅潤,連連道:“老身隻枯坐汴京而已。”

  “都是都堂相公們輔佐得力,還有前線的將帥用命之功!”

  可傻子都能看出來,她本人的得意與自傲。

  趙煦起身下拜,捏著鼻子恭賀道:“孫臣聞,善戰者無赫赫之功!”

  “而我太母四月臣交趾,今再破西賊。”

  “以武功而論,章獻明肅也遠不如矣!”

  “以孫臣所見,便是歷代以來,也無幾人能與太母比肩!”

  “孫臣何幸,能有太母、母后保佑擁護!”

  “孫臣以為,當令宰臣,上尊號以張太母、母后垂簾之功!”

  被趙煦這麽一恭維太皇太后如飲仙釀,連自己是誰,身在何方,都已幾乎忘了。

  盡管,她其實自己心裡面明白。

  無論是今年正月,命章惇南征交趾,還是如今的宋夏戰爭。

  她其實都沒有做過什麽有效的決策。

  章惇南征,是孫子勸說、遊說的結果,過程中的決策、安排,也都是這個孫子和都堂宰執們商議下來的。

  她和向太后,只是點頭同意、認可了而已。

  如今也是一樣。

  可是……

  誰會在乎呢?
  事實就是,章惇南征,交趾臣服,是她和向太后垂簾時的事情。

  如今,這宋夏戰爭,也是在垂簾期間發生的事情。

  將來史書上,自然會為她塗脂抹粉。

  何況,官家不是認了嗎?

  於是,太皇太后道:“官家之讚,老身慚愧啊!”

  “老身隻願將來到了永厚陵,面見英廟神靈時,能無愧於英廟托付便足矣!”

  雖然她心中,依然對諸司之事,可能產生的動蕩與風波有所疑慮。

  但在這一刻,這位太皇太后已遺忘了這點小小的擔憂,整個人都已沉浸在自身武功的迷醉中。

  趙煦在旁,近距離觀察著這位太皇太后的神色,也看著向太后臉上忍不住洋溢的開心之色。

  “果然……”趙煦在心中想著:“這位太母與向太后,其實並不是真正的和平主義者。”

  真是和平聖母,她們也不可能穩坐後位。

  皇城之中,就沒有聖母的生存土壤。

  “她們反戰,她們主張和平,僅僅是因為沒有信心罷了!”

  簡而意之,就是反戰敗!
  ……

  太皇太后在福寧殿,陪著趙煦和向太后用了晚膳,才帶著人,回轉慶壽宮。

  送走太皇太后,天色已經完全黑了下來。

  趙煦看向向太后,道:“母后,今夜兒臣去保慈宮陪母后說說話吧!”

  “兒臣也有好幾天,沒有到保慈宮就寢了。”

  向太后一聽,頓時高興起來:“好!”

  “六哥就隨吾到保慈宮去吧。”

  於是,母子兩人,在禦龍直的簇擁下,從福寧殿西閤而出,經福寧殿的右昭慶門前往保慈宮。

  母子兩人提著燈籠,走在深秋夜晚的宮闈中。

  “六哥……”向太后忽然蹲下身子,看向趙煦:“諸司之事,六哥是不是已經有了主意了?”

  趙煦點點頭:“不敢瞞母后,兒臣心中已有了想法。”

  “嗯?”

  “且待兒臣到保慈宮,再與母后細說。”趙煦說道。

  向太后點點頭,看著趙煦滿眼柔情。

  這孩子,從四歲開始就被先帝帶在身邊,耳提面授。

  在元豐七年之前,他一直被先帝保護的很好。

  直到元豐七年的秋天,先帝身體不豫,才第一次帶他去了集英殿,接受群臣朝拜。

  先帝更早早的安排好了輔政大臣,選了呂公著、司馬光為師保。

  而這孩子也確實沒有辜負先帝的苦心安排。

  自即位以來,上孝太母、孺慕她這個嫡母,尊重宰執,禮遇元老。

  同時,他本人還很有主見,分得清主次。

  無論經濟還是軍事,似乎都有自己的一套手段。

  而且,在實踐中已證明,他常常是正確的。

  尤其是章惇南征交趾,向太后如今已經知道,正是這個孩子的一系列政治安排,才讓南征進行的那麽順利。

  所以……

  這次也是一樣嗎?

  “好!”向太后輕輕握著這個孩子的手,心中既有著憐愛,也有著心疼。

  這孩子少年喪父,很沒有安全感,她記得,最初在慶寧宮見到他的時候。

  當時,他臉色蒼白、身形消瘦,見到她就撲在懷中,喊著母后。

  如今,雖已漸漸長大,人也壯實、高大起來。

  但,向太后明白,這個孩子依然和當初在慶寧宮見到的那個孩子一樣。

  他依然在害怕著一些東西。

  所以,他才會在太皇太后面前,放下手段,效彩衣娛親之法。

  也就是在她面前,這孩子才多少展現出一些自我和真性情來。

  “六哥記住,母后會一直在六哥身邊支持六哥的。”向太后低聲道。

  “嗯!”

  “兒臣知道!”

  “待兒臣長大,定給母后生幾個大胖孫子,讓母后盡享天倫之樂!”趙煦輕輕依偎在向太后懷中,輕聲說著。

  向太后聽著,頓時展顏一笑:“好!”

  “母后等著六哥給母后生幾個大胖孫子,到時候母后在宮中給六哥帶孫子!”

  她想起了,她那個可憐的孩子。

  心中頓時悠悠一歎,旋即整個人又有了期待。

  期待著能有好幾個和六哥一般的孩子喊她太母的那一天。

  ……

  深夜的文府,絲竹管樂之聲,並未停歇。

  文彥博拿著酒杯,聽著歌姬的小唱,站在來訪的蘇頌身邊,看著蘇頌提筆,寫下的詩詞。

  他眯著眼睛,心情無比愉悅。

  因為蘇頌寫的這首詩,實在是太好了!

  尤其是那一句:社稷元臣名已遂,山河雄鎮寵仍疏!
  真是寫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如今不就是這樣嗎?
  功成名就,以元老之尊,而得天子禮遇,當今幾乎是以後主待諸葛武侯一樣的態度對待他。

  老文面子、裡子,全都有了。

  自然是什麽事情都肯配合了!

  “子容真是繆讚了啊……”文彥博看著蘇頌將詩文寫完,然後感慨道:“老夫何德何能,敢當子容如此讚譽?!”

  “太師當得!”蘇頌放下筆,拱手道:“方今國家,兩宮垂簾,宰執輔政而太師為天子元老,鎮國之粱,自是當得的!”

  說著,蘇頌就壓低了聲音,問道:“太師今日禦史台、太學之中,可謂是人心激動,人皆言,社稷中興有望,國家振興在即啊。”

  “這都是太師輔政、進言之功啊!”

  文彥博的酒一下子就醒了:“子容,這是欲誆老夫入甕啊!”

  蘇頌微笑不語,只看著文彥博。

  文彥博笑了起來:“我知子容所憂。”

  蘇頌是個實誠人,但也是個精明至極的人物。

  人家算術在整個朝堂都屬於獨一份的存在。

  又豈能看不出今日之事潛藏的風險?
  所以啊,蘇頌這是在拐彎抹角的希望他這個太師去宮中委婉的勸一勸。

  可惜……

  蘇頌還是不理解當今那位啊!

  文彥博放下酒杯,道:“子容可知,當今官家做事有一特點……”

  “敢請太師賜教!”

  “謀定而後動!”文彥博在蘇頌這樣的實誠人兼老朋友面前,也不藏私,直接道:“其自動手,必有後手在準備。”

  文彥博想起了,那位官家是如何對付大和尚們的。

  那可是硬生生逼著大和尚們吐出了質庫。

  而且,這位官家並未將大和尚們吐出來的質庫自己吞了。

  而是將之打扮了一下,然後就要撲買。

  更關鍵的是,他沒有把大和尚逼到絕地,甚至保留了大和尚們的一部分乾股,讓他們依然可以參與到質庫的分紅中。

  這樣一個人,會魯莽的對諸司開炮?
  不可能!
  說不定,他已經分好了肉。

  說不定現在還在惴惴不安的那些人,很快就會開始吹捧起來。

  畢竟,這位官家可是連和尚都不會逼到絕地,會給他們留下一份紅利的人。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