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現代留過學》第620章 戰局(2)
   第620章 戰局(2)

  定西城,控扼馬銜山的南麓出口。

  元豐四年八月,李憲總秦鳳路、熙河路兵馬,便是從這裡越過西夏的馬銜山防線,然後沿著汝遮谷順流而下,奪取蘭州。

  所以,所謂汝遮谷,實際是一條河流(應該是今天的苑川河,屬於黃河一級支流),只是因為河流鑿穿山谷,形成了一條天然的南北向峽谷通路,所以被人稱為:汝遮。

  汝遮谷從馬銜山發源而出,延綿直抵蘭州,並在蘭州匯入黃河。

  所以,汝遮谷在大宋,分屬兩個不同的防區。

  自汝遮堡以西,屬於通遠軍,自龕谷城以北,則屬於蘭州轄區。

  元祐元年九月壬戌(初七)。

  趙卨將其經略安撫使行轅,從蘭州遷到了汝遮堡,以就近指揮、協調起自定西而至會川的百裡馬銜山防線。

  而在之前,趙卨已經於九月丙辰(初一),就已經帶著人,先一步抵達了汝遮堡,並開始了對整個汝遮谷的巡視。

  如今,他已經視察完了,大宋控制下的整個馬銜山防線。

  心中已經有了底氣。

  “只要定西不失,西賊就不可能威脅凡川、汝遮、龕谷,凡川、汝遮、龕谷不失,則蘭州穩如泰山!”

  趙卨揮著馬鞭,看向那綿延的山川與河谷,不無自得的說道:“而我朝只要控扼蘭州、定西,則如人之手,扼西賊之咽喉,使其不得喘息!”

  “他年,若能得平西賊,論功,都知李憲可為前三!”

  作為文臣,其實趙卨對李憲這樣的內臣,做出這樣高的評價,很不正確。

  但趙卨都要致仕了,沒這許多的心理負擔。

  這一戰打完,只要不出差錯,他必能以大學士帶節度使銜致仕。

  這就是元老的致仕待遇了。

  屆時,誰敢以此來指責他呢?

  頂多背地裡說幾句話陰陽怪氣一番。

  這有什麽關系?
  又不會讓他掉塊肉,反倒是說李憲的好話,有利於他和他的家族在熙河的經營。

  沒辦法,李憲在熙河威望巨大。

  特別是在蕃官群體中的影響,無人能及!
  果然,聽到趙卨對李憲的高度評價,那幾個簇擁在趙卨身旁的將官們,立刻都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相公所言甚是!”從秦州方面,率軍來援的趙思忠,幾乎是不假思索的就答道:“若無李都知當年奪蘭州,俺們那裡能像今天這樣,安安穩穩的在熙州、岷州、洮州、會州種棉花?”

  包順、包約兄弟聽了,紛紛點頭稱是。

  就連去年才歸義反正的仁多保忠,也道:“俺雖未曾見過李都知,但若非李都知,俺恐怕早就被西賊所殺了!”

  “哪裡有機會,沐浴漢家阿舅恩德,享中國之福?!”

  趙卨看著這些蕃官。

  每一個都是實力派!

  而且不是熙寧開邊以來,帶著整個部落,一起歸義過來的大部族首領;便是從西賊那邊帶著人馬過來歸義的大貴族。

  像是趙思忠就是木征。

  這可是唃廝囉的嫡長孫!也是董氈死後,吐蕃法理上的真正合法繼承人。

  當年王韶開邊,趙思忠打不過,就帶著他的兄弟六人一起投了。

  六兄弟當年光是帶過來的丁口就有三四萬,牛羊牲畜數十萬頭。

  先帝給其兄弟六人一一賜名,然後封官許願。

  包順、包約兄弟,就更是熙河路的第一大豪族,熙河路今年給他們編戶齊民,登記造冊。

  最後,統計得出整個熙河路,姓包的有差不多二十萬!

  雖然,這是老弱婦孺一起相加的結果。

  但熙河第一大族,包家是毋庸置疑的了。

  其他人雖然沒有趙思忠兄弟、包順兄弟這麽強。

  但也都是有自己的武裝的。

  哪怕是去年才歸義來的仁多保忠,他當初就帶了數百心腹,逃來大宋。

  這將近一年來,西賊那邊不斷有人過來投奔於他。

  於是,漸漸的也擁有了差不多一千五百人的精兵。

  在向、高兩位國親的保舉下,當今官家於是在今年四月,拜其為會州巡檢使。

  這些蕃官,在大宋本來就相對自由。

  其地位類似羈縻州的土官,幾乎人人都在官方的正式官職差遣外,還帶著一個充本族軍都使或者軍都副使的頭銜。

  這就是朝廷,允許其在其部族內部,沿用部族習俗與傳統來處置相關內部事務的許可。

  一個個都是國中之國。

  向宗回、高公紀履任熙河後,棉莊與這些人就充分的捆綁了在一起。

  每一個熙河蕃官,都是棉莊主!
  哪怕是去年才投過來的仁多保忠,也在蘭州附近帶著人趕在春耕前,開墾出了一千多畝棉田。

  所以啊,這些人現在已經不是什麽苦哈哈的蕃官了。

  都是奢遮人家!

  論財產恐怕不輸汴京的富貴人家。

  因為,如今熙河各地的棉田,基本已經采摘完畢了。

  第一批采摘的棉鈴,已經被向、高兩位國親,裝車送上運往汴京的道路。

  總計有一萬多斤的棉鈴,聽說足足裝滿了三四十輛太平車。

  這些棉鈴現在應該已經到秦鳳路了。

  而後續采摘的棉鈴,正在陸陸續續的通過從秦鳳路、永興軍等地押運糧食的青壯民夫們,押送著踏上返程的道路。

  向、高兩位國親,現在都已經專門去負責做這個事情了。

  估計,最終所有棉鈴加起來,應該有幾十萬斤。

  價值保守估計在百萬貫!
  像包家的那一萬畝棉田,就起碼能拿到十萬貫!

  想到這裡,趙卨連說話的聲音,都變得溫柔了許多:“諸公所言甚是,李都知誠為國朝名帥!”

  沒辦法,在大宋社會,一切向錢看。

  誰有錢,誰說話的聲量就夠,就有道理!
  正所謂: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而讀書,需要錢!

  錢越多的地方,科舉成績就越好!

  典型的例子就是兩浙、福建、江西這三路。

  當地的發解試,都已經卷上天去了。

  為什麽?
  因為這三路有錢啊!

  書院遍地開花,富戶家庭都在全力培養自己的孩子去卷,去考。

  於是,像福建這樣在唐代和大宋前期,屬於科舉荒漠的地方。

  如今,靠著鈔能力,在科舉中攻城拔地!

  現在朝中,待製以上的福建籍的大臣,已有十幾人!

  包括一位前宰相(蔡確)、兩位執政(章惇、呂惠卿)。

  未來還會不斷湧現!

  恐怖如斯!
  只有江西幫和兩浙幫才能勉強對抗。

  而熙河路,就是下一個福建路!

  這一點,毋庸置疑。

  旁的不提,單單是前些時日,熙州的遊師雄,在宣布已邀請了多位有進士功名的同窗來熙州州學講學後。

  趙思忠、包順牽頭,熙河的漢、蕃豪族們,向熙州州學義捐了大量牲畜、財帛,還提供仆人,甚至有直接捐棉田充作州學學田的。

  正是因此,趙卨才會要給李憲說好話。

  因為他已經打算,在致仕後,讓自己子孫遷來熙河。
    當然,這些都是日後的事情。

  現在的關鍵,還是要打贏眼前的戰事。

  而要打贏這場仗,就需要這些蕃官首領們的全力支持。

  好在,這些人已經不需要做什麽動員了。

  保衛熙河,保衛蘭州,保衛定西城。

  如今已不僅僅是漢人的事情。

  而是整個熙河路的所有人的事情!
  所以,趙卨和他的經略司官署,要做的只是做好部署和指揮。

  “報!”

  趙卨正欲與蕃官繼續說話,遠遠的一個報信的士卒,就騎著馬向著趙卨的方向狂奔而來。

  “熙河第五將知定西城秦貴急報!”

  “賊自辛酉日起,猛攻定西,一日之內,蟻附而上者十余次!”

  趙卨聽著,立刻上前接過了急報。

  他拆開一看,頓時就微笑著看向他面前的這些蕃官們:“賊已技窮矣!”

  “諸公,報效國家的時候到了!”

  “走!”

  “隨某回汝遮堡,部署出擊、襲擾之事。”

  西賊國相梁乙逋,自八月壬子(二十七)從南牟會興兵,傾巢而來。

  其號稱四十萬,實際上總兵力不會少於十五萬!

  其中精銳的鐵鷂子、潑喜軍、步拔子全部帶來了。

  其於九月壬辰,兵臨定西城。

  隨後就開始了圍城的工作,一邊安營扎寨,大造聲勢,砍伐樹木,搬運石材,一邊派出小股騎兵,繞過定西城,深入汝遮河谷,與宋軍騎兵發生交戰。

  而熙河的宋軍,迅速反應,立刻支援。

  趙卨命李浩率熙河第一將、第二將,留守蘭州,然後自己率領第三、第四兩個野戰將,出蘭州而來。

  又大發熙河諸州保丁,得十萬之眾。

  一半充作各州留守、守備以及糧草後勤輸送兵力,另外一半則選其精銳、青壯,與他同行。

  另一方面,秦鳳路、涇原路雖然也受到了西賊的侵擾。

  但秦鳳路和涇原路,還是抽出了一部分力量,為熙河路側翼屏障。

  同時永興軍和白波三門攆運司,不惜代價,源源不斷的將糧食運來熙河。

  在這樣的情況下,趙卨已定下部署,以定西城為餌,消耗西賊。

  只要拖下去,梁乙逋糧盡之時,還拿不下定西城。

  那麽,宋軍就可以趁其撤軍,掩殺跟上。

  作為老將,趙卨不奢求能畢其功於一役。

  更不敢去設想,殲滅西賊精銳的鐵鷂子、潑喜軍、步拔子。

  他看上的是梁乙逋此戰帶來的青壯婦孺。

  這可是足足十五萬的人丁!
  ……

  大順城。

  曲珍站在城頭遠遠的看著築壘區邊緣的西賊騎兵,正在護送著青壯們,緩緩向後。

  他的嘴角溢出了一絲殘忍的笑容。

  “賊軍將撤?”

  “嘿!”

  “哪有這麽容易?!”

  曲珍當年能從永樂城裡,錐城而出,甚至還能帶著幾百號親兵,逃過西賊的圍追堵截,順利撤回大宋。

  自然,他對於怎麽跑路,有著十分豐富的經驗。

  現在看到西賊的動靜,他就知道,西賊的宥州兵馬已經耗不過了。

  他們想要嘗試,將青壯和牲畜們,撤回白豹、金湯等寨堡。

  當然,這可能是一個試探,也可能是一個陷阱。

  但無所謂,章相公的淺擊之術,就是專門針對西賊的行動而生的。

  “點燃狼煙,通知環州!”曲珍揮手下令。

  在過去的十幾天內,大順城築壘區和懷安鎮築壘區的大宋守軍,在曲珍的督促和指揮下,嚴格按照章楶的戰術。

  在堅守城市之余,不斷利用寨堡之間距離相對較近,彼此可以互相掩護的優點,指揮著沿邊諸寨堡的騎兵,對西賊進行了打擊。

  重點不在殺敵多少。

  重點在於,使賊無法全力進攻。

  十幾天下來,對面的西賊統兵大將的用點策略和戰術,被曲珍差不多摸不清楚了。

  於是,西賊兵馬就這樣,被他拖在這裡。

  宋軍依托堅城和遊蕩在築壘區的輕騎兵,與之相持、消耗。

  現在,西賊既然想撤了。

  至少他們做出了撤軍的姿態。

  那就該輪到淺擊戰法的第二階段登場了。

  ……

  環州。

  章楶登上城頭,遠望著曲珍按照約定,點燃的烽煙。

  “善!”

  “賊兵欲遁矣!”

  他看向折可適,道:“遵正,大事就要托付於遵正了!”

  折可適抱拳拜道:“請相公放心,末將定不辱使命!”

  淺擊戰術,自被章楶、范純粹提出後,經環慶路的將帥們的頭腦風暴,如今已經漸漸成型。

  第一階段,堅守要塞,以輕騎兵襲擾、牽製賊軍,使賊疲憊。

  第二階段,待賊疲憊、懈怠,出現退兵或者欲走的現象。

  便以精銳騎兵,從側翼出擊。

  或截斷其糧道,或尋找其統帥,進行斬首打擊,或擊其後勤輜重所在,焚其糧草、殺其牲畜。

  以上三點,做到任意一點,淺擊之法就算成功。

  隨後就是第三階段了。

  只要第二階段的精銳突擊,達成三點中的任意一點。

  那麽正面的宋軍,就該在發現賊軍混亂後,立刻全面出擊。

  這就是淺擊。

  也符合兵法中的‘以奇勝,以正合’的策略。

  而折可適與他帶來的一千五百名折家精銳選鋒,就是章楶選擇用來執行淺擊的利刃。

  沒辦法,大宋戰馬少,優秀的騎兵更少。

  只有折家,才能穩定出產精銳的優秀騎兵部隊。

  也只有府州、麟州的豐饒草場,培育出來的優秀戰馬,才能承擔起淺擊戰術中側翼精騎突擊,斷其糧道、尋其統帥戰術或者搗毀其後勤輜重的任務。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