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現代留過學》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
  第482章 太學士大夫再教育中心成立了

  元祐元年四月壬子(25)。

  “敕:士大夫,天下之楷模,乃以道德望進。故風俗厚而朝廷尊,經術用而名器重!具官吳安持,故宰相之子,自棄聖人仁恕之教,歷事四方,不恤百姓疾苦!朕聞: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孟之教,在其中矣,奈何不修?可,吳安持勒停,著太學收教,以敘聖人之教。”

  吳安持聽著那個在他面前,抑揚頓挫的念著敕書的內臣的聲音,整個人都傻了。

  怎麽回事?

  我爹的門生故舊呢?

  你們給我說句話啊!

  拉小侄一把啊!

  文太師、司馬侍郎、孫學士、張節度……

  救救孩子!

  然而,無論吳安持內心如何咆哮,那個讀完敕書的內臣,都只是冷冷的盯著他:“具官吳安持,還不謝恩?”

  吳安持沒有辦法,只能乖乖的磕頭:“臣,安持拜謝天恩!”

  吳安持這邊領了旨意,那邊就有著禁軍上前,對他說道:“吳知州,請吧。”

  太學那邊,在今天早上就已經得了旨意。

  管勾國子監公事許將,已經將學舍打掃出來了,就等著這位大宋第一位,進入太學接受聖人經義再教育的宰相之子入讀。

  殿前司也循了郭獻卿故事,揀選了精乾人馬過去。

  吳安持低垂著腦袋,拿著敕書,被禁軍們押著向外走去。

  ……

  國子監。

  官署在汴京敦教坊中,元豐改製之後,其下掌國子、太學、武學、律學、算學之事,並權攝天下州郡州學、縣學,算是大宋最高等級的教育機構。

  屬於原始的教育部雛形。

  其不僅僅擁有屬於自己的,獨立的雕版印刷部門和發行部門。

  還擁有一個龐大無比的圖書館——國子監書庫。

  其中藏書數量,僅次於皇城的崇文院。

  據說,在國子監書庫,曾有人找到過,已經被認為失傳了數百年的孤本、古籍。

  當今天子即位後,詔以國子監,天下儲才之地,於是賜宮中典藏之珍寶,以為天下學者臨摹。

  於是,出王羲之等人真跡、拓本於國子監書庫,供國子監、太學諸生學習、臨摹。

  今年更出蘭亭集序的定武本和無缺本兩個宮中典藏的拓本。

  於是,國子監書庫,也就成為了天下文人打卡的熱門地點。

  每有文人入京,總要想方設法的進一次國子監書庫。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國子監書庫的深處。

  這墨香書庫之間,有著一個僻靜、清幽,人跡罕至的地方。

  這裡就是郭獻卿的讀書之地。

  一個為了他量身打造的地方。

  此刻,郭獻卿正拿著一本厚厚的《禮記》,持著毛筆,一個字一個字的抄錄著、學習著。

  沒辦法!
  他馬上就要迎來一次月考了。

  按照制度,他這個駙馬都尉,在國子監一月一考。

  考核成績,直接納入磨勘。

  一次不合格,就加磨勘一個月。

  換而言之,也就意味著,他的‘學習期’要延長一個月。

  所以,他只能拚命學習,每天都沉浸在聖人經義的海洋中不可自拔。

  久而久之,這位駙馬都尉,居然養出了幾分儒雅氣質,就連說話都變得文縐縐的了。

  這就不得不說,真是個奇跡!

  郭獻卿正讀著書,門外卻罕見的出現了喧嘩聲。

  他抬起頭,豎起耳朵。

  就聽著在他旁邊的一個小院子的門,似乎被人打開了。

  然後就聽到一個熟悉的聲音說道:“吳知州,且在此待著吧。”

  郭獻卿放下手中的書,臉上露出一個欣慰的笑容。

  “終於……”他低聲呢喃:“有伴了!”

  那個坐在他上首,不苟言笑的國子監講書,在這個時候瞪起眼睛,看了他一眼:“駙馬,讀書要緊!”

  郭獻卿頓時縮了縮脖子,趕緊低下頭去,看他的書。

  他可不敢得罪這位老講書——人家在國子監裡的資歷,老的可怕,聽說早在仁廟嘉佑年間,就已在國子監裡講學了。

  最要命的是——他乃是官家欽點的駙馬都尉教諭。

  乃是他郭獻卿的老師。

  這是有聖旨認可的。

  所以,老講學擁有一切處置他郭獻卿的權力。

  包括但不限於罰他抄筆記、打掃衛生以及……肉罰。

  剛入此地的時候,郭獻卿就沒少被罰。

  甚至還被打過好幾次屁股。

  搞到現在,郭獻卿在這位老講學的棍棒教育下,甚至學會了打掃衛生,洗衣服……

  每天他的書房和寢室,都是乾乾淨淨。

  只能說,人呐,真的要靠環境來好好鍛煉。

  ……

  吳安持帶著自己的那幾件衣服,被人送進了這間簡陋到讓他渾身不舒服的小院子裡。

  院子小的可憐,也就是幾間竹木搭起來的房子。

  其中一間裡,放著一張簡單的木床,床上隨便鋪著一條被褥。

  此外,就是在書房裡,還放著一張桌子,一條椅子,一塊屏風。

  舍此之外,就沒什麽家具了。

  至於下人?

  吳安持抬起頭,看向那個帶他來到這裡的管勾國子監公事許將。

  他知道許將。

  他的泰山王安石的門生!

  許將冷冷的看著吳安持,眼中滿是玩味的神色。

  作為王安石學生,許將可能在一些地方和王安石存在一些學術和政見上的衝突。

  但在思想上,在傳承上,他們師徒一體。

  許將對王安石的愛戴和崇慕之情,更是鮮有人能及的。

  自然,許將很討厭吳安持。

  甚至可以說對吳安持恨之入骨!
  原因?

  恩師王安石的愛女,那個昔日新學門人眼中的白月光,自嫁給了吳安持,整日以淚洗臉。

  “西風不入小窗紗,秋意應憐我億家……”

  “極目江山千萬撼,依然和淚看黃花!”

  許將在心中念著,那首恩師之女,含淚所寫的《寄父》,眼神之中的殺意就又多了幾分。

  於是,他冷冷的看向吳安持,道:“吳知州,奉旨意,從今日起,知州便在這國子監書庫之中,潛讀聖人經義。”

  “太學每月一考,凡需二十四考皆優,方可得敘複之用。”

  這是和隔壁郭獻卿一樣的待遇了。

  在這裡,必須讀也必須學聖人經義。

  逐月考核,一次不合格,就順延一月。

  二十四個月下來,五經必須通讀合格,同時還必須寫出一篇符合標準要求的文章,才能算畢業。

  吳安持聽著,咽了咽口水,問道:“管勾,下官能否見家人?”

  “能否讓家人送些東西來?”

  許將露出一個燦爛的笑容,看著吳安持的臉:“知州以為,這裡是什麽地方?”

  “此乃聖人經義之地!”

  “此乃天恩浩蕩,允知州恩典之地!”
    還想見家人?
  還想要家裡面送東西?
  當這裡是什麽地方了?

  要不要再送幾個歌姬進來,陪你花天酒地?

  吳安持被許將懟的支支吾吾,只能低下頭去。

  “管勾……”他張了張嘴:“那下官日後生活起居,如何是好?”

  許將咧嘴一笑:“每日三餐,太學自有配送。”

  “標準宮中早定。”

  嗯,一日三餐,有葷有素,是不會餓著人的。

  當然,想要有什麽美食?那就是想多了。

  “至於衛生灑掃?”許將微笑著:“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知州在此讀書期間,這院落之中,須得乾淨整潔,每日都會有人抽查,但有不淨,自有懲處。”

  “知州的家人,每隔五日,可入此探視一次,每次可停留一個時辰。”許將補充說道。

  吳安持聽著,整個人都傻了。

  許將卻繼續道:“舍此之外,知州在此一切起居,皆當以讀書為上。”

  “聖人經義,淵厚無窮,知州當潛心於此,好生領會。”

  “這可是官家恩典,更是朝廷對知州的愛護!”

  還真是如此!
  這個事情,自從傳揚開來,輿論就是一片叫好。

  哪怕是舊黨的士大夫們,也是紛紛點讚。

  雖然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所謂的‘入太學再受聖人經義教化’,是一種變相的軟禁、編管居住。

  但,這個名頭比編管居住好聽得多了。

  保留了士大夫的個人體面和尊嚴,同時也維護了士大夫這個群體的顏面。

  整個過程,更是溫情脈脈。

  配套措施,則是充滿了人文關懷。

  同時,對士大夫們,特別是那些古板守舊的士大夫而言。

  一個犯錯的,違背了聖人教化的大臣,天子居然沒有放棄他,反而將之送到太學,接受太學再教育。

  這是什麽?
  這是愛啊!

  天子對大臣的愛護,充盈其中。

  真真是可以感動上蒼!
  在這些人眼中,吳安持應該感恩戴德,並且在這裡頭懸梁,錐刺股,日夜苦讀聖人經義,一日反省三次自我。

  只有這樣,才能稍微報答一點天子的恩情。

  他但凡有一點懈怠,有絲毫遲疑,都是對天子恩情的褻瀆!

  不當人子,應該被開除出人籍!

  總之,吳安持在太學接受至少兩年的再教育,現在已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接下來,他是做當代的周處,來一個浪子回頭。

  還是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成為一個屢教不改,狼心狗肺,枉顧天子恩義的混帳,就看他自己的選擇了。

  吳安持耷拉著腦袋,看著他眼前的一切,心中無比絕望。

  他是宰相之子,從小錦衣玉食。

  那裡自己一個人住過?

  更不要說,還得讓他自己打掃衛生,自己照顧自己了。

  只是想想,他都有些絕望。

  “娘啊……”

  “想想辦法,救救孩子吧。”吳安持在心中祈禱著。

  他現在只能指望,他的母親李氏,能夠入宮去太皇太后和皇太后面前給他求情,讓他可以早點回家了。

  ……

  兩日後,內東門下。

  李氏穿戴著整套的命婦服飾,焦急的等待著。

  很快,太皇太后身邊的尚宮王氏就出現在她面前。

  “夫人……”王氏對她歉意一禮:“兩位娘娘請夫人回府……”

  李氏愣住了。

  她看著王氏,連忙問道:“太皇太后和太后,今日很忙嗎?”

  王氏搖搖頭。

  “夫人應該知曉的。”王氏道:“貴府郎君,是獲罪於天下。”

  這個事情,現在已經有了蓋棺定論。

  而且是經過了三省用印,有太師文彥博背書的定論。

  連敕書都已經下發,布告了天下。

  吳安持,不學聖人仁恕之教,天子以其宰相之子,故愛之,乃送太學受聖人經義熏陶。

  待其改過自新,仍為國家大臣。

  任誰也跳不出刺來。

  更不要說,這個決定本就是兩宮采納了官家建議後做出來的。

  老實說,兩宮肯派人來解釋一下,已經算是很給李氏這個故宰相遺孀面子了。

  李氏頓時便流起了眼淚。

  自己的兒子,自己還不知道?

  她今天早上才去太學看過的。

  她的寶貝好大兒,吳安持現在一個人,被關在太學那孤冷清寂的小院子裡。

  見了她是鼻涕眼淚,紛紛流下來,不斷哀求著她,求她救救。

  還告訴了她,昨天晚上太學送去的飲食,又冷又硬,根本吃不下去。

  李氏聽的,心都碎了。

  “夫人……”李氏沒有辦法,只能從袖子裡,掏出一疊厚厚的交子,就要遞給對面的人,哀求著:“還請夫人在兩宮慈聖面前,替老婦人美言幾句。”

  王氏看著那一疊交子。

  她確實很喜歡交子。

  可她不敢拿!
  宮裡面的態度很堅決的。

  吳安持必須在太學,接受完整的聖人經義再教育、再熏陶。

  他必須變成一個對大宋天下社稷有益的人。

  一個中庸、篤學、仁恕的君子。

  就像郭獻卿!
  看看人家,現在多懂事!

  聽說上個月太學考核,郭獻卿拿到了中上的評語。

  在大宋這樣的社會,中上的評語,其實就是上上——因為中庸,不可能給人上上的評語。

  宮中太妃聽說了,非常高興,親自到了兩宮面前謝恩,魏國大長公主還代替駙馬給官家上了謝表,直說是‘君恩如海,難以報償’,‘君父再造,賜臣新生’。

  多長臉啊!

  現在,你們吳家才哪到哪?
  好生反省,好生反思吧。

  李氏看著王氏的神色,歎了一口氣。

  她想起了這些日子以來,她在這京城之中到處碰壁的遭遇。

  文家、張家、孫家、韓家、呂家,都不肯見她,就算見了,也是顧左右而言他。

  “看來……”

  “只能指望王家人了……”

  她想起了遠在江寧的親家。

  現在,能夠上書替她的好大兒求情的,也就只有在江寧的親家王安石了。

  可王安石會替她兒子求情嗎?

  李氏不知道,但她只能這樣做。

  實在不行,就強令王氏回江寧,跪到半山禪院去。

  王安石再是鐵石心腸,也不得不動容吧?
   好像昨天那一章,編輯幫我改了?

    我在後台看是這樣。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