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愛我們小說狂人的話,可以多多使用登入功能ヽ(●´∀`●)ノ
登入也能幫助你收藏你愛的小說~跟我們建立更深的連結喔 ♂
《我在現代留過學》194.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
  第184章 司馬光請郡

  韓絳和呂公著,被詔入保慈宮。

  隔著帷幕,與兩宮交流了幾乎一個下午。

  直到傍晚宮門落鎖前,才再拜辭宮。

  出了內東門,無論是韓絳,還是呂公著,都互相看了一眼彼此。

  然後各自歎息一聲。

  呂公著歎息多年好友,如今在兩宮面前,竟是被猜忌的下場!

  太皇太后甚至懷疑司馬光‘有司馬懿之志、王莽之行’。

  嚇得呂公著連忙保證——司馬光只是剛直,絕無這等不臣之心。

  加上韓絳也在旁邊打包票,說司馬光只是愚直,而且他根本沒有接觸過兵權,絕對不會有那種可能。

  這才險之又險,叫兩宮釋懷。

  又勸了好久,搬出了大行皇帝,也搬出了少主。

  這才終於勉強勸好兩宮,將禦史的彈章留中。

  可是……

  禦史們會繼續上書彈劾的!
  這一點毋庸置疑!
  “右揆……”呂公著輕聲對韓絳道:“不如暫時讓司馬君實,履任陳州?”

  “暫避鋒芒也是好的!”

  只要司馬光離京,禦史台也就不會窮追猛打了。

  韓絳點點頭:“為今之計,也只能如此了!”

  讓司馬光去陳州,程序性的做上三五個月知州,他和呂公著日後再想想辦法,讓司馬光回京。

  韓絳很清楚,無論如何,司馬光都是大行皇帝欽點的少主師保!
  少主對他看上去也很尊重。

  所以體面必須給!

  再怎麽樣,抬也得把他抬進三省兩府之中!
  原因?

  這可不僅僅是為了兩宮的顏面!
  也是為了他們自己的名聲著想!
  要知道,汴京城裡的閑漢措大們,可是最擅長政治聯想的群體。

  瓦子裡的人,甚至敢悄悄談論斧聲燭影、熙陵幸小周後一類的謠言。

  特別是後者,說的繪聲繪色,好似親臨現場一般。

  有些家夥甚至連小周後當時的神色和心理,都能說的頭頭是道。

  司馬光天下知名一部《資治通鑒》讓其享譽四方。

  大行皇帝親自點了他的名,讓他為少主師保。

  若他不能拜為執政。

  以後天下人會議論的,會懷疑是他們這些人,在兩宮面前排擠、打壓、攻訐司馬光。

  這種名聲一旦沾上,子孫都會受累。

  少主長大了,說不定也可能聽說這些事情,反過來懷疑他們。

  那個時候他們就算想解釋,恐怕也沒有機會了。

  “不如,請允中出面去勸說?”呂公著提議。

  韓絳點點頭:“這個時候,大約也就孫允中的話,司馬十二能聽得進去了!”

  ……

  孫固將手裡的信看完。

  他歎息一聲:“這個司馬十二……還當現在是大行皇帝在位呢!”

  自古一朝天子一朝臣,司馬光連這個都未堪破嗎?

  孫固也是沒有辦法,隻好和家人吩咐:“去,持我帖子將司馬君實請到府上來!”

  “唯!”

  大宋的所有城市,現在都已經沒有了宵禁的概念和法令。

  尤其是在這樣的盛夏時節,很多人,通宵達旦是常態。

  正是因此,汴京城中,僅僅是夜市就已經多達四個。

  其中,州橋夜市、馬行街夜市,更是聞名四海,甚至有回鶻和於闐乃至於大食的商賈,不遠萬裡慕名而來。

  一個多時辰以後,司馬光到了孫固的府上。

  被孫家人領到了孫固如今休養的地方。

  司馬光就上前拱手一禮:“司馬光,見過允中兄……”

  “君實來了!”孫固微笑著上前也行了一禮。

  然後將司馬光請到客席上,賓主落座。

  司馬光就問道:“允中兄如今身體可還好?”

  孫固答道:“老朽了,老朽了!幸得兩宮慈聖賜藥,今已好了泰半!”

  他看著司馬光的神色,說道:“倒是君實,也該保重才是!”

  司馬光歎息一聲,道:“國事艱難舉步維艱呐!”

  “昔日志同道合之士,偏又紛紛分道揚鑣……”

  他雖然沒點名,但孫固也能猜出來,司馬光在說誰?

  馮京、韓維、李常甚至是呂公著、文彥博。

  孫固歎道:“世事如此,君實也不必過於感懷!”

  “且當為國將息自身,以圖將來!”

  說到這裡,孫固就試探著問道:“老夫聽說,今日兩宮和君實似乎有些誤會?”

  “是否需要老夫入宮去為君實解釋解釋?”

  孫固有這個地位做這種事情。

  不僅僅因為他是元老,還因為他乃是大行皇帝潛邸大臣。

  當年穎王府的侍講就是他了。

  所以無論是太皇太后還是皇太后,和孫固都有著一定交情。

  司馬光搖搖頭,道:“不必麻煩允中了!”

  兩宮誤會他也好,疏遠他也罷。

  司馬光都無所謂。

  只要少主相信他,信任他就好!
  而宮中消息,少主提起他的時候,依舊是尊重的、信任的甚至是仰慕的。

  言必稱:司馬公,父皇遺我大臣也!

  這叫司馬光真的是感激涕零,也振奮不已。

  孫固見著司馬光的樣子,輕聲道:“君實啊……老夫虛長你幾歲,說幾句你不愛聽的話,莫要介意……”

  司馬光對孫固是非常尊重的,所以拱手拜道:“敢請賜教!”

  孫固道:“如今,禦史台彈劾甚烈,攻君實甚凶……不如退避三步……先至陳州暫留三五個月……”

  “待大行皇帝葬禮結束,再回京城?”

  大宋天子葬禮,從駕崩到最後下葬,前後會歷時七月。

  然後,山陵等諸使,就會簇擁著大行皇帝虞主回京。

  天子將親自恭迎虞主,並供奉到景靈宮中。

  屆時,朝堂也就可以依照大行皇帝生前詔書,進拜司馬光為執政。

  如此,兩全其美!
  司馬光聽著,知道這是他最好的選擇了。

  若是過去,遇到這種事情,他肯定會掛印而去。

  可現在……司馬光只是想起宮中少主看向他的眼神,想著少主禦筆親書的勉勵文字。

  他就知道,這個委屈,他必須受!

  哪怕和天下人為敵!
  他司馬光,也要守護少主!
  也要將王安石邪法邪說,從少主身邊盡數驅逐!
  於是,他重重的點頭:“就依允中的……”

  “只是……”

  “某有一個心事,至今懸而未決……”

  司馬光從身上取出,那封他已經修改了一個多月的奏疏。

  遞到孫固手中,道:“當年阿雲案,王安石壞聖人之教,變祖宗之法……”

  “以至如今天下盜賊成群,民風敗壞!”

  “某迄今以為恨!”

  “欲廢此惡製,還天下一個朗朗乾坤!”

  “奈何一直沒有等到合適的機會……若允中願意,可否在京城為某留意刑部案件?”

  孫固接過司馬光遞來的文字,借著燈光,看了一遍。

  孫固頓時了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他看著司馬光:“君實還惦記著呢!”

  王安石的慎刑之說,是新法的理論根基之一。

  所謂‘變風俗、立法度、光大先王之政’如此而已。

  推翻了王安石的慎刑思想,也就推翻了新法賴以為系的理論基礎。

  阿雲案就是新舊兩黨在思想理論上的最極致對立!

  司馬光主張的‘以禮斷獄’、‘春秋決獄’,和王安石秉承的‘有司議罪,惟當守法。情理輕重,則敕許奏裁。若有司輒得舍法以論罪,則法亂於天下,人無所措手足矣’,進行了正面衝突。

  雙方針鋒相對。

  最後王安石裹著君權下場,強行推翻了大理寺、審刑院的裁決意見。

  也徹底引爆新舊對立!
  這麽多年來,無數舊黨大臣,都在圖謀著重新找一個案子,借著這個案子推翻阿雲案的裁斷。

  讓春秋決獄、禮法斷案,重新回歸。

  孫固拿著司馬光的奏疏,輕輕點頭:“老夫會留心的!”

  “只是……”他看著司馬光道:“君實不要抱有太大希望……”

  “都堂宰執、兩宮甚至是少主都不可能同意……”

  孫固的其他意見,司馬光還能聽進去。

  但孫固說少主不會同意,司馬光就不認同了。

  他瞪大了眼睛:“允中所言,有失偏頗矣!少主仁聖聰俊,必知春秋決獄,禮法斷案乃聖人之教,天下至理!”

  孫固歎道:“君實沒有發現嗎?”

  “少主在即位以前,就是以篤孝名傳四方,即位後,更是事事以大行皇帝孝子自居!”

  “少主怎麽可能推翻,大行皇帝曾經親自做出的裁斷?”

  只要那位少主不願意推翻大行皇帝當年對阿雲案做出的裁斷。

  那麽,就算是都堂宰執、兩宮都支持,也是無用功!

  因為沒有人敢逆著他的意志,做出一個不符合他心意的裁決!

  即使現在勉強做了裁決,日後他親政,隨時可能推翻!
  搞不好,甚至會得罪於他!
  而偏生這位少主除了聰俊仁孝之外,讓人印象最深刻的特點就是:記性好,會記仇!

  此事,朝野皆知!
  韓維、馮京等人正是知道了這一點,才乖乖的低頭服軟。

  不然,他們怎麽可能這麽簡單的就離開汴京?

  司馬光聽著,卻是愣住了,這是他從未想到過的可能。

  或者是他不願意去想的地方。

  如今被孫固點破,司馬光頓時垂頭喪氣。

  “若如此……”

  “吾輩還能有何作為?”

  孫固搖頭,說道:“能做的事情,還是有很多的……”

  “譬如弭兵休戰,譬如輕徭薄賦,譬如修訂熙寧、元豐諸多法令……”

  “韓子華如今在都堂就做的不錯!”

  司馬光搖了搖頭,但在孫固這個最後可能支持他的人面前,他也只能收斂自己的性子,道:“但願如此!”

  於是,隔日,司馬光再次上書。

  這一次,他主動請郡!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