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使用能幫助您收藏更多喜歡的好書,
希望大家都能多多登入,管理員在此感激不盡啦!
《我在現代留過學》第46章 文德殿(2)
  第46章 文德殿(2)

  元豐八年二月二十七日,辛卯。

  文德殿中,在京文武大臣,皆已畢至。

  數位在京的橫班武將,在三衙殿帥燕達的率領下,橫列於殿中。

  在他們身後左右,是宗室外戚勳臣中的親貴。

  也就是所謂的三衛官、六統軍、環衛官們。

  一個個名字都好聽的很。

  什麽左右羽林統軍、左右羽林軍大將軍、左右屯衛大將軍、左右金吾衛大將軍……

  其實,一個兵都喊不動,甚至連自由活動,都要受到限制。

  這些人,最威風的也就是像今天這樣的時候了。

  兩位閤門通事舍人,立在殿上禦階上,瞪大了眼睛,檢視著群臣。

  稍有不合禮儀或者衣冠服色不如禮法者,都要被他們呵斥!
  並且會被他們將官職、姓名、差遣、班次記錄在案。

  輕則罰銅,重則貶斥!
  而在橫班武將之後,殿中西側,一張屏風後,擺著的椅子上,戴著獬豸冠的禦史中丞黃履,已經就坐其上。

  兩位侍禦史,分別肅穆立於兩側。

  此乃自東漢傳下的傳統。

  禦史中丞,獨坐於禦前殿中!

  故號曰:中執法!
  執的誰的法?
  天子王法!祖宗家法!
  他們就像那夜中樹林裡的貓頭鷹一樣,三雙眼睛,烏黑發亮,也同樣在檢索著殿中群臣。

  上至宰相、親王,下至九品京官、大使臣。

  所有人,都難逃禦史台的法眼監督!
  在一片敬肅之中,群臣看著,這文德殿的殿後側門中,走出了一位身服紫袍,腰佩寶劍,手持著一根淨鞭的內臣。

  這內臣來到殿前,手中淨鞭揚起。

  啪!
  空氣被撕裂。

  “皇太后、皇后、皇子,臨殿矣!”

  便聽到了那殿後,禮樂管笙之音響起來。

  然後,便是一排鸞儀司的儀衛,高舉著排扇,從殿後而出。

  緊接著,就是舉著黃羅傘的內臣。

  在那一柄柄黃羅傘下,身著輿服的皇太后、皇后,帶著一個朱衣朱裳的孩子身影,從中走出來。

  入內內侍省、內侍省的押班、都知、副都知、上禦藥、禦廚的主管內臣,皆執兵刃,護衛在兩側。

  被設在殿上的帷幕,已經升起。

  皇太后坐褥、皇后坐褥、皇子坐褥,皆在其中。

  在禮樂聲中,鸞儀司的儀衛們,舉著排扇、黃羅傘,簇擁著太后、皇后、皇子入內。

  入內內侍省、內侍省的押班、都知以及有帶禦器械的內臣,則紛紛持著禮兵,在殿上帷幕之前,列隊而立。

  禮樂聲繼續。

  禦龍諸直的指揮們,領著一個個禦龍骨朵子,持著兵杖出現在文德殿外。

  諸祗候內臣,也帶著宮人,出現在殿中。

  他們一在殿外,一在殿內,就像一隻隻勤奮的倉鼠一樣,這裡看看,那裡瞅瞅。

  為的就是排除一切隱患,隔絕一切窺伺。

  此乃國家大典也!
  非得旨,而擅入者,最輕也是刺配沙門島,永不敘還。

  啪!
  禮樂聲中,持著淨鞭的大貂鐺,再次揮動淨鞭。

  “皇太后、皇后、皇子坐殿矣!”

  殿帥燕達立刻帶著所有橫班大將,趨前一步。

  宗室、外戚之中的顯貴要員們,緊隨其後。

  在這些身後,三省兩府及有司大臣,在王珪、蔡確、韓縝的押班下,分作了三個縱隊。

  一時滿殿皆是襆頭,紫緋青綠,熙熙攘攘。

  群臣,持芴而進,在殿中禦階的欄下,依著班次,大禮參拜:“臣等恭迎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延安郡王殿下臨朝!”

  便有著符寶郎,敬奉著天子印璽,來到殿上,將天子印璽,恭獻於帷幕之前的玉案上。

  西側屏風中,禦史中丞黃履,已經起身。

  他領著兩位侍禦史,躬身前行。

  在三班班次之中,來回巡視。

  獬豸冠下,執法者的雙眼,如鷹隼一般銳利!
  禦階上,兩位閤門通事舍人,則緊緊的盯住了橫班武臣、宗室親王還有三衛官們。

  絲毫的懈怠,任何的不敬,在此刻都是大罪!
  良久禮樂聲終於停下來,禦史中丞黃履,持芴敬退,兩位閤門通事舍人,也退避到一旁。

  此時,原本橫列在殿中,像一堵城牆一樣,將殿上、殿下分割開來的武臣班列,自動向兩側退去,並轉而側立一旁,持兵刃而立。

  在殿上右側,禮樂使緩緩的推動黃鍾。

  咚!咚!咚!咚!咚!
  黃鍾五聲,在殿中回蕩。

  啪!
  淨鞭再響!
  一切禮樂、聲響,皆歸於沉寂。

  群臣皆持芴肅立於班次之中,整個大殿鴉雀無聲。

  只聽著,端坐在帷幕後的皇太后說道:“今日吉日,群臣畢至,國家有嗣,社稷有後矣!”

  群臣於是在王珪、蔡確、韓縝率領下,持芴而拜:“皇帝陛下幸甚!”

  “皇太后殿下幸甚!”

  “皇后殿下幸甚!”

  如此,三拜而禮,起,宰相王珪、蔡確,持芴升殿,到了禦前,開始跳舞。

  手舞足蹈,足蹈手舞。

  這同樣是唐代傳下來的規矩。

  凡典禮、聖節、大朝會,百官禦前舞蹈以賀。

  所以,舞蹈道賀,在唐宋時代是和臣服、恭順掛鉤的。

  當今天子生平之志,就是擒北虜、西賊之酋首,於殿前舞蹈。

  兩位宰相,舞蹈禮畢。

  帷幕內的高太后,才接著道:“兩位宰相,請依治平故事,暫充皇子延安郡王立儲禮儀使,宣讀官家立儲製詞!”

  “唯!”王珪和蔡確,立刻恭身匍匐,再拜而起。

  在高太后的授意下,入內內侍省都知張茂則,充任為今日聖旨傳遞閣門使者。

  他托著寫在白麻紙上的製書,亦步亦趨,來到兩位宰相身前。

  然後跪地匍匐,將天子製書,恭呈在上。

  王珪和蔡確,對著張茂則手中的製書,再拜稽首:“臣珪(確),恭請天子製書!”

  這才敢伸手,小心翼翼的一起從張茂則手裡接過那張被折疊在一起的白麻紙。

  兩位宰相面朝帷幕,稽首再拜。

  然後才轉過身去。

  蔡確向後主動退了一步,讓王珪站到了前面。

  他的手,托著那寫滿了立儲製詞的白麻紙的末端。

  王珪深吸一口氣,低下頭去,看著製書上那一個個鬥大的文字,用著抑揚頓挫的聲音,開始宣讀。

  “門下:……”

  “建儲非以私親,蓋萬世之明統也!主器莫若長子,茲本百王之謀……”

  “皇子、彰武軍節度使、延州管內觀察處置等使、開府儀同三司、持節都督延州諸軍事、延州刺史、上柱國、延安郡王、食邑六千四百戶、食實封兩千一百戶某……”

  “溫文日就,睿知夙成!”

  “方回馳道之車,能止班輪之鶩……”

  “辨正南陽之牘,允符東海之休……”

  “自疏錫於王封,益光華於德望……”

  “勝衣視膳,淵然孝友之資!”

  “明禮受經,不煩師傅之誨……”

  “於戲!立愛始親,商以成千歲之業!建嗣必子,漢以撫四海之故!可立為皇太子!”

  “朕未康復禦殿之前,權以皇太后臨朝聽政,皇后權同佐理軍國事!”

  帷幕升起。

  趙煦被向皇后牽著,走到帷幕之前。

  “六哥,出去吧!”

  “讓朝臣都來道賀!”

  趙煦抬起頭,從殿上看向殿下。

  滿朝紫緋,青綠間雜。

  他昂著頭,來到殿上階前。

  群臣持芴相進,伏地匍匐,再拜而讚:“臣等恭問皇太子殿下萬福無恙!”

  “我無恙!”趙煦輕聲說著。

  聲音好似穿透了時空。

  從元符三年的福寧殿的那個夜晚,穿透到現代的高樓大廈,大學校園和考古工地上。

  此時此刻,趙煦感覺,自己好似一條已經遊到了歷史長河下遊的魚兒。

  他奮力一躍!
  從那下遊,溯源而上,回到了他出生和成長的故地!
  居高臨下,俯瞰上下九百年。

  見證得失,所以知軍國之繆誤!
  釋卷再讀,於是知上下之弊!

  驀然回首,再掌天下之權!
  於是,趙煦伸手,微微一抬:“卿等免禮!”

  群臣,山呼海嘯,聲聲入耳。

  殿後,禮樂再起。

  黃鍾再響,動於殿內殿外。

  每個人都知道,哪怕是在守在殿外的禁軍都知道。

  今日之後,一個全新的時代,已經驟然降臨!
  大江南北,大河內外。

  從嶺南的荊棘長路,到蘭州會州的漫漫荒野,自河北的滔滔大澤,到江南的煙柳池塘。

  大宋九州萬方,二十四路軍州,一萬萬臣民,從今天開始,有了繼承人。

   注:典禮大體形式,是我自己查《宋會要》,摳了其中大朝會、天子聖節和其他一些東西拚湊起來的,未必準!而且因為文字很難完整描述具體禮製,只能腦補,所以可能錯誤的地方很多!

    注2:更正一下前文,主角在六歲時,封延安郡王的時候,應該已經從太平軍節度使改封彰武軍節度使,其他延州刺史之類的頭銜,應該屬於郡王頭銜的添頭。

    注3:三衛官、六統軍、環衛官,在北宋是用來安置被貶武臣或者拿去給宗室磨勘的,除此之外,還有一個用途,給宗室的女婿們當安慰獎。

    
    
   
  (本章完)
鍵盤左右鍵 ← → 可以切換章節
章節問題回報:
翻譯有問題
章節內容不符
章節內容空白
章節內容殘缺
上下章節連動錯誤
小說很久沒更新了
章節顯示『本章節內容更新中』
其他訊息